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平静时光(二)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7154字 发布时间:2022-04-28

绍成五年底,康悦婷为杜怀正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为杜群安。

康悦婷深知这个儿子对自己乃至康家的重要性,自生下之后便全心全意来培养,希望为杜家也是为自己和康家谋求一个更好的前程。

绍成七年秋,杜怀正被调任宁阳府正六品通判,东兴知县他本想举荐康遇之出任,但是考虑到他是本地人,故而明面上极力举荐他外任宁安府的宁祥知县。但是却在朝中寻求支持,尤其是老姑母杜思雨的支持。杜思雨得知后从中插手,马敬功不忍违背母亲的意思,让康遇之出任了东兴知县。

而这一年年底,康悦婷又为杜怀正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也是杜怀正的第一个女儿,起名为杜湘蓝。

康遇之虽然出任了家乡的知县,但是其父康绚明甚是精明。为了儿子的前途,自从儿子出任知县后,他严禁家族的任何人外出庄园,让他们安心在家过土财主的日子。另外在纳粮、赋税和赈灾以及救济等方面,更是竭力支持。还广施恩惠、兴修水利,减免佃农的田租。每逢春节、端午、中秋、冬至、小年等重要节日给佃农和邻近的居民放饭,并施舍酒肉和请民众听戏。并定为康家的规矩,后世也必须遵循。此外还带头为宁阳府及文宁宫的修缮扩建捐银五千两,得到了宁阳府知府赵德广的嘉奖。

以上的这些善举让民众对康家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最典型的就是佃农们对他们的称呼,以前是康财主,现在则逐渐变为了康大善人。康绚明也由土财主转变为乡绅,并进而希望让康家进入士绅乃至大族的行列。

康绚明不断给儿子和家人宗族教育,说:“不要看眼前我们破费了不少,但是我们收获了民心,收获了官府的嘉奖,这些都是无形的看不见的财富。”

可以说此时的康绚明在东兴县已经颇具声望,虽远不能和李、柳、范这些大族相比,也不能和已经进入大族行列的潘家相比。单就财富而言,李、柳、范三家在宁阳府的资产就有数百万,潘世英一家也已经有百万之巨了。而康绚明充其量总资产不过十几万的身家罢了,但是却得到了这些家族的尊重和另眼相看。

赵德广是个保长出生,能升任宁阳府知府,全赖当年沈宁宣的提拔和沈家的支持。如今升任知府,后面却跟了个勋贵出身的杜家的杜怀正做通判。他反而是更高兴了,大事小情全让杜怀正去做,他乐得省心。

对此儿子赵烈宁有所不满,说:“父亲这样不管事,不怕有人参奏吗,何况你就甘心大权旁落?”

赵德广:“糊涂,让杜怀正年轻冲在前面,这才好。也是为我们找靠山。杜家、沈家两家共同出力帮我们不更好吗。让杜怀正去干,咱们有事给他顶着,他会感恩咱们。咱们放权给他,他高兴。朝廷里太后和老相国都高兴,会说咱们不专权。另外他办会比我们更有成绩,咱们也就更有功劳。”

赵烈宁:“父亲所言也不无道理。”

赵德广:“记着,成大事的一定眼光要长远,不要在乎眼前这些权力多想想以后的事情。”

而杜怀正也正如赵德广所言,勇于任事,然而在重大事情上都事先与赵德广相商,有什么功劳都将赵德广放在前面。同时对赵烈宁的弟弟赵烈宏也很关照,请父亲杜瑗康为赵烈宏在海京府为他谋了一个正八品的经历。

可以说,赵德广与杜怀正在宁阳府的共事是非常融洽的,而因为二人融洽的关系,宁阳府城的扩建到绍成七年初就完成了,文宁宫的修缮也在年底完成了,并得到了工部的验收。成为了海山洲三府之中最先完成修缮和扩建的,赵德广、杜怀正二人也在绍成七年得到了吏部以及马敬功的公开嘉奖,并将其功绩记录在案,杜怀正也在绍成七年底升任正五品宁阳府同知。成为了同辈一带的勋贵子弟中升的最快的。其弟弟杜怀义此时是殿前军正五品的都司。但是按照文贵武贱的习惯,杜怀正会更有前途。

