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江府之战后,燕朝自上而下沉浸在了一股大胜的气氛之中。不仅是东南,西南的对武朝残余势力的追剿也进入到了最后的时刻,不出意外,一两年内也必将平定。可以说只要彻底全歼西南残部和郑延明这股力量,中原武朝故地将再也没有大的成规模的和有作战能力的武朝残余力量。
而建江府之战,武军有不少人被俘虏,还有不少军械、粮草都被俘虏。而这些俘虏都供出了海山洲在背后一直支持郑延明、张服振、张玄苍。因此燕朝上下主张在东南福海行省发动一场大战,彻底剿灭郑延明残部,同时将晋国在福海行省的前线据点也彻底拔掉,先实现隔海而治,然后再跨海远征登陆海山洲。
这个计划得到了燕朝上下的一致认可,绍宁八年二月,燕朝顺昌皇帝下令以达速尔为安南大将军,章桂刚及宁东王庚志安为参赞大臣,并节制福海行省和广南东道所有兵马,并率水陆精兵十万南下福海,要彻底消灭郑延明残部和晋军控制区。但是明面上只是声称剿匪,并未直说是对晋国作战,但实际上是完全的等同对待。
自绍宁七年下半年以来,晋国在得知建江府作战失败后,就知道前线的大战必不可免,下令前沿进入紧急状态,同时从海山洲本土和南洋招募流民、丁壮及赦免死囚等办法集中了五万人,在海山洲从九月训练到绍宁八年二月,然后在二月统一运往前沿。而相应的兵器、粮草在绍宁七年时候就已经在大量的运往前线。
绍宁七年,晋国加大了对兵器的生产,尤其是火枪、火炮。
同时除了自己生产外,还从外洋的苏威兰国购买了大量的军械弹药。有人最新的三千只自发火枪、二十具千里镜、五千支重型火枪、中型火炮五十门及配套的弹药。
与普通的火枪需要漫长的火绳相比,这种自发火枪不需要持续燃着的火绳,便于在夜间进行射击的士兵隐藏。它是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射击时,直接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而重型火枪虽然有些老旧而且很笨重,但是准确度要高于自发火枪,更为重要的是重型火枪威力很大,对付装备重甲的骑兵很有杀伤力。而燕军主力就多骑兵。
为何会选择苏威兰国,因为传统的西巴斯鹰国、佛鹰国和尼兰国的兵器燕朝也有,而苏威兰国的则没有。另外就是苏威兰国的价格要低,以及苏威兰国与晋国关系相对要比其余西洋诸国要好。然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尼兰国、西巴斯鹰国都对海山洲和南洋属地有觊觎之心,并且在暗中支持燕朝。而苏威兰国至少现在没有对晋国有觊觎之心,还和尼兰国、西巴斯鹰国的关系很不好,多次在各地发生作战。
晋国控制区域分南北两路,北路核心是连海县岚山岛,而海清县和长乐县一南一北为其两翼,只要两地不失,岚山岛就无恙。而北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与燕军直接对峙,缺少南线那样的缓冲区。
南线的核心是金龙岛和蝶陵岛,另外金龙岛方向有武军郑延明部与晋军共同驻守的中左岛中左城,还有福全旧城、新城区域。蝶陵岛方向晋国控制了西北方向的原武朝铜川城和西南方向的玄钟城地方。另外尚有漳泉府、晋安府的郑延明部驻守的区域,作为缓冲区。
看起来,南线可能比北线更好防御,但是郑延明部新败,其陆上作战力量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是很难做好防御的,重点就在于海上了。
二月二十日,郑延明与庾淮先在中左城会见,就如何共同作战进行了协商,最后双方达成了在外围做一定的防御,但不做死守,重点集中在福全城和中左城一带。福全城由晋军死守,中左城两军共同守卫。
前线战事邻近,当地的百姓也逐渐感觉到大战降临,不少人开始逃亡。沈岳阳、庾淮先、郑延明派商船及部分水师运载老弱逐渐将其撤往海山洲,其余青壮者不得随意撤走,或者从军,或者加固工事。
