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国际护士节,在全监医护卫生员中开展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发扬救死扶伤,助人为乐良好品德,监狱医院在医院会议室隆重召开“国际护士节座谈会”,监狱医院全体医护干警和全监医护卫生员集体参加了本次 “国际护士节”座谈会。
监狱医院院长在会上对医护干警和医护卫生员致以节日的祝福,并将自己三十多年来从事医疗事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也指出监狱医院医务人员要忠于职守,守住底线,学习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克服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交流学习,要以医疗行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好地为监狱医院的发展,做好自己应有的一份力。同时院长也特别强调,作为医护卫生员,也要加强医疗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心,认真辅助好医护警察在对病犯的日常诊疗和治疗工作。
在座谈会上大家再次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并观看了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监狱医疗卫生工作也是监狱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监狱医疗卫生工作对稳定监狱改造秩序、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提升监狱公正执法的社会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呀,有很多抗拒改造的老年犯“硬骨头”,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护理下,内心深受感动,积极服刑改造。甘松明白,自己的护理不单单是一个任务,也是打开老年病犯思想疙瘩的一把钥匙,除了治病,还要“救人”。
常志刚是外省籍罪犯,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投入监狱服刑时余刑不足半年时间,一直到刑满释放,其间有四个月是在医院度过。入监后,常志刚突然病情加重,双下肢乏力、无法走动,被及时转至大医院进行检查确诊,确诊后转至省监狱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经反复研判确诊为脊柱结核。在中心医院住院期间监区领导和派驻警察每次值班时都详细的了解常某的病况,在征得家人、本人同意后在距离出监前20天,为其做了手术。
临出狱那天,他的母亲赶到监狱接他回家,常志刚的母亲早早的就赶到了监狱大门口,她没有想到的是监狱的警察们已早早就等在那里了。办完出院、出监手续,躺在担架上的常志刚见到了母亲,母子再次相见,常母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一路上拉着儿子的手,紧贴着儿子的身体,生怕儿子飞了。
监狱医院拟定的常志刚出监方案,虽然经过了多次讨论、把关,仍然不放心,车虽然是监狱医院购置的新救护车,但跑跨省长途,还是担心路上车辆故障,需要第一时间请社会车辆,其它车辆都不合适,只有救护车才成。当然最大的担心就是常志刚的身体,经过了大手术的常志刚身体很弱,路上的颠簸怎么受得了。参与护送的警官医生为了腾出足够大的空间给只能躺不能坐、站的常志刚,护送的警官医生一律不带行李,当晚赶不回,晚上的洗漱、吃住都将就过去。
300公里的路程,用了6个多小时。当护送的救护车稳稳地停在常志刚的家门口,常志刚被家人抬到了家里。警察们婉拒了常家人留下来吃饭的请求,甚至连一根烟、一口水、一颗糖果都谢绝了,临走时警官医生将前期准备好维持一个月的抗结核药递到常志刚的母亲手上时,家人都纷纷表达了感激之情。
是啊,甘松深切的能感受得到感化的力量。入监服刑的罪犯都是做了危害社会的事情,成为了一名罪犯,被关进监狱。四面高墙和铁窗电网禁锢了身体的自由,他们与世隔绝无法再危害社会,这也是危害社会所承受的代价。但这只是治标,无法治本。如何从本质上、从源头上杜绝他们继续危害社会。当他们走出监狱之后,成为一个弃恶从善的人,成为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不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才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四面高墙和铁窗电网是惩罚,禁锢了身体的自由,但心灵需要温暖和感化,使他们最终弃恶从善,走上正途。
医院院长的讲话让甘松深有感触,类似的讲话,甘松经历过三次。在甘松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校长进行了一次讲话,他对考入大学的学生进行了祝贺,也现身说法勉励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以后为社会多做贡献。校长的讲话让同学们很受鼓舞,甘松也立志学好本领,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
