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很奇怪,我不是去开会了吗?怎么会在警察局?”似乎受不了两人之间此时有些静谧的氛围,晋天阳开口询问道。
守楠菲闻言,抬头看了晋天阳一眼,很快又收回了目光。
守楠菲的确有些好奇,不过碍于尊严,她此时也实在无法将自己的好奇询问出口。
“我并没有时时刻刻关注老宅装着的监控,也并没有提前预知你竟然有勇气跑到派出所来。”晋天阳用十分夸张的神态表现出了心有馀悸,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好在有一位热心的邻居目睹了你翻窗的动作,然后第一时间发微信给我,我不知道你要去派出所,居委会就在派出所旁边,我就原本想着求助警察叔叔看能不能把你找到再说,没想到那么巧连案子都没立你就来了哈哈,你不知道你要是晚来五分钟,我就在警察面前说谎了,那可真的就遭了。我现在都觉得要么得谢谢我们这个村邻里一家亲,要么就得谢谢老天爷关键时刻站在了我这一边。”
晋天阳说这番话,当然有很大的原因是在宣泄自己的得意。
守楠菲听到耳中,却是感到心中无比不是滋味——邻里一家亲,这个和谐的词汇假如安排在了恶事上,是多么的可怕。老天爷都是在帮他,为什么要帮他?哪怕是上辈子积了德,那又为什么老天爷要帮他伤害自己?难道自己就上辈子造了孽吗?
晋天阳,一如既往地再一次无视了守楠菲的感受,还好奇地问:“你怎么想着从楼上翻下去呢?我钥匙都给你了,为什么不走楼梯?你没摔着吧?”
越问,守楠菲的头越低,脚下的步伐越快,她也觉得自己是个傻子,如果当时不从楼上翻下去,不会引起他人注意,是不是此时此刻已经自救成功了呢?
尤其是在两人重新走入城中村的时候,守楠菲的双眼都没有离开过地面,她感觉,这个城中村里,晋天阳的每一位“家人”,此时或许都用意味深长的目光打量自己,仿佛每一道目光,都是一把锋利的刀。
再想想之前自己在晋天阳的胁迫下,拍了那么多亲密的合照已经VLOG,守楠菲突然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恐怕很难再摆脱“晋天阳现女友”这个身份了。
守楠菲只是觉得晋天阳心思的缜密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她并不知道的是,晋天阳在守楠菲到来派出所之前,还给警察说了另外一件事,说他昨晚开车路过蝎尾洲,看到一个鬼鬼祟祟的胖子在江边寻觅,他口中所描述的胖子,自然是不知此时是死是活的庞若威了,而他口中庞若威的行为特征,颇像一个盗墓贼,这样即便发现胖子的尸体或者胖子没死报案了,晋天阳也拥有了更多可以为自己脱罪的说辞。
这一天,晋天阳再度带着守楠菲回到了那艘轮船上,回到了那个相对自建楼来说无比狭小的“囚笼”中。
当然是因为守楠菲连续两天的“越轨行为”,自这一天起,晋天阳恢复了每天一次对守楠菲的施虐行为,或许是过了几天“安生日子”的缘故,恢复原先的待遇,守楠菲着实有些难以适应。
这样的痛苦,让守楠菲在晋天阳不在的时间里,沉迷晋天阳书架上的那些书。
倒不是说书籍里的文字可以让守楠菲忘记身上的疼痛和尊严上的屈辱,她看的都是心理学类的书籍。
是的,守楠菲开始转变思路,既然无法借助外部的力量,那么能不能先从心理学的方式了解他,剖析他,找到他的弱点?
守楠菲先看的是《变态心理学》,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却是和她想象中的有所不同,里面的案例多于剖析,有好几种变态都与晋天阳的行为相符合,给守楠菲这个没有系统学过心理学的人一种“看着都像”却又“看着都不像”的感觉。
于是,守楠菲放回《变态心理学》,重新拿起心理学中入门读物《普通心理学》,研读了起来。
两天的时间,守楠菲的脸上依旧挂着愁容,根据《普通心理学》中提到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可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求(如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的需求这八个等级,往往是每满足一个低等级的才会有更高一级的需求。
仔细想想,对照自身以及父母,守楠菲承认这个理论相当准确。
但问题是,晋天阳囚禁她,虐 待她,属于哪一个级别的需求?
是最低级别的生理需求里的性需求?还是第三级别的爱的需求?还是第四级别的尊重需求?还是第七级别的自我实现追求?
守楠菲百思不得其解。
《普通心理学》很显然没法给出她答案了。
于是,守楠菲又看起了《犯罪心理学》。
或许认真研读《普通心理学》给守楠菲打下了一些心理学基础,守楠菲阅读《犯罪心理学》时竟然没有什么阅读障碍,而且守楠菲也的确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很有用的知识,比如犯罪者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犯罪者脑神经的研究,犯罪者的人格特点等等。
原本在守楠菲的认知中,凶残的或者狡猾的犯罪者,在心理学中竟然能三言两语总结出他们的特点,犯罪规律等等,让守楠菲不得不在心中感慨这门社会科学的神奇。
只是,在《犯罪心理学》之中,晋天阳又属于哪一类呢?
