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回到家中
书名:上帝之子星世界 作者:逸洒苍穹 本章字数:7117字 发布时间:2022-06-01

终于在人迹稀少的深夜,我们又回到了安庆。在短暂的阔别后,这里的一切还像先前那样,像个熟睡的婴儿躺在天地的怀抱中,悠然自得的吸收着日月之精华……


而我也许包括孩子,好像走过了几个世纪,再次领略了人间的沧桑……


回到家里孩子和往常一样,吃了些外婆准备好的饭菜,洗漱完毕就和妈妈躺到了床上。


我可能疲惫过度,在食之无味的那刻,心想该如何向家人汇报,既能在安抚她们的同时,又能获得她们最大的支持。


因为我知道,对于一个普通而又关爱孩子的家庭来说,不管是孩子还是金钱都显得格外重要!


所以,我必须要和她们阐明利害,要把对孩子的康复与支持,建立在她们自主选择的基础上。


因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更加有效避免日后的阻碍和矛盾。


其实很简单,我只告诉她们:“在你们明白所有的情况下,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机构康复,结果可能是,花掉十几甚至几十万元,孩子可能不但不会好,甚至还有极大的可能性变得更加严重。


第二就是留在家里我亲自康复,虽然我没有经验,也难以绝对保证最终结果,但我却有绝对的信心,最起码孩子不会变得更严重。


但前题是,如果选择后者,那你们就必须无条件接受我的方法,并协助我一起去做……”


等我一口气把话说完,又用潜在威逼的方式告诉她们:“你们考虑一下,两个选择,要么我听你们的,你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要么你们听我的,我怎么说,你们就要怎么做!”


果然,孩子的母亲和外婆珍惜金钱和对我的信心与希望,都毫不犹豫选择放弃机构,让孩子留在家里让我亲自康复!


其实这样的结果,早就在我预料之中。我之所以废话连篇,是希望她们在毫无抱怨的日后,全力配合我一起康复孩子。


因为我如此而言,表明上是让她们自主选择,实际就等于让她们彻底失去了犯错与犯了错后,继续犯错的生存机会以及和我讨价还价的权利。


因为只有如此,即使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属于孩子的康复范围,她们谁都难以反驳和违背我的言行……


因为孩子虽然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但只是听觉敏锐,而非变异。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只要稍微注意避免刺激,应该是很难诱发自闭症。


因此,她们同样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


因为在此很早以前,我就不止一次告诉过她们,养育孩子该如何如何,但她们不是反唇相讥就是置若罔闻……


所以,为了避免她们继续犯同样的错误,我要尽量做的彻底,把她们继续制造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因为只有如此,万一她们再继续沉迷于习惯性的错误与无知,甚至自私的情绪中,我就能痛下决心,将她们的心情置于死地而后生,甚至在关键时刻我会毫不犹豫的离家而去……


因为孩子的康复,是她们自主的选择……


因为这是她们主动的承诺……


因为这是她们弥补过失的机会……


因为孩子的康复,是场没有硝烟而又旷日持久的战争……


因此谁都难以保证,一个原本就不算太平的家庭,完全有可能会因为孩子的问题波动整个局面,甚至诱发其他意外事件也遥未可知!


因为有了这样孩子,就算原本是个完美的家庭,也容易导致矛盾与纷争。特别是双方父母的介入,再加上原生家庭的负面问题,最终导致不堪的局面已是屡见不鲜。


吵闹,意见不同,难以沟通,甚至相互排斥与报复,诋毁,推卸责任,缺乏相互理解和支持。


甚至离婚,自杀,到最后的结果,孩子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反而因此,由于家人的脆弱与无知,甚至很多家长或代养人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多更复杂,妨碍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与康复……


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很容易连带性波及到整个家庭。甚至导致很多家庭走向解体而支离破碎也属常情……


因此,我所说的一切,原因很简单,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最大限度的为了整个家庭的稳定,将一切负面意外事件尽量早早扼杀于摇篮之下,全力以赴做到防范于未然……


当我说出一切,看看熟睡的孩子,却思虑难眠。想想孩子优秀的一面和同时存在的问题,以及三年多来在乡下外婆的养育下,出现的缓滞,倒退,与父母分离,以及现在已经确诊的自闭症……


虽然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一家人都把他当作万岁至上太岁降临。可是,他却像只千年冰封的龙蛋,始终让人在担忧的期望中欲孵难化欲罢难休……


倍感疲惫的我,呆呆的躺在沙发上,想来想去,觉得孩子的自闭症主要原因,应该是孩子个体生理为内因,在后天环境中因与父母分离,和以外婆为主要诱因,诱发的身心发展发育障碍。


