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说假期永远都是短暂的,几乎是感觉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张明哲并不这样认为,他对于大学生活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回家的访亲拜友。
在历时45天的假期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安徽。
他到的比较早,离开始上课还有几天的事情。
新年新气象,他决定给自己做一次染发。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要干一两件疯狂的事情,不是么?
带着这样的心态,他来到了学校里唯一的一家理发店。
这家理发店的名字比较喜庆,叫做“头发乱了”。仿佛在不断的提醒安财的学子们:你的发型永远比你想象的要乱。
进了店,在理发师的示意下,张明哲坐到了理发椅上。
“哥们,搞个什么发型?”理发师叼着一根烟,烟灰缓缓的降落到张明哲的头上。
张明哲皱了皱眉,示意他把烟先灭了。
理发师显得有些尴尬,赶紧把烟丢在了店外。
“哥们,想做个什么发型?”同样的问题抛了过来。
张明哲盯着镜子内的自己,斩钉截铁的说:“我要染个发。”
理发师诧异了一下:“你确定?你们老师不会说么?”
张明哲斜着看了他一眼:“能不能弄?”
理发师立刻恢复了专业:“可以!搞什么颜色?”
颜色?
张明哲有点懵,他只想过染发,却没有想过具体需要什么颜色。
理发师开始介绍:“我们这里有多种颜色可以选择,”他拿过来一个小册子,“比如亚麻,黄色,甚至是白色…”
“我要染红色。”
理发师明显被打乱了节奏:“红色?”
“是的,就是纯正的红色。大红。”张明哲淡淡的说。一本正经。
于是,张明哲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染发的经历。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命运主宰者,拥有700度以上近视的人都会反对,因为他们都有一种特别的体验。
在理发的时候, 从你取下眼镜那一瞬间,就开始了等待命运审判的过程。
在理发、烫发、染发的几十分钟到几百分钟之间,你对于自己的发型状况一无所知。
你只能选择相信理发师。在那段时间里,他仿佛就是你命运的主宰。
在耐心等待一个小时之后,张明哲戴上了眼镜。
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镜子里的自己,显得格外的卓尔不群。
结账的时候,服务员笑着问他:
“帅哥,怎么样,还满意不?”
他笑了笑,没有回答。
2、
出了理发店。行人们诧异的眼光,是在他意料之中的。
回到寝室,阿福和赵风看到他全都笑了足足十分钟。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在他意料之中的是,赵风告诉他,系主任要找他们两去办公室谈话。
谈话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两作为上一学期唯一挂科的人,主任必须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和他们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难处,尽量在新学期不要拖班级甚至是文学院的后腿。
他们在系主任办公室门口等了一会,主任的声音传出来:“赵风你先进来。”
赵风战战兢兢的走了进去,结果不到十分钟就出来了。
他笑呵呵的对张明哲说:“没啥事情,就随便聊聊,让我做了保证。”
“保证什么?”张明哲很奇怪。
“就是保证下学期要好好学习呗。”赵风不以为然。
张明哲也不以为然,他心里明白就算赵风好好学习,挂科也是必然的结果。
闲话聊完,张明哲推门进去。
主任还是他第一天到校时候看到的主任,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的面容丝毫没有显露出被岁月侵蚀的痕迹。张明哲赞叹着。
但张明哲美妙的心情很快就被主任的眼神打断。他才意识到,主任的眼光一直停留在他的一头红发上。
“主任,您找我来,是有什么事情呢?”张明哲决定打破这种尴尬的气氛。
主任楞了一下,告诉他:“恩,就是聊聊,你先坐下嘛。”
有了赵风的前车之鉴,张明哲一开始以为,主任会和他谈半小时的学习问题。他早已想好的应对的措辞。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关于学习主任只和他聊了十分钟。
剩下的四个小时,沟通的内容完全围绕着他这个早上才做的发型展开。
主任的意思很明确。就三点。
1、张明哲头发的颜色不太雅观,不符合一个中文系学生的形象。
2、这个头发会在班级里面引发不好的影响。
3、估计会更加影响到张明哲这一学期的学习。
张明哲也充分阐述了他的观点。很简单,就一点。
理由如下:
之所以染发,完全是因为想摆脱上学期挂科的阴影,换个发型换个心情。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做的必要准备。
四个小时的时间,他们谁也不能说服谁。
主任急了,直接以命令的口吻告诉张明哲:他必须当天下午就去把头发染回来。
张明哲也急了,直接告诉主任:他早上才花钱染的头发,绝对不可能下午就染回来。
眼看到了晚饭的时间,主任在接了几个约饭电话后,抛下一句话:
“你是中文系第一个染发的,也会是最后一个。”
张明哲连声呼和:“这个自然,这个自然。”
他们两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张明哲染发后的一个星期,班级上就出现了几个黄毛。
从那以后,主任看张明哲的目光都显得意味深长。
虽然这些染发都不是张明哲去怂恿的,他还是有点慌。
而这些染发的男生们,也显得有恃无恐:反正有他张明哲在前面顶着,我们怕什么?
