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数次想写一些东西,但欲言又止,有的话题过于沉重,又或者说不知道从何说起,这个念想在我高中的时候就有了,辗转做多年,终于下定决心要写一些东西。
写这些东西,难免会注入情绪,从小时候的无惧,到少年的恐惧,到中年的理解,到晚年的释然……
小时候想都不敢想,不敢面对死亡,只能通过一些自欺欺人的方式去逃避这一切,有时候很茫然,但现实让我不得不接受现实,人世间巨大的悲痛。
后来慢慢地体验到人间疾苦,人间欢乐,人们的情绪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相通的。
你知道吗?院子里的一颗老槐树见证了几代人的兴衰,而今周边竟是一层厚厚的老皮,小溪边的石拱桥记载了无数童年的回忆,石桥已经被摸磨的光滑无比,那张老旧的小桌子融入了父母太多的情感,每天饱餐一顿,都是在那张桌子上,那时候无比幸福。
然而某一天再踏上这片土地,却感到无比的惆怅,踏上那座石桥,看着院子的老树,摸着粘满灰尘的旧桌,一切都没有太多的改变,桥还是那座桥,树还是那棵树,桌子还是那张桌子,你曾无数次幻想脑海童年欢快的笑声,然而只能是幻想,一切已经回不去,每次回家不会在看到慈祥的父母,他们的面孔只有在记忆里,他们不会再给你打开大门了…院子早已经荒草萋萋……
每当再到这里,你总情不自禁,捂脸蹲下,思绪万千……这样的情况你也记不清发生了多少次,持续了多久…
人们依然会重复着日出而出,日落而息,我也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看门前那颗老树,冬去春又来,从春意盎然看到枯叶飘零,再到早发嫩芽。
我依然记得那个秋天,伴随着夕阳西下,寒风凛冽,门前那个老树只有最后几片枯叶再死死的挂在上面,时不时掉下一片,几只乌鸦,“呱呱”地叫着停留在上面,随后又扑腾扑腾地飞走了,这里完全感受不到一丝的生气。
我记得曾有一句话“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走只剩下归途”这话确实应景了。
夜幕下的乡村早已经不是孩童的样子,孩童时的印象,依然是欢声笑语,小小的家庭却很热闹。
现在偶尔听到几只狗吠深巷中,门前的路灯在寒风中摇曳着,门前的路灯也就是几户人家开着,在风中“嘎吱嘎吱”地响,人们已经早早地关门,或许大概已经睡着了吧。
我突然想起鲁迅的一些句子“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那时的我无法理解这一些,然后当我开始理解的时候,自己就已经身在其中了。
秋天的月亮如水,月光皎洁柔和,但依然感到一丝丝的凉。
月光照在越野车上,这辆车曾经是我的梦想,梦想着开辆越野车,带着家人看看着这个世界,然而却成为了我的遗憾。
我从驾驶室拿着一瓶水,爬到车顶上,看那月光照到我脸上,我陷入了沉思……
“远桥…远桥……”这一声音打破了沉寂,有人在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