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二)老乡坑老乡,两眼泪汪汪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50字 发布时间:2022-06-09

(二百零二)老乡坑老乡,两眼泪汪汪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一集

 

“呵,阁老都听见了,坐吧”,严世蕃丝毫不以为意,招呼众人落座,又扭过头对着鄢懋卿大声说,“把这次去两淮、两浙,替朝廷收了多少盐税银子,跟阁老禀报一下吧”。鄢懋卿却没有说公事,而是有些伤感地说道,“这才几个月呀,没想到阁老老的这么快”,“说点高兴的事情”,严世蕃压低声音提醒了一句,又高声接着说,“赶紧把收了多少银子,告诉阁老”。鄢懋卿不动声色地瞟了严世蕃一眼,继续东拉西扯,“小阁老还是那般性急呀,公事是谈不完的,阁老春秋高了,巡视盐务的事,我详细写了个帖子,让阁老慢慢地看”,说罢捧着一本厚厚的帖子,双手递给了严世蕃,严世蕃又把那帖子举在了严嵩眼前,好让老父亲能看的清楚些。

 

这次巡盐一共收了多少银子,哪些是入户部账的,哪些是私底下入道长小金库的,自己又拿了多少回扣,本是三言两语便能说清楚的事,可鄢懋卿却总是顾左右而言它,一会儿感慨严阁老老的快,一会儿调侃小阁老性子急,一会儿又扯什么公事谈不完、阁老春秋高一类的,全部都是在找借口。知道严嵩老眼昏花,还故意递了厚厚一本折子上来,洋洋洒洒数千字,一张纸上写的是密密麻麻,还美其名曰说是“让阁老慢慢地看”,看个锤子的看,等这个折子看完,阁老的眼睛怕都要瞎了。严世蕃和鄢懋卿摆明了就是在严嵩面前,一唱一和的演双簧,难怪小阁老不让鄢懋卿坐轿子,坚持要踏着雪回家报喜,感情这俩人是在路上对词儿呢。

 

关于南下巡盐收回来的银子,有些事可以放在台面上讲,比如额外孝敬了道长100万两银子,有些事却要瞒着严嵩,比如严世蕃自己做主,私底下收了100万两的回扣。水过地皮湿的道理谁都懂,小阁老想赚点砍头钱,大家也能理解,可严世蕃这个熊孩子竟然敢跟道长拿的一样多,而且道长那100万两里面,还有50万两被他提前截留,用作盖别墅的工程款了,这就属于老寿星吃砒霜,自己找死了。小阁老舔着脸拿100万两也就算了,毕竟人家亲爹是内阁首辅,可你鄢懋卿又算是个什么玩意儿,就你这路货,也敢跟道长、严世蕃拿的一样多,这怕不是得了失心疯吧,端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呐。严嵩早就对严世蕃说过,“你知道的我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也知道”,只可惜小阁老他硬是不信,还自以为是地卖弄自己那点小聪明,帮着外人一起糊弄他爹。

 

严嵩确实老了,很多事就算知道了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严党这个庞然大物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坟墓,这次南下巡盐,除了拉回北京的三百三十万两白银,还有两百万两的银子早早就装了船,一条驶向江西分宜,另一条驶向江西丰城,还有一条装作上船偷偷驶回了北京,等严阁老这边收到消息的时候,银子都送到自家门口了,再想补救也来不及了,这才叫老乡坑老乡,两眼泪汪汪呢。严嵩不禁想起了道长告诫自己的那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回自己怕是真要变成贼了,道长老早就提醒过严嵩,要他多看着点严世蕃,果不其然到底还是没看住,毁堤淹田的事儿才刚摆平,这熊孩子又开始出来坑爹了。严嵩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两位江西老表,在自己眼前卖力地表演,心中早已是波澜不惊,憋了一眼那折子,不动声色地问了句,“这,详细的账册呈给皇上了嘛”,“送去了,银子送进了国库,账册呈给了皇上”,鄢懋卿大声答道。

 

“那就好”,严嵩默默点了点头,随手翻看那道折子,眯着眼睛扫了一眼,摇着头说道,“不要了,我也看不清了,你跟我说吧,这一次一共收了多少税银呐”,折子确实没必要看了,上面写的再详细,记的也全是假账,有什么瞎话,鄢大人你还是自己亲口说吧。见严嵩亲自发问,鄢懋卿知道推脱不过,举起右手伸出两根手指,高声喊道,“阁老,二百三十万”。就为了这么一句瞎话,耽误了大半天功夫,本来应该是二百五十万两的,结果鄢懋卿心血来潮,花了二十万两银子买了个戏班,嘴上说是给严阁老买的,鄢大人自己却先试驾了好几个月,发现视听体验确实物有所值,这才放心地把礼物送给了严阁老,顺便把费用也一并给报了,所以就剩下二百三十万两银子了。

 

