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作第一天就在单位里的人,陈小东的父母对单位有种说不清的依赖。
几十年的单位生涯,使他们习惯了单位人的定位。
当听到陈小东不想去报到时,父母第一反应都是反对。
只有妹妹陈小琴表示同意,“哥哥,我支持你,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要去鸟不拉屎的地方”。
她立刻遭到了父母的批评,“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是去桃源,又不是去西藏。”
单位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社会结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取向和思维惯式,在很长一段时段里塑造着整个中国的社会形态。
1990年,国有企事业等单位依然垄断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个人与单位的关系仍然非常紧密。绝大多数城市和城镇中国人都是单位人。
东海省个体户从80年代初起步,到1990年个体户数量已呈蓬勃之势,不少已发家致富,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尽管已有不少人开始从工厂出来从事个体经营,但这批人中很多是被工厂因各种原因除名的,少部分头脑灵活的人看到了机会主动辞职的,还有从“山上”(刑满释放)下来的占了一部分。
虽然单位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尽管另谋职业尤其是干个体收入会比在工厂高得多,尽管单位人在抽红梅、茶花烟时他们已抽上了红中华,有的个体户已开上了3万多的铃木摩托,在马路上夸张地轰的哄一下油门,一支箭样射了出去。
但人们一是习惯了在单位里的工作和生活,离开了单位有些无所适从;另外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干个体户的人都是素质低下的人,有些不屑于与之为伍。
1990年《中国改革》10期上有篇文章分析个体户为什么赚钱时,在评论个体户的经营时,讲到个体户的商品一般不与国营商业雷同,多是新特商品和走俏商品。
当某种商品刚一上市时,个体户把价格吊得很高,当市场此种商品增多,国营商业大量进货时,个体户的存货已不多,钱早已赚够。
接着个体户又开始经营另一种新特商品和走俏商品。文章不认为个体户是靠经营理念和比国营商业快人一步的节奏取胜,而是认为是钻了国家价格的空子。
单位为人们提供了工作的同时还提供了生活环境。
你看,住房是单位分的,幼儿园是单位办的,文体活动是单位组织的。
离开了单位,就像离群的孤雁,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长期在单位生活,也养成了思维的、生活的惯性,所谓温水煮青蛙效应,不愿再挪窝。
“你不去报到,要去干什么?”陈正良问。在他心里,拒绝分配是件十分严重的事,不亚于天塌下来。
“另外找工作,大不了干个体。”
“另外找工作,还有哪个单位要你?”沈玉英也不赞成。“别的单位领导都会认为你是个犟头犟脑的人。”
“干个体你以为容易的?开个小吃店,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城管、环卫、工商、税务,什么部门 都可以管你。有句话不是说嘛,几十顶大盖帽管住一顶破草帽。摆个水果摊,要每天被赶来赶去,水果一天没卖出,就要提防烂了坏了,到时钱没挣着还倒蚀本。”
陈小东正烦着呢,听得心里更烦,他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砰”地把门关上了。
明明说好的,怎么会变故了呢?看到儿子极度沮丧,陈正良和沈玉英很是内疚,觉得自己没本事,帮不了儿子什么。
他们猜测儿子是被有门路有背景的人顶了工作,很无奈。
可儿子负气不愿报到,他们又不赞同。
沈玉英急得眼泪都下来了。
“儿子,你先去那工作,有个立身之处,慢慢再想办法调到县城来。”沈玉英说。
“现在的情况,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陈正良走到儿子的门口说。
作为平时只知道商店、家里两点一线的他来说,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安慰道,“造纸厂是海川县十大乡镇企业之一,产值比国营的丝厂还厉害。你好好干,说不定就能调到丝厂。”其实他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造纸厂归属当地乡镇管,丝厂是国营厂,归县轻工业局。两个婆婆之间,事情难办得很。
90年代要调动,不仅要两个单位都同意,还要两个单位的主管单位的都同意。
国营企业牌子最响,其次是集体企业,像第二丝厂,而乡镇企业就像是私生子,一直不受人待见。
陈小东在家里闷头闷脑睡了三天,他对当初答应到海川县工作后悔极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加海市土特产公司不去,偏偏要回来,回来工作还莫名其妙变成了到乡镇企业。
毕业前夕他放低身段,以男儿志在四方等话跟徐雪说了一大通,又耐着性子陪他逛了半天街,徐雪的脸才多云转晴。不过她还是希望他能改变主意。
“小东,你如果想改变主意,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现在如果徐雪知道他分到了那,不知道心里会怎么想。
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再怎么样也不能让徐雪帮忙。即使是她现在知道这一消息主动提出,骄傲的他同样不会接受。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哼,工作事小,面子事大,这面子就是死了他也要撑住。
但现实的问题摆在这,乡镇企业,就是他的去向。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甚至想到过的去向。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感到前面一片迷茫。
他想起89年3月自杀的诗人海子,海子自杀后,他的诗风靡了整个校园,与那首后来被房地产商盗做广告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比,陈小东最喜欢的是海子的《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此刻,他觉得这首诗的标题那么适合他,不知道自己的路、自己的人生装在哪一只鞋子里,一只怎样的鞋子里?明天醒来又会在哪一只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