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丽筝脸倏地红了,不过仍然镇定地讲下去:“如果这次不成功,估计敌人也会想尽办法将我引到黑店去。而我,乐于成全他们。我随意逛街,一路采办礼物。当我来到黑店前的摊位,看到大部分都是涠城工艺品,特别是涠城角雕,就心中有数了。”
她望向门外,颇有深意地说:“关于这一点,我要感谢驿馆刘馆丞,我故意和身边人闲话外祖父最喜欢涠城角雕,刘馆丞听了去。”
正厅里的四个人,楚王,许知录,两个主审官,一齐向门外望去。
只见刘馆丞袖着手,站在外面院门守候,忽然杨校尉出现在他面前,一挥手,两个巡城卫一拥而上,将刘馆丞扭住,架走了。
又抓到一个铁弗奸细!御城司三人暗暗惊叹。
连忙继续听福宁县主分析:“摊位上尽是我感兴趣的物品,这个店着实可疑。我故意推辞了几次,才跟摊主入店。”
四人仿佛看到福宁县主淡定走向黑店的情形。
元宇澈不由双拳紧握。玉丽筝坐在他身边,偷偷在桌子底下踢踢他的脚,以示安慰。
元宇澈脸色一松,没有那么紧张了。
“果然,摊主说涠城角雕在里间最里面。我一眼认出房梁上捕笼洞标志,反手将摊主扔进洞中……”
太狠辣了!许知录三人暗暗倒抽凉气,颇为同情瞥一眼楚王。
难怪楚王如此惧内!
元宇澈却喜滋滋地说:“我说妹妹有了周全计划才会出来,果真如此,妹妹真厉害,我为你自豪!”
许知录三人顿时赧然:福宁县主为了引出铁弗奸细,不惜以身犯险,自己竟然嫌她过于狠辣!
楚王犀利的目光在三人脸上扫射而过,许知录连忙带头起身,行礼致敬:“福宁县主大智大勇,我等望尘莫及!”
这时杨校尉进来,汇报已经捉拿刘馆丞,又请求旁听,楚王和许知录都同意了。
玉丽筝向杨校尉福礼致谢,说:“感谢杨校尉,此案杨校尉和巡察卫功劳最大,若没有你带人支援,我们根本不可能搜到地道出口。”
也是,玉丽筝和赵树是外来人,在黑店私下捆人,又肆意搜屋,已经招致左邻右舍不满了,幸有巡城卫赶来接过案子,名正言顺到处搜查。
地道出口那房子,也是铁弗联络点。铁弗骑兵提前潜入该联络点,通过地道到捕笼洞近处守候。
按照计划,黑店利用捕笼洞打伤并吞噬玉丽筝,地道里的铁弗骑兵将受伤的玉丽筝劫走,想办法送出城外,送到朔庭去。
因为,她的一枚投弹惊天动地,价值实在太大。
捕笼洞机关极其巧妙,眨眼间将人吞噬又即时恢复原状,若玉丽筝中计,则紧随其后的娄飞婵,或者随后冲出的赵树,都无法找到她的下落。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按这个方向审问疑犯,应该有新发现。”玉丽筝最后说。
接下来就是许知录和两位主审官的事情了。他们乘胜追击,立即突审“摊主”“顾客”等人,事情真相和福宁县主推测无异。
补充的是,铁弗方计划将福宁县主扮作传染病人,以送出城隔离治病为由抢劫出去。
昨日,马车已在联络点外停好,后来巡城卫搜屋,扮作车夫的两个线报见势不妙,弃车逃跑了。
车夫何人?马车何来?出城谁放水?……顺着这条线索,又抓出了五六个奸细。
审刘馆丞,又牵出杨焕宗安置的四个掾属,一直和铁弗有勾结,以通敌罪判秋后处斩。
继续审下去,拔出萝卜带出泥,经此一案,铁弗在韶安的线报几乎被御城司和巡城卫连锅端。
从此政局清平,杨焕祖和僚属喜笑颜开、欢欣鼓舞。
这是后话。
且说此时,玉丽筝讲述完毕走出正厅,元宇澈让许知录三人抓紧审案,他则快步追上,一把将她按在怀里,捉她的手感受自己的心跳:
“小不点,小宝贝,小筝筝,你吓坏我了,你听,心都要跳出来了!”
这厮忽然变得爱动手动脚,玉丽筝有点不习惯,一把将他推回去:“快去审案是真的!”
话说刚才偷偷撩楚王脚面的是谁?
《韶安五地请归附西虞国函》传到虞都,内外轰动。
自从收到楚王透露此事的快讯,崇明帝和朝廷百官就开始翘首盼望。
终于,韶安特使团由怀王府长史陪同入城,礼部尚书亲自率领典客署全体官员,带上盛大仪仗在东门迎接,一时阵势空前。
百姓万人空巷,从东城门一直站到箭楼,因箭楼以后是戒严路段,才止住。
韶安军隶属前朝两百年,前朝倾覆后,韶安军流离失所十几年,自封五城城主三十年,至此与西虞隔绝已经五十年!
百姓踮起脚跟,一边观礼,一边看人,议论纷纷。
“听说韶安人穿着、习俗都改变了许多!”
“近海之地,本来就与内陆不同,时间越长,差距越远。”
“听说特使才二十岁,长得一表人才!”
姑娘小媳妇听到,不由砰砰心跳,脖子伸得更长,脚跟踮得更高。
韶安特祝护使昂然而过,没留意到街言巷语,倒是身边的副使兴奋异常:果然是泱泱大国,这大场面十个韶安城也做不到!娃哈哈,这历史性时刻足够自己活到老、吹到老了!
崇明帝率百官在奉天殿等候,韶安特使携使团进入,行三叩九拜之礼,将《请归函》举过头顶,敬奉西虞皇帝。
庞冬桂接过《请归函》,转到崇明帝手中。
崇明帝展函阅览,连声叫好:“韶安五城真诚来归,拓我西虞国土,固我西虞江山,朕定不负韶安百姓厚爱,助力韶安创出新局面!”
又走下几级陛阶,亲自扶特使起来,关切询问,知道特使姓祝,名护,正是韶安新城主杨焕祖妻弟,自小习武。
崇明帝看这祝护相貌出众,不由高看十分,当即授予屯骑校尉荣誉,赐七品勋阶。
又命典客署将使团接到鸿胪邸,好生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