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出生在公元前63年的九月份的罗马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他的父亲盖乌斯·屋大维乌斯曾任马其顿总督,他的母亲阿提娅是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的外甥女,屋大维则成为凯撒的养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参加了凯撒和庞培的内战,之后屋大维驻守在马其顿的阿波罗尼亚地区。
公元前44年三月十五日,凯撒遇刺身亡,凯撒在遗嘱中有些出人意料的指定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屋大维成为自己的第一继承人。当时的亲朋好友因为惧怕元老贵族的势力,都劝屋大维放弃,但是屋大维力排众议,迅速从阿波罗尼亚地区返回罗马。罗马元老院和贵族中有大量凯撒的旧部,大部分民众也受过凯撒的恩惠。屋大维以凯撒儿子的身份继承了凯撒的遗产,赢得了这部分人的好感,并以此为基础,开始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
凯撒多年的部将、助手和亲戚安东尼虽然对未能成为凯撒的继承人不满,但是安东尼还是坚持了凯撒的路线,并得到了大量凯撒旧部的支持。此时谋杀凯撒的共和派贵族掌握着元老院,经过安东尼和共和派领袖西塞罗的奴隶,凯撒派和共和派达成了妥协。安东尼接替凯撒的职位,任期一年,随后就远赴马其顿总督,和他的老兵们一起远离政治中心。
屋大维很清楚自己此时的势力还很弱小,需要寻找盟友。他先是想取得安东尼的支持,但安东尼不可能依附比自己更弱的屋大维,因此屋大维只能另寻他人。屋大维发现罗马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元老院实际的力量已经非常羸弱,面对安东尼这种极具军事才能又掌握军队的凯撒旧部,其制约能力极具有限,于是通过迎合西塞罗联系上了元老院,元老院也想将屋大维变成瓦解凯撒派的突破口,双方一拍即合,宣誓效忠屋大维的军队也转而为元老院效力。
共和派元老院们杀死凯撒后却有反过来与凯撒指定的继承人联合起来。继承了养父遗产的屋大维,更是和杀父仇人打得火热,当然只要利益一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之后屋大维和元老院贵族们一起发动了摩德娜战役,暂时击退了安东尼的势力。摩德娜战役表面上是元老院取得了胜利,但他们同时也失去了包括希尔提乌斯在内的好几位重要人物,军队的损失也非常惨重。但参战较晚的屋大维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还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同时增加了个人的威信,战后继续大量扩充自己的军队,因为罗马老兵们绝大多数都不愿意与刺杀凯撒的凶手们为伍,因此选择效忠凯撒的继承人。元老院没有理由制止屋大维的扩军,因为在名义上他们还是盟友。
屋大维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强迫元老院选举自己为执政官。随后羽翼丰满的屋大维渐渐抛弃了元老院忙不过他与安东尼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不断。无可奈何的传统贵族只能逃亡罗马的东方。马库斯·布鲁图斯在希腊半岛,卡西乌斯在叙利亚,两人都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很快,两人就组织起了将近十万人左右的军队,以及大量的战舰,准备进军罗马。在面对共和派的威胁时,安东尼迅速以雷必达、普隆卡等凯撒的旧部联合起来,双方剑拔弩张。屋大维也意识到自己必须与凯撒旧部联合,于是通过各种途径与安东尼和解。
公元前43年十一月,屋大维、安东尼以及雷必达三人正式建立同盟,史称“后三头”同盟。到了月底,三人率军进入罗马,在屋大维的坚持下以“宣告公敌”的方式大肆清洗杀害凯撒的凶手和个人的政敌,并趁机聚敛财富。公元前42年十月,屋大维和安东尼在腓立比战役中彻底击败了共和派,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双双自杀。战役结束后,屋大维返回了罗马,安东尼则前往埃及。
公元前40年,格纳乌斯·庞培的儿子塞克图斯·庞培——小庞培,在西西里岛发动叛乱,切断了海外对意大利半岛的商品供应,使得罗马粮价大幅度上涨,造成饥荒和混乱。屋大维在安东尼和雷必达的支援下,在公元前36年派出将领阿格里帕在那罗霍斯岬角战役中击败了小庞培,随后肃清了在地中海的海盗,稳定了治安,妥善安置了退伍老兵、修缮和新建神庙,努力发展农业,恢复阿非利加行省等叛乱地区的秩序,还征服了伊利里亚。
这些政绩和胜利提高了屋大维的威望,罗马民众推举他为终身保民官,屋大维也进一步控制了罗马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元老院,为他下一步行动铺平了道路。随着共和派和小庞培被镇压,外部矛盾趋平静后,凯撒派的三巨头内部的矛盾再次凸显出来。在屋大维解除了雷必达的兵权之后,凯撒派的实权就都集中到了安东尼和屋大维两人手中。
安东尼曾经是凯撒麾下战功卓越的将领,在军队和平民中都极具影响力,他曾经也是屋大维的盟友。他们曾一起在腓立比击败了共和派的贵族们,安东尼又支援屋大维消灭了小庞培。此时屋大维管理包括罗马城在内的西部领土,安东尼则统治着东方领土。两人的综合实力势均力敌。