从那一刻起,张明哲就变成了中文系老师们的眼中钉。每一次他从老师的眼光中,都可以发现一种除之而后快的深情。
从此以后,每次上课,每次班会,第一个被点名查到的,永远是张明哲。
而就是在这样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下,张明哲还是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实现了旷课200节的壮举。
3、
要知道,在中文系主修课程加上选修课,一个学期下来也才250节课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张明哲能够在一个学期内,旷课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也算是空前了。
这在元年的中文系,前无古人是肯定的,而有了他这样的前辈,后有来者也是必然。
当然,张明哲由一个每天上晚自习的好学生变成一个旷课成瘾的学渣,也自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随着和社团同学们越来越熟悉,他花在网络部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他对于社团工作的热爱远远超出了课堂。
其次,除了染发之外,他还做了另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外租房。
之所以要租房,他说服自己的借口也很简单:他需要一个单独的空间学习网站设计。
为了让自己更好的说服自己,他还给自己租了一台台式电脑。
128M内存,20G硬盘,集成显卡,华擎主板,大屁股15寸显示器,预装了windows me系统。月租100块。
他选择的租住房是一间当地农民盖的私房,面积大概20平米。
没有自来水供应,取而代之的是屋外院子里手工抽拉的井水。整个屋子没有窗户,关上门后就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这也是张明哲选择它的原因之一。
当然,它的性价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房租很便宜,正好是电脑月租费用的一半,50块每月。
就算已经如此便宜,为了节省开支,张明哲还是决定把周杭也拉过来同住。
两人一拍即合。而这个简陋的租住房,在后来被他们两的朋友取了一个响亮的外号:“渣滓洞”。
倒不是因为这个房间像一个集中营,而是因为这个房间周围的环境实在过于恶劣,也非常不干净,因此而得其名。
张明哲社团的学长陈磊,也在同一时间选择了在外租房,很巧的是还正好做了他们的邻居。
陈磊信誓旦旦的告诉网络部的学妹学弟们,自己租房是为了有更好的环境,接校外公司的网站订单。
毫无疑问,他成功的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包括张明哲在内都对于他的说辞深信不疑。他们甚至还自己组团去陈磊居住的小屋内学习。
而发现陈磊租房的真正原因,已经是张明哲在外租房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张明哲准备去隔壁找陈磊要点零食。
一推开门,就看到陈磊带着耳机一脸严肃的盯着屏幕,连张明哲的打招呼也没听见。
张明哲走上前去,发现陈磊全神贯注观摩的,是一部来自日本的X热片。
他拍了拍陈磊肩膀,倒是把陈磊着实吓了一跳。
“学长,一个人躲在这里看片,也不分享分享啊。”张明哲饶有兴趣的按了按进度条。
“不是的,”陈磊有点尴尬,“我在做一门生意。”
“生意?”张明哲倒是有了一点兴趣,“看片也能赚钱?”
陈磊没回答他,指了指桌上。
张明哲顺着看过去,才发现在陈磊的电脑旁边,卧着一台闪着绿光的机器。
“这是。。刻录机?”
