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好汉率军与兵力两倍于己的辽军对抗,各自浴血奋战,“双鞭”呼延灼、“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三人联手与琼妖纳延交战,双方激斗不已。
呼延灼充分发挥自身超强的防御优势,将琼妖纳延八成攻势承担下来。琼妖纳延无坚不摧的海龙枪在呼延灼一对儿水磨八棱钢鞭密不透风的防守下,威力大减。
有呼延灼这座屏障抵住琼妖纳延,韩滔的枣木槊和彭玘的三尖两刃刀可以不用防御,攻击力暴增一倍,一起往琼妖纳延身上招呼。
琼妖纳延以一敌三,攻防受限,不再如往昔般灵活自如,一时被压制在三人形成的包围圈中,施展不开。
与琼妖纳延境遇相反的是,将燕军围在中央的四万辽军却占尽上风,他们分成内外两个包围圈,内圈骑兵部队近身攻击,压缩燕军防御阵地,外圈骑兵向动弹不得的燕军阵中发起一轮又一轮齐射,对呈密集状态的燕军阵形杀伤极大。
“连环马”身披重铠犹可支撑,那些原本走位灵活的步军此时被压制在四面包围的狭小阵地中,却成了活靶子,成批倒下。
如此打下去,这支燕军迟早会被辽军蚕食殆尽。
燕王朱武当机立断,让“死神战队”担纲箭头,向北突围,展开绝地大逃亡。
“黑旋风”李逵得到命令,双板斧一抡,大喝一声:“避俺者生,挡俺者死,李逵爷爷来也!”
只见一道黑影旋风般杀进辽军丛中,所过之处立即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李逵不愧绞肉机之称。
“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慌忙各持团牌跟上,左右顶住李逵在敌阵中打开的缺口,不令辽军补位复原,好让燕军从缺口处楔入。
“操刀鬼”曹正率领滚刀手营,紧随“死神战队”的三名队友,不断填充李逵以一己之力杀出的血路,犹如一把尖刀,将辽兵阵形切开。
朱武与“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指挥燕军从“死神战队”背后突破,将辽军的口子越撕越大。
史进左冲右突,三尖两刃刀上下纷飞,辽军无人敢近身,由此形成一个稳固的真空地带,燕军一队一队鱼贯而过,向外围杀出。
由呼延灼、韩滔、彭玘挡住琼妖纳延,众好汉在燕军阵形前方形成突破的强点。但背后缺少强力武将殿后,防御吃紧,大批燕军阵亡,辽军铁骑从后步步紧逼,燕军仍然险象环生。就算前部少量燕军能突围而出,后部燕军也会被大量围歼。
朱武见情势危急,无奈之下只好运用“断臂求生”之法,下令“连环马”去除沉重的铠甲,参差不齐地丢弃在后方,形成一堵防护屏障,阻挡辽军骑兵的去路。
此举果然奏效,这些铠甲有着锋利的尖角,令惜马如命的辽军骑兵十分忌惮,攻击锐减,而去掉重铠的重骑兵变身轻骑兵,机动力大大增强,加快了突围速度。
就这样,两军纠缠混战,直杀到视野中出现滑州城,燕军仍未完全突破辽军的包围,众将领率军且战且走。
突然,朱武叫声“不好!”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所及之处看去,只见滑州城头上火光四起,兀颜光已经率领辽军发动了攻城战。
此时梳理两军的战斗脉络,兀颜光的战术策略昭然若揭。
兀颜光调兵四面围定滑州城,但隐藏了琼妖纳延和四万军马的时候,便算定一向谨慎的朱武会判断自己的策略是“围城打援”,他这几年一直在研究朱武的战例,分析朱武的战术思想,日积月累,竟成了研究朱武的专家,成为最了解朱武战术特点的军事人才。
兀颜光设身处地的为朱武着想,断定朱武将会派一支王牌军出城突破其中一支围城军马,破坏辽军围城打援的计策,从而调动辽军于股掌之间,掌握战术主动权。
于是他将计就计,派琼妖纳延的部队不去打援,却抄出城军的后路,将这支军马消灭在城外,同时率领其他三面围城军马攻城,利用优势兵力一举拿下滑州城,朱武一战可擒。
可以说兀颜光的策略天衣无缝,事实也证明了此次斗智他完胜朱武,只不过有两件事情他也没有料到,一件是朱武会亲自率军出城,另一件是亲生儿子兀颜延寿死在了朱武手中。
朱武一见城头黑烟弥漫,立刻明白了兀颜光的整个战斗部署,暗自心惊之余,生出钦佩之感。兀颜光无愧于辽国武将之首,仅此一战,便知他的军事素养犹在辽国名将耶律得重和洞仙侍郎之上。
此时的朱武自身难保,根本无力救援滑州城,只能率领众将并力向城下靠拢,与守城军会合,再图破围之计。
兀颜光、耶律得荣、耶律得华率领总兵力七万辽军,北、东、西三面攻打滑州城,因南面兀颜延寿军已被朱武剿灭,眼下朱武正率军与琼妖纳延的部队在南城门外厮杀,因此守城军支吾不住之时,纷纷向南城门靠拢。
城内林冲、卞祥、鲁智深、武松等人手中只有两万余军马,苦苦支撑了半个时辰,终于顶不住辽军的进攻,北城门率先告破,然后东城门、西城门相继失守。众好汉率领残余人马从南城门杀出,寻找朱武的部队。
“双枪将”董平战死,滑州城失守,一日之间,燕军接连遭受重大打击,所幸城外朱武与城内林冲两支军马终于在南城门会师,合兵一处。林冲有了主心骨,朱武得到众多强力猛将的支援,士气大盛。
不过,眼下朱武面临一个问题,危机并未解除,反而更加严峻了。
燕军原本总共四万,一半在城外随朱武征战伤亡惨重,另一半在城内守城损失三成有余,两军会合时总共不到两万五千人马。
而仅琼妖纳延手下的辽军就还剩三万余人,足以缠住燕军,何况随着战局发展,刚刚占据滑州城的兀颜光、耶律得荣、耶律得华三支军马正陆续出城追击燕军。
燕军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