三月十日,杜怀义以左相兼枢密使的身份奉命从海京府出发,二十日抵达了海清县,在此巡视了整整半个月。重点是巡视了松岭口,要沈岳阳、瞿化成、姚文良等人一定要注意松岭口的防御。杜怀义的祖父杜长文及马致遥等都在松岭口与当年的武军作战过,那时候的晋军统帅是他的曾祖父杜子颖。而杜怀义也在前线驻守过,深知只要守住了松岭口,则海清县、长乐县的联系就能确保,而一旦松岭口失守,两地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必将各自为战,也就意味着会被各个击破。
接着又前往南线巡视了半个多月,并与郑延明等人相见,郑延明再次对杜怀义表示一定要同舟共济,捍卫在内陆最后的土地,决不罢休。
杜怀义对此十分欣赏,也表示一定要死守前沿地带。
杜怀义提出如果郑延明愿意的话,可以提前将其亲属撤往海山洲,或者是撤往宁西,郑延明婉言谢绝了,杜怀义也不勉强。
四月底,杜怀义才返回了海山洲。途经宁西的时候,发现宁西的防务最为坚固,而马朝博这些年来在宁西驻守,有了很大的起色,甚为欣慰,回去之后上奏马建洵,认为可以重用。
五月二日,马建洵下诏以马朝博接任宁西知县兼驻军同知。
杜怀义刚返回海山洲不久的五月九日,杜瑗康因病去世,终年八十岁。
马建洵下诏追赠为太保、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
而这个时候正是紧急的作战的前夜,马建洵离不开杜怀义,同时下诏杜怀义戴孝继续仍任左相兼枢密使。
五月十日黎明,燕军从海上出发开始进攻,武军将领周瑞、陈尧策奋勇抵抗,壮烈牺牲。也由此掀开了燕军对郑延明残部及晋军的反击作战。
十二日,燕军主力以剿匪的名义趁夜突袭晋军北线的海清县和长乐县,而且重点指向了两地的连接地带松岭口。同时向海清县和长乐县的正面也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投入海清县、长乐县正面的燕军约有五万多人。
镇守北部的安西将军沈岳阳得知后,立即派兵三千人增援松岭口,而长乐县的瞿化成也派兵五千增援松岭口,同时派水师将领陈华瑞在去调晋军的旗帜后,从川口岛出发,西入福江口,对福兴府一带海域及沿途所有海域进行随意的选择性自由进攻。
同时,沈岳阳命令驻守岚山岛的姚文良派水师南下袭扰兴华府一带,进行自由选择攻击。
南线方面,从五月十日进攻开始后,燕军以步骑兵主力三千人开道,大队步骑兵人马五万人跟进,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晋安府、漳泉府的所有地方,郑延明残部和晋军因为兵力不足,无力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野战。于五月十五日全部撤入了福全城、铜川城、玄钟城和中左岛进行固守。
五月二十日,海山洲的中书省及枢密院得到了燕朝大规模进攻的消息。当夜,马建洵、马朝渊召集左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兵部、户部等衙署的官员紧急商议。都是本土勋贵集团的人员,张维嘉身为右相,被排除在外。
马建洵直接说:“前线必须死守,不到最后一人绝不撤退,所以只商讨救援事宜。”
杜怀义:“臣请再次前往前线督战。”
马朝渊:“杜相刚刚返回,何况令尊刚刚谢世,你不宜轻动。”
马建洵:“是的,你我年龄差不多,我可不能再见你有个闪失。”
康遇之:“臣愿望,臣比杜相小十岁,对前线事务也还熟悉,臣愿望。”
崔成融:“臣也愿望。”
马建洵:“北线让康遇之去吧,崔枢相就不必了,你去宁西,居中调度。南线,让老二马朝博带兵前往南线,一定要在陆上也必须打出一定的成果,否则会让武朝轻视的。太子,你和你姑父一起去北线。”
马朝渊:“儿臣领命。”
崔成融:“臣领命。”
马建洵:“粮草方面呢。”
赖若旭:“去年发往前线的粮草已经有二十多万石,加上前线储存的共有五十多万石,足够当地支持一两年。”
马建洵:“这就好。”
第二日开始,康遇之、马朝渊等从天雄军、天威军及仪仗司、内事厅及殿前军、宁阳军等挑选出精兵共两千人,二十二日从海京府出发前往北线。