是天生犯罪者?是人格障碍还是反社会人格?是色情杀人狂还是精神病?
一如《变态心理学》一样,《犯罪心理学》里面有太多的特征介绍都与晋天阳吻合,加上守楠菲对于晋天阳的过往,他的父母并不了解,所以仍然无法对晋天阳做出什么剖析。
饶是如此,守楠菲却是并没有将《犯罪心理学》放回到书架,而是继续阅读。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犯罪心理学》这本书里的内容还是很吸引守楠菲的阅读欲的。
又过了两天,晋天阳对于守楠菲的态度仍然没有改变,而守楠菲,也索性不再对晋天阳有什么隐瞒的心思了,便也不再避着晋天阳去看书。
甚至每天服用安眠药之前,也不会把书放回书架,而是大大方方地就放在床头柜上。
发现了守楠菲这一变化的晋天阳不禁好奇地询问守楠菲道:“你在看什么书?那么专注?”
晋天阳很显然也有一些自知之明,对于守楠菲是否会回应自己抱任何希望,所以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也微微下蹲身子,去看向守楠菲手捧着的这本书的封面。
守楠菲果然对于晋天阳的询问置若罔闻,而晋天阳,是如愿以偿地看到了书籍的封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反映的惊讶问道:“犯罪心理学?你最近开始研究这个了?”
这一次,守楠菲是终于有了反应,抬起眼,没好气地瞥了晋天阳一眼:“我是在研究你啊。”
不知道是什么导致的心态变化,守楠菲现在是真的有一些“破罐子破摔”了,所以竟然是对晋天阳说了实话。
不过也不知道晋天阳有没有相信守楠菲的坦诚,听到守楠菲的回应后,轻轻挑了挑眉毛,对着守楠菲的右耳,用十分轻佻的口吻说道:“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说,对一个男人起了好奇心,那就距离爱上他不远了。”
说到这里,晋天阳的语气顿了顿:“可别到最后我赶你走你都赖着不走啊。”
守楠菲闻言,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似有似无的嘲讽神情。
不过,在转瞬之间,守楠菲的双眼不经意地流转了几分神采。
因为她突然想起,在这些天阅读的这些心理学书籍中,有提到“斯德哥尔摩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被害者共情加害者,甚至爱上加害者的心理现象。
按照晋天阳的习惯,许多他感兴趣的知识点,他都会在该书页上用笔标注下来,但“斯德哥尔摩效应”这一页却是并没有被标注,所以守楠菲当时看到这个效应的介绍时,只是被内容吸引却并没有细想什么。
但现在晋天阳看似无意地说了这些话,却是让守楠菲突然感到有些反常,会不会,关于这个心理学效应,晋天阳是十分感兴趣的,甚至是已经熟记于心了。
所以,晋天阳其实极有可能,就是希望自己受“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影响,爱上他?
虽然乍一听似乎有些离谱,但只要想一想这是晋天阳的想法,便好像又没什么奇怪的了。
也亏得晋天阳异想天开,这种心理现象虽然被很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所引用,但“患病率”并不高,只在5%左右,而且自己有所知情和防备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爱上他了。守楠菲如此想着,心中却是突然的灵光一闪。
等一等……如果自己真的将计就计,假装逐渐爱上晋天阳了,那么晋天阳又会如何呢?
守楠菲并不知道晋天阳会如何,但守楠菲可以猜到,只会比目前自己的情况要好,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守楠菲实行起了这个计划。
守楠菲也明白,这不同于她之前在男人的逼迫下,入戏成为对方的女朋友,不仅更需要过程性,而且还不能让晋天阳感觉到自己只是在演戏而已。
守楠菲隐隐记得,以前在网上看过一篇帖子,标题是《女生爱上男生的三十个表现,看看你中了几条》,虽然内容有些瞎编和夸大其词的成分,守楠菲以前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甚至觉得这个帖子是男人写的,故意用来培养“普信男”的。
但这个帖子在网络上却是广为流传,说不定晋天阳也看过。
虽然那三十条她记下的并不全面,不过用来实行自己的这个计划或许是足够了的。
这一天开始,守楠菲开始偶尔主动起一个话题找晋天阳聊天,虽然基本都是琐事,但也让晋天阳的神情惊喜了一番;
又过了两天,晋天阳总是“无意间”注意到守楠菲用余光看向他,他与守楠菲对视时,守楠菲又连忙收回了目光,眼神掩盖不住的慌乱;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晋天阳不再对守楠菲施虐,或是出于不忍,亦或是因为他想要的目的已然达到。
然而,守楠菲这一次毕竟决定要演“全套戏”,所以不会因为晋天阳的这一丁点“善举”就半途而废。
她开始注意在晋天阳面前的妆容,她还是愈发想要去了解晋天阳日常有没有和其他女孩子搭话……
对于这些,晋天阳显然是十分受用的,这从他脸上愈发频繁出现的笑容就可以看出。
在守楠菲向警方求救失败后的第七天,晋天阳回到“牢笼”时,递给了守楠菲一个文件夹。
“这什么呀。”守楠菲一面咕哝着,一面打开文件夹,当她看到文件夹内,A4纸上的文字内容时,原本平淡的神情突然变得有些错愕和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