绍成八年底,宁安宫的修缮和营建完成。

绍成九年二月,康绚明的小儿子康遇林完婚,娶了东兴县西部的大户叶家的女儿叶静怡。叶家自然比不上杜家,但是在东兴县也是大户了。

娶了叶静怡,叶家实际上也不亏,毕竟康家已经和杜家沾亲了。

绍成九年九月三十日,原左相潘士成病故,终年八十六岁。

马敬功闻之大惊,亲往致哀,下令追赠为中书令、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正,辍朝三日。

绍成九年底,兴京府的扩建完成,次年初,晋宁宫也重新加固和修缮。潘福恩因功出任吏部副判。兴京府府尹由同知于茂林出任。

绍成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康遇之奉命前往海京府户部公干,在办完公事后去杜瑗康家中拜见了杜瑗康,还有杜长文,杜长文父子二人对他很是欣赏,还留他在家中吃饭,并让他住在杜家。

恰好当天,马敬功的女儿马郁卿和丫鬟来到了杜家,是奉杜思雨之命给杜长文父子的一些礼品,恰巧遇上了康遇之。

马郁卿是马敬功的嫡女,是田思婷所生的第二个孩子去也是第一个女儿,所以对她很是宠爱。

马郁卿长的还不错,但是因为身份的缘故,所以平时不免有些跋扈,但是对真本事的人很是尊重。在整个宫廷的勋贵大臣中,她只对杜长文和田光熙有所敬畏,其余往往都不屑一顾。毕竟论辈分,马郁卿得叫杜长文舅公,叫杜瑗康表叔,叫田光熙舅舅。

马郁卿看到舅公家里有人,问这是谁。

杜瑗康告诉了他。马郁卿:“哦,我想起来了,我表哥当年给祖母进献的礼物就是你出的主意,是吧。”

康遇之:“回公主,是臣的建议。”

马郁卿:“你倒是挺会投机取巧,不过不知道你有什么真本事,该不会是凭借我舅公家的支持才出任知县的吧。”

康遇之:“臣能出任知县,确实与老相国支持有关,这点臣无法否认。”

杜瑗康:“虽说是我们说了话,但是你别小看他,他可是文武全才。弓马非常娴熟,可以百步穿杨。”

马郁卿:“我倒想见识见识,明天你来宫中,我倒要看看。”

康遇之:“臣不敢。”

马郁卿:“你必须来,不来我就能免了你。”

杜瑗康:“让你去你就去看看吧。”

杜长文:“去吧。”

康遇之:“是。”

说罢,马郁卿就走了。

马郁卿走后,康遇之询问了杜长文父子马郁卿的爱好和性格。杜长文说:“这丫头有些心高气傲,别看她长的挺文静,实际上是个男孩子性格,爱舞刀弄枪的,加上王后和太后的宠爱,宫中没几个人敢惹。”

康遇之:“那属下明日。”

杜瑗康:“没事儿,你有真本事,不要怕,实在不行我陪你去。”

次日,康遇之先去,马郁卿已经在等他了。

马郁卿准备好了弓马刀剑,让他与自己周围的侍卫先行比试。

康遇之不敢与马郁卿的侍卫太动真格的,但是侍卫却步步紧逼,康遇之无奈只能动一些真格的,很快不到三招就将侍卫手中用刀打落。

接着,马郁卿与康遇之比箭法。

如杜长文所言,马郁卿确实爱好武艺,箭法一看也是经过老军人的指点,虽是女子却很有些力道,但是康遇之终究是男人,加上学武多年,还在平高家口之战中作战过,能力自然非马郁卿这样的爱好者相比。

马郁卿连射三箭,全部中靶,康遇之一箭则从马郁卿的三箭之中穿过。

这时候,杜瑗康也进了宫,并去觐见了田思婷,说了马郁卿要见识康遇之武艺的事情,田思婷身怕这个疯丫头弄出些事情,赶紧和杜瑗康前去看。

不一会儿,田思婷和杜瑗康来到了马郁卿所住附近,看到了这一切。

马郁卿从小爱舞刀弄枪,但是平时和人们玩儿的时候,人们都让着她,但今日康遇之可没有让着她,这让她很没面子却也很高兴。

看到田思婷、杜瑗康来了后,康遇之赶忙行礼。

田思婷:“康知县,起来吧,她没为难你吧。”

康遇之:“没有。”

马郁卿:“母后,你怎么就问他,不管我呢啊。”

田思婷:“你都多大了,能不能稳重一些,像个女孩儿啊,这么疯疯癫癫舞刀弄枪的,谁还敢要你。”

马郁卿没话说了,这是她最怕听到的,而除了父母和祖母外,也没人敢这么说她,而勋贵家庭子弟中,确实也都对马郁卿是敬而远之。

说罢,马郁卿在母亲田思婷耳旁悄悄说了几句话走了。

田思婷接着将杜瑗康、康遇之带到了自己居住的昆阳宫。

田思婷:“康大人,今年多大了,婚否?”

