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挺进关中(4)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199字 发布时间:2022-06-26

李渊亲率主力大军度过黄河,进抵朝邑,将大将军军帐设在长春 宫。长春 宫乃隋帝行宫之一。大业以来,隋帝巡幸无度,好依山水胜地修建离宫,峻宇雕墙,巍峨壮丽,征良家子女充其间。李渊宣布废除离宫,放宫女还家,使其与家人团聚。

河西及京兆诸县隋官吏纷纷遣使请降,士民归附投奔义军者纷至沓来,每日数以千计。李渊妻弟窦轨聚兵数千谒于长春 宫,李渊赐良马数十匹。命窦轨所部归建成节度。一批文人名士也前来归附,其中有冠氏长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于志宁、颜师古皆以文才知名,颜师古为大儒学家颜子推之孙。长孙无忌很有谋略,与世民自幼为同窗好友。李渊任于志宁为记室,颜师古为朝散大夫,长孙无忌为渭北行军典签。

屈突通得知李渊主力已去攻西京,再也无法安坐,任命部下鹰扬郎将尧君素代理其为河东通守,自己亲率甲兵数万欲驰援西京,却被刘文静兵马所阻,无奈想奔潼关都尉南城与戍守潼关的隋将刘纲合兵一处,尚未到达,刘纲已被唐将王长谐引兵袭杀,唐军并占领其驻守的都尉南城。屈突通只得退守都尉北城。

 

这一日,住在长春 宫的李渊闻报,他的女儿李三娘派来信使。李渊赶紧请进使者,接过女儿的信函一看,不禁喜出望外!连声道:“叫柴绍!快传柴绍!”

柴绍不知岳父大人何事急召,气喘吁吁赶来。

李渊将书信递于柴绍,兴奋地说:“快看三娘的信!我那好女儿,粉黛何让须眉!”

柴绍接信一阅,也喜不自胜。

 

原来,当初柴绍与李三娘在长安接到世民代父写的书信,夫妻二人一商量,便已猜到八九分。三娘对夫君说:“今家父与二弟要我们速至太原,谓有大事相商,莫非乃举义反隋之事?昏君荒淫无度,闹得民不聊生,如今偏安江南一隅,天下四分五裂,隋室势难长久。我那二弟素有大志,定会劝谏父亲乘此时机出来收拾局面,安定天下,拯救苍生。君宜速去,助家父与兄弟一臂之力,也好乘此机会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听了妻子一番话,柴绍十分为难地说:“既然如此,如今若我们举家同行,只恐目标太大,会惹人怀疑;若我一人前去,又放心不下,倘若岳父大人起兵,朝廷岂肯放过你?此事不知如何是好?”

三娘道:“夫君尽管前去,妾自有避祸之法。夫君不必挂念。”

柴绍素来尊重妻子,知三娘遇事一向有主见,非寻常女子可比,听她这么一说,知道她必是有了主意,乃依妻子所言独自前往太原。

柴绍走后,李三娘带家人悄悄离开京城,回到柴绍家乡、京西鄠县柴家庄,她散财聚客,赈济贫民,打算组织一支自己的队伍迎接父亲入关。

此时鄠县周围已有数股反隋力量:隋名将史万岁(被隋文帝杨坚以莫须有罪名冤杀)之弟史万宝号称“长安大侠”,已聚众立寨;还有一西域人何潘仁,原是一名胡商,因受不了官府苛捐杂税,聚集数万部众,驻扎司竹园,自称总管,并劫持隋尚书右丞李纲任为长史。

李三娘派出家仆马三宝去劝说他们联合行动。这马三宝原是李家家僮,当年护送三娘嫁到柴家,就留在柴家做事。此人虽说是仆从身份,却勇武过人,且伶牙俐齿,口才出众。马三宝只身前往司竹园与史万宝大营,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陈述利害。何潘仁、史万宝等人多少听到过唐公李渊的威名,皆表示愿听从三娘调度。

李渊从弟李神通,原在长安为官,听到李渊晋阳起兵的消息,怕朝廷抓他问罪,也急忙逃至鄠县山中聚众起义。三娘又派人与叔父李神通联合,联手攻下鄠县县府,众人推举李神通为“关中道行军总管”。

不久,李三娘又遣马三宝招抚了李仲文、向善志和丘师利、丘行恭兄弟等几路义军。

三娘、神通等占据鄠县,留守西京的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等数度派兵征讨。那李神通没什么大能耐,全仗三娘居中谋划,打退官军接连进攻,并连克武功、始平数县,声威大震,部众迅速扩展至七万余人。李三娘军纪严明,爱护百姓,颇受百姓拥戴,由于她是当时少见的女将,时人称呼其军为“娘子军”,一时威震关中。

 

李渊见自己女儿都如此神勇,作出此番一般男儿也望尘莫及的大事,大感欣慰,暗想此天意赐我如此佳儿佳女,岂非预示我李家当有天下?

李渊命柴绍道:“你速去准备,带五百骑军迎接三娘,一道前去渭北襄助二郎。”

柴绍得知夫人不仅一切平安,且为唐军增添了七万兵马,惊喜交加,遂点齐五百骑军,带上李渊亲笔书信,领命而去。

李渊另一女婿段纶,原任隋禁军右亲卫,得知岳父于晋阳起兵,也在蓝田起兵响应,拥众万余。李神通、段纶皆派使者传书李渊,李渊一一回复,任李神通为光禄大夫,段纶为金紫光禄大夫。义军归顺将领各授官阶,一一封赏。各部归世民统一节度。

 

李世民率军一路西进,势如破竹,所过泾县、扶风、周至各郡县,皆望风归顺,唯命是从;关中豪杰前来投奔者不计其数。对于投效之人,凡稍有名望者,世民都亲自接见,量才使用。

一日,世民正于军帐中对着军事地图,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侍卫进来通报,隰城尉房玄龄求见。世民忙吩咐道:“快请!”

那侍卫正欲转身离去,世民忽又叫住他道:“且慢!待我亲去迎接。”

说着,便随那侍卫向帐外走去。

这房玄龄,乃齐州临淄人氏,自幼才思敏捷,学贯古今,十八岁中进士。当时隋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于识人闻名,见了此人,就对别人说:“我所察之人可谓多矣,但尚未有及玄龄才略过人者。此人当为国器,乃王佐之才!可惜我年事已高,见不到他高耸入云霄之日了。”

隋帝杨广并非是个善用人才的英主,这房玄龄空负一腔才华,在官场混迹二十余年,仍只是个小小的县尉(县令属官,从九品)。他见朝政日益腐败,天下已乱,一年前,索性挂冠云游四方,欲寻访明主,一展平生之志。玄龄之才名远近驰播,世民亦早有耳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