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探监定策(1)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951字 发布时间:2022-06-05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初。

北方重镇太原,依旧春寒凛冽。黄昏时分,暮云低垂,为大地笼上一片苍茫之色。

太原府治所晋阳县衙监狱内。

随着狱吏走来的是一位少年公子,年纪不过二十上下,身材修长,披一件裘皮外衣,腰间佩剑,沉静、随意中蕴含着雍容自若的气度,两道剑眉下一双星眸顾盼生辉,寒芒四射,似蕴藏着洞悉一切的穿透力,叫人一见难忘。

行至一间监房,狱吏打开牢门,恭敬地说:“李公子,请!”

随即又冲里面喊了一声:“刘公,李公子来探视。”

囚室内身着赭衣却目光炯炯的年约五旬的汉子起身相迎:“二郎屈驾至此,刘某愧不敢当。”随即躬身一礼。

那少年公子一把挽住对方的手说:“文静兄,羁留在此,倒也丰神依旧。前两日我外出办事,今日回来方得知兄台因李密之事受牵连入狱,特来探望。”

“有劳二郎挂怀。”

那少年公子解下貂裘外衣,又取出随身带来的酒菜,一一摆放在囚室内简陋的木桌上。狱吏早收了公子的赏钱,何况这位公子身份非同寻常,知趣地退下,随手带上了牢门。

囚室内只剩下二人。

 

此二人何许人也?那身着囚衣的刘文静,原是此地父母官晋阳县令,为政清廉,官声甚好,深受当地百姓拥戴,却因与反隋义军瓦岗军首领李密是姻亲,此番无辜受累,被朝廷下文革职入狱。此刻,他凝眸注视着眼前的少年公子——此地最高军政长官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陇西李氏的贵族血脉与教养,赋予他雍容气度与文武兼备;多年随父征战的经历,更锤炼出他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敏锐。这对忘年交此际在狱中的一番对谈,悄然撬动历史的齿轮。


二人对饮数杯,文静幽幽问道:

“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名闻遐迩的‘太原公子’,不思趁此机会成就一番大业,却来狱中探我这一介囚徒,又有何益?”

世民笑道:“我今来此,正为向君请教大计,岂效寻常小儿女态,见友人被囚,徒知相对而泣却无可奈何?”

文静闻言振奋道:“你我素称莫逆,公子心中所思为何,不妨明言?”

世民缓缓道:“为君谋脱身,为家父求免祸,为天下苍生早脱乱离,君知我所言乎?”

文静正色道:“今主上无道,荒淫暴虐,滥用民力,致使民不聊生,烽烟四起,乱世之民,不如太平之犬,公子是指此事乎?尊公位高权重,且名应图谶,主上生性多疑,早晚难免猜忌,祸由此来?”

 

话说大业天子隋帝杨广,是古今第一个傲皇帝,也是古今数一数二风流奢靡的皇帝。其暴虐奢华,在中国历史上与商纣王、秦始皇齐名,堪称登峰造极。其实杨广原本是个极富才情之人,诗文词采华茂,一时冠绝,又通兵法骑射,可谓文武双全。至于官场倾轧、玩弄权术,更是其与生俱来的天赋。二十岁时,身为晋王的杨广奉父命领兵挂帅,挥师南下,一举平灭偏安江南一隅的南陈小朝廷,生擒陈后主叔宝,助父隋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完成统一大业。随后,他挟其功业,运用权谋诈术,精心策划,纵横捭阖,终于成功离间父皇与大哥杨勇,令杨坚废太子勇而改立次子晋王广。然而,这么一个文武全才、又通权谋机变的杨广,一朝登基为天子,掌控绝对权力,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又自负才情,发挥无尽之想象力,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短短十数年间,他营造东都,开凿运河(此举虽利在千秋,却祸在当时),征伐四方,竟将其父杨坚苦心经营数十载、富庶强盛的隋帝国折腾得百孔千疮不可收拾,百姓不堪驱使怨声载道,各地民变四起烽烟不绝。此时民间传言,杨氏将灭,李氏当兴,故文静说李渊“名应图谶”。

 

见故人坦率点穿自己心事,世民微微颔首道:“知我者,文静兄也。当此之时,何以为计?”

文静道:“公子既有此问,文静不妨坦言,今天下乱局已成,恐非汉高、光武那般英雄豪杰不能收拾局面啊!”

