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依容早上刚起来,就被一则消息气到了,她是真的没有想到小皇帝居然敢在她姜府头上动刀子。就因为区区一个流言,真是好笑,原来他忌讳他们姜家到了如此程度。
什么玩意儿,孬种,只会使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姜依容在心里不屑的吐槽道。
小皇帝不知道从何人那里听说他们姜府的大小姐姜依颜,其实是男儿身。
说当初,姜大将军偷龙换凤明明生的是儿子,结果换成了女儿,说她爹就是想暗地里谋划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就因为听了这一句流言,他居然派人假扮成山贼,把她的姐姐姜依颜所在的府上所有的男子都杀了。
直接在青州造成了一定的轰动,百姓们恐慌的不行,深怕这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山贼要了他们青州掌权者的性命。
要知道他们青州最大的父母官无论是姜大将军还是姜依容都是那种爱民如子,干实事为百姓出头的好官,所以青州百姓都对姜府充满了好感。
如果姜依容出了事,青州必然大乱,这也是他们极其不愿看到的事情。
要知道姜依容虽是一介女流,但论这治理州县的能力,放在整个皇朝都是屈数可指。
当年姜大将军去世时,他们都感觉天塌了,纷纷为青州的未来感到担忧。
姜依容就是在那时顶着巨大的压力接任了父亲的位置,她上任后,不仅实现了父亲身前遗留的宏愿,保持住了青州淳朴的民风,让青州的利民措施普及了更多的人。
还带领青州做强做大了涉外贸易,使青州成为皇朝最繁荣的互市贸易地,当时皇朝各州若论富裕,青州稳居前三。
除此之外,她还在她父亲留下来的政策基础下,进一步优化改革,提高了整个青州官府的办事效率和待人态度。
更难得的是,对于百姓提出的建议,她非常重视,有时间都会一一过目,然后每个月定期和下属聚一起开个集 会。
集 会定在月末,参加集 会的每个人无论官职大小,都可以自由发言。
会议前负责舆论的部门察言司会将本月收集的百姓建议整理分类,然后将建议递交给相关的部门。
这些部门在收到建议后,会实地去考察,将得出的结论写成文书上交给察言令(皇朝正六品官员,负责收集百姓舆论),察言令会审阅这些文书,并于文书上补充自己了解的事宜。
等察言令审阅完毕,察言书(皇朝从七品官员,负责整理舆论资料)会将建议与文书一一对应,然后分门别类的整理成册,并用千字文编号法排好序,方便日后寻找查阅。
最后整理好的资料会送到姜依容手上,让姜依容过目,这些资料就是集 会上他们要讨论的事项,集 会一般是三到五日,他们会在这段时间进行细致的商讨,然后拍板出最终的决策。
期间察言录(皇朝从八品官员,负责记录舆论相关的言行)会在一旁将他们的一言一行如实记录。
集 会结束后的下个月月初,察言司会将已采纳的百姓意见以及官府的解决方案写成文告,张榜公示。
除此之外百姓提供的意见被采纳后,本人会得到官府颁发的奖品。
可以说,姜依容在治理青州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女性独特的优势,她心思细腻,善于揣摩人心,对下属包容理解,并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激励和认可。
她认真对待百姓的意见,拥有强大的同理心,能从百姓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耐心包容百姓处事不足之处,温和的给予其正确引导,体恤民心做到了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佩服至极。
所以此次动乱后,有不少老百姓担心她的安危,专门找上门让她彻查此事,并建议她将此事上报给皇帝,让皇帝给她做主。
姜依容都欣然答应了,她温文有礼的接待了他们,还亲热的跟这些百姓唠了会家常,问明了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每次她问前一个问题时,对方都会详细给她说,自家有几口人,田地多大,养的家畜有多少个等等。
一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就纷纷摇头,表示不想给官府增添麻烦。
有个奶奶还握着她的手满脸陈恳的跟她说,银子要省着花,官府用钱的地方多,青州的税负又低,所以钱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还说他们这些人能养活自己,让她不要为他们担心。
奶奶临走前有些迟疑的跟她说道
“小州主呀,我们晓得你和大将军为了青州发展贴了不少自己的私钱,我们私下有偷偷估过,应该是个好大的数目。现在青州已经很好了,不要再往里投钱了,你自己留着花吧。小州主,你如今成了家,日后也会有自己的孩子,多的是地方花钱,要多为自己考虑,知道了不,我们更希望小州主能幸福美满,这样你阿爹,我们的大将军在天上看着你过得好,一定会很欣慰的。”
姜依容听完一愣,她笑着送走对方后,就独自发起了呆,不一会她的眼圈便全红了,刚刚那个奶奶说的一番话,让她回忆起了好多过往。
青州是父亲和母亲用生命的代价建设起来的,为了筹钱建青州城池和跟南疆打仗期间的军饷,母亲劳累离世,父亲也在日复一日处理繁重的公务中,累垮了身体,最后不治身亡。
可是父母用血泪和生命创造的基业,差点因为她一时的情欲之私,毁于一旦!她是多么愚蠢才会相信与她一同长大的青梅竹马能让她依靠一生。
她都想骂自己贱骨头了,她已经那么强了,为什么内心要如此软弱,为什么要犯这种愚痴的错误,难道女人不能依靠自己吗?
