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计间李密(5)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537字 发布时间:2022-06-22

李玄英、魏徵回到洛口,献上李渊回书,李密展书阅之,只见上书:

 

顷者昆山火烈,海水群飞,赤县丘墟,黔黎涂炭。布衣戍卒,锄耜棘矜,争帝图王,狐鸣蜂起。翼翼京洛,强弩围城,朊朊周原,僵尸满路。主上南巡,泛胶舟而忘返;匈奴北炽,将被发于伊川。辇上无虞,群下结舌。大盗移国,莫之敢指。忽焉至此,自贻伊戚,七百之基,穷于二世。周齐以往,书契以还,邦国沦胥,未有如斯之酷者也。则我高祖之业,几坠于地。吾虽庸劣,幸承余绪,出为八使,入典八屯,位未为高,足成非贱。素餐当世,僶俛叨荣。従容平、勃之间,谁云不可。但颠而不扶,通贤所责。主忧臣辱,无义徒然。等袁公而流涕,极贾生之恸哭。所以仗旗投袂,大会义兵,绥抚河朔,和亲蕃塞。共匡天下,志在尊隋。以弟见机而作,一日千里,鸡鸣起舞,豹变先鞭。御宇当涂,聿来中土。兵临郏鄏,将观周鼎。营屯敖仓,酷似汉王。前遣简书,屈为唇齿。今辱来旨,莫我肯顾。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惟翼早庸图谶,以宁兆庶。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非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今日銮舆南幸,恐同永嘉之势。顾此中原,鞠为茂草。兴言感叹,实疚于怀。脱知动静,迟数贻报。未面虚襟,用增劳轸。名利之地,锋镝纵横,深慎垂堂,勉兹鸿业。

 

此信云山雾罩,竟吹捧李密为救世主!掩饰自己也十分得力,先从年龄出发,说自己年逾知命,大志早泄,希望将来李密得志,看在同宗份上,仍封其为唐国公,则于愿足矣!再从地方治安出发,表示自己局促一隅,无暇他顾,竭力掩饰欲争雄天下之心。

李密看完来信,哈哈大笑,得意地说:“有唐公见推,天下可定矣。”一边将手中书信递给众人传阅。大家免不了一番恭维。

魏徵禀奏道:“李渊卑辞推戴,包藏祸心,不过要明公为其牵制东都之兵,以便他乘虚取西京,定关中,明公万万不可轻信!不然,他何以不来河内与明公会盟?何以不遣建成、世民前来?何以不愿我出兵共取西京?若李渊先我而得关中,天下去了一半!为今之计,莫若趁李渊奉明公为盟主之际,名正言顺出兵关中,一可得西京,二可得李渊之军。”

李密心腹、护军柴孝和赞道:“魏记室此计甚妙,明公可速行之。”

裴仁基、徐世勣等亦表示赞同。

翟让道:“某不才,愿与吾兄、吾侄并单将军,提一劲旅,兼程前往,使明公垂手而得西京,定关中,并得李渊之军,为明公除掉隐患。”

李密正思索间,却见李玄英频频向其使眼色,甚觉诧异,便以更衣为名退入内室,李玄英借机跟进。

李密问:“玄英何事不便当众言说?愿闻其详。”

玄英于是将他在晋阳所见与刘文静所言道出,说道:“在下以为明公所患者非李渊,乃翟让也。请明公早作决断,将翟氏三雄一并除去!”

李密本多疑之人,听了玄英所奏,半晌说不出话来,见玄英建议索性除去翟让,又犹豫道:“翟司徒对我有大恩,刘文静也只说他想求为李渊偏师,反形未露,杀之恐人心不服。”

玄英劝道:“翟让即萌去志,反叛只在早晚。明公若是优柔寡断,恐酿成巨祸!”

李密并不言语,但从此对翟让、魏徵等人有了戒心。

 

回到议事厅,李密对众人道:“我思之再三,李渊既倾心推戴,此时去图他,天下英雄会笑骂我等出尔反尔,容不得人。即使李渊心怀叵测,只要我军拿下东都,即可威慑群雄,还怕收拾不了一个李渊?目下却不可轻易分兵,只宜猛攻东都。”

魏徵大吃一惊!力争道:“魏公万不可掉以轻心!属下此番奉命出使唐营,深感李家父子,绝非等闲之辈。其父虽老,不失老谋深算之宿将;其子虽嫩,大郎沉稳,二郎勇武,皆非寻常纨绔子弟可比。父子叠加,相得益彰。仅从其出兵西河,往返九日,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之,其实力可见一斑。属下以为当今天下英雄,可虑者,李渊父子也。余者皆不足论。若任其坐大,垂手而得西京、关中,必成我军劲敌!况李渊不过虚词委蛇,不可轻信。魏公派兵征讨四方,早定天下,情理之中,又何谈言而无信?”

李密面有不悦:“玄成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李渊原本高官望族,今拥兵只为自保,未必有争雄天下之志。李家公子,黄口小儿耳,又惯于锦衣玉食,如何懂得打仗?我看公是多虑了。此事不必再议。”

魏徵不便再多言,他心中甚觉蹊跷:为何与李玄英一番密谈之后,李密就坚决反对出兵西征?

魏徵心有不甘,散朝后又去说动李密心腹王伯当、贾闰甫,二人也去劝说李密纳魏徵之谋。

李密道:“翟司徒去,恐非李渊对手;我自去,又恐洛口有失。公等知晓:我之部属多是草寇,利则聚,不利则散。我不在,恐众心离散,或同室操戈,互争雌雄。”

伯当、闰甫见无法说动李密,只好告退。

 

果不出李渊所料,隋帝杨广为对付其势正盛的瓦岗义军,下诏调走西京大部分兵马,并动员全国之力围剿李密。大业十三年七月初四,趁李密正率瓦岗百万之众与隋军数十万主力军在东都城下鏖战之机,李渊亲率甲兵三万,号称十万乘虚而入,直扑关中,进军大兴。李渊传檄郡县昭告天下,宣称“兴甲晋阳”,旨在“奉尊代邸,扫定咸洛,集宁寓县。放后主于江都,复先帝之鸿绩。固配天于园寝,存司牧于苍生”。建成、世民紧随李渊左右,留下十五岁的元吉率万余兵马驻守太原。

 

魏营魏徵见无力说服李密移师西征,又听说李渊亲率建成、世民领十万军马,已出太原直迫关中,只得找护军柴孝和商议。

魏徵叹道:“李渊决计夺取西京,我等恐无力回天。不过我尚有一计,或可令李渊退兵。”

柴孝和忙问:“记室快说,计将安出?”

“李渊南征,倾其兵力,只留下十几岁的孩童李元吉带少量军马留守太原。为今之计,我等可派一些军士扮作行商,假意从北方来,去李渊军中散布流言说,代北刘武周勾结突厥,乘晋阳大军远离之际攻打太原。唐家后方空虚,定然惧怕刘武周倾其巢穴,或会回师晋阳。彼时,再去设法说动魏公。”

柴孝和正苦无良策,听魏徵所言,觉得不失为一条妙计。

魏徵道:“此计只可一试。李渊行事谨慎,赚他容易;其子二郎世民胆大包天,惯于弄险,恐遭他破了。不过试试无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二人遂派一干细作带些南北货物,乔装成行商,去唐营扰乱军心。


fcscj.PNG

加一张李渊出兵晋阳时形势图,以助感兴趣的网友理解。此时隋炀帝在江都(图中丹阳附近),此图缺失。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备注:文中有大段古文原文照引,有“阅读障碍”者可跳过,意思就是后面解释的那几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