公元前35年小庞培的残余势力逃至小亚细亚的米利都,之前一向比较宽宏大量的安东尼也不敢收留他,庞培家族最后的一支就这样被剿灭。安东尼招降其余党,但安东尼这样的做法也得罪了拥护庞培的势力。
公元前37年,安东尼与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埃及艳后正式结婚,并且宣布将叙利亚、腓尼基、利比亚、奇里乞亚、亚美尼亚和尚未征服的帕提亚赠送给埃及艳后以及自己和埃及艳后生下的子女,这一做法严重损害了罗马的利益。屋大维就抓住了这件事情在罗马大肆渲染,制造对安东尼非常不利的舆论。
公元前32年,屋大维又将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称是安东尼的遗嘱公布于众。这份遗嘱中不仅将罗马的东部省份赠送给埃及,还确定了凯撒于埃及艳后的孩子凯撒·里昂的合法性,这严重引起了元老院的公愤。屋大维则从一旁扇阴风点鬼火,说安东尼越来越像一个埃及人而不是罗马人,最后操纵元老院剥夺了安东尼的职权,并将其宣布为罗马“公敌”。而安东尼此时正忙着远征帕提亚以及埃及艳后的缠绵,因此对接踵而至的内战准备不足。
同年,屋大维向安东尼宣战,并在希腊西海岸的阿克提姆海湾击败了安东尼。安东尼逃至埃及,屋大维紧追其后,在陆战中再次击败安东尼,安东尼自尽,埃及艳后紧随其后自杀殉情。有一种说法说是屋大维为了避免重蹈凯撒和安东尼的覆辙,就赐死了这位埃及艳后。虽然安东尼和埃及艳后死了,但是屋大维却赦免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孩子。不过屋大维却对凯撒于埃及艳后的儿子——凯撒·里昂则痛下杀手,以免影响自己作为凯撒唯一继承人的身份。
随着安东尼的垮台,屋大维扫清了一切国内外的反对自己的势力。但罗马经过长时间的内战,已经成为一个军阀统治的国家。不过屋大维立马举行了选举,不出意外的自己当选为执政官,名正言顺的取得了罗马的最高行政权。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成为了终身保民官,保证自己可以随时干预元老院的任何决议。
公元前29年屋大维获得了“大元帅”的头衔。
公元前年28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突然公开表示要还政于元老院。但此时元老院已经遍布屋大维的党羽,元老院非常识趣的拒绝了这个“请求”,反而授予屋大维西班牙、高卢和叙利亚的统治权,这三个地方是罗马最富有,所属军队最多的行省。到了公元前23年,屋大维已经是罗马帝国事实上的皇帝,不过他仍旧坚称自己是罗马的第一公民即“元首”。
公元前12年雷必达去世,屋大维又接过了“大祭司”的宗教头衔。
屋大维获得绝对权利后,他也给罗马带来了四十几年的和平与繁荣。屋大维靠着军队起家,非常明白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他把罗马军队分为常备军团和禁卫军团。常备军团驻扎在边境,防止他们干预政治;禁卫军团驻守在罗马城,并保卫皇帝本人。两支军队互相牵制,并且军队上下都必须效忠屋大维本人。但他推广的雇佣兵制度也为日后罗马帝国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在成为奥古斯都之后,屋大维在发动战争方面是比较谨慎的。公元前26年到公元前19年,罗马向西彻底征服了西班牙,向北扩展至多瑙河畔,公元后九年,瓦卢斯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败,随后罗马停止了向西北部日耳曼地区的扩张,莱茵河成为罗马帝国的边界。在东方,罗马吞并了亚美尼亚和高加索,但屋大维汲取了卡莱战役的教训,力排众议,否决了罗马上下一致要求再次发动帕提亚战争一雪前耻的提案,将帝国向东部扩张的步伐终止于罗马与帕提亚帝国现有的边界。
在内政方面,屋大维用帝国扩张掠夺来的巨大财富给军队提供了优厚的待遇,以确保军队对自己的忠诚。还在罗马城建立了消防队和警察,建立了各种神庙和斗兽场,组织决斗等活动取悦罗马市民,赢得了支持。还在亚平宁半岛建造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庞大交通网,促进了帝国在通讯、贸易以及邮政等领域的发展。
屋大维与历任罗马统治者一样在经济方面是比较糟糕的。屋大维将农业上征收来的重税花费在军队、庙宇以及娱乐方面,并没有投入扩大再生产。一旦帝国不再扩张,无法掠夺到战利品,经济就会开始停滞不前并走向衰退。虽然屋大维也曾试图安置老兵务农以复兴农业,但收效甚微,首都罗马城依旧依赖埃及进口的粮食。
在文化方面,屋大维鼓励罗马人对罗马神氏的崇拜,尤其是对阿波罗。他把罗马战胜埃及归结于罗马神战胜了埃及神。屋大维赞助罗马作家维吉尔创作了史诗《埃涅阿斯纪》来提高罗马先祖们的声望。
除了军事、内政、文化、经济上的作为,屋大维还整顿了罗马的风气,提倡尊重婚姻、家庭和生育,反对罗马盛行的奢侈、滥交和通奸。
屋大维统治了罗马将近43年,在公元14年八月十九日去世,与凯撒一样被列入了罗马神氏的行列,他的养子,罗马著名将领提比略继位。从屋大维开始算起两百多年,罗马帝国政局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比较长足的发展,这两百多年被称之为“罗马帝国的和平时期”。四通八达的道路,把罗马大帝国的各个部分连接为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整体,我们所熟知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就出自于这个时代,这句话描绘了当时罗马帝国的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