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郭嬷嬷一听武依依问她要不要她开调理方子,也是因着有先前那一银针扎着她通体舒畅,现下她自然是相信的,于是她略一颌首:"那就有劳小郎君。"
武依依便立刻从小木箱里拿出笔墨纸砚:“还请王寺丞帮忙磨墨。”
一旁的王子房面色稍露不悦之色,一想到来这里的目的,心想磨个墨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挽起袖子,熟练的把墨沾水化开......
武依依提笔沾墨,不一会儿就开好了方子:“柏子仁、党参、灸黄芪、制远志、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各一钱为一副药,每日饭后早、中、晚各一副。用慢火熬制后,稍稍放冷至不烫,饮后,再含服蜂蜜,如此调理,一月开外,定能减轻胸闷之苦。”她不喜欢将话说得太满,是不想让别人期望太高,失望太大。
“能减轻就不错了,小郎君。若我以后还想你帮我扎扎针,我去哪里找你?”郭嬷嬷满心欢喜地收好方子。
“到大理寺找他就行了。”王子房帮武依依回答了这个问题。
郭嬷嬷这才讪笑道:"你们大理寺公务繁忙,是老身无礼了。"
“没事,嬷嬷,你尽管来找我便是。”武依依忙不迭的摆手道:"不过,嬷嬷,我还想问您一下,崔小娘子除了喜欢吃这卤猪蹄,她平时还跟谁走得近?"
“嗯,崔小娘子她天性柔和,闺阁朋友也只有一位性格和她截然相左的太平公主。”郭嬷嬷缓缓道来:"正因着那太平公主敢爱敢恨的性子,弥补了崔小娘子身上的不足,才使她们成为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
太平公主?就是传说中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唐第一公主?武依依怔愣了一下。
"小郎君,崔小娘子虽是崔家嫡女,但奈何亲阿娘却因她难产而死,崔家现下宅院掌家的是那商贾出身的周姨娘。"
这也难怪郭嬷嬷说崔小娘子性情柔顺,从小就没了自己的亲阿娘,在这深宅大院里,若一味硬气,恐早已夭折。
郭嬷嬷一眼就瞥见了她眼里里的那团雾气。
收了收瞳孔,眼睛里的雾气消失殆尽,武依依觉得今日已然问了许多:"那嬷嬷,我们就先告辞了。"
王子房见她不再问下去,也朝郭嬷嬷一颌首,追上了先行的武依依。
“你怎么不问了?”王子房急道。
“她不日胸口定会疼闷,我们有的是机会见她。”武依依上了马车:"去崔府后院旁边左拐第三条巷子里!"
“去那里干嘛?现下未时将过,我肚子里已经粒米未进......”
"我请你吃卤猪蹄!"武依依本已进了马车,见他聒噪得很,只好掀开帘子:"你再啰嗦,裴少卿就在刑部大牢多遭一分的罪!"
王子房这才恍然大悟,翻身上马车,一勒缰绳,朝城内飞奔而去。
崔家后院旁的第三条小巷里,几近申时,陆续有几家小吃摊正将自家的桌凳摆放好。
一辆马车停在巷尾。
“到了!”驾马车的正是王子房。
武依依跳下马车,稍稍整理了一下褶皱的衣裳,漫步走到一家卖冷面的摊子面前。
那摊主年约四十,他刚出摊,就见两位小郎君一前一后的到他摊位,心中很是欢喜:"两位郎君,刚做好的“槐叶冷淘",要不要来两碗?”
