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闻名者,即得不退转。
我今合掌礼,愿悉除忧恼。
若人命终时,得生彼国者。
即具无量德,是故我归命。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威德。
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我如实了知念佛之殊胜,不知道念佛有几种呢?”陈垢问道。
弘愿回答“念佛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称名念佛。”
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方法最容易、功德又是最殊胜的,就是称名念佛。
但这当中,以称名为主。
又复有四种念佛: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念(默念)。
大声念就像我们助念的那样,声音很大,外面都听得到;
小声念是小小声音,我们佛堂听得到,外面听不到;
金刚念就是嘴巴动,但没有声音,自己知道、别人也看得到,但是听不到声音;
默念就是没有动嘴巴,只在心中无声地念。
在这四种念佛当中,以金刚念最为轻松、不费力,也最能绵密,如细水长流。但是法无定法,在大众共修的时候,大家都虔诚、恭敬地齐声合念。
有的人大声念累了,可以转为小声念,甚至喉咙沙哑了,就可以改为金刚念。
早上起来静坐念佛的时候,只要心中默念就好,也不用张开嘴巴;躺着准备休息时,也是心中
默念就好,轻松地念,自然地就这样睡着了。
所谓忆佛念佛,是口称、默念都不离弥陀名号、弥陀救度。
称名念佛胜过心念的念佛,因为心念的念佛不普遍,而口称念佛能够普遍。
心念的念佛,于临终的慌乱和恐惧中难以提起,而口称的念佛,却能让他声声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如果念佛的“念”是指心中思维或者观想的话,此刻他心中只有慌乱、恐惧、痛苦,怎么有办法在心中思维、忆念佛的功德或佛的境界、佛的相好呢?
他念不来啊!
如果要求思维或观想才能往生,那这个凡夫能往生吗?一定不能往生。
可是如果让他只要口中喊出这句弥陀名号,那他就做得到了,这岂不是显示净土宗称名念佛的容易与殊胜吗!
像鹦鹉不知其义,幼儿不知其义,愚钝者不知其义,临终者不知其义,但只出声念佛,即能消灾、增福、延寿、往生,这全凭口称,若心念则无此方便。
所以,法无定法,不能执定某一个样式。
只是说比较来讲,金刚念较能二六时中从早到晚、从晚到早,绵绵密密,细水长流,不妨碍人家,自己也不会累。
陈垢再次发问:“念佛殊胜,有何经为证焉?”
“一切法皆从经出,我今为你解说疑惑。又举说净土祖师善导大师法语!”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如《阿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观无量寿佛经》中,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
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又《观经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往生礼赞》中云: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何故善导大师解释本愿文略去信与愿?”
一言以蔽之,不外于简明扼要地彰显本愿之意,因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昧为明。
以期不论何人,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既免杂义多歧,亦免旁生拟议。
使善人往生,恶人也往生;平生能往生,临终也能往生;
有智能往生,无智也能往生;大人能往生,小孩也能往生;
万物之灵的人类能往生,娟飞蠕动之物类也能往生。
如《观经》《庄严经》《大阿弥陀经》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诸天人民,蜗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皆令来生我国。
“感恩,弘愿师父的法布施,我已无疑惑。但为信众,故有一问,诵经功德与念佛功德,有何异也?”
再次引经证言“《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上生中: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
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又问曰:“何故闻经十二部但除罪千劫。称佛一声即除罪五百万劫者,何意也。”
“造罪之人,障重加以死苦来逼。善人虽说多经,食受之心浮散。
由心散故,除罪稍轻。又佛名是一,即能摄散以住心。复教令正念称名,由心重故,即能除罪多劫也。”
弘愿语重心长地说:“陈垢,若有人问难时,定要多引经文为证。引经据典最善是依止净土经典以及祖师注论等。切莫依别教别行法,已误人误已。防退心失大道也!”
“智者之言,甚妙甚善。弟子会刻于心,常思常诵。定为村子里的人,多宣说佛法,信佛念佛的殊胜。”
陈垢说完时,突然感觉全身清净,舒泰自然,佛法灌顶,难以言语表达。
闭目聆听,妙音入耳,天籁梵音,百千种乐器同时进行。
感受到诸梵天护法,重重围绕在上空,欢喜赞叹,佛法能在此宣流!散天花飘落,五色斑斓,或大或小,随意变化,是盛景也。
即时获得清净之身,金刚那罗延之体。
“我今以获得新生,不再是陈垢了。请弘愿师父赐名,让弟子与过去告别。”
你在这里生活是冥河村,将来亦在此弘化一方。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就叫“净法!净者,清净之身,说清净之法;法者,佛陀之法,念佛之法,救度众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