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拂若有所思地回到了家,这时,秦安跑了进来。
“少爷,你总算回来了。”秦安急切地说道。
见秦安急切,纪晓拂急忙询问:“秦安,发生什么事了?”
“皇上召你入宫,我到处找你,真是急死人了。大家都在等你呢!”
纪晓拂环顾四周,只见,皇上的心腹太监,正在屋里等着。
纪晓拂急忙给他行礼,立马换好衣服,马不停蹄地跟着太监入宫。不一会儿,便到达了皇宫。
“参见皇上。”纪晓拂给皇上行礼。
“爱卿平身。”皇上笑道。然后,邀请纪晓拂和他一起赏花。纪晓拂一面陪同赏花,一面暗暗观察皇上,揣测他的心思。
果然,过了一会儿,皇上开口询问:“朕现在有一难事,不知爱卿有何见解?”
“皇上请说!”纪晓拂急忙应承。
皇上看着纪晓拂,缓了口气,说道:“李正己上奏,替刘宴鸣冤,询问刘晏何罪被杀,讥讽斥责朝廷。他要朕公布事实真相,严惩杀人凶手。”
“李正己,是李昭的父亲,和严氏一 党走得很近,恐怕,此事严安宁也脱不了关系。”纪晓拂暗想。
严氏一党与杨炎是政敌,杨炎诬陷构害刘宴,这回可是被李正己抓住了把柄,他当然得好好利用这个上天赐予的好机会。
纪晓拂明白,李正己此举,明显是“借题发挥”。
替刘宴伸冤是假,借机打压杨炎才是真!借刘宴之事来扳倒杨炎,还能为自己博得好名声,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哎,杨炎危矣!
“杨炎啊杨炎,谁让你那么狠心呢!”纪晓拂心里暗骂。
可是,如果此时杨炎倒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制约严复伦了。
严氏一 党独大,对朝廷社稷不利,恐怕“安史之乱”之祸会再次席卷天下。
想到此处,纪晓拂内心惶惶不安。
于是,拱手一拜,回答道:“回禀皇上,依臣之见,皇上大可不必理会。”
皇上一听,大为不解。
当初,杨炎在皇上面前进谗言,皇上已有诛杀刘宴之心,只是纪晓拂百般替刘宴说情,皇上才贬他为忠州刺史。
现在,李正己为刘宴鸣不平,纪晓拂却建议自己置之不理。
于是,问道:“爱卿何出此言?”
“回禀皇上,当初刘宴遭难,李正己不发一言,现在刘宴一死,他就急于上奏,斥责朝廷,恐怕是别有用心。”纪晓拂回答道。
“哦?依爱卿之见,李正己意欲何为?”皇上继续询问。
“臣听说,李正己向皇上献钱三十万缗,皇上没有接受,把银俩分给了淄青的将士,李正己为此大为恼怒。他此举,恐怕是借替刘宴鸣冤为幌子,斥责皇上。”
纪晓拂当然不会说出李正己此举是想打压杨炎,他已经看出了皇上不喜欢臣下们私交过密,皇上喜欢的,是乖乖听话,为己卖命的人,而不是拉帮结派,对抗皇权。
因此,纪晓拂不能知道太多“内幕”,否则,皇上会怀疑他的。
于是,纪晓拂借赏银之事,巧妙地把矛头引向皇上
毕竟,皇上心里面清楚,赐死刘宴的,可是自己呀!
刘宴虽然是死于杨炎的构害,但是亲手杀死刘宴的人,是皇上派去的心腹太监。
皇上想了想,笑道:“爱卿说得有理。”
其实,皇上何尝不知道李正己是别有用心,纪晓拂一番话,听得皇上心里乐滋滋的,皇上至今还为去年赏银之事洋洋自得呢!
当时,皇上以迅雷不及之速解决了几起叛乱,威震四海,李正己于是立即向皇上献出银子,意图讨好皇上。
这时候,皇上自然是不肯接受的,他要向各番邦表明,自己不会被收买。
不过,这白花花的银子都已经送来了,退回去,岂不可惜?
于是,皇上听从崔祐甫建议,用李正己送来的银子,犒劳淄青的将士,一时间人心大悦,众人都高呼皇上万岁,淄青的将士们被感动得稀里哗啦。
皇上此举,可谓是“借花献佛”。用李正己的银子,拉拢他的将士,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收买了人心,不可谓不高明。
李正己一看,傻眼了。
他没想到皇上会使出这法子,大为恼怒,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股气,他只得憋着。
因此,当纪晓拂为救杨炎,把矛头引向皇上时,皇上非但不生气,反而得意洋洋,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李正己是因为“气”不过,在跟自己较劲呢!