马朝渊虽然三十七岁了,但是毕竟没有实战过,因此事先马建洵都交代了,他此次去主要是学,主要是看,多鼓励多鼓舞士气,打仗的方面听康遇之和沈岳阳的。
崔成融也精选了精兵五千人在二十六日前往了宁西县,而他抵达宁西县之后,马朝博则带兵前往南线金龙岛。
而燕军方面,从五月十二日燕军达速尔派许达礼率军开始进攻松岭口,但是如今的松岭口不是当年的松岭口,松岭口不仅有坚固的城关,还扎下晋军营寨二十多座,驻军平时五千人,自去年底开始驻军继续增加,到杜怀义巡视后,已经增加到了一万五千人。而战事开始后,晋军从南北两路又增兵八千人,这样一个小小的松岭口附近就有晋军主力两万三千人,而且连海县姚文良在作战开始后又派了保甲的乡兵三千人增援,这样就达到了两万六千人。而且除了这些外,在松岭口的西部外围五十多里内到处都是工事。
从十二日开始,燕军集中主力三万人不断强攻松岭口,但是直到二十日,只前进了不到五里,但是却付出了死伤五千人的巨大代价,而晋军依托山势险要,加上熟悉地形,并发动了乡兵埋伏,给燕军以极大的杀伤。
松岭口守将是杜怀义、康遇之当年在此驻守时代提拔起来的年轻人,名叫张雷春,是本地人,这一年也已经三十五岁,为人勇猛刚烈却也不乏智谋。
在松岭口方向,燕军遭遇了挫折,被迫于五月二十二日开始集中兵力正面强攻海清县,而在长乐县和松岭口方向转入守势。
南线方面,燕军五月十六日策反了玄钟城的晋军守将,玄钟城失守。
五月十九日,燕军在凭借从外洋购买的大炮的助阵下,付出两千人的死伤后攻破了铜川城。铜川城的晋军三千人除百余人被俘外,其余或者战死,或者跳海而亡,宁死不愿被燕军俘虏,不愿易复变发。
五月十八日,晋军驻守的南林岛被燕军攻下,蝶陵岛南方侧翼被洞开,燕军开始在水师掩护下略作修整进攻蝶陵岛。
五月二十六日,马朝博率领战船三十艘和五千精兵抵达了金龙岛。
庾淮先此时盼救兵如盼云霓,但是金龙岛方向尚有兵力和险要,但是蝶陵岛却危在旦夕了。
因为军情紧急,庾淮先也顾不得这是晋王的二公子了,在二十七日就派他所部和自己的儿子庾希敬(绍成元年出生)率军五千人共万人前往蝶陵岛增援蝶陵岛镇守使田衡元。
田衡元已经六十二岁了,驻守蝶陵岛以来是兢兢业业,不过田衡元为人长于抚民和带兵,但对作战是一半的,故而此次开战后,蝶陵岛就成了防御最为薄弱的地方。
二十八日,马朝博、庾希敬两人万余人总算是抵达了蝶陵岛。
就在他们刚抵达蝶陵岛不久,燕军章桂刚部就率军登陆了蝶陵岛防御最薄弱的西南部,马朝博率军反击,但是失败。
因为反击失败,燕军从二十九日开始不断大量进入蝶陵岛。同时因为玄钟城和铜川城的失守,从两地而来的燕军也于六月初开始登陆了蝶陵岛的西部和西北部,到六月五日,登陆的燕军已经达到了两万余人。而晋军在此只有不到一万五千人,还有平民五六万人。
六月六日,章桂刚在外洋大炮的火力支援下,对蝶陵岛城池进行了猛攻。
田衡元和马朝博、庾希敬死守不退,一直坚守了半个多月。马朝博还率领精兵三千人于六月十五日发动了一场反突击,歼灭燕军千余人,但是却于事无补。而且这半个多月以来,燕军不断登陆,到六月底,燕军南线主力三万人都集结在了蝶陵岛,蝶陵岛除了东部和东北部方向及城池外,已经全部沦陷。
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死守蝶陵岛已经毫无疑义。
章桂刚于七月二日派人劝降田衡元,只要其投降和答应易复变发,保证不对城中军民进行任何杀戮,也会对其进行礼遇。
田衡元是严词拒绝,并斩杀来使,以示其决心。
七月三日,章桂刚下令对蝶陵岛城池进行最后的猛攻,集结了五十门大小火炮,声音是十里可闻。
这一次,田衡元知道是陷入绝境了,但是他选择继续坚守。
七月五日夜,田衡元让马朝博、庾希敬率部从东北方向突围。
田衡元说:“二公子,希敬,你们快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不能都死在这里的。”
马朝博:“表叔,你也跟我们一起走吧,你可不能留在这里啊。”
田衡元:“二公子,我的侄子啊,你们赶紧走吧。你表叔已经年过花甲了,死而无憾了。我治军无方,丢失铜川、玄钟城还有南林岛,已经是重罪了。即便我走了,回去晋王不治罪,我也无颜回去面见家乡父老,无颜面见死去的祖先和姑母了。倒不如轰轰烈烈战死,不辱祖上的英明。”
