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欺君之罪
书名:长安梦 作者:信约 本章字数:4484字 发布时间:2022-05-01

时间跳转到十年前。


谁也不会想到,如今光彩照人的“纪公子”,十年前也不过是个普通孩子,一个备受打击的可怜孩子。


那还是先帝在位的时候,先帝为招纳贤才,特设科目选拔优秀少年,不论出身,只要年龄在12岁以上20岁以下皆可报名参加,选中的还可以面见皇上,然后由朝廷委派忠良教导,将来委以重任。


对于此次选拔,先帝异常重视,旨在培养优秀年轻人,将来可以辅助太子。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日衰,这些年来,为恢复国力,先帝采用改 革税收,养民为先的政策,对漕运、盐价、粮价等进行一系列改 革。


先帝宽厚仁慈,这些年来,大唐国力得到恢复,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安史之乱的隐患却未消除。藩王势力仍然强大,先帝顾忌藩王势大,对重新归唐的安史旧将采取安抚政策,同时通过对皇室成员的平反昭雪来梳理玄宗、肃宗时期淤结的政 治遗留问题,从而寻求开拓进取的途径。


然而,由于内政头绪繁杂,外患交困,宦官势力膨胀,致使先帝也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几年来,先帝自感身体不似从前那般强健,便把希望寄托到太子身上,因此特意打破阶级出身,选拔优秀少年辅助太子,以便将来太子破局。那年,纪晓拂他还只有10岁。


此次选拔备受欢迎,对于出身低微的人来说,这是他们进入仕途的一个绝佳机会。更何况,选中的少年由朝廷供养,还有朝廷重臣引导,可谓是前程似锦。


眼见报名的日期即将截止,纪晓拂由于年龄太小,仅有10岁,眼看就要错失良机。


对于纪晓拂来说,他还不过是个孩子,根本不会去考虑那么多。他只知道大家都积极报名,对于从小聪明的他,参加选拔不过是满足了一个孩子渴望表现的心,渴望得到夸赞及表扬。他虽然年纪小,但在书院可一直都是第一名呢!看到自己得不到参加比赛,他幼小的心灵有着说不出的委屈。周围的邻居们也替他感到惋惜,于是纷纷有人劝说纪晓拂的父母给他报名。


终于,在大伙的劝说下,纪家两老也动心了,毕竟儿子这么优秀,又这么渴望参加,不管怎么说,也不忍失去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纪家两老是老老实实的商人,这些年虽然赚钱不少,但也受尽委屈。倘若儿子真能选中,以后就可以翻身做大官,这可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像的美事啊!经过一番挣扎,一向老老实实的纪家两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谎报年龄给纪晓拂报名。


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差点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选拔的日子就要到来了,那些苦读诗书的学子们,为这一天的比赛做了充分准备。


这一天,各位学子积极应赛,在经过三天三夜的激励竞逐后,最终的结果就要揭晓。


通过对诗书、礼仪、绘画、文章等方面的综合考评,纪晓拂不负众望,勇获第一名。


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尽管只有10岁,但各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于是纪晓拂“神童”之名也越传越广。纪家一时之间竟然成为各乡豪富绅、达官贵族争相交好之家。


正所谓“物极必反”“祸福相依”,“神童”之名越传越广,也越受关注。


很快,纪晓拂谎报年龄的事情被人告发了。纪家父母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不忍心竟然害了儿子。


一天,一群衙役冲入家中,带走了纪晓拂。纪晓拂,一个10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被带入公堂。


面对凶神恶煞的衙役们,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被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他无助的哭喊着,可是,在这里,没有人会同情他,在经历一番严刑拷打后,他被关进监牢。潮湿的地面、悲惨的哭嚎声以及到处乱窜的蟑螂老鼠萦绕在他身边,他害怕极了,蜷缩成一团,孤独、绝望、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萦绕在他心中,这也是纪晓拂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噩梦。在这阴冷潮湿的地牢里,眼泪是没有用的。


纪家父母看到儿子被抓,焦急似火,他们到现在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子为何会被抓。正当他们忙得一团乱时,衙役再次冲入家中,这次可是连纪家两老一起带入公堂。直到此刻,他们才知道自己一家竟然犯了“欺君之罪”。


“欺君”?对于纪家两老来说,纪家世代无人做官,自己也是文化不高的小老百姓,老老实实做点小本生意,连京城的官员都从未见过,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呢!既然不曾见过天子,又谈何“欺君”呢?