严嵩幽幽地望着鄢懋卿,似乎是在想着什么心事,片刻之后方才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二百三十万,补今年京官的俸禄和各部衙门的开支应该够了,宫里呢?”,不过是带回了区区二百三十万两银子,看把小阁老和鄢懋卿激动的,这哥俩该不会真的以为,自己为国家做了多大贡献吧。嘉靖三十九年国库亏空843万两,嘉靖四十年又亏空了200多万两,靠着南下巡盐好不容易才把今年的口子补上,可去年的亏空该怎么补,这明年的日子又该怎么过,严嵩这边总得给道长一个交代吧,毕竟现在还是严党当家,照这个节奏亏下去,根本不需要清流出手,道长今年不倒严,明年、后年必出手倒严。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严阁老的话也只是点到为止,严党忙活了一整年,先是改稻为桑、再是毁堤淹田,抄了沈一石的家、又南下巡了一圈盐,折腾了一溜够,去年国库的亏空是一两没补上,严党欠道长的一百万匹丝绸是一匹也没还,结果严世蕃跟鄢懋卿倒是赚了200万两银子,道长要是不办了这群鳖孙,这特么的还有天理嘛。

 

听严嵩问起了宫里,严世蕃自以为是地答道,“放心吧,爹!宫里的埋伏早打下了,二百三十万是送到国库里的,我还留了一百万收到工部。一半,年前送到宫里给皇上赏人,还有五十万,过了年,打算帮皇上把去年烧了的万寿宫再修起来。”小阁老确实是精打细算,一共就分了道长一百万两,还特么有一半被当做工程款给截留了,说是要重修万寿宫,鬼才知道有多少钱能真正花到工程上,讲道理,道长与其花五十万修宫殿,还不如买两个芸娘再加半个戏班子划算呢。严嵩眉头紧锁、眼神黯淡,沉吟了一声,语带双关地说道“嗯...,这样不好,会授人以柄啊”,严世蕃却不以为然地说,“你老也太胆小了,这都交到了国库里,再拨出来可费劲了,这么做皇上只会高兴,谁敢拿皇上的把柄啊,是不是”。小阁老似乎是误会了,道长的把柄自然没人敢拿,你爹口中的“授人以柄”,说的是你和鄢懋卿的把柄,那200万两银子,代表着严党的态度与诚意,无论是拿去补亏空,还是直接还给道长,都可以,结果却被你俩装进了自己兜里,这样真的很不好,

 

严世蕃、鄢懋卿拿了200万两,才分道长100万两,还说“这么做皇上只会高兴”,小阁老你怕不是被猪油蒙了心吧,严嵩烦躁地用手敲了敲折子,意味深长地问,“那一百万两入了皇上的明细账了嘛”,国库的账无所谓,关键是要入道长的明细账,如果把严阁老这句话里的“一”改成“二”,相信所有人便都能听懂了。严世蕃有些不以为然地说,“这都是瞒那些人的,怎么能瞒皇上呢”,严嵩心中一声长叹,痴儿阿,你明知道不能瞒皇上,为何还要干这杀头的勾当,为了区区一百万两银子,搭上了整个严家,值得吗?拍了拍手中的折子,严嵩神情落寞地点点头,无奈地苦笑道,“恩,写上了就好,写上了就好啊”。

 

见老爹不再追问银子的事儿,严世蕃又换了副幸灾乐祸地表情,兴冲冲地说,“有了这三百三十万,让皇上看看,谁是大明朝的忠臣!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这伙人想倒我们,弄了个赵贞吉接管了织造局,这都快年底了,五十万匹丝绸还不够一半的数。怎么样,现在他们那伙人已自己干上了,等着看戏吧!”谁是大明朝的忠臣,这个不好说,但小阁老你跟鄢懋卿确实是欺天了,五十万匹丝绸织了一半,这只是技术问题,有没有往自己兜里揣,那可是态度问题,甭管年底任务完成了多少,在道长眼里,至少人家赵巡抚态度没问题,这就足够了。实话实说,小阁老你摊上的事儿,一点儿也不比海瑞的小,海老爷只不过被赵巡抚参了一本罢了,小阁老你可是被道长给惦记上了,清流内讧,哪能比得上道长倒严的戏精彩。

 

“他们,干上了什么”,严嵩稍微整理了下心情,选择继续装聋作哑,严世蕃洋洋得意地炫耀道,“高拱、张居正他们推举的那个海瑞有通倭的嫌疑,我叫人参了他一本,逼着赵贞吉下令抓了人。锦衣卫的朱七,今天已经把人押回京里了,这下好,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得自己斗去了!”有一说一,小阁老做事不仅猴急而且颠三倒四,讲道理,人家齐大柱今天才进的诏狱,案子都还没开始审呢,就问小阁老一句,海瑞通倭这事儿,你是怎么推理出来的,难不成你和周云逸一样,随便看看天气就能未卜先知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