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17字 发布时间:2022-05-31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一集

 

“能得到海刚峰的肺腑之言,胡某心慰,你坐吧”,胡宗宪放下茶杯,直直地盯着海老爷,郑重其事地说道,“我更应该感谢的是,你给我送来了齐大柱,这些淳安的义民皆忠勇善战呐,胡某的命,就是他们救下来的,这个谢,你应该受了。”胡宗宪话锋一转忽然提起了齐大柱,分明是话里有话,翻译过来就是,齐大柱涉嫌通倭,这人可是你送到我身边来的,齐大柱救过我的命,海老爷你的这份人情我领了,现在轮到我去救你海瑞了,我的人情也希望海老爷能记得。胡宗宪终归还是算漏了一件事,他怎么也没想到,齐大柱通倭这么大的事儿,清流这边的赵贞吉跟谭伦,竟然连半点口风也没透给海老爷,蒙在鼓里的海老爷,压根儿就听不出胡部堂的弦外之音,俩人信息完全不对称,根本就是鸡同鸭讲。

 

海老爷此时也有点懵逼,这胡部堂拖着病体,大老远的绕道来淳安,难道就是为了向我表示感谢的,这领导也忒客气了,急忙摆手想要推辞。见海老爷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冲自己摆手,胡宗宪也有些蒙圈了,在心里默默地琢磨着,是自己话说的不够明白,还是这海瑞故意在装糊涂,下意识地撑着扶手,缓缓站了起来。不明所以的海老爷,误以为胡宗宪起身是要向自己道谢,急忙抢先一步跪倒在地,诚恳地说道,“部堂,不可!义民忠勇,是他们的功劳,部堂这个‘谢’字,卑职更不能受”。望着跪在地上的海老爷,胡宗宪此时也有些尴尬,话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自己想不“谢”也不行了,迟疑了片刻,冲着海老爷微微拱了拱手,急忙又找补了两句,“没有好官就没有好百姓,你救了一县的百姓,可自己的母亲七十大寿,却只能买两斤牛肉给母亲做寿。我大明朝,府州县衙十成有一成是你这样的好官,我大明的风气就正了,你为什么还要辞官呢?”

 

胡宗宪一时也分不清,海老爷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索性抛开齐大柱不谈,冲着海老爷尬吹了两句,便直奔主题,像海老爷这种正面典型,怎么能说辞官就辞官呢,胡部堂这儿还等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呢。海老爷抬起头默默地望着胡宗宪,心中已然明白,这才是胡部堂来淳安要办的正事,随即站起身,先扶着胡宗宪躺下,自己也坐了回去,坦然说道,“卑职有一句冒昧之言,想问部堂”,“请说”胡宗宪微微颔首,“我不过一介举人出身,只是区区的七品知县,部堂不会为了我的去留,专程绕道淳安来劝说的吧”。海老爷的话里,透着一股凡尔赛的味道,一介举人、区区七品,竟能让浙直总督胡宗宪亲自上门慰留,这种无双的爽感已经堪比颅内高潮了。胡宗宪不动声色地瞥了海老爷一眼,不咸不淡地说,“当然不是为了你,我也不说为了苍生百姓的大话,我是为了我自己,才劝你留下来的。”胡宗宪难得说了一句大实话,这趟来淳安,既不为海老爷,也不为黎民百姓,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了却君王天下事,胡部堂也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

 

胡宗宪选择在这个时候抽身离去,挥一挥衣袖还顺道带走了几万日本友人,老恩师只是断了胡部堂的粮,胡部堂反手就要了严党半条命,一对师徒相爱相杀,互相釜底抽薪,最后一个寄食于墓舍,一个冤死于诏狱,令人不胜唏嘘。胡宗宪的离去并不是压垮严党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风向标,正所谓春江水暖丫先知,严党骨干竟然和严党划清了界限,这就叫人心向背、大势所趋。胡宗宪强撑着坐直了身体,信誓旦旦地对海老爷说,“我在浙江当了五年巡抚,后来又兼任浙直总督至今,这屈指算算已有七个年头了,所不能去者,倭患而已,现在,浙江的倭患总算肃清了。杜甫说过‘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我这个身子也是该休的时候了,告病休养的奏疏蒙皇上恩准了,我想回乡休养半年,半年之后再上奏疏继续告病,此生我也不想再出来了。以前的功过是非,叫别人去评说吧,我不在意,在意也无用。我在意的是,浙江的百姓在我走后不要去骂我,因此在我担任浙直总督的时候,不能让你辞官”。听了胡宗宪的一番话,只能感叹一句,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啊。