纪晓拂暗暗观察皇上,心里默默笑了。
李正己不是想“借题发挥”,扳倒杨炎吗?
现在好了,皇上自己喜滋滋地当这个“冤大头”。
李正己不是要皇上公布事实真相,严惩杀人凶手吗?
皇上已经承认了自己就是杀人凶手,还怎么公布?
难不成,还要把皇上把自己的心腹太监给推出去斩了,然后昭告天下人,是朕错了?
李正己,现在可是在和皇上较劲。
纪晓拂正想着,忽然,皇上再次开口。
“爱卿,朕还有一事不明。”
“皇上请说!”纪晓拂急忙回应。
皇上的话语打断了纪晓拂的沉思,他立即绷紧了神筋,仔细听皇上说话。
“爱卿当初求朕赦免刘宴一死,如今为何又劝朕置之不理?”
皇上,终究还是说出了心里的疑惑,虽然刚才纪晓拂的一番说辞听得他心里乐滋滋的,可是纪晓拂的行为,皇上始终不能释怀。
纪晓拂一听,立马双膝跪地,回答道:“启禀皇上,臣当初劝您赦免刘大人,是因为他劳苦功高,位高权重,皇上初登大宝,如若轻易处置,臣恐天下人有忿,侮辱了皇上的清誉。如今,刘大人已去,若再追究,臣唯恐别有用心之徒借此事扰乱民心,危害社稷。”
“皇上,前朝之事,臣不敢妄言,若刘大人真的与黎干之徒有私,臣不敢再为他说话;若刘大人是冤枉的,想必在九泉之下也不愿看到皇上因为自己而被人唾骂。因此,臣恳请皇上,此事到此为止。”
“爱卿所言极是,朕答应你,不再追究此事。”皇上笑道。
纪晓拂一番话,听得皇上龙颜大悦。
如果说纪晓拂开始的话是让皇上想起自己的“杰作”,自我陶醉的话,那么此言则是直击人心,彻底俘获皇上的军心。
纪晓拂所言,句句属实,句句在理,且处处为皇上考虑,皇上如何不喜欢?
皇上听完纪晓拂的回答,心里,暗暗地点了点头。
纪晓拂不知道,今日皇上召他前来,旨在考察试探他。
先前,纪晓拂得严贵妃推荐,得以侍奉皇上,外界传言他已经投靠了严氏一 党,今日,皇上召他前来,就是想试探他。
严氏一 党和杨炎是死对头,若是纪晓拂赞同李正己所言,坚持追查真凶,为刘宴平反,皇上会默认他为严氏一 党。
若纪晓拂为杨炎说情,处处维护杨炎,皇上则会认为他与杨炎有私。
毕竟,纪晓拂身边的好友大多都是杨炎一派,他本人和两位宰相千金关系暧昧,杨炎也曾提携过他,皇上不得不怀疑。
今日,纪晓拂的回答,打消了皇上的疑虑,博得满堂彩。
皇上问完,满意地笑了。纪晓拂走了,一脸的担忧。
此次,虽然纪晓拂成功地保护了杨炎,但是皇上已经对杨炎起疑心了,杨炎的处境不妙,纪晓拂暗暗为他担忧。
纪晓拂回来,秘密拜见了杨炎。
“大人,现在皇上已经对您有了不满,您一定要小心,万不可再冒犯皇上。”纪晓拂说道。
“我……我已经知道了。”杨炎叹了口气。
杨炎想起了皇上刚登基的时候,那时候皇上对他是多么的信任啊!
破格提拔他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君臣常常相谈到半夜。
那时候皇上决心要革除弊政,杨炎给他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
在推行新政过程中,杨炎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但是,不管有多少人暗中诋毁他,上书弹劾他,皇上都不予理睬。他依旧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信任他。
正是由于皇上的全力支持,杨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才得以顺利推行。
杨炎想着这些,老泪纵横……
而今,才不过一年,皇上便对他产生了怀疑。
或许是因为皇上太宠爱他了吧,杨炎似乎有些飘了。
他独揽大权、变得专横霸道。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对皇上的一片忠心都是无法抹灭的。
可是,天子的心思又岂是常人能琢磨?
