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颗宛如梦幻般的星球,召唤着有缘人前去相会。
“要我说,人类要么是外星人创造的,要么是神创造的。”机长杨之远的一席话惊起千层浪。
董一峰正端着杯子喝茶,听到杨的话语后,噗的一下好悬没有喷出来:“杨机长,我严重不同意你的观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已经被多次证实,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
“董教授说的没错,进化论早已成为科学界的普遍共识。”郑雅对杨之远的说法很不屑。
杨之远作为机组人员,本不愿参与这么专业的讨论,但看到这些专家教授学者一幅卖弄知识又欺负咱没文化的态度,不免有点恼火:“尊敬的郑雅教授与董一峰教授,地球上的各个古代文明,都有造物主造人,大洪水毁灭世界的传说。”
“这几大文明有的相隔甚远,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如此同样的古老传说?”
“猿人与智人的化石确实在多地被发现,但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中间阶段的化石,请问有没有被发现?”
对于杨机长这一连串的问题,董一峰一时想不到该如何回答:“这个,这个……没有被发现不代表没有。”
“这个是诡辩,科学研究需要证据,没有被证据证明的理论都只能是假说。我不完全反对达尔文的生物演化理论,这个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遍法则。”
杨之远顿了顿,继续道:“但人类完全由古猿进化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化石的佐证。我个人认为,在没有外力刺激与帮助下,古猿很难进化成人类,这其中也许就有外星人的帮助也说不定。”
杨的这一饱含民科的奇葩说辞,竟然让现场的各位专家教授无言以对。这也难怪,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人类的起源还没有彻底搞清楚。一些所谓民科的理论依旧能大行其道,尚有一定的市场。
包明凯看自己顺口说的一句话,引起这么大的争论,于是从基因层面阐述道:“各位,育种专家证明,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范围都是有限的,它不能超出一个物种的基因蓝图所规定的弹性极限,否则培育出来的品种必定不育或者又变回原来的亲本,所以跨物种的进化是不存在的。”
“变化决定基因,而基因通常非常稳定,能够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
“现在被称为活化石的远古生物,它们已经活过了几千万、几亿年的漫长岁月,一如既往,绝不进化。”
董一峰听到这里,撇了撇嘴,大声嚷道:“老包,你想说什么?难道就连你一个基因学教授,也对进化论有疑问?真是滑稽!据我了解,基因并不是完全不能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导致更好适应环境的物种得以继续繁殖生存。”
包明凯对董的讽刺并不在意,依旧是语调平和:“老董,你先不要急,让我把话说完。人类的染色体为23对,与人类DNA相似度最高的黑猩猩为24对,长臂猿为22对,而古猿染色体有24对。人类染色体减少的原因,进化论解释为基因突变。”
“可是老董,你要知道,基因在正常情况下非常稳定,在特殊情况下确实也能突变,但这种突变绝大多数只会导致生物体畸形、疾病或者死亡,只有极其小的一部分突变才不是疾病突变。”
包明凯拿出烟斗,点燃后悠然地抽了一口,不紧不慢地继续道:“进化论认为,可以依靠微不足道的所谓基因突变造成的优势,在生存竞争中取胜。
“不幸的是,概率计算表明,如果依靠这种方式进化,生物进化的可能性完全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科学界目前认为宇宙的年龄在200亿年左右,而进化出一个新物种的时间,需要宇宙的年龄乘以10。”
杨之远看到有基因学大教授支持他的观点,腰板瞬间硬了起来:“包明凯教授所言极是。剥开厚厚的地层,几十亿年的化石记录更是好像故意在与达尔文先生唱反调。”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所有动物与植物在地层中突然涌现,但却找不到它们拥有祖先的痕迹,而且出现后它们就进入静止状态,大多数物种在其存活期间没有显示明显的进化迹象。”
“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会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与环境如何变化都不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每次大灾难之后,各种生物都是突然出现的,如果生物是演变而来,那么在地层中遗留的化石应该很多,可事实上是,很难找到进化论所需要的各个物种的中间演化形式。”
杨之远的这段长篇大论引起众人一片沉思。
此时,坐在杨之远旁边的周克蓦然开口道:“生命来自哪里是永恒的科学与哲学命题,大家不必再争了,即使再争一天一夜也不会有结果。”
“不过,我倒有一个疑问,金棺上所画的宇宙飞船图案,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表明这些神秘的火星人似乎已经具备了星际航行能力。”
“火星熔岩洞有明显的生活痕迹,通过碳-14检测发现,至少有上万年的历史。火星到地球的距离并不远,对于拥有星际航行能力的他们,为什么不来美丽的地球,而是选择在荒凉的火星,躲进一个封闭的熔岩洞里,终老一生呢?