看着摊台上用井水泡着的翠绿色面条,武依依脸上的兴奋溢于言表:"大叔,这个浑豉、茖葱白、姜丝、花椒、毕拔、胡椒、还有这茱萸,都来上一点,有花椒油的话,也淋上一些。"
她几乎点了摊台上所有的佐料。
“嘿,你这小郎君,还挺懂行的。”那中年大叔眼睛一亮,眸色固然淡淡的,但一看就是个诚实坦直的人:"这冷淘面的精髓就在于这些佐料上,若是这些佐料都要来些,可得每碗再加两个铜板才成。"
“行,大叔,您就先做着面。”武依依从怀里掏出一贯铜钱,数了三十个铜板放在摊台上:"两碗的。"
“用不了这么多的。”那中年大叔连连摆手。
“您就收下,待会儿再多给我们俩做个汤,就着这下面的汤就成,放点葱花和胡椒。”武依依又似不经意的问:"大叔,听说这里有一家的卤猪蹄口味独特,是哪家。"
“喏,就巷尾那家,也不知今天怎么还没来。”中年大叔面露不屑之色。
本来坐在木凳上喝着凉茶的王子房站了起来:"要不还是我去看看。"
“不急,大叔,我们先吃完您做的槐叶冷淘,再去看看那家的卤猪蹄,那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武依依似乎毫不在意。
“那是,猪蹄本就是贱肉,他那是侥幸,也就崔家大小姐喜欢吃。”话语中略带着不忿。
王子房又想开口说什么,武依依猛的踩了他一下脚背,他这才抽出一双摆在桌子上木制筷笼里的筷子,看以随意的将两支筷子敲了敲,来掩饰脚背上传来的剧痛。
“两位郎君,冷面来了~”中年大叔手脚麻利地将两碗冷面端到桌子上。
武依依这才坐下,抄起一双筷子把冷面拌匀后,才挑起这似翡翠般颜色的冷面放进嘴里吃着。
“好麻~”王子房才尝了一口,就觉整个口腔都麻僵了。
“来,喝口神仙汤。”武依依见中年大叔又端来了面汤。
那面汤上果然依她所言,放了些许的葱花和胡椒。
王子房这才将信将疑地端起面汤小啜了一口。
看着他那怕上当的样子,武依依想笑又不敢笑出声来,他说不定以后就是自己的上司,可是不能得罪的。
“怎么,好喝吧?吃一口翡翠面,再喝一口神仙汤,这才是人间值得。”武依依见他那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就知道他已尝到这其中混合的美味。
“嗯,小兄弟你还真是个人才。”已经吃得酣畅淋漓的王子房嘴里的冷面还没吃完,就嘟喃着嘴巴同中年大叔说道:“好吃,再来一碗!”
结果王子房的再来一碗是再来了三碗之后,才打着饱嗝站起来:"小兄弟,我们走!"
搞得好像是武依依在求着他吃面似的。
见时辰也不早了,武依依这才起身去了巷尾处。
巷尾的小吃摊没有前头的多。
那家卤猪蹄的小吃摊就在巷尾的尽头。
已经有几个人正站在那小吃摊,看来是都是准备打包拿走的。
也是,有身份的一般不会让人知道在小吃摊来买这卤猪蹄吃的,猪肉在唐朝也还是属于贱肉,比一些果蔬的地位还不如。
武依依两人越是靠近这卤猪蹄的小吃摊,她就觉得一阵夹杂着八角、小茴香、桂皮、花椒、香果、孜然、香叶、甘草......各种香料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
她用力又嗅了嗅,眉头一皱,怎么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是她不知道的?
“小兄弟,看来我得叫你一声小吃货来得恰当。”王子房打了个饱嗝。
武依依不理他的出言讽刺,缓步走到卤猪蹄的小吃摊前:"这卤猪蹄怎么卖的?"
那摊主正在将卤好的猪蹄用油纸包成正方形,然后又从架子上扯下几根细麻绳麻利的捆好装着猪蹄的油纸包,再递到顾客手里。
他这才抬头打量了武依依两人:"你们面生得紧,这猪蹄可是上不得席面的贱肉。"
“呃,我们也是慕名而来的。”武依依扫了这卤猪蹄小吃摊的摊主一眼:他眼皮浮肿,瞳仁却亮晃晃的,看人的眼神如有些光亮的尖针。她迅速的又移开了目光,看着摊台上那新煮上的卤猪蹄:外皮晶莹红亮,色泽艳丽,软而不烂:"这位大哥,这卤猪蹄怎么卖的?"
“两个铜板一只。要多少?”他弯腰去拿摊台下的油纸,给一旁等着的顾客继续包卤猪蹄。
【槐叶冷淘】“槐叶冷淘”始于中国的唐代,原为宫廷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食品逐渐传入市肆民间,并将用槐叶与面粉合制,改“槐叶冷淘”为翡翠面,成为平民盛夏消暑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