至于自己的儿子,他可是只有10岁呀,虽聪慧过人,可毕竟还是个孩子啊!


一个从未见过天子的10岁小孩犯了“欺君之罪”,那岂不是笑话吗?


可是,公堂上没有他们分辨的理由,衙役告诉他们,皇上要求年龄在12岁以上20岁以下的少年报名参加选拔贤才,纪晓拂谎报年龄,就是“欺君”。“欺君”可是重罪,按律当斩。


就这样,纪晓拂一家被打入了死牢。一起进入死牢的,还有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女孩——纪小妹。她是纪晓拂的妹妹,只有3岁,因无人照顾,纪母被抓走时,把她带在身边,因此也一起进入了死牢。在这阴冷潮湿的地牢里,他们一家绝望地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或许是命不该绝,他们尽然逃过了这一劫。这其中,首先要感谢是的一个人——小婉。她是纪晓拂的舅母,一个身世悲惨的神秘女子。


说道小婉,那可不得不提她的才华与神秘。


没有人知道她姓什么,来自哪里,包括纪晓拂的舅舅。


她知书达理、温问尔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模样也长得标致。这样的一个姑娘,不用想也能猜到她必然出身不凡。


可是,为何没人知道她是什么人呢,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能说吗?是她失忆了吗?都不是,其实她自己是知道的,只是她不愿诉说。


她和纪晓拂的舅舅是在安史之乱中认识的。


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叛军占领城池,对城里的百姓进行疯狂的斩杀,大家都在疯狂的逃亡。这时,纪晓拂的舅舅看到路边有个小乞丐正在垂泪,大家都在逃亡,她却无动于衷,看样子早已心如死灰。


就在叛军的屠刀即将杀过来的时候,纪晓拂的舅舅快速拉走这个小乞丐,可她竟然还不配合,不愿意走。说时迟、那时快,纪晓拂的舅舅就硬把她背走了,救了她一命。后来经过梳洗后,发现她竟然是个小美人儿。小婉告诉纪晓拂的舅舅,她的家人在安史之乱的逃亡中都死了,只剩下她一个,他们死得很惨,那时她早已绝望,早已没有了求生的欲望。


后来,经过纪晓拂舅舅细心的安慰与照顾,小婉渐渐有了求生的欲望。然而,每当提到她的家人时,她总是伤心欲绝,痛不欲生。为了不触及她的伤心事,纪晓拂舅舅从此便不再过问。因此,没有人知道她姓什么,来自哪里,大家也不在过问此事。


纪晓拂一家被抓后,纪晓拂舅舅和舅母焦急不已,到处托人打听他们的事情。


在听到他们一家被押入死牢时,纪晓拂舅舅和舅母几乎晕厥。


经过安史之乱这些年,亲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分别多年,好不容易大家再次聚在一起,安居乐业,还没过上几年安稳的日子,现在竟然出了这种事情。还好纪晓拂的舅母小碗是个睿智的女人,她很快镇定下来,首先打听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纪晓拂一家谎报年龄参加选拔之事,虽说却有违规,但判处全家处斩也的确处罚过重。再说,之前从未遇到过此类案件,是否以“欺君之罪”来处理也有待争议。纪家本是平民百姓,和各地官宦之家也不曾有往来,平日里也没和什么人有深仇大恨,为何判处得如此之重呢?


原来,纪家此次遭此大难,皆因得罪了当地太守——吴勇。


这吴勇和纪家本不认识,皆因纪晓拂无意间抢了他孙子的桂冠。


这吴太守有个孙子参与今年的优秀少年选拔比赛,太守之前做了许多准备,私底下联络了许多考官,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夺冠。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不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孩夺了桂冠,得知此消息,横行霸道惯的吴太守气不打一处来。后来,得知纪晓拂是谎报年龄参加选拔,更是气急败坏。


于是,吴太守便指使官员捉拿纪晓拂一家,把他们狠狠的揍一顿后以“欺君之罪”押入死牢。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纪晓拂的舅父舅母变卖家产,到处托人给他们一家说情。


