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高三了,大家压力都很大,我们班的女生们在对待某些事情方面开始变得多少有些“神经质”——这里指的是对朋友严苛的“占有欲”。
比如A,B,C相互是朋友,A,B关系稍近平时基本都是一起吃饭,C和其他人吃饭。某天B突然和C吃饭去了,A就会疯狂臆想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B的事,或者C说了自己什么坏话,要不然B今天为什么不和她一起吃饭了?一句话就是B“背叛”自己了。然后会旁敲侧击的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自己想听的“答案”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反正就是不会说明白。
最后就会演变成A觉得B既然不理她了那么自己也不用给她好脸色,也去找别人玩,本来B没有这个意思但一看B这个态度也开始“冷暴力”,实际两人都是口是心非的——一边强行融入别人的圈子一边小心翼翼的注意着自己“前任”的态度,就想看对方先对自己道歉,低头。
幸好都高三了,班上的圈子都已经固定下来,强行融入别人很多人都会感到不适,没隔多久闹矛盾的两人又会因为其他圈子的矛盾和好。对于这个现象大家都是看破不说破,虽然不喜欢有人强行融入自己的圈子但也不会明着拒绝,只会一点点“暗示”你自己离开,毕竟保不准自己哪天也要暂时栖身在别人的圈子里。
文科班女生多,且大多数都是住校,高三基本上又是天天关在学校没法发泄不良情绪,再加上我们普通班就是成绩好的也就那样,很多人想学好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没错我也是其中一个)......迷茫,孤独,压力在无形中将我们包围。在这种低气压下,人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需求成倍暴涨——我有幸看见了有人为了这所谓的“归属感”每天一个川剧变脸。
之前我说过的体育生谭凤仪(唯一一个女体育生)借着她要外出训练的便利一下成了女生间的香饽饽,因为女生比较好开口一点嘛!很多女生平时就主动给她抄作业,刷手机时打打掩护什么的。谭凤仪一下多了许多朋友,今天和这伙人吃饭,明天和其他人吃饭,好不热闹。
可不知道为什么,大概半个月后就没人理她了。
我这种班上的边缘人物一直都是自己吃饭,偶尔和季晓萌一起吃,自然不会注意到这些事情。直到有次中午我照例狂奔去抢饭——谭凤仪突然冲过来对我说:“李凌桐,我帮你排最里面那个窗口,一会儿你来找我就是。”说完就奔向食堂很快就没了影儿(不得不说体育生跑的就是快)我则是边跑边发愣,谭凤仪啥时候和我这么熟了?
不明白归不明白,可是这上赶着来的好事我可没有往外推的道理,要知道有人帮忙占位那可是班上有男朋友的女生才有的待遇啊!我跑到食堂后去找了谭凤仪,难得吃上了一次每次都被一扫而空的番茄炖牛肉。打上饭之后谭凤仪又是帮我拿筷子又是帮我打汤的,好不殷勤。
吃饭时也是找着话和我说,搞得我十分尴尬,上句不接下句的说着。
在说我这人,吃饭贼慢也不爱吃饭时说话,目前来说只有陌风林,罗诗琳和季晓萌有这闲心等我(笑死)。
我吃完饭回去一般只有十五分钟了,对于我来说是足够的,老师的什么背书啊改错的任务我都是做完了的,但是谭凤仪不一样了,她得赶着回去抄作业好交差。然后就......
我吃完两份番茄牛肉还没吃饱,又去买了一份鸡排,抬头一看只见谭凤仪脸上由有挣扎,犹豫,不舍得等表情闪过,差点笑岔气:“你要走就先走呗。”谭凤仪听罢如蒙大赦:“那我先走了。”
持续了三四天后,谭凤仪被我“成功劝退”。
“中午好。”一周后的某个中午我和她打招呼,她是白眼都没给我一个的走开了...还紧紧地的挽住另外一个女生的手臂生怕被人抢走了似的。“这就是传说中的爱之深恨之切?”想起之前谭凤仪的态度,我不禁一阵唏嘘。
非常喜欢《读者》上的一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