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书名:质朴面具下的乡里人 作者:秋忆南 本章字数:3998字 发布时间:2022-05-04

第一幕 校内

杨雨在上着英语课,一位老师敲了敲门并指名要找杨雨,让她收拾书包跟着他走。

杨雨心中疑惑的跟着走了几步,只见那老师忽然回头安慰似的看了看她道,“你哥哥出车祸了”。

以前杨雨的哥哥也出过车祸,但都是一些皮外伤。

老师可能觉得杨雨没有反应过来他的意思,又说了一次,“你哥哥出车祸去世了”。

杨雨觉得这个老师一定是在开玩笑的吧,她前几天才跟她哥哥聊过天呢!可看着这位老师带她去找学校主任报备,再慢慢带她走出校门,杨雨心里开始毫无来由的慌了。

可即使这样,杨雨还是觉得老师在骗她。

老师说完“好好安慰父母”一句后她开始相信那么几分,可杨雨仍然觉得这事情是如此的荒谬不可信。

直到杨雨在学校大门看到一夜之间老了许多并焦急的盼望她出来的父母时,毫无疑问这是真的了,一时间杨雨觉得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的真实,她正在经历的一切对她来说像梦一般。

杨雨的眼泪在走到爸爸妈妈面前开始犹如断线的珠子般不断的往下掉。

第二幕 校门外

杨爸杨妈在凌晨三点接到关于自己儿子去世的消息时身体开始不住的发抖,但是他们没有流泪,仿佛麻木了一般,又或者太悲伤而流不出泪来。在怎么都联系不上女儿后,他们只能来到女儿的学校找女儿。

夫妻二人没有读过什么书,女儿读书的情况从高中开始一直是儿子在管。想要进校去找又苦于不知道女儿的班级以及没有女儿班主任的信息而被保安拦在门外。

杨爸杨妈一遍又一遍的跟保安说明来意,直到遇到一个刚好出来的老师。那个老师了解情况过后便重新进校去将杨雨找来,杨爸杨妈见到女儿的那一刻才觉得自己这半辈子并非虚假,至少他们还有一个女儿,而他们现在也就只剩这么一个女儿了。

第三幕 家里

杨雨和爸妈由于需要回家拿户口本而从杨雨的学校转而回家。

一进家门,炉子傍边还放着一双鞋和一个盆,想想便可知道杨雨哥哥是准备洗完脚就睡的。

再往屋子里面走,电饭锅里还有饭,许是晚上准备自己做饭吃,只是因为朋友的召唤而去朋友家用了晚餐。

杨雨哥哥自己并不知道这次出家门之后会再无归家之日。

杨雨现在知道了个所以然,她哥哥去朋友家吃完饭后回到家洗涑完准备睡觉,不料杨墙、杨呈等三人喊他去市区里玩,于是一行人便骑着踏板车向目的地出发。她哥哥与另外一人不幸发生车祸,另外二人直接逃窜,并未报警,也并未呼叫120。不幸发生车祸的二人中只有她哥哥不幸身亡。

朋友呵!也不过如此,杨雨以后恐难再全心全意相信朋友。虽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这样,可是血淋淋的教训当头又怎能叫人在轻易相信。

第四幕 葬礼(家里)

杨雨哥哥火化那天杨雨并没有去送她哥哥最后一程,一是杨妈不允,二是杨雨自己不想去。杨雨觉得对于她哥哥最后一眼还是定格在殡仪馆里的最后一面吧,她真的不想亲眼看着她哥哥变成骨灰。

杨雨如今的情绪已归为平静,现在的她已哭不出来,脸上也不会有什么大喜大悲的表情,几天以来进食量微乎其微,整个人看上去异常憔悴。

这几天里她领会了一些人情世故。拿她舅舅做个例子,在准备白事的这几天里,她舅舅舅妈没有来过几次,今天需要车子拉着村里的一些人去送她哥哥最后一程她舅舅嫌晦气也没有去。

