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按当时杨刚的成绩,选择指挥一类的学科,那绝对不是什么问题。可他却选择了工兵排雷专业,让国防大学的首长,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只见首长有几分奇怪地问道:“杨刚同学,我有些弄不明白。以你现在的成绩,应该选择一个很不错的专业,并且还是有提升空间的专业。可你却选择了,这种既危险又艰苦的工兵专业。你能不能跟我说说,这其中的原因好吗。”
杨刚见领导这样问他,只见他不假思索地对领导回答:“报告首长,其实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我从小就热爱地雷和一些爆炸装置,这些东西已经深深融入到我的血液之中,真正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在众多人们的眼里,这种工兵专业比较冷门,但总的有人去学。要说危险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对于我们工兵来说,那就相对安全一些。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即便是再危险我也值了。”
“杨刚同学,你说的非常正确。不光有见解还有思路,作为工兵专业有它的危险性,但这是从客观方面来讲的,只要从主观方面严加注意,一切都会避免的。但你也必须要充分的思想准备,危险也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领导还是非常客观的说。
“报告首长,不瞒您说。我就是在这种危险中长大的,这种危险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因为我的老爷爷是造地雷的行家,我的爷爷也是开山凿渠的先锋,我的爸爸进行爆破的行家。我们家每一代人,都是与这种危险打交道。只有你把自己保护好了,才能有精力和能力,去帮助别人排忧解难。在我的前辈那里,就已经得出了一个很好的结论。”
当看到眼前的杨刚,首长不住的只点头。微微一笑又说道:“杨刚同学,我已经看好你了。好好学好好干,你将来一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今后你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咱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这位首长说着,就递给了杨刚一张名片。
杨刚接过领到手中的名片,他不看不要紧,可是眨眼一看,还真把他吓了一大跳。因为在名片上的名字,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最高首长。别说是杨刚这样惊慌,就换做任何一个人,此时的心情,一点也不比杨刚差。
可从首长那充满微笑的眼神中,已经看出首长对于杨刚给予了厚望。仿佛一颗希望之星,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杨刚后来才知道,这位首长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中国弹道专家,对我国有着特出贡献的人才,享受国家最高津贴。能与这样的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是杨刚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杨刚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就以这位老前辈为榜样,不但虚心好学,还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还积极参加了,大学所组织的公关小组,在这里他又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经过杨刚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顺利达到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生的彻底转变。在这个学习期间中,他先后两次远赴非洲,参加维护和平部队。
把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理论和本领,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让他在排雷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一些在书本上,是很难学到的。
因为在这里杨刚看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各样的爆炸物。这其中有美国的,有俄罗斯的,有以色列的,还有英法德的。简直就是一个世界博览会,应有尽有,简直让你看了眼花缭乱。
在这个期间,杨刚对于每天排除的爆炸物,分门别类进行归纳。并按照不同的国家分别放置,用录像、照片和记录等方式,对于这些爆炸物的外形和尺寸,还有里面的装置和成分,都非常清楚的记录下来。从而为他以后开展工作,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杨刚赴非洲维和回到祖国以后,他又把这宝贵的资料,拿出来在与国内的加以比较,并找出其中不足之处,同时还把国外的先进的经验,与国内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材料,上交到国防科技大学的上层。
特别是那一位德高望的首长,当看了杨刚这一份材料。那是一个惊叹不已,连连说了好几个“好”。
杨刚能够在那样极其危险和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够抓住一切机会,搜集到这么珍贵的军事资料。特别是为我国的弹道方面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位首长当时就拍板决定,让杨刚留校任教。于是他便成为建校以来,一位最年轻的教授。
可就在他即将上任的时候,正好赶上在全军各部队,选拔在排雷方面优秀的人才,组建一个排雷工兵加强连。
杨刚便第一个提出申请,并得到了国防科技大学领的同意。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军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那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国防科技大学的首长,还有些恋恋不舍。但是军队天职,必须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
临分别的时候,那一位首长紧紧握着杨刚的手说:“杨刚同志,我们对你给予厚望,你现在都快成为最有价值的人才。你是我们军队的希望,一定要平安回来。”
杨刚辞别了国防科技大学的领导和学生们,一路风尘噗噗来到西南武警总队报道。像杨刚这样优秀的人才,西南武警总队也非常的重视,立即决定任命杨刚担任连长。
杨刚作为一个连长,要想带好这样一支临时组建的连队,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你必须首先同指导员搞好关系,两个人携起手来,共同把连队的各项工作做好。就如同两口子,带领一大群孩子过日子,也来一个夫唱妇随。
当看到杨刚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有个别的官兵心里就有些不服。因为这是实打实的挖地雷,不是来这耍嘴皮子混日子。
杨刚瞅准了一个机会,在这些官兵面前露了一手。立即就把这些官兵给彻底镇住了,一个个都是心服口服,甘心情愿俯首称臣。
一个连队好与不好,连长和指导元的相互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如同两口子过日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全连官兵,圆满完成这一次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就如同电视连续剧“亮剑”中,团长李云龙和政委赵刚,一开始李云龙,还真没有看起赵刚,这一个小白脸。
但经过长时间磨合以后,特别是经过那场战斗。赵刚在一百五米开外,三枪撂倒了三个鬼子。就这一下子,就把李云龙给震住了。也就从这一天起,团长和政委结合到一块去了。两个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把一支打过败仗的部队,硬是整成了最优战斗力的部队。
现在杨刚和梁新的情况,与电视剧中,李云龙和赵刚的情况,几乎是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亮剑”中,是团长对政委,而现在是连长对指导员。虽说级别不同,但其中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仅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杨刚的排雷技术是一流的。可以让不服气的战士,是一个心服口服。但要让杨刚做思想政治工作,他未必是第一流的。
梁新在这方面,就比他有经验。一件看起来非常复杂的事情,经过梁新的一番劝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切都恢复正常,这就是思想工作重要之所在。
有时候杨刚在看梁新,做思想工作的时候。那一种细心劲,有时还像一个娘们。他们两个还真有点像两口子,带领这一大群孩子过日子。
因为杨刚和梁新,都是从各部队调过来的。两个人都是初来乍到,并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几天下来,两个人便磨合的差不多了。
什么军事,什么生活。两个人分得并不是那么清楚,谁有空谁负责。遇到大事和难事,两个人一起商量着做。两个人再处理不了的,再向上级汇报,让上级领导,帮助解决一下。
常言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经过他们两个的相互配合,这一只崭新的连队,已经团结得像钢铁一般。摧不夸打不烂,让一颗颗地雷全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