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里,会看见一些人有一些特殊的习惯,比如,东西要摆正,手机上不能出现红点,一出现就要去点掉,等等这些情况,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强迫症。
那么什么是强迫症呢?下面我们就走进强迫症患者的世界里去认识和了解强迫症的症状,发病机制等等。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强迫症,医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或者以强迫行为等,来表现的精神疾病。没错你没有听错,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千分之八到百分之三之间;而我国强迫症的患病率在百分之一点六三,按照十四亿人口基数来估算,我国大约有两千两百万人真在比强迫症折磨着。
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十九岁到三十五岁之间,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在二十五岁之前发病,而女性的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
那么强迫症有哪些症状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强迫症主要的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一、强迫观念包括为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意向以及强迫性穷思竭虑等等。
强迫怀疑:常常怀疑自己的言行或者已经完成的事情,明知道毫无必要担心,但无法克制。比如你出门将门锁好了,走到半路上突然就会像我锁门了没,门窗关好了吗?等等。
强迫联想:具体表现为听见、看见特定事物后,不受控制的想到令自己恐惧、担忧、紧张的情景。比如我们知道的某些人有洁癖,来到一张桌子上就会像这里都是细菌,好脏,要自己擦好几遍才安心。
强迫回忆:具体表现为,在脑海中无法克制的反复回忆事情的经过,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
强迫意向:具体表现为有些事自己不愿意也不会干,可总是控制不住的想。
强迫性穷思竭虑:具体表现为反复思考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明知道没有必要去想但却无法克制。
二、强迫行为是指由强迫观念引发的重复行为和心理活动。具体包括强迫检查、强迫清洗、强迫询问、强迫计数和强迫性仪式动作等等。
强迫检查:是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而反复检查的行为,病情如果严重的话,可能检查数十遍也无法安心。
强迫清洗:具体表现为反复洗手、洗澡或者洗衣服,病情严重着甚至会要求身边的人也要清洗一遍。
强迫询问:具体表现为怀疑自己的所见所闻,要反复询问他人,才能缓解焦虑。
强迫计数:具体表现为整日无法控制的且毫无意义的计数,比如数步数,数路人,数过往车辆等等。
强迫性仪式动作:具体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而进行重复的仪式性动作。
很多人对强迫症不削一顾,认为它危害不大,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长期的强迫思维会引起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生活质量下降;有些患者会强迫他人顺从自己的强迫表现,强制干扰他人,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强迫症还有可能会并发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的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强迫症,说实话,进入现代文明开始到现在,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探索知之甚少,所以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能把强迫症说清楚。但是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终于在里面发现了一丝蛛丝马迹。
具体的还要从五羟色胺和多巴胺这两位大咖说起。
先来说说多巴胺。他是一种神经递质,也就是神经和神经之间传递信号的送信员,它可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主,它最喜欢传递情欲、感觉、兴奋和快乐这类信号。举个例子,加入你看见一个美女,多巴胺就会增多,让你感到兴奋和快乐;如果你被你的上司骂了,多巴胺就会减少,此时你就会感觉到低落又难过。
五羟色胺也是一位送信员,但是它理智冷静,对人有镇静作用。如果体内的多巴胺多的让人异常的亢奋了,这个时候五羟色胺就会出来维持平衡,让人平静下来。
所以多巴胺主要负责传递快乐的信息,而五羟色胺就喜欢传递能够让大脑冷静下来的信息。这两货之间相互影响又互相制约。人生的大起大落,它们特就此消彼长,因此我们人也就有了喜怒哀乐。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家伙和我们所说的强迫症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就告诉大家科学家所抛出的几个与强迫症有关的发病机制说。
一、五羟色胺说:
传递“冷静”信息的送信员五羟色胺也和我们一样有生老病死,在我们人体中的数量会稳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太多也不能太少。
调节五羟色胺数量的,就是五羟色胺转运蛋白,这个转运蛋白专门负责吸收五羟色胺。如果体内的五羟色胺太多了,它就会多吸收一点;如果五羟色胺少了,它就少吸收一点。使我们人体的五羟色胺的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科学家们发现,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内有两个异常的现象:一个是五羟色胺转运蛋白过度活跃,另一个就是五羟色胺的数量减少了。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有可能是因为强迫症患者大脑中的五羟色胺转运蛋白异常变得活跃,吸收了大量的五羟色胺,使得五羟色胺的数量减少了,最终导致强迫症。由于传递“冷静”信息的五羟色胺数量大量减少,人也就无法控制自己,只能不断的去执行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举止。
科学家还发现用一些增加五羟色胺数量的药物来治疗强迫症,是有一定疗效的,因此可以发现,强迫症与五羟色胺的减少是有一定关系的。
二、多巴胺说。
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中,这一种说法也有一定的支持者。
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皮层中的多巴胺数量是增多的,某些患者在历强迫行为之后,会感觉到兴奋、愉悦、安心。比如强迫检查之后,会带来安心感;强迫清洗之后,干净整洁带来的愉悦感等等。这些都和多巴胺的数量增多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
