摘要 I
目录 IV
图目录 VII
表目录 X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价值与意义 1
1.4现有的相关概念 2
第2章 论七托海传说所在地和特克斯八卦城在“上应星斗”中的内在关联性 4
2.1七托海传说疑似发生地的卫星定位依据 4
2.2北斗七星及寓意 5
2.3“北斗七星阵” 6
2.4“上应星斗” 8
2.5“益时疆缘”群文化的引出 11
2.6展望 12
2.7本章小结 13
第3章 依据春秋公羊学的七托海传说研究 14
3.1七托海传说与八卦中的对人生阶段寓意的对应关系分析 14
3.2依据天人感应学说找出坤卦对应的“形”为塔尔巴哈台 18
3.3“九宫点位”定义 20
第4章 “九宫点位”中天人感应的具体体现 23
4.1可可托海传说体现出来的董仲舒天人感应 23
4.2布伦托海在天人感应中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堪舆体现 26
4.3巴音托海在天人感应中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堪舆体现 29
4.4 下洼里托海在天人感应中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堪舆体现 30
4.5乌兰托海传说体现出来的董仲舒天人感应 34
4.6察汗托海在天人感应中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堪舆体现 35
4.7 萨尔托海在天人感应中的“青龙献瑞”图式 36
4.8特克斯八卦城在天人感应中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堪舆体现 38
4.9塔尔巴哈台山在天人感应中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堪舆体现 39
4.10结论:九宫点位图式是由董仲舒亲自主持设计 41
第5章 九宫点位呈现“心向未央”和“止戈为武”图式 42
5.1益时疆缘名字的由来 42
5.2“益时疆缘”取自七托海传说卦象及解卦的解语 44
5.3“心向未央”图式的发现 44
5.4“止戈为武”图式的发现 49
第6章 益时疆缘群文化产生朝代初探 52
6.1先论述可能产生益时疆缘群文化的朝代 52
6.2“心”字书法角度考证益时疆缘文化形成年代 52
6.3“心向未央”(隶书) 56
6.4“止戈为武”图式推算年代 57
6.5再议塔尔巴哈台山在年代界定中的作用 58
6.6从北斗斗柄指向推算年代 60
第7章 论“上应星斗”实例对裕民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启示 62
7.1明孝陵布局“上应星斗”实例布局分析 62
7.2明孝陵布局“上应星斗”实例空间布局 62
7.3关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启示 63
7.4文化上的万里长城 65
7.5本章小结 65
第8章 察汗踏缘文化考--兼证裕民县“缘定三生之地”的文化底蕴 66
8.1察汗托海及其周边卫星影像 67
8.2葫芦文化中的葫芦主要寓意 68
8.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葫芦与婚姻的关系 69
8.4细君、解忧两公主和亲婚礼礼成之地 70
8.5察汗托海应被意译为缘定三生之地 76
8.6裕民精神的文化底色 78
8.7缘定三生之地的天人感应表征 78
第9章 基于三元九运理论分析益时疆缘群文化 81
9.1三元九运理论 81
9.2震三运中的下洼里托海 81
9.3艮八运中的可可托海 81
9.4兑七运中的察汗托海 82
9.5结论:兑七运中的察汗托海必然是两任公主结婚典礼的不二之选 83
第10章 论察汗踏缘文化的中心地位 84
10.1益时疆缘属于古代的一场宏大的“文化润疆”工程 84
10.6 和亲婚礼的五行搭配 86
参考文献 89
致谢 90
作者简介 91
附录1:七托海传说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