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二郎初坠爱河,虽眼下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却依旧热情满满,信心满满。
他实在不相信依着自己的身份家世外貌等等条件,张环佩会不喜欢他。就算今天确实不喜欢,那明天必然就会喜欢。
毕竟他最大的竞争对手霍三郎,除了外貌比他出色那么一点点儿,才艺比他多那么一点点儿,脾气比他好那么一点点儿之外,其余的哪都比不过他。
至于那个沈老六,他从来都没认真当过对手。一个长的黑黢黢的穷小子罢了。
如此想着让,他在外奔波找宅子的劲头,便愈发足了些。
也该着他在心上人面前显摆,刚跑了个把时辰,可巧就找到了一处位于平康坊的宅子,此宅子的主人因致仕回乡,今儿个一早刚放出消息出售,就让他碰着了,一口价一千五百两银子,连着不带走的家具加大半家仆都赠送了。
当下找来证人签了契约,付了银子拿了房契在手里,柳二郎立即带着柳冬子直奔霍府邀功去了。
这边张环佩刚用说书的方式讲完面圣的事儿,众人听得一会儿捏一把汗,一会儿又笑逐颜开,都是一愣一愣的,还在回味中呢,柳二郎已经大踏步冲了进来,将房契往她跟前一拍:“娘子,新宅子找到了,平康坊的,什么时候搬?”
霍三郎一听搬字,心底就沉了一下子:“娘子要搬走?”
张环佩看他神情大有失落,忙解释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待圣旨一传,难免把我推到众目睽睽之下,到时若见我不明不白的住你霍府里,少不得传出去些闲话,所以还是搬走的好。”
柳二郎唯恐霍三郎动摇了她搬走的决心,忙道:“娘子尚未婚配,确实没有住在别家的道理。”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霍三郎也不好再强留,只能默默的认了。
沈飞一时却有些慌了:“环环,你搬走了我怎么办?”
张环佩道:“你要愿意给我当管家,那就一起过来。若不愿意,不妨留在霍府与三郎同住。”
沈飞连连道:“愿意愿意,自然愿意!”
张环佩又问柳二郎:“你这宅子多少钱买的?”
柳二郎只道:“娘子问这做甚?这宅子算我送你的。”
张环佩直截了当的将房契晒塞回他手里:“你要不说价钱,那这宅子就是你自己的,和我没关系。”
柳二郎知道她的脾气,无奈道:“一千五。”
“六哥哥,我们账上应该还有一千五百两,一会儿取了给二郎吧。下午说书的场子你和小春儿、秋儿都不用去了,我让东家找伙计帮着应付就行。你们在家收拾收拾先搬过去,左右我们的行李也不多,待搬好了再去瓦舍接我。”
三人都面含喜色的应了,只霍三郎面色郁郁,怅然若失。
沈飞这些日子与他相处融洽,此时一见他形容倒觉得自己不够义气,便压住心底欢喜,向张环佩使了个眼色。
张环佩早就注意到了霍三郎的情绪,当初是他雪中送炭让他们居住霍府,如今说走就走,把原本热热闹闹的府上丢他一人在此,着实显得有些薄情。
张环佩暗暗思量着,心里终究是觉得过意不去,还是又补了一句:“三郎,原是想你能我们一起搬过去。只是怕你舍不得此处旧居,又怕你居在我处影响名声,毕竟你也尚未娶亲,传出去怕以后的嫂子生了误会。”
霍三郎心里早就在等她这句话,此时不免喜出望外,立即回道:“我若在意名声,也就不去勾栏混迹多年了。如今这旧居没了家人,也只是留个念想,我左右不卖了它就是。”
他既如此说,那也没什么好议的,索性下午的场子连曲子也不配了,让霍三郎也留在府里收拾物品。
这下该轮到柳二郎不乐意了:“娘子好生偏心,老六和三郎都一起搬过去了,为什么我就不行?”
张环佩道:“二郎堂堂的国公爷,有御赐的府第,怎么能住在别人家里?在圣上那里都说不过去。原本你在霍府也是说暂住,既然是暂住,这么些日子也早该回去了。”
她这逐客令一下,柳二郎心里只觉得万分憋屈,当下也不再发一言,只气呼呼的转身大踏步离去了。
张环佩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她不怕沈飞也不怕霍三郎,因为她对他们都是坦坦荡荡的情谊,却唯独害怕自己离他太近。
所谓挥剑斩情丝,难免要狠心一些,才能斩的干净。
到了午后,沈飞驾车将张环佩送到瓦舍,又关照了东家找伙计帮衬着,便回了霍府收拾行李。
谁知道沈飞刚走了没多久,张环佩已经准备开场了,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波消息灵通的,听说了公孙大娘被御赐名字,又封从四品大音丞的消息,都要看个稀奇热闹, 一时都挤在瓦舍外面吵着要订座儿。
他们这一闹腾,过路的也就知道了。如此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把门外的大路都给堵住了,场面竟然比一大早儿围堵柳二郎还壮观。
这里不是权贵集中的平康坊,可没有京兆尹亲自带兵来维护秩序,瓦舍老板眼见大门都给挤下来一扇,愁的差点磕头下跪,却也没办法将人遣散了。
可眼下张环佩要应付早订好了座的听客,分不出身来,外面人声鼎沸,说书的声音都听不清,里面的客人又开始抗议。
眼见着事态不好收场,午间离开的柳二郎却忽然带着柳冬子来了。
人群里有眼尖的,先喊了一声:“那不是新任了大音令的柳二郎,柳小公爷吗?”
众人一听立即放弃围攻瓦舍老板,倒是层层的把他围了起来。
柳二郎显然是有备而来,淡定的从冬子的文具提盒里掏出纸笔来,扬声道:“圣人委托本公爷出来采风,收集整理民间歌谣,眼下谁有好的报上来,一旦采用了,本公爷有赏金。一首一两银子!”
众人一听好家伙,毫不费力得一两银子!立即七嘴八舌的开始唱将起来,柳二郎一挥手,又高声喊道:“这地儿太小,大伙儿跟着我去那边的新魁瓦舍,我包了场!”
众人一听有场子就有座儿,还有银子挣, 总比在这挤着强,便纷纷的跟着往南边去了。
风云瓦舍一时便安静了下来,老板赶紧让伙计修理大门,张环佩便也能正经的说起书目来。
因以后事物繁多,说书挣的钱虽也不少,但供应圣上却余力不足。她已打算说完石头记便收了说书的摊子,故而今日便一口气说了三个回目。
听客们今日听了个痛快,待散了场才发现天已经麻麻黑了。
瓦舍老板将打赏的物件收了给她,又结算出来这场的分成,张环佩便问:“此前那场乱子东家是如何打发的?”
老板笑道:“这都是柳小公爷的功劳,他说是要采风还是什么的,把人都引走了。”
张环佩一听倒有些愣住了。她原是午间看着柳二郎气呼呼的走了,也没挽留他,此间他却又不计前嫌帮她解围 ,当真让人心里涌入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
张环佩默默的收拾好东西又等了一会儿,却并没有再见到柳二郎,拜托瓦舍的伙计去新魁瓦舍打听,只说小公爷早就走了。
她一时心里又有些麻麻的发疼。
原来有些东西一旦滋生,再想彻底斩断,是真的如野草一般,是春风吹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