康遇之:“启禀王后,臣是绍贤十七年出生,今年二十七岁。”

田思婷:“算了,也不和你们兜圈子了,直说吧。郁卿看对你了,要你做驸马。”

无论是杜瑗康,还是康遇之都是十分震惊。

康遇之很快冷静了下来,说:“臣感谢王后和公主的垂爱,然而臣万万不敢有此心。何况臣出生卑微,公主是金枝玉叶。”

这样的话在田思婷的意料之中,田思婷似乎也觉得有些匆忙,就没有说什么,一时很是尴尬。

杜瑗康:“王后,这毕竟事关公主一生,尚需要和晋王及太后禀报,不宜着急。此番康遇之也是临时差遣,如今也该让他回去了,不然误了期限,也不好啊。”

田思婷:“嗯,你先回去吧。”

杜瑗康、康遇之:“臣等告退。”

二人走了后不久,马郁卿就过来找母亲,非要康遇之做她的驸马。

田思婷:“你怎么非看对他啊,他只是个知县,论出身康家只是个普通乡绅家庭啊,那么多勋贵家庭你就没看上啊。”

马郁卿:“没有,那些人都是为了名利,何况他们还都怕我,所以我绝不和他们一起,而这个人有胆识,我喜欢。”

田思婷:“女大不中留啊,不过你喜欢,他可未必敢要你啊。”

马郁卿:“我不管,你和父王还有太后说,或者我去说。”

田思婷:“真是个疯丫头。”

次日,康遇之就赶紧上路返回东兴县,路过宁阳府的时候,专门去姐夫家看了看,和杜怀正说及了此事。杜怀正和康悦婷很是高兴,但是也很是害怕,尤其是康悦婷。

康悦婷留下弟弟,对他说:“你是怎么看的。”

康遇之:“能尚公主自然是好事,对我们家有百利而无一弊,但是尚公主又是一件麻烦事,虽然是夫妻,却还保留君臣之名,对弟弟而言难啊。”

康悦婷:“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看的远,回去后此事不要再和任何人说了,尤其不要和小弟说,更要注意别被村子里的人知道。”

康遇之:“弟弟知道了。”

而同样是几天后,田思婷、马郁卿都将此事和马敬功、杜思雨还有马建洵、张祎澜说了。

马敬功也是很疼爱这个女儿的,不过对于女儿要康遇之做夫婿,这还是很吃惊的,虽然他对康遇之也有不错的印象,但是毕竟康遇之的身份和出身还是略低了一些。杜思雨也有同感,但是杜思雨对这个嫡孙女很是疼爱,在明确了马郁卿的态度后,杜思雨说:“倒是也未尝不可。”

马敬功:“你要是让他做驸马也可以,但是按规矩,你们得住在公主府,他的知县位子怎么办。”

马郁卿:“给他调回来不就好了。”

马敬功:“你说的容易,他在东兴县做的很不错,我是准备将他当做地方高官来培养的。”

马郁卿:“那我就去宁阳府。”

田思婷:“乱来,怎么可以这样,你是公主啊。”

马郁卿:“我不管,反正我看对他了,他在哪儿我就去哪儿。”

杜思雨:“这纯属一个疯丫头,不过祖母问你,你真的看对他了,不后悔,另外你能保证你们成为夫妻以后不欺负他?”

