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娃娃都在教室里奋斗苦读,你搞两个在外面干嘛?叫高一高二的看笑话吗?你是个老班主任了,不晓得轻重,这个时候,再皮再闹,也要让他们收心不晓得吗?我昨天开会,还特地强调了,一定要营造出良好学习气氛!你开会是不是又睡觉去了?”校长是个女强人,讲话实在,也没什么领导架子,一头短发,比大多男领导还要短上半寸。
韦子晋当即低头认错,检讨自己行为,然后保证下次再也不这样。
虽说校长不吃上下级那一套,但混迹学校多年,韦子晋还是要让双方面子上过得去才行。
等校长走后,韦子晋直接把两人赶去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高三本班任课老师基本都在,肯定不能让二人放肆大笑大闹。
至于韦子晋自己,还是接着看管教室纪律,顺带给解不出数学题的孩子指点指点。
“老班……”姜鲜衣趁韦子晋走过跟前的时候小声叫他。
韦子晋看了看周围同学,走到年笑笑课桌旁,侧了身,微微往姜鲜衣那边偏了点,附耳过去。
“今天历史老师给了道高考题,我有点思路了,想跟黄翩繁讨论一下……”姜鲜衣申请去办公室探监,当然,肯定带着年笑笑。
韦子晋头更秃了。
但对着女孩子,男班主任还真不好发火,尤其这种青春期,即将成人的女孩子。
过分关心关注不好,完全不管也不行。
让她们跟男孩子划清界限会被说古板,老古董,老封建!
但放肆让她们来往,又很容易出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胆大的,能大到吓死你。
不过对于姜鲜衣,韦子晋还是有点信任。
所以也就歪歪下巴,放她去了。
姜鲜衣手扩成喇叭状放在嘴两侧——
韦子晋眼神瞬间惊恐……
“老班万岁!”从喇叭里传出的,却是无声口型。
韦子晋瞪她一眼,又忍不住嘴角勾起。
高三文科办公室里,溜达好消完食的徐西洲刚晃进办公室,就听到熟悉声音在门口喊报告。
一回头,黄翩繁嬉皮笑脸站在门口,身子歪歪斜斜,没个站相。
“哟!”徐西洲笑意收不住,“常客啊这是!”
他声音把别的老师引过来,没戴耳机的文煜就直接抬头。
她是文一班的语文老师,对班上孩子自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黄翩繁你作文字数不够你知不知道?”文煜说的是开学测试的考试作文,虽然分数不重要,但每一场考试,每个任课老师都会认真对待。
“文老师我发誓我真的用尽洪荒之力了,我觉得断在那特别好,你叫我强行写,那叫狗尾续貂……”黄翩繁拖着郁星河进办公室,在老班位置上歪坐着,就要跟文煜大倒苦水。
“把试卷给我拿走,滚回去重写,不会写就问郁星河!”文煜不上课的时候,实在过分严厉,当即打断黄翩繁的废话。
“哥们儿……”黄翩繁又嬉皮笑脸朝郁星河挤眉弄眼,“帮我拿下试卷,文老师叫你帮我。”
郁星河笑着摇头,转身去文煜桌上翻试卷。
“你就欺负郁星河老实!”文煜白眼恨不得翻上天去。
对郁星河这种孩子,女老师的心疼,总是会摆在面上。
尤其郁星河的语文相当不错,作文这块儿,在整个高三年级,不论文理,基本是一枝独秀的存在。
如果字里行间,透露的思想情绪,能不那么消极悲观,或许会更好一些。
就像姜鲜衣那样。
姜鲜衣在语文上天赋一般,但她的思想永远积极向上,永远在最正确那个点上……
文煜正想着,抬头就看见姜鲜衣和年笑笑,手牵着手,站在了办公室门口。
“你也被罚站?”黄翩繁看见姜鲜衣,当即就是幸灾乐祸。
“报告!文煜老师,我可以进来吗?”姜鲜衣懒得理他。
“进来。”文煜低头继续批改试卷。
“起来……”姜鲜衣直接走到黄翩繁旁边,压低声音叫他让座。
黄翩繁性子皮归皮,该绅士时候,也不比别人差,一句话没说,把座位让给了女同学。
“今天那个论述题,我有点思路了,要不要听?”姜鲜衣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说废话,不说气话,直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
文煜听着背后传来的低声话语,笑着点点头,给自己戴上了耳机。
“讲。”黄翩繁把自己带的笔记本摊开,那道原题被他工整抄在上头,字迹清秀漂亮得不像出自他手。
听到要讨论题,郁星河跟年笑笑不自觉地,往两人靠拢了些。
其实讨论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姜黄二人在说。
年笑笑实在是被点到,不然基本不开口。
郁星河是被点到,能不开口绝不开口。
他们俩作为旁观者,甚至都不会用心去听。
但学习的氛围是真的能潜移默化地感染人。
有人如此努力奋斗,少年少女如何能不与之同行?
“关于论述题,我的理解是这样,我们能不能把它,当做议论文来看待?”姜鲜衣先抛出一个引子。
他们俩实在过于默契,默契到很多时候,二人都像在共用一个脑子。
稍稍有点区别,是姜鲜衣过于理智,黄翩繁过于情感用事。
理智的人大方向不会走偏,情感用事者,往往能将路拓宽到不可思议方向。
姜鲜衣一个引子,已经足够引爆黄翩繁的头脑风暴。
“你的意思是……啊我知道了!”黄翩繁眼里闪出光来,“我们去设一个论点,而后分论点,用论证方法去论证论点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用驳论的方式……”
“文老师说,不可以用驳论了。”姜鲜衣提醒黄翩繁。
“这是历史。”黄翩繁强调学科差别,“比如说第一段,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我们可以通过提取观点的方式,缩成,知识在水平线以上国民对本国历史,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