这种身心发展与发育障碍,排除孩子个体差异,主要应该是后天环境缺乏健康,不同程度诱发和恶化了孩子的心理,生理,神经系统的原始功能,继而又连锁性影响到整个精神体系与生理层次的发展发育。


因为,如果从孩子一周会喊妈妈以及妻子封闭的性格来看,那么后天环境的外婆无疑是主要诱因。


事实上,如果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就算是原本正常的幼儿,只要环境压抑超越个体发育的承受度,同样也会导致孩子在逃避痛苦中诱发后天自闭症症,继而影响到生理层次的发育问题……


特别三岁以前的幼儿,身心发育更容易受到人格与环境影响,造成身心发育受限,诱发不同程度的自闭症以及其他身心问题……


只不过这种后天类型的自闭症,虽然行为上和个体差异诱发的自闭症,同样存在很多类似症状,但这种完全因后天环境诱发的自闭症更容易康复。


因为这只是单纯的涉及到心理而逐渐影响到生理层次。不像其他类型的自闭症,本身就存在千差万别五官触觉的问题!


因此,不管是后天环境诱发,还是五官触觉问题所诱发的自闭症,如果仅从智力方面来看,大多数孩子一开始很难让人觉察异常,甚至有些优秀的地方还超越了普通儿童。


但如果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表现上来看,无疑又存在许多不足以及难以解释的现象。


特别是在应名,对视,社交,指令,兴趣,刻板,重复,机械,僵化,冷漠,和一些单方面的正常与超越优秀的表现,更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障碍方面,原本很多对于正常孩子来说都是自然发展,甚至有些高智商的动物都不需要刻意学习都能获得的自然能力。可是,为何这样的孩子,却同样在一些简单技能上就连有些动物都很容易学会的东西,他们往往学习千百遍,也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呢?


为何这样的孩子,总是处处渗透着与众不同?他们到底是天使降临,还是被天庭贬入冷宫?或是天外星秀遗落人间呢?


看起来,他们也同样拥有着正常儿童的潜力或能力,可为何总是像风雨飘摇中的一堆炭火,时时在易熄易燃中,又坚强也艰难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呢?时时是是而非,知而不想,能而不为呢?甚至犹如圣人,又如不食烟火的天使,旁视无物而又无欲无求呢?


然而,当想到这里,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也许是”欲 望!”


因为孩子对很多事物的表现,明显就是缺乏兴趣。而兴趣的核心不就是欲 望吗?


可是,欲 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应该是由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体验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意识……


这种心里体验意识,不正如佛教所说的“意或意根”吗?如果五官触觉再加上“意或意根”不就是佛教所说五蕴六根吗?难道孩子是因为这个“意根”出了问题吗?


而意的形成,是建立在五官触觉的基础上,那不就是等于是五官触觉导致显意识体验的意根问题吗?


既然欲 望是建立在感觉意根的基础上。那不就是说明欲 望是意根或显意识的产物吗?


虽然“意,意根,显意识体验”这三个不同的名词,但实际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意思。简单通俗浅层次的说,就是感觉。


如果这种显意识或意根的感觉,再加上五官触觉,那自闭症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可以归纳到佛教称之为五蕴六根范围内,所导致的心理行为问题……


因为孩子的一切表现,总是觉得他在欲 望或意根或感觉或显意识体验方面,像个醉汉时醒时睡。


在刻板,兴趣狭窄,缺乏社交意识等一系列负面行为上,总是像喝不醉,越喝越有瘾!在其他正面积极方面的兴趣与行为上,又好像越睡越沉,又怎是难以唤醒……


也许一切就是如此巧合,既然是欲 望导致的问题,那欲 望的支点又是建立五官触觉上,可是,它就算是一阵风,在无影中来去,但总该也有个规律……


当想到“规律”的瞬间,我好像又开始明白,原来到达这个层次,就是属于环境与生理感知形成的三大意识问题了。


也就是佛教称之为五蕴六根,耳鼻眼舌身意与环境,产生相应的声相味嗅触法。由体验形成的“意根或显意识”,在形成潜意识的同时,再作用思维意识与潜意识的互动形成。


而思维意识就如佛教所说的未那识,潜意识就如佛教所说阿赖耶识或第八识!因此而言,再加上五官触觉,不恰恰符合佛教的八识体系吗?


这八识体系其实就是情绪,欲 望,思想,行为乃至于命运的发源地……


佛教的修行,就是要先从外在的五官触觉由持戒开始,达到修空或恢复内在意根的初始状态,也就是通过前七识修空第八大意识里的一切信息,让五蕴六根不再和环境产生意行的反应,达到返璞归真……


这七大意识形成的第八意识,以显示在显意识为首的层次,被佛教称之为妄念。修除妄念回归本体,就是所谓的回到佛性真如,或老子所说的回归自然之道……


那么,自闭症孩子的很多行为,如果单从表现上来看,那似乎存在一些与修行者类似的现象。


所以,如果再从康复上以修行概念而言,那不恰恰如佛教徒相反的修行入世吗?