对于周副机长的问题,现场一片沉默。
苏子琪沉思了一会儿,道:“地球上的上个冰河期结束于数万年之前,也许在那个时候,地球的环境根本不适合于生存。”
华美作为服务人类的仿生机器人,出厂时即被设计成性格内敛,不苟言笑。之前董一峰开玩笑说,苏子琪是白无常,他是黑无常,他也只是笑了笑,并不答话。
为了此次科考,出发前华美专程找到苏子琪,跟着苏子琪学习了古苏美尔语。
由于跟苏子琪关系密切,华美说话则少了顾忌:“子琪教授,您说的并不准确。即使在地球冰河期,仍然有很多动物挺了过来,所以当时地球的环境,虽然恶劣,但并不是不能生存。”
说罢,华美话锋一转,继而道:“不过倒是火星的环境很不适合于人类生存,火星表面的灰尘颗粒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即使人类改造了火星,但火星现在仍然是一个危险的星球,人类只能依靠保护措施才能在火星上生存,有一些活动也只能依靠我们仿生机器人才能完成。”
此刻,杨之远见话题又转回了火星,便顺着这个话题,继续阐述着他的独特见解:“我倒认为,火星应该在很早之前,也是宜居的,否则就诞生不了这个高度发达的火星文明。”
“火星现在为什么环境如此的恶劣,也许曾经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比如星际间的核战争,才使火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杨机长,你越说越离谱了,照你这么说,史前太阳系曾经出现过拥有核武器的高度文明,在他们之间发生了星际核战争?那请问灭掉这个火星智慧文明的是我们地球的原始人类吗?”董一峰略带讥讽地说道。
同为机组人员的副机长周克是杨的拥趸,看到杨受到这些专家的讥讽后,为其打抱不平道:“杨机长所说的也未尝不可能。那个金棺上的宇宙飞船图案足以证明,当时的火星文明是一个具备星际旅行的高级文明,那么他们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华美,能告诉我们火星大气以及土壤中的有害成分吗?”周克问道。
华美回答:“目前火星的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氙129同位素。同时,地表土壤表面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铀、钍及放射性钾等有害元素。”
周克听罢,得意地笑笑:“华美说的没错。化学知识告诉我们,天然的核反应堆只会产生较多的氙131至135同位素,而氙129增多的原因只可能是激烈的、瞬间的核分裂导致。”
“同时,铀与钍只沉积在火星的泥土表面,也只有在其表面发生大规模的核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也许曾经的火星也是一片生机盎然,只不过发生了核战争,才让火星文明躲进那个熔岩洞里苟延残喘。”
苏子琪听罢,莞尔一笑:“杨机长、周机长,你们两位脑洞开的可真大,可以写科幻小说了。不过从逻辑上来说,也还能说得通。”
郑雅却不以为然:“子琪,你别听他们两个胡说。不能仅凭金棺上有类似宇宙飞船的图案,就判断这个火星文明拥有星际航行能力。”
“在玛雅古城发掘出的浮雕壁画中,也曾出现过类似宇宙飞船的图案,但当时的玛雅人连车轮都没有发明。”
杨之远听完后,不甚高兴:“郑教授,不要人身攻击。从火星文明所留下的遗物的精美程度来看,他们绝对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郑雅看到杨还坚持己见,于是继续解释:“杨机长,仅仅依靠这些,并不能判断火星这个文明具备星际航行的能力,更别说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那些类似飞行器的图案,包括那个三眼巨人的壁画,也可能就是一种原始的天神或者上帝崇拜,或者说飞鸟崇拜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恐惧,而去膜拜或者臆想出一种在现实当中不存在的东西。”
众人的这场头脑风暴是各抒己见,一场民科与主流科学界的对决,当然是很难达成统一意见。
杨之远看了一下手表,干咳了一声,化解一下争论到面红耳赤也无结论的尴尬局面,结束了此场辩论:“女士们、先生们,从时间上看,飞船不久就要进入地球近地轨道,讨论暂且到此吧,我与周机长要回驾驶室了。”
透过悬窗,远处的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已经依稀可见。
苏子琪突然感觉到,原本贴在她胸口上的那枚红凤凰玉佩,突然像长了翅膀一样,离开了她娇嫩的肌肤飞了起来,像一把小伞一样撑起了她的宇航服。
就在此刻,坐在主驾驶位置的杨之远,突然嘟囔道:“咦,真是奇怪,地球怎么不见了?”
众人透过悬窗看去,刚刚还挂在悬窗外的蓝色地球刹那间不见了!
周克满脸疑惑地看着仪表盘:“机长,仪表显示飞船突然在不断地加速,但我们的减速引擎是一直开着的啊。”
话语刚落,飞船各仪表的红灯就开始不停闪烁,飞船内部响起了警告的广播声:“emergency(紧急)!emergency(紧急)!……”
飞船在不断上下左右颤抖着,摇摆着,宛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坠入了无尽的深渊。
此时,坐在驾驶位的杨之远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掌变的透明,甚至手掌骨也清晰可见。
飞船整体突然变得透明,仿佛每个人都漂浮在真空中。时间仿佛停止了,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了这一刻而不再流逝。
与之相对的是,那漫天的星光,像一颗颗流星一样,以极快的速度向后方迅速地飞逝……
不知过了多久,像是从鬼压床的噩梦中突然惊醒一般,周围的一切又恢复了常态。
杨之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周机长,请点检飞船状态。”
“报告机长,飞船速度正常,仪表一切正常。”
“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杨之远喃喃道。
就在这时,一颗深蓝色的星球像弹子球一样,从那黑暗深处猛地弹了出来,漂浮在悬窗上。
周克提醒:“杨机长,地球又可以看见了。”
杨之远平复了一下心情,命令道:“好的,做好飞船进入大气层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