胡宗宪用了七年时间,总算肃清了倭患,谋国的事情做完了,终于可以为自己谋身了,只是此时的官场,已经再无胡部堂的立锥之地,没办法,只得随便编了个身体不适的理由,主动要求退居二线了。能够回老家做个不问世事的富家翁,苟全性命、颐养天年,这个结局似乎也不错,可惜天不遂人愿矣,胡宗宪终究还是没逃过清流的清算,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是非功过任人评说,胡宗宪嘴上说不在意,其实心里还是在意的,既不愿浙江百姓骂自己的娘,也不想家乡父老拆了自己的三座牌坊,劝海老爷不要离职,也不全是为了这些虚名,单纯从性价比上考虑,胡宗宪保的究竟是一个大清官,还是区区一介白丁,这里面区别可大了,既然已经决定了要保海老爷,那就决不能让这厮辞了官,否则这买卖根本不上算。

 

见胡部堂如此推心置腹,海老爷心中也是一阵激动,低着头郑重其事地说,“部堂如此坦诚,卑职心中惭愧,部堂如想要卑职留下,可否应允卑职两件事?”其实胡宗宪未必是真坦诚,海老爷心中也不见得有惭愧,不过既然胡部堂有求于自己,海老爷自然要抓住机会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是两件事,而且还一件比一件难办。海老爷只要肯开口提条件,这事儿就有的谈,“你说”,胡宗宪心中一轻,神采奕奕地望着海老爷。海老爷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地说道,“这第一件事,淳安今年全县被淹,三年之内,淳安百姓都熬不过灾情所带来的困苦。部堂能否上疏,为淳安县百姓免去三年的赋税。”海老爷轻飘飘一句话,就要替淳安免去三年的赋税,这就叫贪心不足蛇吞象,海老爷不但自己给朝廷上疏,还要拉着胡宗宪一起上疏,有了胡部堂的这道奏疏,赵巡抚口中那“对抗上司、对抗朝廷”的病,也就能药到病除了。

 

海老爷话音未落,胡宗宪激动地伸手点了点,迫不及待地答道,“这一条我答应你,我和赵中丞联名上奏朝廷。”只要是能给赵贞吉心里添堵、脸上抹黑的事儿,胡宗宪都非常愿意掺和一把,联名上疏的馊主意是胡宗宪灵机一动,自己琢磨出来的,跟人家海老爷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赵贞吉才刚刚上疏参了海老爷一本,胡部堂就立刻写信,让他和自己联名保举海瑞调任安徽去当知州,这会儿又多了一道请求为淳安免税三年的联名奏疏,这分明就是左右开弓,一连赏了理学之臣两个大耳帖子。所以说这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赵贞吉安排胡公子坐粮船去台州,胡宗宪便拉着赵贞吉一起给朝廷上疏,这俩位好基友轮番被打脸,最后谁也没占到半点儿便宜,互相伤害的结果,只可能是两败俱伤。这里再多插一嘴,在职场上,如果你被同事暗算,一定要想尽办法暗算回去,一味地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换来的只会是对方的得寸进尺,只有确保互相伤害的能力,你才有可能跟同事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所以做人也不能太老实了,最后再提醒一句,以上原则仅适用于同级别的同事,你可千万别学海老爷那样,有事没事便去撩拨领导。

 

见胡宗宪答应地如此痛快,海老爷心中一喜,站起身对着胡部堂深深一揖,“卑职代淳安百姓谢过部堂大人”,三年不纳税,淳安的桑农也不用去骂海老爷的娘了,海老爷表示很欣慰,这句感谢也确实是真心实意、发自肺腑。胡宗宪心中一阵暗爽,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高风亮节地说道,“淳安的百姓也是我的百姓啊”,这时亲兵捧着一碗药走了过来,把药递给了胡宗宪,又弯腰低声询问,“大人,先回船上歇着吧”,胡宗宪摆了摆手,说了句“你去吧”,一边喝药一边等着海老爷说他的第二件事。“这第二件事,部堂即将告病回乡休养,赵中丞主浙,他不会再让卑职留任浙江,即使卑职愿意继续留任,也会被调任他省”,海老爷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以赵巡抚的尿性,自己在浙江肯定是待不下去了,即使收回了辞呈,等待自己的,要么是被就地免职,要么是被调往他省,既然横竖都要走,莫不如化被动为主动,自己挑一个地方去上任。其实江西分宜就挺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更有严阁老这般钟鸣鼎食之家,海老爷对此地一直是心向往之,只可惜身不能致,这次正好逮住个机会,想拜托胡部堂帮自己运作运作,只求能去江西分宜当个知县就好。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