或者修正错误的生命感知认知与觉知吗?人类的认知能力从哪里来的?


如果从根本上来说,不同样是建立在五官触觉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认知吗?


所不同是,佛教徒的目的要修去显意识妄念达到出世目的。而自闭症孩子却是要反过来,修出更多相应的显意识体验或妄念,才能在欲 望的驱动下激发智力,生发相应行为,从而达到符合现实生存的需要,也就是达到入世的目的……


如果真的如此,把佛教修行理念反过来使用,不应该也可以有效康复孩子的问题吗?


就算孩子存在基因或存在某些神经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我想只要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如果从现代科学对佛教修行者的医学检测结果来看,那不同样说明心理意识,完全可以改变生理上的一些原始状态吗?


这种原始状态的改变,如果站在自闭症孩子生理功能的角度来说,那不正是生理功能的修复与重建立的支点吗?


科学检测,修行者脑部的异于常人的结果,和到现在科学都难以确定舍利子的本质因素,不同样可以有力的说明,身心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与塑造关系吗?


心灵的力量,不同样可以改变与塑造生理功能吗?


这种唯心与唯物同时存在与相互现象,不仅符合佛教的一元观,同时不也类似中国老子的道为一,甚至与爱因斯坦在本质为一的基础发现的相对论吗?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臆断,还是三位智者探索到的雷同真相?


不管如何,但都可以说明宇宙内外,没有任何绝对独立存在的事物。既然如此,当问题难以用独立分解的方式解决,那可以试着回头,利用事物相互存在性,在此长彼消与此消彼长的效应中进行探索有效方案。


如果这种模式,用于自闭症和其他身心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又将会如何呢?我想应该可行……


这次我也许又猜对了,因为孩子在很多行为表现上,似乎都存在一些相同的内在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明显就是显意识良性体验不足和负面显意识体验过度,造成逃避性兴趣薄弱,在辐射效应中形成封闭……


因此,显意识体验造成的问题,让他就如一部不争气的汽车,总因为驱动力不足,造成很多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导致发育停滞和其他问题……


如果说行为的基础是兴趣,兴趣的基础是欲 望,欲 望的基础是体验,体验的基础是建立在生理感知与环境相互的结果上,那么就可以说明,同样的环境刺激,但由于每个人生理感知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自然就会在形成不同的显意识体验中,形成不同的潜意识与思维意识表现出相应的认知与行为。


就像正常人,对烟酒茶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因为生理感知对其反应良好而喜欢,有的则反之而讨厌。有的虽然讨厌,但在接触与潜移默化中因为导致生理感知的变化,而形成良好的显意识体验,最终又由讨厌逃避变成喜欢。但有的人因为对烟酒茶生理感知差异过大,很难在潜移默化中被同化……


如果将正常人这种对烟酒茶的反应现象进行扩大,那不正如自闭症孩子在环境中,因为生理感知差异而导致由显意识体验形成的认知与行为吗?


反过来说,讨厌烟酒茶就代表生病,那么现代医学可以检查出一个讨厌烟酒茶的病因吗?如果病因都搞不清楚,那又该如何谈正确治疗呢?


如果再用所谓的康复的方法,去训练那些对烟酒茶反应过大的人去适应它,那结果又会如何呢?我想不是先身体出问题,就是心理会出问题。更糟糕的是,不管谁先谁后,最后结果肯定是身心都会在相互诱发中同时存在问题!


这种烟酒茶因个体差异形成的自然现象,难道不正如自闭症孩子的发展过程吗?当孩子因为五官触觉敏锐与异常时,恰恰又在不经意的烟酒茶环境中,盲目的去影响或要求以及所谓的康复,希望他适应烟酒茶,如果如此,那再正常的孩子也会形成自闭症。


因为站在孩子个体差异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环境恰恰就是诱发自闭症的主要因素……


就如强迫一个不能喝酒抽烟的人,要他抽烟喝酒一样,最后的结果到医院检查出一堆病,医生说这是抽烟喝酒导致的病,往往他还会自以为是的说,那某某抽烟喝酒更厉害,怎么还那么健康呢?


这种现象不正和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吗?别人家孩子不也天天这样带,那怎么都好好的没问题呢?天生的吧!


因此可见,自闭症孩子主要因为在五官触觉差异中,缺乏与其匹配的成长环境,导致显意识体验问题,造成欲 望的形成与负面体验,形成的逃避与兴趣薄弱,导致了兴趣狭隘与封闭,然后在此基础上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从根本上而言,欲望才是一切生命的驱动力。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在本质上都是欲 望驱动的。欲 望和恐惧在本质上属于一体,就如镜子的正反两面,具备了同样的驱动力。自闭症孩子逃避现实世界,就是恐惧形成的驱动力负面行为!


