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三)曲有误,周郎顾(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192字 发布时间:2022-06-10

曲有误,周郎顾(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一集

 

齐大柱通倭一案,严嵩可谓是煞费苦心,特地去找道长请了旨意,又安排锦衣卫动手抓人,不仅试探了道长的态度,也让清流投鼠忌器、无话可说,抓人是为了顺藤摸瓜,齐大柱是那根藤,海老爷跟谭伦才是那颗瓜。本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着,可严嵩也没料到,半路竟杀出来个严世蕃,现在这藤都还没攥在自己手里,小阁老就要伸手去摸瓜了,明显是轻敌冒进、操之过急了。赵贞吉参海瑞对抗上司、对抗朝廷,严世蕃见状也不甘寂寞,立刻安排人去参海老爷通倭,全然不顾倭贼齐大柱此刻还在进京的路上,严世蕃以为自己是在趁热打铁、锦上添花、实际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妥妥的又当了一回猪队友。

 

严世蕃讲到动情处,不自觉地又吹起了牛哔,说什么“逼着赵贞吉下令抓了人”,把严阁老吓地一个激灵,心想,你特么参海瑞通倭已经是蠢到家了,怎么还把人给抓了,事前也不跟我商量商量,此时也顾不得装聋作哑了,变颜变色地问道,“你们抓了那个海瑞?”严世蕃见老爹误会了,急忙高声解释道,“眼下还没动他,抓的是淳安县的那个桑户头子,这个人从改稻为桑一开始就领头造反,后来又通倭,被何茂才抓了,竟然让那个海瑞给放了,还送到胡汝贞那儿去打仗,这不是反了天嘛。抓了他,这海瑞就跑不了,怂恿海瑞闹事的那些人都脱不了干系。”听严世蕃说只是抓了齐大柱,并没有动海瑞,严嵩如释重负般地点了点头,随即闭上了双眼,在心中默默地盘算着眼下的局势。

 

碍于严嵩的面子,道长虽然下旨抓了齐大柱,可从淳安到北京这一路,锦衣卫竟然足足走了两个多月,眼瞅着就要冬至了,齐大柱的案子连审都没审,这就是道长对通倭案的态度。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个月过去了,严党竟然连区区一个齐大柱都没搞掉,就更别提去搞海瑞、谭伦了,严世蕃他们现在连根藤都没捋顺呢,还指望他们去摸瓜,这不是扯淡么。道长故意使了一手缓兵之计,就是要让严嵩知难而退,反正齐大柱、海瑞、谭伦,这仨人一个比一个难杀,严党如果不信,大可以来试试,看看这场生存大挑战,倭贼齐大柱到底能撑多久。本来齐大柱的事,就已经够让严嵩烦心的了,结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的宝贝儿子又伙同鄢懋卿,明目张胆地黑掉了道长200万两银子,这就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果然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

 

小阁老还在喋喋不休地念叨着,要用齐大柱拉海老爷他们下水,严阁老的心思却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闭着眼摇摇头,沮丧地说道,“不要惹事了,毕竟背后还牵着裕王呢”。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得放手时须放手,严嵩其实看的很清楚,能杀掉齐大柱已经是严党的极限了,严世蕃竟然还想着杀海瑞、杀谭伦,怕不是失了智吧,毕竟齐大柱通倭是假,可小阁老兜里的银子却是真的,真说该杀,严世蕃第一个就该杀。严世蕃此时也有些懵了,齐大柱通倭当时可是老爹亲口指认的,这才过了三个月,老人家怎么就打起退堂鼓来了,莫不是真的老糊涂了,想了片刻实在是不甘心,往严嵩跟前又凑了凑,倔强地说道,“爹,有些事你老不清楚,一个举人出身的七品小官,就能把浙江闹得天翻地覆,这郑泌昌、何茂才的命,有一半是丧在他的手里。这一次鄢懋卿去江南,他又公然叫板,跟老鄢过不去,哎,你说他凭什么,不就是仗着他背后有人嘛!老鄢也不争气,嗨,你说这老鄢愣是怕了他,连淳安县都没有敢去,你说气人不气人!”

