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绝对的夕阳产业,不对,是“夕阳专业”。毕业两年,就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实体经济太萧条了》。
由于只是个专科学校,大二的下学期一结束,我们就要去实习。至于去哪里实习,全班同学可谓众说纷纭。
有位同学说他爸就是开建筑公司的。由于他平时用钱比较大手大脚,大家深信不疑。一时间都感慨道“居然还有富二代埋伏在附近?”他的同寝好友们纷纷主动请缨到他们家的公司去实习。他则腼腆的表示,他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最多只能带一个人去。被选中的同学颇为兴奋,在我们校招时傲娇的给我们出谋划策,各种感慨自己的幸运。过了几个月我们才知道,他爸爸是个包工头。他们俩拿着三千块钱给一个当木工的老乡打下手。在扛了大几个月的模板后,他们俩分道扬。他们的实习报告还是我们帮忙在其他公司偷盖的公章。
虽然有些同学确实通过各种方式自己解决了实习岗位的问题,但大部分同学还是通过校招得到的实习岗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来我们学校招人的企业大概有二十几家。老师让我们做三份简历,并向我们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个多小时格式内容及注意事项。我们深受严肃紧张的气氛感染,仿佛不认真做出完美的简历,人家会看都不看一眼,甚至生气拍到你的脸上一样。为此,有人不惜扯谎,说自己如何如何的成绩好(后来差一点延毕),说自己在暑假托关系去过工地实习,实绩斐然(各种游戏排位)。
事后证明,我们颇为多虑。我们走进校招现场,几乎路过的每一家公司,都巴不得把我们三张简历一次性全拿走。我们选择一家公司,而另外两家拿到我们简历的公司,也会在后面的一个多月里疯狂给我们打电话,希望我们能够选择他们公司。
我当时想,这么缺人的行业,待遇上应该是很不错的。然而,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万万没想到。以我去的公司为例。不光政府全民参保的号召被他们以实习生暂不参保为由搪塞了过去。工资日常也只发一半,过年的时候才能再结另外一半。美其名曰“你们还年轻,怕你们控制不住,把钱全花了,公司也是为了帮你们节省”。天真的我曾经勉强的相信过,直到我看到我们的栋号长,一个58岁的老人家。公司居然还在“不放心”老人家乱花钱的问题。这时我才意识到社会与以往认知的不同。
不管怎么说,2018年6月15日我离开了学校,按照公司的要求,和几个一起去这家公司的同学乘了几个小时火车到了广州,然后我们分散乘车去五个工地,而我去的地是——东莞。
顺便提一嘴,我来自卑湿水热的湖南,到了广州以后,我开始怀念起湖南的干燥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