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相比,在初始状态的本质上,最大的区别主要存在五官触觉差异,导致了心理难以平衡同步发展,造成外在的各种行为与智力问题,在相互恶化中让身心处于相互负面循环!


因此,自闭症孩子这艘航母,比普通孩子的航母更需要核动力保护与驱动他们前进。


因为这艘航母的差异让他们与众不同,普通的动力很容易让它在狂风浪海中解体。


只有核动力才能更容易让他们在乘风破浪中,不但容易避免风浪的袭击,反而会因此,更容易让他们借其风浪之力跨越天险,充分发挥他们超越普通的优势,于未来的海洋中扶摇直上……


否则,这艘航母的装备就算再精良,不但难以发挥出它应有优势,反而容易因为这些优良的装备造成负担,导致他们被迫停在港湾停滞不前。


甚至会因此在海水的腐蚀下,总有一天会轻而易举被无情的浪花彻底击垮……


我想应该如此,我想我疯思狂想的推理应该是对的,因为我通过人类升级改版与进化了几百万年的超级大脑,在穷思极虑中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让我满意的解释与答案……


因此,我想我现在应该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以此理论为导向,在康复与实践中获得验证与实际结果,从而让孩子在获得康复的同时,验证我所谓的真理!


想到这里,我好像终于在已经了解康复的技术上,发现了一个新方向……


所以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天地为实验室,以万物为研发团队,统领它们,给孩子的精神世界研发创建一套,完全与他相匹配的核动力驱动系统!


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找到他外在五官触觉的异常点,给予及时相应的保护与刺激,以及内在心理与生理异常点所形成的负面意识。并在及时清除与修复的同时,利用身心相互演化效应重建内在三大意识的驱动系统……


因为,此时的孩子在个体差异中因与父母分离,以及外婆偏灰色人格的影响下,没有及时发现与有效调整,导致他在与其匹配度相反的成长环境中,已经在造成倒退的同时,更造成了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双重问题。


因此,在我查找原因时想起,记得孩子,大概出生后六个月左右,好像就能以显意识感知功能理解和配合家人的要求。


自从孩子从出生后,我们除了发现他对声音特别敏锐外,在其他方面都显得非常健康懂事甚至乖巧。特别会拿东西时和安全意识方面的表现,更是让人惊喜和意外。


在他一周后的春节里,我无意发现,只要不能摔的东西,比如手机,碗筷等等其他东西,即使没人阻止,他也会小心轻放从不乱扔。


可是当扔不坏的东西,他高兴起来就会像个疯子一样,再阻拦都没用……


从会拿东西的那刻,就从不会把任何东西送到嘴里。就算是吃的,也要看着别人先吃才愿意张开嘴巴…


哪怕刚会走路,也会显得特别小心,几乎没有摔倒过。只要是危险事物,比如水火电,只要告诉他危险不能玩,从此以后不会再碰……


还有在其他很多方面的表现,甚至比很多同龄孩子都要优秀。


可是,万万没想到,自从断奶外婆带回乡下,两年多以来,除了身高体重正常发展,其他方面不但没有进步,还出现了语言倒退,对视,缺乏社交互动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


直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了自闭症概念才开始越来越担心。


当在网上浏览一下,才发现孩子存在更多的问题。比如对视功能差,差到几乎没有对视。喊他没反应,指令严重缺乏,对亲人相互之间没有依恋。


有时几乎和聋子与机器没有区别。兴趣狭窄,刻板行为,偏食,对负面与高频率声音极为敏感,嗜奶如命,不和孩子玩,沉迷于手机电视。


见到其他孩子,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往后退,走在大街上就如满怀心事的大人,漫无目标的重复在相同路线上往。


喜欢转动物体,遇到高频说话的人,就会排斥逃避甚至恐惧,除了有要求以外,缺乏任何方式的交流互动。


总之,在后来回忆中才发现,除了感觉聪明活泼懂事可爱以外,好像处处都是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很矛盾,既然聪明活泼懂事可爱,应该说明正常才对……


也许正是如此,才是导致我当初忽略他的主要原因。可是在有所了解以后,才知道实在是太有问题了……


特别随着对自闭症的了解,我才慢慢知道,现在的孩子几乎具有了自闭症所有的核心症状。


于是,走到今天,亡羊补牢就算再晚,哪怕是浴火重生,我也要全力以赴帮助孩子重新登上属于他的大雅之堂……


我想这应该是一项伟大而又艰辛的工程……


我想这个工程的艰辛与困阻,应该不亚于当初科学家研究原子弹……


否则,为何自从自闭症出现在人类历史,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惯其名为世界难题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上帝之子星世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