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在和玄易谈完话后,他就派人去调查了玄易的身世和户籍,看是否属实。
因为玄易是道门中人,所以想要调查他的身世并不容易。不过他的户籍确实没有问题,他们派人特地去昆州调查,发现登记有他户籍信息的册子是二十几年前的,这个无法作假,所以他说的是真的。
像户籍册子这种东西一般也就记录基本信息,不会太详细。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官员利用这些信息谋取利益,威胁普通民众替他们隐瞒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
所以户籍信息一般都是派人现场核查,合格就写已核查之类的,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只有籍贯,年龄和父母等一些基础信息记录。
玄易这个更简单,因为无论是前朝也好,本朝也罢。都是尊崇道家的,百派以道家为长。所以像道家弟子的籍贯资料就只有一个名字,一个年龄和一个门派印章。
这是道门特地为了保护弟子做出的决策,也是皇帝允许道门的一种特权。毕竟每次祭天大典都是在昆仑山上举办,需要这些道家门派的协助,皇帝自然也不会不给他们一些情面。
反正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对于他这个皇帝没有一点威胁,还值得去大力提倡。
昭王在听属下说他们前去查的登记玄易的户籍册子是二十多年前且上面有天机派印章,瞬间就对玄易少了一些戒备,对他放下心来,不是敌人那边派来的奸细就好。
身份没什么问题的话,如果这玄易才华谋略出众,当成自己的心腹培养也是好的。
要知道这道长可不是谁都能做的,据说他们精通四书五经和一些常见的乐器,在学识上可能不比一位进士差。
他在幼时曾经见过一位门派掌门被他父皇邀请到宫中做客,他可是亲耳听见对方跟他父皇说的一些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他父皇在旁边一边听着还一脸赞同的点头。
后来他长大了知道了治国谋略这些事情,才知道这位道长有多牛逼。所以他对玄易还是很期待的,毕竟对方是出自那神秘且名头极盛的道家门派天机派。
玄易那边这几日一直都没有见到昭王,不过他不急,等对方查清楚他的背景,自然会找上门来。
太急了,才会显得可疑,不是吗?所以这几日他一直都是在下人的介绍下,品尝王府的美食美酒,观赏这后花园的美景,无事时还跑去河边游船,可以说一天过得相当精彩,半句都没有提过昭王。
昭王在确定他的身份后,就命人唤他过去参加一个小宴。说是昭王因为前几日有事而离开,抛下他一人,因此感到很愧疚。准备自罚三杯,请他谅解。
玄易听完就跟着下人一起去见昭王,一边走着一边还在小厮面前夸赞昭王,说他礼贤下士,品德高尚之类的。
等走到一个亭子,前面引路的下人停了下来,跟他说到了。于是他往那边看去,就见昭王一个人坐在亭子里,旁边摆满了酒壶,桌子上有两个碗一样大小的酒杯,还是比较少见的月光琉璃杯。
这昭王还真是一个讲究的人,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他就用了千金难求的鎏金银壶。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夜光杯向来是极其珍贵的酒具,昭王用的还是其中极品月光琉璃杯来招待他。(取自王翰《凉州词》)
昭王看见玄易后,就向他招手让他过去。玄易于是走上前去跟昭王行了个礼方才入座。
昭王倒满了两杯酒就拿起自己的杯子站起来对着玄易说向他致歉,前几日因为有急事就抛下他先离开了,自己罚酒三杯。
玄易连忙站起来,拿起自己的酒杯也随着昭王一饮而尽。两人各喝完三杯酒后,昭王看着他笑了,说道
“仁兄真是好酒量,我这是产自西域的酒烈焰烧,后劲十足,少有人跟本王一样喝下三杯,脸色都不带变的。”
玄易笑笑不说话,他在来之前就知道这场酒宴就是最后的试探,一旦成功了,昭王才会真正的去信任他。毕竟酒后吐真言嘛,不过他在来之前就服用了自己妹妹做的解酒丸。
他此时假装微醉,看上去神智有些不清的样子。昭王看着他这个样子才开始了接下来的问话。
“本王最近烦的很,果然这酒是个好东西,能解千愁呀!”
“王爷身份尊贵,难道还有谁敢给王爷气受不成?”
“怎么没有,我皇兄有一个心腹大臣经常给本王挖坑,让本王损失惨重。本王心里苦啊,皇兄又不信任本王,连这大臣都敢给本王气受。”
“自从我母妃这事事发,我皇兄看我更不顺眼了。我都快被他这心腹大臣凌昀寒恶心死了,经常给本王穿小鞋,这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呀!”
“没想到王爷这样的凤子龙孙还会被区区一大臣给气受,玄易还以为像王爷这样身份尊贵的人,旁人都是让着敬重的存在。”
“可不是,正常的情况确实该如此,而不是像本王一样这么憋屈。你说他凭什么,要不是他后面是我皇兄,他敢这么打我脸吗?”
昭王有些激动起来,他真的是受够了。本来从小在皇宫长大,他就是他二哥的小跟班。宫里有什么好的什么贵重的物件都是先送到他二哥宫里挑完才会给他们其他皇子挑选。
经常被宫里人当成小透明就够了,结果出宫后他也没过一个安生的日子。他皇兄无能还多疑,经常搞事情,他头都大了,出了宫还要受气。
他皇兄真的是怕他们几个不惦记他的皇位似的,天天惹仇恨,让他恨的牙痒痒。
“玄易想了想,发现王爷现在的处境确实堪忧。玄易愿为王爷解忧,我晚些替王爷写一封告罪书,您先看看,到时候上呈给陛下,定能解了王爷现在的烦恼。”
“哦,那本王定要瞧瞧了。”昭王惊讶的回复道,他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一下这玄易的能耐。看看是对方夸大其词,还是真有这本事。
待酒宴结束后,玄易回到房间将告罪书一气呵成的写完后,就让下人递给了昭王。
昭王拿起他写的告罪书看了看,不由得在内心感叹,真是天纵英才,这玄兄居然如此有才华,真是不可小瞧呀。
瞧瞧这写的告罪书,看上去都是写的自己的过错,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开脱,将母妃下毒这事的责任与他撇的一干二净。并且还显出他是一个敬重崇拜兄长的好弟弟。
这写的真情流露,让人不由得感动,他看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第二日就上奏给了他皇兄。
据说有大臣看了这封告罪书还为了他求情,说他是个好孩子,从小与他皇兄关系好的不得了,自然他不可能做这种事情。让陛下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不要将昭王母妃的罪过迁怒到昭王身上。
他皇兄当即说好,还给他送了不少宝物,据说还当着大臣的面承认他们兄弟情深。说他这弟弟向来仁孝,对他也是十分尊重爱戴,他自然是不忍将他母妃的罪过怪在他身上。
看着自己的皇兄不得不因为自己在大臣面前装样子,他高兴的不得了,总算扳回了一成,这玄易还真是他的福气。
之后昭王就经常向玄易请教一些问题,玄易都能以一种奇特但是非常有用的话给他解答。久而久之,他越发佩服玄易了,于是请他做自己的谋士,玄易在推脱了几次后就同意了。
这第三步,成为昭王信任的谋士他总算做到了,也算不辜负自己妹妹所托。接下来要想个法子,借着昭王的手除掉一些凌昀寒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