自古帝王无情,今日得宠,说不定明日便会惨遭杀害。
杨炎想着这些,情绪异常低落。
“大人,原来,您什么知道。”纪晓拂见状,低声说道。
其实,杨炎作为权臣,也是极聪明的,纪晓拂能看出来,他自己也能感知。
可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一切正如严安宁所说,天子的恩宠,由不得自己做主。
“唉……”杨炎默默点头,叹了口气。
他看着纪晓拂,感激不尽。
尽管他曾经抛弃过纪晓拂,威胁过纪晓拂,可是纪晓拂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为他着想,为他在皇上面前说话。
此次,在皇上面前进言的,若是换了别人,杨炎不敢想象后果……
其实,纪晓拂并不喜欢杨炎的作风,但是纪晓拂知道,要稳定大局,还得靠杨炎。
杨炎很欣赏纪晓拂的才干,更佩服纪晓拂的胸襟。杨炎看着他,自愧不如。
杨炎想着纪晓拂的话,长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道:“其实,我自己倒是不打紧,现在我最担心的,是‘两税法’无法继续推进。”
杨炎想起了自己的理想。
为了革除弊政,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两税法”便是他最得意的举措,那可是他一生的心血啊!
当初,由于皇上的鼎力支持,尽管遇到很多阻力,但是靠着杨炎的强势,新法顺利推行。因此,除少数地区外,“两税法”得以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顺利推行。
但是,如果此时自己倒下,各派势力必将反扑,那么新法也就名存实亡。
杨炎叹了口气,不敢再想下去。
自古变法者大多没有好下场。
商鞅变法,让秦国走上富强之路,自己却惨遭车裂,全族被杀;吴起变法,强大了楚国,自己却被乱箭射死。
比起商鞅,更可惜的是,吴起的变法改革,只执行了五年就被拦腰斩断,楚国也因此失去了一个彻底强大的机会。
杨炎不敢想象自己的将来。
由于推行新法,他已经得罪了太多的人,现在皇上已经不那么信任他了,除了个人的生死荣辱外,杨炎更担心的是,自己一辈子的心血会这样毁于一旦。
纪晓拂看着杨炎,明白了他的苦心。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还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纪晓拂明白,该法的推广对广大穷苦百姓是多么的重要,他之所以如此死心塌地的为杨炎效力,不是因为畏惧杨炎的权势,而是不想让“新法”失败。
现在,“两税法”顺利推行才不过一年,如果此刻杨炎倒下,那以前所做的这所有努力是不是都要毁之一炬了呢?
纪晓拂不敢再想象。
于是,咬了咬牙,做了一个决定。
“大人,就让我做您手中的利剑吧,现在到了该亮剑的时候了。”纪晓拂对杨炎说道。
“你的意思是?”
“大人,我会去求皇上,派我巡查各州、县,无论如何,我都会确保‘两税法’顺利推行。”
杨炎看着纪晓拂,感激不尽。
杨炎就是因为推行“新法”才得罪众人的,如今失势,纪晓拂不但没有背叛他,反而更加坚定地支持他。
纪晓拂愿意做他手中的利剑,这一剑下去,会得罪多少人,会有多大的阻力,杨炎心知肚明。
正所谓:“树大招风”,杨炎贵为宰相也抵挡不住,更何况是纪晓拂呢?
纪晓拂此举,是对严氏一 党的公开亮剑,必然会得罪严安宁。
杨炎无力再保护他了,严安宁又被他得罪了,这以后的路,他该怎么走下去?
他这样做,是把自己树立成了敌人的“靶子”,纪晓拂以后的路,注定是艰辛的。
纪晓拂是聪明人,他很清楚自己即将面临什么。
为了保护自己,一直以来,他圆滑低调,尽力和各方处好关系。
现在,他却心甘情愿做敌人的“靶子”。
杨炎看着纪晓拂远去的身影,老泪纵横。
注释:
1. 李正己献钱之事:出自《资治通鉴》卷225,原文 「李正己畏上威名,表献钱三十万缗,上欲受之恐见欺,却之则无辞。崔祐甫请遣使慰劳淄青将士,因以所献钱赐之,使将士人人戴上恩,又诸道闻之,知朝廷不重财货。上悦,从之,正己大惭服。
2· 黎干:716-779年,字贞固,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祖籍寿春,唐朝时期大臣。唐德宗做太子时,黎干与宦官刘忠翼结交,劝代宗立独孤贵妃为皇后,废黜太子李适,立独孤氏的儿子韩王李迥为太子。德宗即位后,黎干害怕被报复,秘密乘车至刘忠翼处,密谋谋反,此事后来被发觉,德宗于是下旨将黎干、刘忠翼除名流放,赐死于蓝田驿。当时有人传言刘宴也参与进言立独孤贵妃为皇后,韩王李迥为太子,此事真假无法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