陈磊点点头。
那年头,刻录机在大学里还是个稀罕物。陈磊存了整整三个月的生活费,才买到了一台。
“我准备把我能收集到的小片资源,整理一下。”陈磊点了根烟,淡淡的说:“然后集中选择十部最经典的,刻录成一张精选碟片,在学校卖。”
张明哲做梦也没想到,陈磊租房的原因竟然这么猥琐,却又显得这么有创意。
“这,挺好的啊,你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陈磊叹了一口气:“就我一个人估计还是不行,看片太累了。”
张明哲看了看陈磊,再目测了下垃圾桶里的卫生纸数量。的确,他最近是消瘦了不少。
张明哲当即决定帮助陈磊。这种好项目,他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他还顺带喊上了周杭,三个人就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看片选片。
张明哲和周杭负责在学校里面收集资源,陈磊则在家里负责把片源进行整理分类。晚上再一起审片。
三个人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月后,一部由陈磊、张明哲、周杭为出品人的精选碟片,以每张十块钱的价格,在学校里席卷起了一股看片风暴。
而通过这次特殊的经历,也让他们有了“一起扛过枪”的惺惺相惜的友谊基础。
4、
售卖光碟的项目,让他们三个人一共赚了三千块钱。周杭和张明哲两个人分得了其中的2000块。
那个时候的两千块钱是他们四个月的生活费,对于他们来说绝对算一笔巨款。
可两个人都是兜里放不住钱的角色,拿到钱的当天,他们立刻就开始了一场宏大的挥霍表演。
首先,抽的烟从两块八毛一包的黄杜江,变成了40一包的硬中华。
然后还给自己换了一身行头,由于两人对于这笔资金有着强烈的平均分配欲望,所以购置的衣服裤子,包括鞋都是一模一样。
大学里的男生开销都是极不理性的,所以他们班上会出现很多一个月刚过一半就花光生活费的同学,他们两就会慷慨解囊,那段时间,他们基本上保持了每天都请客吃饭的状态。
那个时候的蚌埠物价很低,特别是学校门口的伙食。沙县小吃的一碗肉丝炒饭3元,旁边怡乐园饭店一碗盖浇饭5元,通常他们会再加上加5毛一个的煎蛋。校门口的牛肉火锅,10块钱一锅。雪花啤酒1块五一瓶,买一送一。
就在这样的低水平消费的情况下,2000块钱还是被他们在3天的时间挥霍一空。
最可怕的是,不仅仅是赚来的两千块钱,他们顺带还把自己剩下的生活费也花完了。
于是,他们立刻从“土豪”迅速转变为两个在家躺尸的中二少年。
“啪”,周杭给张明哲点上了火。
张明哲看了一眼,精致的中华烟烟盒里已经空无一物。
“抽完了?”
周杭默默的点了点头。
“那怎么搞?”
“那边还有些硬币。”
于是,他们两抽着最后的中华,去路边的小摊买了一包两块五的黄果树。
买完了烟,他们计算了一下剩余的钱。
把家里翻了一遍,最后他们发现,两个人所有的积蓄只剩下了1块五。而他们还需要整整一个星期才能收到家里打来的下个月饭费。
严峻的事实让他们不得不坐下来仔细思考一个问题:
剩下的这七天怎么办?
让家里提前寄钱是他们肯定不愿意的,这会充分暴露他们不善理财的弱点。同时也会显得特别的丢人。
没有办法,他们想了一个更丢人的方案:花光剩余的一块五毛钱,在家里屯了30个馒头。
5、
只要不被饿死,人生总是有希望的。
那段时间,张明哲和周杭甚至不敢在自己的房内吃馒头,怕被突然进来的同学看到。特别是附近租房的人都彼此认识,他们仅存的自尊不能就这样简单的丢掉。
于是每到吃饭时间,他们就会自发走到租住房旁边的一条小巷里。这条小巷的尽头是一个死胡同,只进不出。
两个人进去就可以偷偷的吃掉冷馒头,然后再若无其事的走出来。
一切都显得希望而美好。
可这种美好也仅仅坚持了三天,他们的尊严就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荡然无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张明哲和周杭照例相约去巷内享用他们的午饭。由于起的比较晚,所以到了中午他们已经感到异常的饥饿。两人也放弃了放哨的打算,到了巷内之后就开始啃起已经冷透的馒头。
“一会我回学校去一趟,看看能不能找点钱回来。”周杭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对着张明哲说到。
由于咽得太快,张明哲一边干呕,点点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陈磊这几天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实在不行我就去找。。。”周杭的声音戛然而止。
张明哲停了下来,抬头看了看周杭,发现周杭正一脸震惊的望着他身后。
他转了身,发现了同样一脸震惊,已经把裤子拉链拉到一半的阿福。
“你们,在这里做啥?”阿福一脸的尴尬,“我来找你们,没看到人,就顺便过来方便下。。”
“还能干嘛?”周杭已经迅速恢复了冷静,“我们刚刚方便完,正准备出去。”
张明哲诧异的看着周杭,发现周杭手中已经没有馒头,再仔细一看,周杭那剩余的小半个馒头已经躺在了不远处的地上。
“这二货动作真快。”张明哲这样想着,顺手把馒头扬了扬:“你找我们做啥呢?”