再来说她的几个伯伯伯妈们,没有几个来送上什么关心,有客人来了,杨爸杨妈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人周旋;至于杨雨的几个堂哥,杨雨从头至尾只见过一面;再看看其他邻里,最多就吃饭饭就匆匆赶回家中,一整天只有在饭点才能看见人影。

当然也不乏些心肠好的邻里。

杨雨的妈妈是她舅舅的姐姐,在杨雨眼里,她妈妈对她舅舅以及她舅舅的三个孩子都是极好的,能帮扶就帮扶,反观之,舅舅这些年对于杨雨兄妹二人远不及杨雨母亲对舅舅三个孩子百分之一的好,这犹如农夫与蛇一般的故事怎能不令人心寒。

第五幕 年后(家里)

今年的年过得十分不容易,对于欢聚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过年一家团聚更欢乐的事,可是对于杨雨一家来说,过年的气氛无疑让家里本来冷落气息在其他邻里阖家欢聚的衬托下显得更冷落。

杨雨有三个伯伯,其中只有三伯没有儿子,今年三伯花大钱做了试管婴儿,目前三伯母正有孕在身。三伯这个人杨雨一直觉得她不太好相处,当然大伯也是,不过三伯更甚一筹。

三伯可能觉得因为自己有儿子了,行为举止便越发的令人讨厌,反正在杨雨看来就是这样的,当然她听到不少邻居也这样认为。

在年后的这几天里,三伯和两个堂哥开始频繁的往山上去,听别人说他们是去看爷爷留下的田地好商量着怎么瓜分。

杨雨自认为她父亲那容易得罪人的性子确实多多少少都得罪过三伯和两个堂哥。可是杨雨父亲还健在,而三伯比她父亲还大上12岁,将心比心,三伯家可以花钱再要一个男孩杨雨家又何尝不可,毕竟年龄差就摆在那里了,只能说三伯与两个堂哥的做法令人心生厌恶。

杨雨还听到有乡人说杨雨家绝后了,可女儿也是传后人啊!

杨雨可真是恨死了这儿的习俗,女生不可以争家产,女生不可以招上门女婿。她好想带父母走的远远的,远离这个“以男人为天”的“部落”里。

杨雨可怜这“愚智”的乡里人,可怜他们犹如一个老顽固一样不知道打破旧思想不懂得变通,大清朝早亡国了,民国时期也已过,现在是社会主义新时代,而我们的新时代提倡男女平等。

第六幕 村里

不在村里一年似乎村里人也在渐渐将杨雨家“逐出部落”,杨雨哥哥还在时村里有什么事村里人都会相互通知的,包括杨雨家,可是现在杨雨家似乎成了圈外人。

杨雨大堂嫂在电话里告知杨雨新家那儿正在修路(走那条路的几家人一起出钱修),马上就要修到杨雨新家门口了,杨雨与爸爸假装因某些文件需要盖章而带杨雨回来找村里盖章,虽说确有此事,只是回来看修路状况才是主要原因。

很多年后可能杨雨都会记得她妈妈曾经最好的朋友见她如见空气一般的眼神,她也会记得自己千里迢迢回来给朋友考上大学道贺,她妈妈的朋友却态度敷衍,对她再不似从前那般热情。

夫妻本是同林鸟,尚且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是朋友呢?毕竟杨雨哥哥那所谓的朋友不也是见死不救吗?

