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
书名:不想踩到泥巴 作者:笙花 本章字数:2534字 发布时间:2022-06-27

或许在很久以前,或许在每个人心里都思考过: “高考,会是怎样的呢?” 多少个慢慢长夜,多少个蹉跎岁月,我相信每一个高中生,无论实在高三,高二,甚至是高一的夜晚,都曾仰倒在被单上,一手遮住光线,一手垂在身旁,便在那冷暖色调下,思索着人生。 人的大脑真的很神奇,神奇到可以臆测出任何本来毫无根据,甚至是荒谬的东西。无数的幻想在脑海中重构,不尽的回忆在心田中重演,即便虚伪,也弥足高贵。 也正是如此,人类有了“窥视未来”的力量。 或许是出于渴望,或许是出于不甘,人每每在思索人生的时刻,都少不了对前途的预演,期冀着一切都可以如己所愿,导演了一个个完美的未来……即便明日必然面对绝望,也会义无反顾,不由自主地去做。这,便是人类啊。 幻想是难测的,但这也意味着它拥有无限的可能。幻想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受到智人的顶礼膜拜,正是在于它那能使人满足的那份魔力。我相信,每一个高中学子都曾幻想过自己那完美的高考,继而是完美的人生,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怯懦的逃避?归根到底,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得过且过,是许多人逃避现实的主要手段。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人,都将自己一天的生活装饰得井井有条,企图达到稳定。而一旦他们周围有了标新立异的人存在,他们就会不加边际地对其施以轻蔑和鄙薄。其实,这正是他们的恐惧与嫉妒,恐惧自己将会因为千篇一律的人生而虚度光阴,嫉妒他人不甘于现状,敢于向命运拔剑的勇气,试图以言语的讥讽来使他人继续向平凡妥协,这类人,是最为自私和丑恶的。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如若我从高一开始就认真复习、预习,每道题都认真对待,不落下任何一个“病根”,那我现在的成绩应该会达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

但我却从未对自己高中生活的选择有过任何不满。因为即便我失去了部分成绩,失去了所谓“成功”的垫脚石,我仍收获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快乐”。我看过许许多多的人,终日坐在班里,对一道题苦思冥想,而不愿利用下课时间稍作休息,哪怕只是去看看窗外那莺歌,那碧树,那蓝天,甚至是那教学楼,虽然他们只是我们人生中三年内的匆匆过客,但他们的位置,早已在每一只羁鸟心中尘埃落定。当然,偶尔的思索固然无可厚非,但你见过每天都这般“勤奋”的人吗?许是天性使然,我对一整天刷题的做法实在难以苟同。自从感悟了古文人的作风,我常常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男儿,理当仗剑,策马。驰骋天下,是为潇洒;扬鞭,逐日,抿酒,当属风流。而坐在教室里,整天看着枯燥而聊胜于无的一道道难题,许是某些人循序渐进的风向标,但绝非陈某为人处世的墓志铭。我的高中,也就是这样了,不求做到金榜题名,仅仅是想要问心无愧罢了。 有句话说得很好“其实 无论你高考 考了多少分,报没报错志愿,能不能去你想去的学校,都不用担心, 你最终去的地方,一定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 你会遇见一些人, 觉得相见恨晚, 或者遇到一个人, 觉得在那里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命, 遇见你该遇见的, 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那时无数次想过自己的高中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自己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现在再回来看看,其实不错.如果那年, 我们多对或者多错两道题, 那么现在会不会在不同的地方, 认识完全不同的人, 做着完全不同的事, 错过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愿以偿, 而是阴差阳错.”或许,无数人都会在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谢天谢地,即便自己三年前曾痛哭流涕,人就是这么奇怪的生物,有时即便是失去,也必然会在其中得到满足。或许,这便是人生。


照理来说,在写完一篇回忆后就该收手了——你知道的,即便继续写出来的也是残缺的次品。但我总感觉欲望的漩涡不容许我就此收手,不知不觉间前进的念头再次出现在脑廓,我明白我该出发了。 在高三后期的复习里,我发觉自己以及周围一些人的目标有了明显的转移,似乎某个东西开始在大脑内苏醒。在这种意志的驱使下,高考的重要性似乎变得惨淡。我清晰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从某一刻开始,我拒绝在家里当一个学者,尽心尽力地写词写作,又或是在花瓣网上浸个半天——我发觉这才该是我的一切。 高中的生活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相对于周围的人来说,我却是特殊得有些奇怪。说实话,当我看向那些在玻璃窗内刷题的同学时,我是嫉妒与不解并存的。有多少人,为了那一纸文凭而庸碌半生,让自己的青春年华荒芜在小小的座位上——我没有鄙薄这一切的意思,我说了我嫉妒他们,因为那或许是最方便的进身之阶,但某种力量抑制着我行为的同化,由此我不得不远去。 在这我还想控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教育误区——说实在的,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自己老师对教育系统的批判,在理解的人群外难免有人不解:这不是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吗?但说实话,你细听他们所申诉的内容几乎从来不是自己生活的窘迫,而是对于树人无望的担忧。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内出现了一个非常荒诞的情况——起码是在中学,我们考究、筛选出一批记忆力优越的人才,他们努力,上进,让我们看到光鲜的形象。可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能力。没错,学历的确能让你更加轻易地跨入门槛,但真正决定你就业后前程的依旧是能力的扩张,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在什么学校人的上下限都差的那样悬殊。但是你不可否认的是名校拥有更棒的教育资源,但如果仅凭记忆力便能登堂入室的话,终究难以服众——1985年客观题入华的荼毒遗留到了现在。 我喜欢读自传,无论是权倾一方的天子陛下还是一败涂地的万世绝君都是我收纳的对象。从一个人的一生里,尤其是在他自己的笔调里,我总能学到一些东西。知道达尔文为什么被批判得如此惨烈么?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是因为他忤逆了上帝的威严,公然宣传异说。可如果你细究历史,你就会发现这类说法在达尔文前的几代人就已经趋于盛行了。达尔文真正为教廷、民众甚至科学家所恐惧的,是他认为人一生的奋斗是无效的——命运早已安排好了一切。这一说法的确存在合理性,毕竟英雄成名难免需要巧合,而盛君浊世也常常不过一念,命运似乎真的存在,上帝似乎真的存在。 但那又怎样呢? 我从某种程度上认可达尔文的看法,但我却用悲观的反面去认知世界。我不会刻意地去追求那些东西了——这是我对命运的俯首。但另一方面,我会将积累能力纳入到我的生活体系中,我用自己的章节脉络去等待那不知名时光的莅临,我想这样并不坏。 上帝不是人,人才是上帝。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不想踩到泥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