 

小阁老的话说的也是入木三分,海老爷虽然无党,但他背后确实站着不少人,郑泌昌、何茂才的命,有一半是丧在了海老爷手里,剩下一半却是丧在了严世蕃手里。鄢懋卿南下巡盐本来是要路过淳安的,结果看了看胡公子的前车之鉴,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安全第一,果断选择了绕道。倒也不是鄢大人不争气,确实是犯不上,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知山有虎,自然要绕道走,鄢大人是来捞钱的,又不是来打老虎的。有一说一,严世蕃当着自己亲爹的面,一口一个“老鄢”叫的欢,也不知道这爷仨之间的辈分,到底是怎么论的,“小严”当着“老严”叫“老鄢”,这感觉确实怪怪的。


似乎是不想再听严世蕃聒噪,严嵩靠在躺椅上,闭着眼故意把头偏向一旁,假装睡了过去,鄢懋卿满脸尴尬地解释道,“也不是怕他,跟他干有什么劲呐”,老鄢这话说的确实在理,跟海老爷对着干,有什么劲呐,就算是要干,也该对着那戏班子干才对,毕竟是花了二十万两银子买来的。严世蕃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发现自家老爷竟然睡过去了,顿时就急眼了,也不怕吵着老人家,提高了嗓门,大声吼道,“我们越是退,人家越是上前。浙江的事情,我们的人都被他们杀了,这次不办他几个,我们就翻不了这个身。爹,这事你老就别操心了,让儿子收拾他们。”凡事都要讲究个审时度势,严党保持了20年的顺风局,终于在小阁老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逐渐变成了逆风局,独木难支的严嵩只想退守高地,尽可能地帮严党多拖一段时间;心比天高的严世蕃却一心要翻盘,坚持主动出击,嚷嚷着要在野外开团,恨不得把清流一波带走。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很明显小阁老是个“贱”人,既不自知、也不知严嵩、更不知道长,从一开始便错判了形势,明明是盲人瞎马夜半临池,还非要亲自上手秀操作。严嵩说了严世蕃又不听,听了又不懂,懂了又不做,做了又做错,错了又不认,认了又不改,改了又不服,不但不服,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爹,这事你老就别操心了”,严阁老倒是想不操心呢,可是摊上这么个熊孩子,不操心行吗,好在这心也就快操到头了。严嵩心中憋着一口闷气,险些被严世蕃气的晕过去,长吁一声,恨铁不成钢地把手中的折子甩在了严世蕃的身上,小阁老也只好闭嘴,满脸不服气地去捡地上的折子。罗龙文见状急忙出来打圆场,“还是阁老说得对,小阁老,有些事情还是从长计议的好”,严世蕃心说,杀海瑞的事决不能就这么算了,于是狠狠瞪了罗龙文一眼,不服不忿地吼道,“通倭也要从长计议”。鄢懋卿也怕严嵩跟严世蕃当面吵起来,只能硬着头皮强行转移话题,“公事还是慢慢谈吧”,说罢站起身,冲着严嵩高声说道,“阁老,儿子们还真有件欢喜的事情,还没对您说呢。”

 

心力交瘁的严嵩斜靠在躺椅上,连眼都懒得睁,意兴阑珊地说道,“要是闹腾的事情,我就不听了”,严阁老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海瑞身后牵着裕王,通倭的事就不要再折腾了,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齐大柱杀了便可以结案了。鄢懋卿一脸媚笑,插科打诨地说道,“还真是闹腾的事,你老一定欢喜”,小阁老有些嫌弃地瞥了一眼鄢懋卿,冷嘲热讽地说,“他耳朵背,欢喜马屁拍得再响,他未必听的见”。鄢懋卿则是一本正经地解释道,“这小阁老就不明白了,不喜欢的事情耳朵就背,喜欢的事情耳朵准不背”,这就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都说知子莫若父,可真正知父的却未必是亲儿子,鄢懋卿、罗龙文都看出来了,这严嵩是耳不聋、眼不花、心里头清楚地狠呢,要说糊涂那也是严世蕃糊涂,自以为是个王者,实际就是个青铜,人菜瘾大不说,还特别喜欢哔哔。

 

严世蕃瞄了眼装睡的严嵩,无可奈何地说道,“那好,这公事今天就不用谈了,拍你的马屁吧”,有一说一,严阁老今年都八十一了,二十万两的戏班子再好,老人家最多也就是听一耳朵、看两眼,要说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那肯定还得是小阁老亲自来才行。俗话说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九房媳妇儿外加一个戏班子,就算浑身是铁,小阁老这胯下也只有一根钉啊,想想都觉得虚,真是替他捏把汗阿。严世蕃说话夹枪带棒,鄢懋卿则是满不在乎,高声吆喝道,“唱起来,比平时奏的响亮些”,听鄢大人这口风,估计平时也没少手把手、口对口地调教这群戏子,这二十万两银子肯定是没白花,得!啥也别说了,接着奏乐接着舞吧。凤箫鸾管、轻挑漫剔,鼓乐齐鸣之中,传来阵阵低吟浅唱、软语嘤嘤,严嵩仿佛睡着了似地一动不动,严世蕃抬眼瞟了瞟屏风后那个搔首弄姿的花旦,不由地一阵心猿意马、想入非非,一腔热血如脱缰野马般直冲胯下,害的小阁老不动声色地坐直了身体,端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妹子香自豆蔻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