可是,这吴太守可是要面子之人,原本剥夺了纪晓拂的桂冠,给他们些教训,再找个理由打发他们离开也不是不可。但是一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孙子竟然败在一个10岁的小屁孩手里,他的面子往哪里放?这个小孩这么小便表现出如此的天赋,将来长大可还了得?万一他将来有所成就,做了大官记仇了怎么办?吴太守驰骋官场多年,可谓是步步惊心,心狠手辣,凡是可能挡他路的人,绝不手软。


“一不做,二不休,与其将来留个祸患,不如斩草除根”,吴太守心一横,便决心要置纪晓拂于死地。


事情发展到这步,似乎已经没有了转机,可是小婉不愿放弃。


在经历了家人惨死的悲惨遭遇后,她变得格外坚强,对亲情也更加珍惜。她的娘家已经没有亲人了,纪晓拂的舅舅也仅剩纪晓拂的母亲这么一个姐姐了,他们的父母及其他的兄弟姐妹在安史之乱中全都死光了,战乱结束后,他们相依为命,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经历了一次次的打击后,他们打听到江州督察御史徐朝义是个正直的人,他嫉恶如仇,爱惜人才,常常为民请命。


“对,去求徐大人”,小碗坚定的说道。于是,纪晓拂的舅父舅母不远千里,赶到江州求见徐大人。


其实这徐朝义和吴太守原本相识,早年他们曾在一处任过官。


吴太守心狠手辣,鱼肉百姓,徐朝义早就知道。曾经,徐朝义就上告过吴太守,没想到反遭他陷害,自己还遭受了牢狱之灾,幸而京城有人护着,才免遭于难。但是,徐朝义还是被贬了官。多年来,徐朝义仕途不顺,也与这吴太守有关。徐朝义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却得不到重用,皆因吴太守刻意打压。吴太守权势熏天,徐朝义胳膊拎不过大腿,只能忍气吞声。经历了这些年的打压,徐朝义也学会了隐忍,在没有能搬倒吴太守的证据之前,他是不会轻易招惹吴太守的。


纪晓拂的舅父舅母千里迢迢的赶到江州,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


徐朝义虽然同情纪晓拂一家的遭遇,但他知道光凭此事是搬不倒吴太守的,说不定还会遭他记恨,自己再吃一次亏,因此不愿掺和进来。


“如果连徐大人也不愿帮我们,恐怕就没有人敢帮我们了”,小碗垂泪道。


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为了抓住这最后的希望,小碗写了血书,一步一磕头的走到徐府门前,他们夫妻二人在徐府门前跪了五天五夜,终于,徐大人被他们感动,接见了他们。


徐朝义由衷的佩服这对平凡的夫妻,内心深受刺激。


“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亲人而奋不顾身,我为何就不能惩奸除恶,视死如归呢?”


徐朝义自问无愧于君,无愧于民,这么多年来,他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此刻却忽然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


在听完纪晓拂的故事后,他更是感叹道:“圣上之所以特设科目选拔良才,自是为了我大唐的繁荣昌盛。少年强则国强矣,纪晓拂有此天分,自是我大唐之福分。若此等良才也夭折于奸恶之徒手里,天下掌握在这群贪官污吏手中,那我大唐还有何希望?”


徐朝义求贤若渴,虽未见纪晓拂,却也起了誓死保护这个孩子的决心。


徐御史特意从江州赶来,参与到纪晓拂案件中,为他们一家争取时间,吴太守等人有所顾忌,不敢轻易问斩。同时,暗中求助京城的恩师,请求从轻发落纪晓拂一家。经过一系列的周旋,纪晓拂一案得到朝廷批复:“圣上爱才,特赦纪晓拂一家死罪”。到此,纪晓拂一家算是逃过一劫。


逃过了此劫就万事大吉了吗?此事没这么简单,吴太守何许人也?他决心要置死的人会让他有好日子过吗?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他的地盘上想要收拾一个小老百姓简直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不过,经过多年的宦海浮沉,吴太守的心性徐朝义可是心知肚明的,这些他早就想到了。因此,在吴太守还没反应过来前,徐朝义便暗中命人放了纪晓拂一家,并且嘱咐他们马上离开,改名换姓,永远也不要回来,永远避着吴太守。


从此以后,纪晓拂一家离开了故土,他的童年开始了新的历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长安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