阿福没有回答他的话,眼睛直愣愣的看着周杭:"你为什么看到我就把馒头扔了?"
三人瞬间陷入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寂静之中。
6、
搬到“渣滓洞”里没多久,周杭就让家里给钱买了一台电脑,美其名曰要和张明哲一起学习做网站。
张明哲也很开心,两个人一起学,总比一个人要来得好些,遇到问题也可以有个商量的人。
可就在短短的两天之后,张明哲就发现这个想法是多么的荒谬。
买来电脑装上网线后的第一天,两人就在网络上发现了一款游戏,叫做《冒险岛》。
带着学习之后玩一玩,放松放松的心态,这个游戏很快就被下到了他们的电脑上。
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两年半的网游生涯。
会沉迷到这个游戏里,是张明哲和周杭一开始都没有想到的。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确是带着玩一玩打发下时间的心态,结果这个游戏出人意料的有意思,他们慢慢的陷入了学代码还是玩游戏之间的纠结之中。
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们会先打开开发软件像模像样的写个半小时,然后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网游。就算学习代码已经变成了表面工作,可这也算是维持他们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
压垮他们最后一根稻草的人,是吴柯。
吴柯是周杭的室友。周杭的室友们都很有特点,五个人都是超过180cm的高个子,所以他们打架从来不会输。
周杭187cm,自称是《灌篮高手》里流川枫的身高,而吴柯182cm,自称是三井寿的身高。而最后张明哲也受到了影响,自称是宫城良田的身高。
那一天,在吴柯一脚踹开他们大门的时候,看到了正在打游戏的两人,大喊了一声:
“我擦!你们也在玩这个?”
从此他们开始了三人一起游戏的旅程。而吴柯的到来,也让张明哲和周杭彻底放飞自我,电脑里的开发软件从每天一次的打开频率演变成了一个月打开一次。
除了打游戏之外,自从认识吴柯之后,他的泡妞技术也让张明哲大开眼界。
吴柯的办法也很简单:每天晚自习的时候,他都会约上周杭去学校的5栋教学楼。这两个人自然不是去晚自习,他们会一间一间教室的巡视,如果看到里面有漂亮的女生,吴柯就会采取行动。
他会毫不犹疑的推开教室门,径直走到那个女生的面前,问出他那著名的“三个问题”。
这“夺命三连问”也很简单,分别是:“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个班的?”“你的电话多少?”
得到答案后,吴柯就不再多话,立刻从教室里撤走,留下一脸懵逼的女孩。
张明哲亲眼所见,他曾经在学校的ktv也用过一次。
那次是他、周杭、陈磊、吴柯们几个朋友一起去唱歌,在路过其中一个包间时,吴柯突然发现里面有个女孩很漂亮。
他想了一会,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就在张明哲们目瞪口呆的时候,吴柯冲里屋指了指那个女孩,说:
“你出来。”
一看就是大一的新生,女孩战战兢兢的出来。
吴柯还是一脸的冷漠:
“你叫什么名字?”
“莎莎。”
“你是哪个班的?”
“金融系的。”
“你电话给我。”
在吴柯现场演示过这样一次并且成功之后,张明哲对于他的欣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然,吴柯也不是每次都成功,据说有一次他这样干的时候,从包间里冲出来三个男生,吴柯也丝毫不怂,奋起迎战。
那一次,他在校医院里呆了三天。
不过也正是吴柯这样的性格,让他成为了张明哲朋友圈中第一个有女朋友的人。
而上帝对于不努力的人,就不会这样眷顾了。
张明哲和周杭由于每天都赖在房间里,基本上连学校也不去,所以一直到了大二也还是保持了单身状态。
两个人倒也是不着急,该来的总会来的嘛。
他们没想到的是,因为一直住在一起,而且也同时不找女朋友,坊间开始流传出他们是同性恋的传言。
2004年的蚌埠,同性恋还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词汇。所以这种话题也会流传的非常的迅捷。
特别是,他们还经常会穿同样的T恤,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们睡同一张床,穿同样的衣服,同样款式的运动裤,甚至是一模一样的拖鞋。
这些疑点都难免让人生疑。
而真相总是最简单的。
张明哲之所以和周杭会穿一样的衣服,完全是因为他们资金共有的关系。
每个月的生活费一到,他们就会把钱全部集中起来,一起使用。
所以当周杭买了一件衣服的时候,出于公平的原则,张明哲也会买一件一模一样的。
他们的秉着公正、公平,但是不公开的原则。
就这样被人整整误会了两年,直到张明哲遇到了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