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末
书名:都市异闻录 作者:51hao 本章字数:1518字 发布时间:2022-05-28

第八卷 末


 

大家是否还记得上一章的结尾?我想,我应该为一些不明白的事情做出阐述,我不想为林九隐瞒什么,既然他作为小说人物,生来是为了给人们读懂的。

我要阐述的并非他为什么感到如此疲惫(这人尽皆知),请大家把目光投到这一句上:“他又一次恍然大悟,上次是为了鹿欣,这次是为了克莱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又恍然大悟了什么?

首先,我需要让大家明确这场恍然大悟的地位:让我们把时间调转到他执拗于怪诞的那个夜晚,林九一直渴求着想要从怪诞中寻找到对待伦理之怪诞的良方,在无数次试错后,他明白了:即用悦纳怪诞来对抗怪诞,这便是文学与其描述的怪诞世界所教导他的。这是对鹿欣的感情的某一部分的觉悟。

而对克莱尔这场恍然大悟,与其地位相等。在文章末尾,我们提到:林九一直想用一个归纳性的总结来概括这场经历。对他来说,这场经历绝不是结束于他离开公寓的那一刻,而是他在内心中做出最后觉悟的时刻。

可他在做出那个“老师”的评判后,却一直感到烦闷。究其原因,并非他做得这个概括不好(反之,这个概括确实十分贴切),而是出发点的错误:他想用一把理性的矛去击穿感性的盾。

与克莱尔的一切,从开始在酒吧里的一系列迷醉感,在性爱中对于征服的盲目追求,对未曾触及的文学的敬畏……这一切难道是能用绝对的理性所解释清楚的?就好比我们永远无法用一个定性的词汇来表达所谓“爱情是什么”,这也是为何我们对于那些主观性极强的爱情观感到反感。

林九犯的错,错在了第一步。他试图用一个理性世界绝对的象征:一个当仁不让的将军——概括,这种抽象的能力来将所谓缥缈不定的感情浓缩。抽象的确有强大的力量,它能把历史的进程浓缩成“前进与上升”简单五个字。且大多数时刻都是那么精准!但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没有人对西西弗斯的巨石做过概括。

西西弗斯的巨石是什么?简而言之,或抽取人们常说的其中一个寓意:象征着人一生中的无尽的苦难,它就像山坡上的巨石,即便我们克服了一次,将它搬到了顶端,它却又会落下来,让我们陷入痛苦的轮回中。

上述对西西弗斯巨石的解释,和历史进程的浓缩有相近之处:它们都将一个宏观或物质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可观的事件。但这并不代表巨石就能被概括:这叫象征,或是比喻,或是影射,但绝不是概括。

这代表一个事实:感性之物或许能用象征、比喻、或许多文学手法变得很有诗意,很通俗易懂,但它无法被概括,否则它就会失去其作为感性事件存在的意义。换言之,概括成为一种浩劫,一个亵渎。是作为感性教徒清规里明文禁止的东西。

带着这样的想法,让我们反观林九的所作所为:这一切看着是多么可笑。他还自以为是地沉浸在曾经那种批判的成功之幻境里,认为可以再度用理性去解决一切。

于是他最后得出了答案:既然这是难以言喻的十几天,那就不该再想着要用语言或表情、动作来复述它。存在的都已经存在过:女文学家存在之意义,美学于他之意义,感情态度蜕变于他之意义云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他是被这个法则催眠着入睡的:于感性,评价皆为亵渎。

女文学家的存在只能说明女文学家的存在。这个判断只能在同一中徘徊,而不能被强加上任何评价——因为这活生生就是出生于语言之外的东西!语言,生来被要求精确地表达人类所思所想的工具,对待这段感情,它就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不点儿。在这未知且无法被解释的巨大乌云下,语言看不到天空。它无力的挣扎止增笑耳。

林九只愿陈述,只能陈述。他不再强求答案,这个概括几百小时的话,于他而言真的有那么重要?他真的会因为这句话的不存在也随之失去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当被他物所左右的时候,自己就暂时还不能成为自己。

他在发现了对立的不可开交,在发现自己对这巨大的议题无可奈何时,被浩瀚的难题所困惑,闭上了眼睛。

 

《第八卷 情与欲》完结于2022.5.26 1:53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都市异闻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