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独自成长在自己的水晶玻璃城堡中。人都是猎奇的,可后来发现人只是猎人。
语言很具杀伤力,似路过人群他人异样的目光。让她突然觉醒,原来我是不一样的。他们一身正气地替你判刑代你解读。你突然醒悟原来简单的词语竟也有如此的心机和包装。
比如可爱不分年龄也没有既定的形式。没人规定你应该是什么样子。现实却是人们总习惯把别人设想成自己想像的样子,并赤裸的告诉她你原本应该是这样的,怎么忽然就变了呢?到底是她变了还是她本来就不是你自以为是的模样。可为何人们总是能够做到如此坦然如此问心无愧地定义他人,撕碎她,人们以为撕碎的是她虚假的外衣,殊不知撕碎的是她自我最赤裸的灵魂。让她无处遁形无法遁形,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与误解中。
她经历过的事情,他成长的每一片刻,她一次次自救的过程无人参与,目睹她那么努力成长成她的一切的只有她自己,甚至不是家人,不是老师,不是朋友,他们是很重要的他人但也只是他人。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端成审判者的模样,用只言片语宣判一个人,自诩他人人生导师的模样真实笨拙又滑稽,但无可否认它是忧伤的,有足够的杀伤力去消化一个人,摧毁一个自救挣扎的灵魂。你很难想象有一天当真真实实的孩子失去自我,游荡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审判者开始沾沾自喜,那种洋溢在脸上的快乐也是真实的但也是露骨的,似恶魔的爪牙但又干净的吓人。“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这就该是她原本该有的样子”。
小时候会有人教育我们要互帮互助,要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换位?我常常想这世界若是真的能够换位那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曾经的我就那样信以为真了。
在他们眼里她就应该是这种性格她就不应该得到成长。自卑的人就是要自卑到泥土里,内向的人只要露出一丝笑意那就是虚伪,女孩子应该是安静美好的,她自始至终也这么认为。安静就要静到死寂,美好就要超凡脱俗。
“你看,她居然可以这样用词。”我仔细地看了又看,是的她说了“宝宝今天好累,奖励自己一块香菜蛋糕。”吗?我疑惑地问道怎么啦你是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吗?这些字这些词语都是那么的普通,宛如如厕后人们都知道冲水,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墙上“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呆板字样,是作为成长成人下意识的本能。然后他们会着急忙慌跟你说“可是她用了宝宝!”可笑的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可惜的人们自视着清高,我不搞那套,语音就该是最质朴的模样。质朴?质朴又该是何种模样?
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她不是很质朴的吗?她应该是安静的怎么能用这么可爱的词语,怎么还不到一年她就开始变了呢?怎么就变了呢?”哪里变了呢?若是她没有成长成你们想要的模样,你们可以疑惑。可是人们偏偏要让她知道。哎!人们用可怜又带有讽刺意味的三言两语来撩拨,像是在撒娇却很生硬得致命。是的,她足够敏感也足够脆弱。人们的目的达到了。人们成功了。她好不容易真的好不容易成长了一点的自我又重重地摔碎了。人们没有想过,她自己也没有想过,这三言两语竟梦魇似的一直一直陪伴着她,而曾经的人们带着自己的战利品早就又开始了下一场无声的屠戮。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没错!他们的目的达到的了!“看!这就是她原本该有的模样!”而我希望她只要成长为她自己的模样就好,可是哪能这么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