杨雨与她爸爸到达新家门前后,与正在修路的左邻右舍打太极般的争论了很久。邻里之间最忌讳的便是翻旧账。若是多年之后他们翻起旧账时,他们会说杨雨一家对于这条路的修建并未做出任何付出,那杨雨家到时候必然是哑口无言,而事实上是杨雨家早年自费将家门口的地基起了,这个地基与他们几家一起修的那个差不多长,可不能吃了这个哑巴亏。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在争论时杨雨做了后手准备。

那条路前面经过两块田后才到杨雨家门前,明明前面的路是1.2米的,可到杨雨家这里他们却狮子大开口般要了1.5米。当时讨论时杨雨父母还沉浸在失子之痛中,故不想过多争论,便允了,谁知他们这么不将人放在心上,竟想给杨雨家下绊子。

人啊总是贪得无厌的想要占他人便宜,别人让他一分他便进一尺,终究抵不过人善被人欺,这不不通知杨雨一家便开始施工了。

果然啊,人性也不过如此。无利不往,无利不贪,在利益面前丑恶的嘴脸总能显露得一览无余。

第七幕 年后(村里)

时间过去了两年,杨雨家新添了一个弟弟,村里人又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过,仿佛那只是一场梦,不过那只不过是独属于杨雨家的一场噩梦罢了。

在杨雨哥哥去世后的第一年,家中无几个人会来做客,但是今年,家中总是有客人,杨爸杨妈都有点招呼不过来。前两年舅舅舅妈压根儿就不会看杨雨家一眼,这会儿又看杨雨家顺眼了,又开始巴巴的与杨雨家有来往了,什么时候有儿子也成为了来往的前提呢?

不知道下一个被这样“冷”对待的“幸运儿”会是谁,但杨雨知道谁也不想成为这个“幸运儿”。他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也知道这样做对别人会带来怎样一种伤害,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见不得他人好似乎成为了他们的一种本能。

杨雨以后会“逃离”这个地方,但毕竟是从小便生长的地方,她不希望这个地方会变得“面目全非”。愿这个地方的新血液能够给这个地方带来一个新面貌。不管是从习俗上还是人情上。

人总是容易健忘,容易忘记自己曾经在别人困难时怎样对待过别人。利永远是来往的目的,一旦有利可图那些人便会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般继续来往。

第八幕 多年后(村里)

杨雨如今已经五十岁了,她在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圈,最后她才发现还是这个小乡村好。

现在的杨雨对曾经邻居们对待她一家的回忆已经淡然,早在她也披戴上各色各样的面具开始,她就都释怀了。同时她也可怜他们,因为他们也就只剩下质朴的面具了,他们早已在世俗中迷失了自己,再不能记起自己最初涉世未深时的样子,再不能记起自己心怀大志时的样子,生活中只剩下柴米油盐。眼见变得粗鄙不堪,所作所为只为眼前利益,想来在他们垂暮之年忆起往昔只会觉着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而不会对自己无心所伤之人愧疚吧!毕竟人的记忆有限,别人伤害自己的事总是记得一清二楚,对于伤害别人的,怕大部分早已遗忘在脑后再也想不起来。

人是复杂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关系错综盘杂的社会里,因此我们面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面孔,所以我们不得不变得复杂。生活在底层的人儿拼死拼活的打拼了一辈子,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只是徒增了一身的悲伤。

学生时代的杨雨并不识人心,只是对左邻右舍对亲戚的行为很是心寒,现在的杨雨在经历了社会的鞭打后懂得了人性,甚至连她自己也变成了她最讨厌的那类人。

不过有一件事杨雨始终坚守本心,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不会随意评判他人,因为她知道她的言论有时候会是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草。杨雨在网上见过太多的网络暴力,见过太多的校园霸凌,很多时候局外人总是被舆论所牵引,他们明明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却仍然跟着大众对着受害人指指点点。若是事后他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也不会对自己当时的言论做出悔改,只会一味指责一开始带节奏的那些人,然后事情告一段落后又会遗忘,仿佛先前披着正义的皮随意批判他人的人不是他一般。

在这个小乡村里,杨雨不用每天都带着各色的面具生活,她只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若想犯懒,杨雨可以在家和邻居唠唠嗑,也可以单纯在家发发呆,这歉意的生活或许就是古人热衷于追求田园生活的原因吧!

杨雨放下在外面打拼多年所用到的各色面具,但现在的她也戴起了质朴的面具,她想将来可能也会有人发现她那质朴面具下所隐藏的面目吧!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