在甘松回到医院实习的时候,医院院长也对所有的实习人员进行了一次讲话,甘松记忆犹新。院长告诉实习人员,你们所有为病人进行的服务,不要仅仅当成是你的实习任务。也不要有病人应该感恩于你们的想法,恰恰是你们应该感谢病人。因为是病人的病情、症状和痛苦,让你们学习了更多的医学知识,掌握了更多的医学技能。他们为你们提供了在书本上找不到、也学不到的真实的病变体征,你们在病人身上进行的穿刺、扎针和所有的检查,都为你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所以你们应该感谢他们。
对病人要有仁者之心,理解同情和帮助病人。院长的话让甘松很受鼓舞,在实习的时候,他珍惜每一个机会,他也珍惜每一个病人给予对自己的信任。当自己给病人静脉滴注的时候,不能“一针见血”的扎到血管,甘松也会很内疚。尽管病人没有太多的怨言,但甘松还是希望能够尽量的减轻病人的痛苦,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病人。
甘松很在意病人的每一句话,也许就是一句不经意的话,直指病变的根源。记得有一次,病房的事情不是太多,甘松和几个同伴去了门诊大楼,甘松看到一个老医生的房间挤满了学生,甘松也怯生生的走了进去。等了一会儿进来了一个病人,是一个约莫40岁的中年人,陪同他的应该是他的妻子吧,他在座椅上坐了下来。医生问:“怎么了?有什么不舒服的吗?”病人回答:“感冒了,喉咙痒,偶尔有咳嗽,感觉到头晕晕的,很痛,好像有点发烧。”医生给了他一支体温计,然后医生就听病人在这里唠叨,病人说:“前天刚吃过中午饭,突然天气阴沉沉的,估计要下暴雨了,把自家院子里的干柴用雨布盖起来。后来就淋了雨,第2天就有点咳嗽,喉咙痒,投昏沉沉的。在下面的诊所里开了感冒药,吃一天了,没啥效果。”
他的妻子在旁边插话了:“我就训斥他了,那点干柴不值什么钱,下雨淋湿了就淋湿了,非要去撘雨布,自己的身体不知道照顾好,他有脚气好多年了,一直说让他去看看,他总说不耽误吃,不耽误喝,舍不得钱,昨天中午吃过饭,他坐在院子里痒得难受,就用鞋刷子在那里刷脚。。。。。。”
医生示意他拿出了体温计,医生看了他一眼,你的体温很高啊,39.6度,医生示意旁边的实习医生给他开一张血常规的检验单,医生让病人捋起裤管。甘松这才发现,原来他的左小腿上有好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医生用手背接触了红色的区域,说稍微有点发烫,按压了之后褪色。医生把血常规的单子交给了病人家属,你们先去化验血常规吧,化验来了之后看结果,我给你们开药。
病人和家属走了之后,医生对实习医生们说:“前面的门诊医生应该是误诊了,但当着病人的面,我不能评价其他的同行,这是医德,也是无奈,因为病情刚发展的时候,确实很像感冒,如果是我,我也不敢保证不会误诊。这叫丹毒,就是皮肤上突然发红像涂丹了一样,它是一种急性的感染性疾病。除非流感,一般的感冒不会突然高烧。他爱人刚才说的话是一个线索,大家可以想一下,中午吃过饭之后,他因为脚非常的痒,然后他用鞋刷子狠狠的去刷,很有可能脚刷了之后会有细微的肉眼看不见的裂口,接着下起了大雨,他开始去收拾干柴,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污水,污水中的细菌可能通过细微的裂口进入血液,引发了急性的感染,所以它会出现高烧,所以初步的推断是一个丹毒,不是感冒。丹毒初期的症状和感冒非常的相像,所以很多经验不足的医生常常会误诊,这就需要详细的去询问病史。”
甘松心里感叹,是啊,并不是每个医生都像这位老医生一样这么认真负责,很多的医生工作压力非常的大,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和耐心听病人把自己的情况说完,也许他们经验非常丰富,病人一边说自己的病情,医生一边开药,当病人还没有说完的时候,药单已经开好了。接着下一个。
老医生接着说道:“医生和刑警是两个不同的职业,我们的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找到真凶。很多时候真凶显而易见,很多时候真凶非常狡猾,让你雾里看花,只有剥丝抽茧才能最终的揪出真凶。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人被害了,目击者向警方指证,一个30岁左右的人,染着黄头发,穿着红色的T恤衫,身高大约1米7左右,朝小胡同里跑了。警方对周围的人群进行地毯式的排查,也许正好在一个河边发现了一个穿着红色T恤衫、染着黄头发、30岁左右的男人,因为他和目击证人描述的很相像。如果他自己提供不了当时案发时间不在场的证明,也许他就会被列为最大的嫌疑人,也许他不是真凶,那天正好穿了一件和真凶差不多的衣服,染了相似的发型,年龄身高又相仿。
就像这个病人一样,他其实是丹毒,但是很多人的感觉就是感冒,所以我们要有耐心的听病人描述自己的情况,发作之前有何诱因,病情发现、发展的全部经过。所以做一个医生,细心是一定要有的,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重新回到案发现场,依然能够找到之前被遗漏的东西,也许是一块丢弃的手帕,也许是一枚残缺的指纹,也许仅仅是一根头发丝,就是这不起眼的一个线索,使案件得以侦破。
甘松不由得佩服起这个老医生,没想到这里面的学问这么深,感觉自己学的还是太浅薄了,以后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回想起那些往事就像昨天刚刚发生,让甘松历历在目。甘松长叹了一口气,未来的路还很长,还很艰难,但他会努力的走下去。为了关爱他的家人和朋友,也为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