庾希敬:“田大人,走吧,再不走就没时间了。”
田衡元:“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再不走就一个也走不了了。”
说罢,田衡元派人将二人强行拉走,让他们连夜从北部尚存的晋军控制区内撤离。
马朝博、庾希敬刚走没多久,燕军章桂刚部就攻破了城池。
田衡元在燕军攻破城池后,仍手刃敌军十余人,同时也负伤在身。
章桂刚说:“田大人,你投降吧,只要投降一切好商量。我们都知道你家是海山洲的四大顶级勋贵之一,你又是海山王马建洵的表弟,只要你投降,大将军说了会为你上奏,封你为公爵,世袭罔替。”
田衡元:“多谢了,但是田某受晋王大恩,无以为报。而我田家自随高祖以来近四百年,世受国恩,今日当是我等报恩的时候了。”
说罢,田衡元拔刀自刎,同时田衡元之次子田守正以及家仆等十余人也全部自杀殉国,而镇守使府内的官员、将领也大多壮烈殉国,少部分人投降。而岛上军民五六万人有一部分被抓,而大部分人则宁死不降,或者选择战死,或者跳海自尽,绝不易复变发。
田衡元战死是晋国顶级勋贵大族中第一位战死前沿的高级将领,也是第一位战死的勋贵大族。
章桂刚内心敬佩田衡元的忠贞,在田衡元自杀后,下令将其遗体装入棺材,并派人装船遣使运给庾淮先。
燕军攻占蝶陵岛是极具战略意义的,此地是宁西县正西方向的门户,距离宁西只有三百六十余里地,而且是福海行省沿海的第二大岛,仅次于岚山岛。而蝶陵岛与金龙岛一南一北构成了晋国屏障宁西向西部的两大门户,如今蝶陵岛一失,使得宁西县的一大藩篱被撤。
马朝博、庾希敬及随从和亲兵共三千多人撤退的途中在海上都能看到岛上火光冲天,也能看到无数跳海的居民,他们怒火中烧却也毫无办法。
七月八日,马朝博、庾希敬等返回了金龙岛,向庾淮先陈诉。
庾淮先:“田大人呢,他怎么样。”
马朝博:“大帅,蝶陵岛丢了,表叔执意不肯走,我们刚走,城池就破了,田大人及次子及镇守使府内的家人、官吏大多自杀殉国,百姓也大多投海殉国。”
庾淮先听后大惊,几近晕厥,说:“上报晋王吧,你们先歇息吧,蝶陵岛丢了,就万难收回了,也罢,我们只能死守金龙岛、中左岛,誓与城池共存亡,血战到底。”
几天后,庾淮先收到了燕军章桂刚送来的田衡元的遗体。
庾淮先、马朝博、庾希敬等人无不伤感落泪,庾淮先下令将田衡元的遗体送回海山洲,并派人携带自己的请罪表章一同送回海山洲交马建洵,同时急报北线的康遇之、沈岳阳及太子马朝渊。
就在蝶陵岛激战的同时,燕军在五月、六月对中左岛、金龙岛附近海域发动了不下数十次的海战,但是均已失败而告终,海上优势仍在晋军和郑延明联军的控制下。
虽然海上优势仍然牢牢掌握在晋军与郑延明联军手中,但是福全旧城却于六月十八日失守,守城将士两千余人全部战死殉国。
而福全新城方向,庾淮先派儿子庾希凝(绍成二年出生)驻守福全新城,死守了也快两个月,虽然城池依然在,但是除了东部方向外,也陷入了被包围的境地。
在马朝博、庾希敬撤回后,庾淮先更加明白福全新城的处境了,而手下将领包括郑延明、张服振、张玄苍都建议没必要再在福全新城消耗兵力了,还是尽早撤回吧。
七月十日,庾淮先下令从福全新城撤退,并调用上百艘船只撤离福全新城的居民和将士。
从十一日开始撤退,持续了半个月,福全新城还残存的五千守军和两万多居民全部撤回了金龙岛。
伴随着福全新城的顺利撤退,也意味着在南线,晋军除了金龙岛、中左岛之外再无任何地盘了。
章桂刚贡献蝶陵岛后,手下建议他继续北上攻击金龙岛和中左岛,但是章桂刚拒绝了,他深知这两个地方对于晋军和郑延明的价值远非蝶陵岛可比,守军的作战能力和战斗意志更是极为顽强。一个小小的蝶陵岛尚且打了一个月,而金龙岛、中左岛会更难,何况晋军和郑延明在海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而没有海上优势,就很难彻底拿下,为此章桂刚决议固守现在的所得地域。
南线方面,燕军虽然也付出了不小的损失,海上作战也多以失败告终,但是南线方面总体上还是很有成效的,除了金龙岛和中左岛两个孤岛外,南线方面燕军已经攻占了所有的晋军和郑延明联军的控制区域,斩杀晋军和郑延明残部上万人。