后续的实验又发现,控制多巴胺的数量,强迫症的症状也能得到缓解。
总而言之,强迫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目前科学界对于强迫症发病机制的主流说法就是五羟色胺说与多巴胺说两种。
虽然强迫症的秘密我们知之甚少,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预防强迫症的,只要知道强迫症的诱发因素,并加以解决就能很大限度的预防强迫症。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强迫症与遗传、心理、个性等因素有关系。
一、遗传因素: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强迫症的致病基因,并且发现患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四倍以上,也就是说父母如果有强迫,那么孩子患强迫症的几率就会比普通人高。
二、心里因素:许多研究关系表明,当人们遇到人际关系紧张、婚姻变故学习工作受挫以及亲人突然离世等不良事件,且长期处于悲伤、痛苦、抑郁等负面情绪之中,会增加强迫症患病的概率。
三、性格因素:研究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强迫症患者发病前就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以刻板固执、缺乏应变能力为主要特点,内心缺乏安全感,经常自我怀疑。强迫性人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年时期,父母过分严厉、苛刻的管教,或者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都容易出现强迫性人格,所以关系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四、家庭因素: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有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比如某些家长过分的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的注意,这很容易使孩子出现强迫性洗手等行为。
说了那么多,要如何预防强迫症呢?
一、正确认识强迫症:想要预防强迫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认识强迫症,通过各种正规的书籍,著名专家的讲座或者正规医院的宣传手册等等去了解,充分认识强迫症的发生、发展、主要症状与治疗等等各方面的信息,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强迫症的发病几率
二、建立健全的人格:为孩子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不应该过分苛求。要注重沟通,积极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及时缓解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促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积极的心态: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要告诉自己一定能过去的。如果内心紧张、焦虑、甚至是经常失眠,觉得自己紧绷绷的,神经马上就要断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放空自己,进行自我松弛训练,比如听听舒缓的音乐,沉静在音乐的世界里,或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让锻炼来缓解紧张的情绪。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冥想、瑜伽、按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如果这都不行,那就让自己泡个热水澡,让全身放松下来,这个方法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哇,这解释的滴水不漏,不过我有个问题,这个我有些时候会确定一下门窗有没有关好,请问这是强迫症吗?强迫症需要如何确诊?
其实强迫症的确诊是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的。
一、问诊: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会有不受控制的想法或者行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否遇到人生变故等等,同时也会询问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最近的言行举止是否存在异常。通过问诊,有经验的医生基本上能够初步诊断强迫症了。
二、问卷调查:强迫症的检查主要通过测评问卷或者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判断,常用量表有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中包含的问题,分别是针对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精神科医生根据答案进行评分,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其实除了专用量表,平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修订版的强迫量表或者强迫信念问卷来进行自我测评。
三、MRI检查:MRI检查,又叫做核磁共振检查,对脑部进行MRI检查,可以了解大脑有没有癫痫、肿瘤、脑损伤、颅内感染等疾病,由此可以排除脑部病变引起的强迫症。
强迫症的介绍就到这完毕了,在最后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强迫症自动缓解或者痊愈的几率很小,而且目前的医学科技也没有根治的办法,常常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缓解症状。坚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减轻强迫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2、服用强迫症治疗药物时,起效是很慢的,一般需要用药两到三个月才有明显的效果,短期内无法有明显的效果所以不能因为短期没有效果就不坚持用药了,一定要耐心,遵守医嘱,坚持用药。
3、强迫症治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很长,通常需要坚持服用两年。
4、强迫症患者不能擅自停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害生命。如果想要停药或者更换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以私自停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