马郁卿:“太后你说的好像我蛮不讲理似的。”

马建洵、张祎澜作为大哥、大嫂,一直就听着,不表态。

马建洵思考的是这个亲妹妹的未来,而张祎澜思考的则不那么简单。

很明显,杜家还被恩宠,而杜家举荐了康家,康家看来要有一番作为。这个好处不能全让杜家给得了,她必须为马建洵为张家在将来争取更多的支持,而康家看来是一支很有潜力的势力。

马敬功:“太子,你说呢,你的亲妹妹,你怎么看。”

马建洵:“小妹好不容易有一个喜欢的,就由她吧,这个康遇之人品和能力没什么问题,出身相对不高,但天底下的出身都是奋斗出来的。再说也正因为他出身不高,不也显得王室亲民爱民吗,而且康家也会感恩戴德,康遇之也不会更不敢对妹妹不恭。”

杜思雨:“都说哥哥疼妹妹,这可真是不假啊。”

张祎澜:“小妹想嫁到宁阳府,虽说于礼法有不和,但是任何事情都在人为,因此也未尝不可。不如让她们先在海京府完婚,然后如果她们想的话,可以回东兴县,其实这也没什么可不可以的。咱们晋国在风俗礼法方面有些需要与中土看齐,但并不一定什么都要一样,可以有自己的特点。”

马敬功:“有理,就这样吧,谁去说呢。”

杜思雨:“这样,让杜瑗度去吧。”

马敬功:“可以。”

十一月二十日,杜瑗度奉命前往宁阳府,见到了知府赵德广还有侄子杜怀正、王湘涵和康悦婷等人,说明了来意。

康悦婷很震惊,一方面谢恩,一方面想婉言拒绝。

杜瑗度:“侄儿媳啊,你们的担忧和顾虑我知道,晋王他们也清楚,但是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没办法。明日我就要去东兴县,你和怀正都和我一起去。”

康悦婷没办法,只能是从命了。

二十二日,杜瑗度来到了东兴县的康庄,先和康绚明说了。

康绚明十分震惊,虽说儿子之前和他漏了风,他也觉得这看来怕是逃不掉,但是却没想到会这么快。康遇林自然是高兴,但还是按耐住了。

康绚明:“小民何德何能啊,还请杜大人可否向晋王禀报小民的惶恐和不安啊,犬子着实不敢啊。小女能逢杜大人家看上已经是造化了,这次可真是不敢啊。”

杜瑗度:“康老先生,你比我长几岁,今天有没有外人,我就叫你康大哥了。”

康绚明:“小民岂敢啊。”

杜瑗度:“康大哥,我几天前已经和悦婷说了,霆雨露莫非天恩,没办法,既然是晋王的恩典,那只能是接受了。另外太子和太子妃他们也说了,可以让她们先在海京府办,然后再返回东兴县。这已经是莫大的恩典和从未有过的了,所以你们就别再婉拒了,否则就不给晋王面子了,到时候你想会如何呢。”

康绚明思来想去,没办法,只能是接受了。

当晚,把康遇之从县衙里叫回来,杜瑗度、杜怀正还有姐姐以及父亲正式明确告知了他,没有办法。康遇之无奈,只能是同意了。

杜瑗度十二月一日返回了海京府复命。

接下来,马敬功让宫苑府、礼部去安排相关的程序,尽量简短。

绍成十年三月,康遇林和叶静怡的儿子出生了,康绚明为这个孙子起名为康延庆。

五月,康绚明主动让出了保正,由副都保正安厚锡接任。安厚锡比康绚明小一轮,也算是康庄的大户了,更重要的是康绚明一手提拔起来的。而如今康绚明已经不再需要保正这个职位了。自己马上就成了皇亲国戚,还要这个有何用。安厚锡接任保正,但实际上对康家依然而且得更加殷勤。如今的康家是飞黄腾达了。不仅是安厚锡,邻近的几家和整个宁阳府又有谁敢不给康家面子呢。

绍成十年六月十五日,马郁卿、康遇之在海京府完成了礼仪。

在这之前的几天,马建洵、张祎澜还专门召康遇之进宫,对他加勉了一番和进行了鼓励。

马建洵当着马郁卿的面说:“遇之啊,不,以后就是妹夫了。这个妹妹我清楚,以后你多担待吧,你放心,有什么委屈你直接找我,或者找太子妃,我们给你做主。”

马郁卿:“大哥,你这是,好像我就会欺负人似的。”

康遇之:“臣能得到公主青睐,实是三生有幸。自当感恩王室,为国效命,竭尽全力。”