在南线作战的同时,整个福海行省海面却呈现出了有利于晋军的一边倒局面,晋军和郑延明的水师对所有福海行省海岸线进行肆意袭扰和登陆,然后果断撤退。两个多月里,袭扰沿海三十多处,裹挟走了居民六千多人,还有六万多石粮草,现银二十多万两,自身损失不大,但是这些胜利终究无法抵消南线的巨大损失。
而在北线方面,一直处于僵持状态,达速尔始终无法打开大的缺口,松岭口方向没有突破,海清县、长乐县的正面虽然有所突破,但整体上仍然维持原有的态势,双方陷入了拉锯战的状态之中。
不过随着南线基本落下了帷幕,达速尔于七月底下令调章桂刚及其主力两万多人前往北线,希望能有所突破。
八月十日,章桂刚留下万余人镇守蝶陵岛,然后亲率主力两万人北上抵达了海清县、长乐县西部地带,此时驻守在晋军西面的燕军主力已经有八万多人了,后方还有三万人的预备队。而晋军驻守在海清县和长乐县的总兵力也有八万人,在连海县还有两万人的后备兵力。可以说双方在北线的兵力是旗鼓相当的,谁都没有压倒谁的优势兵力,装备方面也都相差无几。燕军的优势是在野战方面,晋军方面则是城防坚固。
从最北端的长乐县到中段的松岭口再到南线的海清县以及最南端的江柯岛西部的岸上都修筑有坚固的工事,而且这只是海清县的第一道防线,在海清县的这第一道防线的后方,尚有第二道防线,核心是牛山榷场,也是整个海清县最为坚固的防线。牛山榷场之后是三山镇防线,是晋国与原武朝的边界线,地处山脉交界处,防线也极为坚固,作为第三道防线。而第四道防线则是万安城一带,依托万安城的坚固城防,构成了海清县陆地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连海县的岚山岛则是整个北线的总后方与最后的防线。
海清县、连海县是晋国最坚固的防线,而长乐县的防线主要就是西部县城附近的山脉地段,在两山之间修建有无数的营寨、棱堡,只要守住了这一线,长乐县就能确保,相反如果这一线失守的话,整个长乐县内部都是平原地形,虽然也修建有坚固的工事,但整体防御状况不如海清县,这将有利于燕军发挥其擅长的骑兵突袭的优势。所以西部必须是拼尽全力死守。而长乐县有一个优势则是在于晋军控制了川口岛和古琦岛,一北一南扼守住了福兴府的出海口,能利用海上优势进入福江口,威逼福兴府城的要害地段。
达速尔、章桂刚从八月开始仔细巡视了前沿的防御,并从俘虏口中得到了一些情报,得知了大体的内部防线构成还有储备情况,觉得不易攻破。
章桂刚:“海山洲经营这一带已经数百年了,尤其是海清县最为坚固,加上储备充足,抵抗意志坚决,很难短时间内攻破。”
达速尔:“海清县不易攻取,长乐县可否集中兵力一试。”
章桂刚:“恐怕是很难,但是末将觉得可以一试,哪怕是失败也需要一试。”
达速尔:“那就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重点进攻长乐县。我们有广阔的内陆,只要能对长乐县造成杀伤,海山洲的补充都要从海山洲跨海而来,远不如我们方便。”
章桂刚:“大帅高明。”
接着,达速尔下令重新部署兵力,自己亲统两万精兵拼命进攻海清县正面,大造声势,让晋军误认为海清县是重点,希望吸引长乐县晋军回援海清县。但是实际上则是将重点则放在了长乐县,集中六万主力强攻长乐县正面,由章桂刚统帅。同时下令无论晋军如何从海上挑衅,都不要管,要心无旁骛地进攻长乐县。达速尔等人料定虽然晋军拥有海上优势,但是水师兵力有限,只能是满足于劫掠行动,而无法深入内陆更没有足够的兵力开展登陆作战。
同时这几个月里,马朝渊、康遇之也在重新加固城防,并思索该如何进行防御。沈岳阳主张以攻为守,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主动进攻行动,然而包括马朝渊和康遇之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燕军野战实力很强,不宜与之正面交锋,至少不应在燕军士气正盛的时候与之直接野战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