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五年。(公元654年)
长安。
冬至。
鹅毛般的大雪一直下着,整个皇宫被覆盖了厚厚的一层……
戌时,
大明宫紫宸殿内。
一名身着樱草色襦裙的年轻宫女急急的跑了进来,口中还嚷嚷着:
“不好了,不好了,安定公主她...她...“
“碧草,何事这样惊慌?愈发没规矩!“
身穿明黄色龙袍的年轻男子正襟危坐在龙案前批着奏章,一旁正磨墨的明艳女子抬头,正呵斥这名跪在地上的宫女。
“启禀陛下,昭仪娘娘,婢子该死,可事关公主......”
那磨墨的白皙玉手顿停:
“公主怎么了?“
“陛下,昭仪娘娘,还请移驾蓬莱殿,婢子实在不敢说。“
那名宫女如捣蒜泥般的猛磕着头。
“媚娘,朕正好也想去瞧瞧安定公主。”
年轻男子搁好毛笔,看着一旁梳着高髻肩披红帛的女子笑道:
“别太担心,无非是看不见你这阿娘,正哭闹着呢。“
“九郞,你呀,就惯着她吧。”
那明艳女子正是武昭仪武媚娘。
“比起叫九郞,朕更愿媚娘唤朕一声雉奴。”
那龙袍男子正是唐高宗李治。
“陛下,昭仪娘娘......”
跪在地上的碧草早已是心急如焚......
武昭仪的蓬莱殿内。
“陛下,昭仪娘娘,公主她...她...”
又一名和碧草穿一样樱草色襦裙的宫女跪在殿门口。
唐高宗李治并没理会她,直接先去了内室。
“春杏,你做事向来稳重,怎么今日如此毛躁?”
武昭仪示意她起来。
那春杏和碧草便随武昭仪一同也进了内室。
“媚娘,小公主她......”唐高宗李治手指颤抖的指着黄花梨雕木的婴儿摇床。
武昭仪心下一沉,快步走到那婴儿摇床前:只见安定公主面色发紫,双目紧闭,嘴唇泛白,脖颈处赫然有暗红色掐痕,已然是死去多时的样子。
“不!不可能,阿娘才离开你不到三个时辰,不到三个时辰呀!”
看着女儿如此惨死,武昭仪失了常态,颤抖着伸手想抱起襁褓中的女儿,却无奈双手犹如千斤压制,一时竟提不起半分力气,且凤目不由自主的一眯,不禁潸然泪下。
“碧草,春杏,这几个时辰可有人来过?!”
唐高宗李治几近咆哮,额头青筋突起。
“给朕查!查出是谁害了安定公主,朕定叫这人碎尸万段!”
“启禀陛下,昭仪娘娘,只有...只有王皇后她来过,说是来看看小公主,她来了没一会就从内室匆匆走了,婢子同她请安她都没理会,当时神色甚是慌乱。”
春杏犹豫一下,还是如实回答道。
“王皇后?她定是自己无后,嫉妒臣妾儿女双全,她好狠的心,好狠的心哪...“
武昭仪面若死灰,摇摇头后退几步,一个踉跄站不稳,竟跌坐在地上。
“昭仪娘娘,地上太凉,您可别伤了身子。”
春杏上前去扶武昭仪起来。
“是阿娘不好,阿娘要是刚才守在你身边就好了......”
武昭仪甩开她的手,全然不顾地上寒凉。
“媚娘,你放心,这个毒妇,果真是她,朕也绝不放过她!”
“春杏!碧草!你们拿朕的令牌!去殿外守着!任何人都不得进蓬莱殿!”
“是,陛下,婢子谨遵圣谕!”
待春杏碧草退下,唐高宗李治这才走到武昭仪面前:
“媚娘,快起来。“
“臣妾心痛如玉碎,臣妾...”
刚痛失爱女的武昭仪目光呆滞,没有一点往日的神采。
“啪”的一声,从殿梁之上飞下来一个蒙面黑衣人。
那蒙面黑衣人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子:
“陛下,这是微臣从民间善堂寻来的一名死婴,和安定公主竟有几分神似。“
“还不快给安定公主服下九转还阳丹!”
唐高宗李治似乎并不在乎那竹篮的死婴。
“是!陛下!”
那蒙面黑衣人放下竹篮,赶紧走到安定公主的婴儿摇床前,从怀中掏出一个瓷瓶,倒了一颗丹药再放入安定公主那泛白的嘴唇里......
而武昭仪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到了:
“九郞,这是...“
她从地上起来,一步一移的走到安定公主面前,看到她的脸慢慢恢复了红润,唇色也有了血色,眼睛缓缓睁开看着武昭仪,正咧开嘴唇冲她笑,一点也不知道刚才她的阿娘为了她而伤心欲绝。
“媚娘,多说无益。”
唐高宗李治扶住武昭仪:
“武攸宁听旨!“
那黑衣人闻言跪倒在地:
“臣武攸宁听令!“
“从此世上再无安定公主,你带她离开这蓬莱殿,永不返长安!明白?”
唐高宗声音略带沙哑。
“臣谨遵圣旨。”
“九郞,再让臣妾抱抱她好吗?”
武昭仪本就冰雪聪明,岂不知皇上用意?
见唐高宗李治点头,武攸宁这才把刚抱到怀里的安定公主递到武昭仪面前。
武昭仪双手颤抖着接过襁褓里的安定公主,把自己的脸贴在她脸上:
“女儿,是阿娘不好,但愿你以后平安顺遂。“
说完从自己的脖颈间摘下一块金镶玉的平安锁放在她的襁褓内。
“媚娘,事不宜迟.......”
武昭仪这才万般不舍的将襁褓中的安定公主递到武攸宁面前:
“攸宁,你虽未入我武氏族谱,但阿姐自小把你当亲阿弟一样,以后安定她,不,她就全靠你了。”
“阿姐放心,臣弟定会将她当亲女儿一样抚养她长大成人的。”
“媚娘...”
唐高宗唤了武昭仪一声,自己也背过身去,不敢再看襁褓中的安定公主一眼.....
待武攸宁抱着襁褓中的安定公主消失在宫墙之内后,那原本是安定公主的摇床上,就已经换上了武攸宁从民间善堂里寻来的那名女死婴了,那死婴还真和安定公主有几分神似......
“传朕旨意,将王皇后禁足清明宫,待事情原委未查清之前,不得出清明宫半步!”
皇上的雷霆之怒,震动朝野上下。
接下来的废王皇后,囚禁萧淑妃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又是一日大明宫紫宸殿内。
“媚娘,你不会怪朕狠心吧?”
唐高宗李治身着象征至尊的明黄色龙袍,还是在大殿的龙案上批阅奏章。
“陛下,为了江山社稷,臣妾无怨无悔!”
武昭仪,不,现在应该是武皇后:
“如若不如此,那王皇后和萧淑妃以及她们背后的士族官僚势力,则将永无宁日的掣肘陛下。“
她放下正在研磨的墨条,走下龙案,正跪大殿中央:
“臣妾能为陛下分忧,就算背上千古骂名,亦又何妨?“
“媚娘,你我之间,无须这些虚礼。”
李治快步走到她面前,扶起了她:
“你看这殿外的夕阳多好。“
“是啊,九郞。”
两人并肩而立在大殿前,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