马郁卿、康遇之的大婚之礼很是隆重,达官显贵自然蜂拥而至,张崔杜田四大家族也都送了重礼。

当晚洞房之夜,马郁卿、康遇之二人都非常紧张,然而更紧张的还是康遇之,仿佛这一切不过是做梦似的。

康遇之看着眼前如花似玉的公主,和他不久前见面的那位爱舞刀弄枪的公主完全判若两人,此刻的马郁卿有一种女性特有的妩媚。

马郁卿:“夫君,你紧张我又何尝不是啊,你怎么一直就傻乎乎的看着我啊,我不好看吗。”

康遇之:“不是,今天的公主殿下是最漂亮的,和之前我所见到的完全像是两个人。”

马郁卿:“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那样吗,因为只要那样我才能保护自己,做我喜欢的,才能避开我不喜欢的那些人,不然也不会遇到你啊。”

康遇之:“是装的?”

马郁卿:“开始是,到后来也渐渐成习惯了,不过索性遇到了你,让我又回归了女子。”

接着,马郁卿讲了自己小时候的许多事情,康遇之也知道了身在王室的无奈,更对马郁卿有了一种好感。

情到深处自然浓,深夜时分,二人最后入眠,度过了愉快的夜晚。

婚后没多久,马郁卿就提出要和父王及太子说想让康遇之调回海京府,康遇之谢绝了,说:“多谢公主殿下好意,然而我更希望在地方,在地方办事受到的顾虑较小,我也能施展所学。而越到了高层和京城,受到的各种压力会很多,陷阱也会很多,所以我更希望在地方。”

马郁卿:“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康遇之:“委屈公主了,我老家东兴县康庄不过是一个村庄,县衙虽然好一些,但还是怕会委屈你啊。”

马郁卿:“我不怕,你去哪儿我跟你去哪儿,我不怕吃苦。”

康遇之也感觉到马郁卿和平常人所想的是不一样的。

九月初,康遇之就再度返回了东兴县,马郁卿也跟着一起去了,为了不惊动地方,他们是悄悄回去的。

回到了东兴县后,当地士绅乃至大族都知道这是公主、驸马爷,自然免不了要孝敬,但是都被拒绝了。

马郁卿最烦这一套,于九月底就回到了康庄。

康庄是个庄园,虽然不及王宫,但是却别有一番情调,很快地马郁卿也喜欢上了这里。

康绚明对这个公主儿媳是非常的孝敬,马郁卿则很不习惯。说:“父亲,这是在家里,又不是在朝堂,不必要如此。”

在康庄住了两个多月,马郁卿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虽然没有海京府的繁华,但是却自由自在,她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与舒适,时不时还会下地去干活,这让康绚明和康遇林分外感到欣慰,也感到了不安。别说一个公主了,就是普通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是不会轻易去地里面的。

而且她还建议康绚明将康家庄园改名为华康庄园,康绚明自然高兴,就立即改了挂牌。

马郁卿在康庄这段日子很舒心,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弄到了不少的域外良种给康家,还恩赐给了附近的农家。

仅仅两个月,康庄乃至附近的人家都对这位公主是感恩戴德,称这里来了一位活菩萨。

绍成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太后杜思雨无疾而终在睡梦中安然去世,终年八十六岁。

因为杜思雨是无疾而终,当马敬功得知后急忙跑过去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马敬功万分悲伤,下诏追赠母亲为孝安王后,全国挂孝进入国丧期。

马敬功对母亲杜思雨的感情是非常之深的。他小的时候马守山对于杜思雨的感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尊重和信任,但却并不大喜爱了。尤其是赵怡燕得势后,杜思雨十分害怕赵怡燕谋害马敬功,更害怕赵怡燕劝马守山废了马敬功。故而在昭义年间尤其是昭义六年和七年,杜思雨就带着儿子和女儿常年住在娘家,而不敢回宫居住。也正是因为如此,马敬功才躲过了那最危险的两年,也才有了今天。比起张舒扬晚年对杀赵怡燕母子母女有悔恨而言,杜思雨虽然表面在晚年也有所提及,但是他的内心是完全赞成和支持母亲张舒扬杀了她们的,只有杀了他们,马敬功才能安全、才能即位,她才能有荣华富贵,而且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马敬功看来,母亲与祖母是他一生最大的依靠和最不用防范的人,对父亲和祖父则没有太多的感情。对他是完完全全的母子之情和,而祖母对他除了感情和抚养之情外,更有政治上的照顾和培养之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