世民道:“草莽间自有英雄在,只是芸芸众生未必能识罢了。安知当今天下,就没有汉高、光武那般英雄豪杰?”

文静激动地说:“我果然没有看错!文静平生结交的豪杰之士亦不算少,若论胸怀大志而又满腹韬略者,无人能出公子之右。以文静观之,他日定天下、拯黎民者,非公子莫属!公子当为民自重。”

世民道:“兄台过誉了。不过世民今观主上无道,人心尽失,确有解民于倒悬之志。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得之。世民今来,正为向君请教这天下大事,望君推心置腹,不吝赐教。”

文静顿觉豪气倍增!言道:“文静定当效力,万死不辞!”于是披肝沥胆,分析时局——

“今主上南巡,久不归京。天下豪杰竞起,群盗数以万计。李密围逼东都,已切断主上归京之路。留守西京的代王杨侑年幼,尚是个未明事理的娃娃。当此之际,若有真主驾临,驭天下英雄而用之,取天下易如反掌。文静为晋阳令数年,熟悉地方豪杰,且外地游民躲避辽东之役逃至晋阳城内外者甚众,一旦召集,可获众十万。尊公复拥兵数万,深孚众望,号令既出,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直取长安,不出半年,帝业可成!”

世民兴奋地说:“兄此言与世民不谋而合!昔日刘、关、张三顾茅庐,诸葛孔明有‘隆中对’而三分天下,今兄一席言,可谓一篇‘狱中对’了。”

二人相视大笑!

话已至此,世民索性和盘托出自己的“秘密”:“实不相瞒,我已暗中招募三百壮士,安置在晋阳郊外天龙寺加以训练,以为日后举义中坚力量。前日我正是与弘基兄前往天龙山,慰问这批壮士。”

世民有此大胆举动,文静并不感意外。他想起去年五月,新任太原留守李渊在西河郡雀鼠谷大破贼军“历山飞”所部,凯旋之际,文静率全城官民夹道欢迎。十九岁的李世民一身戎装,紧随其父身后,英气勃发,神采飞扬。当时文静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二人从此结成忘年之交,常常把盏对饮,指点江山,慨叹时局艰危,主昏臣佞,大好河山断送,兆亿生民涂炭。志士仁人,空怀热血,报国无门,扼腕饮恨。言至激越处,世民公子曾仗剑而起,慨然道:“昔日秦皇无道,项羽起八千江东子弟,破釜沉舟,欲取而代之;汉高一介亭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终成一代帝业。此二子者,真英雄也!设若世民生于秦末,定当效法其后,轰轰烈烈,不枉丈夫一生!”文静明白世民公子心忧天下,有吞吐宇宙之志!于是心照不宣,为其引见地方豪杰,世民亦礼贤下士,推财散客,广结英俊。

二人遂又详细谋划一番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方案。末了,世民道:“府中宾客,我已做了安排,均在暗中联络。只是……家父素来忠于朝廷,我担心他拘于臣节,不肯同意举义。文静兄可有良策示我?”

文静略一思忖,说道:“有了!晋阳宫宫监裴寂与我相熟,他与令尊亦是多年好友,交情弥深,若能请他出面说服令尊,自然事半功倍。”

世民略显迟疑之色:“裴公虽与家父交好,我却素与他来往不多。如此大事相托,会否交浅言深?”

文静道:“裴公生平只好两件事,嗜酒爱赌,公子只须如此这般……”

世民闻言称谢。时候已不早,他起身准备告辞,临别问道:“不如我明日禀告家父,设法脱兄离此樊笼。”

“公子不必牵挂。我素日律下甚宽,这里的人也都知我是被牵连入狱的,并无罪过。况有公子关照,他们不会亏待于我。此时放我出去,恐留守府上下并不全与公子父子同心,若有人上报朝廷,反倒节外生枝,对尊公不利。不如我暂居此间,待公子促成尊公下定决心,再设法帮我脱身不迟。”

“也好,如此就暂且委屈刘兄了。我会再来看兄台。”

出了监牢,世民关照狱吏务必好好照看刘公,方离去。

夜色中的晋阳城一片宁静。道旁积雪尚未消融,却有几株梅花不惧严寒地迎风绽放,为这冷寂的残冬送来一丝春的气息。

世民深吸了一口梅香的气息,只觉得胸中波涛汹涌澎湃,他预感到,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即将来临。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