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中的中国古代兵器全收录——匕首
书名:古知夜航船(第一辑) 作者:坯逆翘楚 本章字数:2534字 发布时间:2020-12-18

水精生苗月牙直,彗芒披云电流隙。

蛰蛇断尾短草间,海鹘褪翎霜雪色。

宋斤鲁削让峭刻,金错锥刀岂其敌。

吴鸿扈稽飞著体,不曾为主开边鄙。

嗟兹神物久泥滓,用之可以报国士。

檐冰卓箸日黯空,稍玩股掌生雄风。

鲛鱼室卧缟带影,长铍辟易万雉墉。

古昔客揕秦王胸,几仆翠凤咸阳宫。

由来意气泰山重,命甘燎毛不旋踵。

谁隳古制铸小之?佩称衣冠加珌琫。

我歌三叹泪满裾,曹鱄豫聂无时无。


所谓匕首者,短剑或狭长的短刀也,因其首形状类匕(古人取食的器具),故得斯名(别称有短剑、小剑、叉子、插子、攘子等)。匕首短小锋利,携带方便,常为刺客所用。据传尧、舜时已有匕首,《战国策》中记载,燕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史记·刺客列传》中有:“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图穷匕(首)见”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

a.北帝铜匕首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

五代·郭廷诲《广陵妖乱志》:“初,萧胜纳财于用之,求知盐城监。骈以当任者有绩,与夺之间,颇有难色。用之曰:‘用胜为盐城者,不为胜也。昨得上仙书云,有一宝剑在盐城井中,须用灵官取之。以胜上仙左右人,欲遣去耳。’骈俯仰许之。胜至监数月,遂匣一铜匕首献于骈。用之稽首曰:‘此北帝所佩者也,得之则百里之内,五兵不敢犯。’骈甚异之,遂饰以宝玉,常置座隅。”

西周·铜匕首:1976年,于下箬乡杨湾村附近出土。通长21.6、身长13.5、茎长7、格长4.8、格宽1.3、身最宽4.2厘米,匕身呈三角形,双面刃,圆首空茎,二箍、肩部呈凹形,茎部一面饰云雷纹,一面饰兽面纹,纹饰精美,剑身锋利如新,是一件完美的近距离扭打格斗兵器,主扎刺。

b.梅花匕首

摩挲双匕首,一夕再三起

精铁所制,其形为两端都有尖刃的锐器,长约一尺二寸,当中作握手用,其杆为圆形或方形,握手处有一个月牙形护手刃,全身如梅花而得名。使用时,一般左右两手各持一匕。

c.羊角匕首

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古代名匕首。《虞初志》:“有尼授聂隐娘羊角匕首,广三寸,为其脑后藏匕首,而无新伤,用即抽之。”《说渊聂隐娘传》:“隐娘自言,被一尼挈去,教之剑术,授以羊角匕首。”

d.徐氏匕首

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

古代名匕首。三国魏·曹丕《典论》:“昔周鲁宝雍狐之戟。屈卢之矛。孤父之戈。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

e.清刚

匕首雪花落,马头霜叶飞

古代名匕首。三国魏·曹丕《典论》:“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故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绕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三剑三刀三匕首。因姿定名。以铭其拊。惜乎不遇薛烛青萍也。……其三匕首。一曰清刚。长二尺三寸。光似坚冰。”

f.阳文

繁星丽匕首,四马穹庐驰

古代名匕首。三国魏·曹丕《典论》:“……其三匕首。……二曰阳文。长二尺二寸。重一斤六两。曜似朝日。”

g.龙鳞

龙文匕首髻乌蛮,一霎遥空响珮环

古代名匕首。三国魏·曹丕《典论》:“……其三匕首。……三曰龙鳞。状似龙文。”

h.虞帝匕首

正虑匕首揕其换。我生恐无用,我死知无闻

古代名匕首。《汉书·王莽传》:“莽绀服,带玺笔,持虞帝匕首。”王莽临死前手拿的,自然不可能真是传说中虞帝所用的匕首了,而是后世瞀儒的妖魔化描写罢了。

i.徐夫人匕首

徐夫人匕首安在,丁令威华表归来

古代名匕首。《史记·刺客列传·荆轲》:“燕太子丹使轲刺秦王,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粹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战国赵人,以藏锋利匕首闻名。荆轲刺秦王所用匕首即得自徐夫人。

司马贞索隐:“徐,姓;夫人,名。谓男子也。”铸剑名家。“徐夫人”姓徐名夫人,是堂堂男子汉。无独有偶,史书上还有名“夫人”的男子。《汉书·郊祀志下》:“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颜师古注:“应劭曰:‘丁夫人,其先丁复,本越人,封阳都侯。夫人其后,以诅军为功。’韦昭曰:‘丁,姓;夫人,名也。”

j.鱼肠剑

鱼腹置匕首,直入吴王宫

古代名匕首。勇绝之剑。鱼肠剑,也称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打算暗杀吴王僚,伍子胥推荐专诸作刺客。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即鱼肠剑)。典出《史记.·刺客列传》。

其他史籍中的记述——

《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阖闾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

《梦溪笔谈》:“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

关于鱼肠剑名称由来:一种说法是认为因为剑身上的花纹犹如鱼肠,这种鱼肠倒不是指生鱼的内脏,而是要将一只鱼烤熟,剥去两胁,然后再看鱼肠,则有点像古剑剑身上的纹路,曲折婉转,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据说清朝吴大皙藏有战国鱼肠剑的墨拓本,满刃花纹毕露,就宛如鱼肠一般。其实不光是鱼肠,剑纹还可以像龟文、像高山、像流波、像芙蓉……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鱼肠剑之得名,就是由于它小巧得能够藏身于鱼腹之中,一可能是鱼肠剑的剑身细长柔韧,能够沿鱼口插入,在鱼的胃肠中曲折弯转,而抽出时则恢复原形,钢韧无比,熠熠生光;二可能是鱼肠剑为诸多名剑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k.刘太公匕首

收功一匕首,安用读兵书

古代名匕首。刘太公,即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原名刘煓。梁·王嘉《拾遗记》:“汉太上皇微时,佩一刀,长三尺,上有铭,其字难识,疑是殷高宗伐鬼方之时所作也。上皇游酆沛山中。寓居穷谷里有人冶铸。上皇息其傍,问曰:‘此铸何器?’工者笑而答曰:‘为天子铸剑,慎勿泄言?’上皇谓为戏言,而无疑色。工人曰:‘今所铸铁钢砺难成,若得公腰间佩刀杂而治之,即成神器,可以克定天下,星精为辅佐,以歼三猾。木衰火盛,此为异兆也。’上皇曰:‘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斫玉镌金,其刃不卷。’工人曰:‘若不得此匕首以和铸,虽欧冶专精,越砥敛锷,终为鄙器。’上皇则解匕首,投于炉中。俄而烟焰冲天,日为之昼晦。及乎剑成,杀三牲以衅祭之。铸工问上皇:‘何时得此匕首?’上皇云:‘秦昭襄王时,余行逢一野人,于陌上授余,云是殷时灵物,世世相传,上有古字,记其年月。’”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