她在心里咒骂了一会自己,冷静后又感叹的想起了今天那些百姓,他们是多么淳朴善良的一群人呀,估计他们都不知道今日这场动乱背后的主谋就是皇帝。
她一大早爬起来便是为了处理这件事情,说真的,她都想骂人了,因为此事青州在人员进出方面管严了不少。
姜依容派人将那些伪装成山贼的人通通都杀掉,然后挂到城门上让青州的百姓看。
告诉他们山贼已经被她除掉了,让他们放心,也为了恶心她上头的那位陛下。
幸好她处理的及时,还没有造成特别大的恐慌,不然她真的是想弄死小皇帝的心都有了。
她姐姐姜依颜那边府上也就一些寻常的婢女侍从,会武功的很少。
毕竟谁也没有想过,会发生这种事情。要知道包括南夷人,在跟他们打仗的那些年,都不会想着在姜府头上动刀子。
南夷人跟东夷人不一样,他们并非天生喜欢战斗,只是因为他们那边土地贫瘠,缺乏粮食,所以才会想通过打败皇朝,让皇朝给他们进贡几十万担粮食。
两军交战一直都没有打出个胜负,姜大将军最初的时候吃了不少南疆毒药的亏。
他们南疆人很多人都擅长用毒,故而跟他们打仗时,他们也是各种毒药层出不穷,搞的姜家军头疼的不行。
后面姜大将军找了很多在皇朝有名望的大夫协助作战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南疆人虽然没有他们皇朝人多,但是个个都能打,擅长骑射。
据说他们跟东夷人一样,成年男子徒手抱起来一头羊完全不成问题,有的还能把牛抱起来。所以在能打这方面,他们还是很让皇朝人服气的。
所以与南疆人交战之后,姜大将军有意提倡青州百姓全民习武,此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导致民间多了不少的高手。
这一次闯入姜大小姐府邸的那些假扮成山贼的人,就是被这些民间高手发现后抓了起来送到了姜府。
之后姜家军又跟南夷人战场上僵持了很久,双方都互不相让,战况胶着,打了好多年也都打不出来结果。
这样一直分不出胜负,让双方人马都觉得头疼不已。
故而姜大将军想了个法子,他发现南夷人居住的地方土地虽然贫瘠,但是盛产玉石,所以他跟南夷人建立了商业贸易往来。
南夷人可以通过玉石来交换粮食,并且玉石按照皇朝的估价,估价完把估出来多少银子跟他们说。他们同意之后,再将相同价值的粮食给到他们,绝对公平公正。
南夷人居住的地方玉石资源丰富到在那种平坦的土地上都能捡到玉石,故而姜大将军通过这种方式,让南夷人不再缺乏粮食,也没有了攻打皇朝心思。
自那之后,他们这些年再也没有攻打过南境。
这些南夷人对他们姜府也是尊重的不行,经常会有部落的首领带着礼物上门拜访。
哪里会像小皇帝这般一出场就下阴招,他跟他弟弟昭王一样,都是干不了实事,还蠢坏到家的王八蛋。
因为皇朝周围领土的人都是那种喜好打斗的,万事都喜欢用拳头解决,他们又不通文理,故而皇朝人对他们非常看不上,鄙夷他们是只会用蛮力的野蛮人。
故而用方位称呼他们为夷人,比如青州属于皇朝的南境,与他们相邻的南疆人也被他们称为南夷人。
她有位师兄就是南疆人,是南疆王庭的小王子,现任南疆王的弟弟。
他的嫂嫂南疆圣女是南疆唯一一个在医术和毒术上能跟他师父媲美的人物。
不过他嫂嫂太忙了,所以没有时间教他,就让他拜入她师父鬼仙门下。
她对这位师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这也是位奇人。她还记得在师父那里学医的时候,他们每逢请假都需要跟师父说一声,而这位师兄请假的理由是最奇葩的。
他每次都会跟师父可怜兮兮的说,他们家又搬家了,如果他再不回家跟着一起搬,他就找不到自己家了。
当时她还年幼,看到这幅场景只觉得充满喜感,就忍不住直接笑出了声。
后来她师父给她解释了才知道,南疆人是游牧民族,他们每年都会随着牛羊到处迁移,南疆王庭也不例外。南疆人一年要迁移十几次,就算是王庭,一年也要迁八九次之多。
南疆领地又有三个柳州那么大,相当于皇朝的三分之一。上面绝大部分地区都是草原,一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草地,让你都分不清方向。所以每次王庭搬家他都要回去搞清楚搬去哪了,不然他还真的找不到家在哪。
这位师兄与她的关系极好,经常来青州找她玩,每次来还会给她带一些南疆特产。
后来她把他引荐给了凌昀寒,成为了他一个得力助手。
当时引荐的时候为了怕凌昀寒自尊心受损,她没和他说过他们俩之间的关系,只是说她师兄是鬼仙的弟子,擅长制毒。
后来她师兄帮了凌昀寒不少的忙,他向小皇帝引荐的治病的药就是他师兄制作出来的。不过那药并非小皇帝以为的良药,虽然能让他的身体强壮起来,但是是以他的寿命为代价,用了此药,他活不到而立之年。
普通的医师是压根查不出那药的问题,也查不出小皇帝服用了此药后存在的隐患,故而小皇帝那边还以为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了。
她将凌昀寒背叛了他的事告诉她师兄之后,她师兄感叹了一句他们中原男子就是薄情寡义,不像他们南疆人喜欢上一个人就对对方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