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年夏天
2006年6月,绿城附近的一个小县城。
“叮铃铃……叮铃铃……收卷!不要交头接耳!”
随着高考最后一科文综的考完,这年的高考终于划上了句号,每个高三学生辛苦3年终于迎来了这一刻。
徐小义,一米7出头的身高,不高不矮,长相不出众但也不算很普通,算长着一副耐看的脸吧。他也完成了高考的使命,即将结束高中生涯,跨入大学校园。
徐小义的家庭在县城里面,家境不上不下,在县城老开发区有一栋三层自建房,那是早年徐父还是县城水泥厂当副厂长的时候起的,如今徐父因水泥厂破产每天都在家操持家务。
徐家的一切开销都靠徐母继承徐小义爷爷去世前留下的草药摊维持,一个月收入几千块钱吧,有点小积蓄。
徐家父母对徐小义学习上要求并不高,对他就要求不能做违法的事情,不去惹事,其他基本上都很放宽,连当初高一徐小义早恋父母都没说什么,可见家里还是挺开明的,也许也是因为父母都没时间去管他吧。
徐父虽然在操持家务,但是还是会每天出门上山去寻找草药来给徐母摆摊卖,但是大部分草药还是会从省会进货来卖。
“叮……”徐小义的手机屏幕亮了,一条短信进来。
“今晚9点宵夜街四姐烧烤摊见”好友黄林书发来的。
黄林书,徐小义从小玩到大的死党,以前他们父母都是同学兼工友,连住的平房都连在一起。
晚上9点烧烤摊一张桌子围着7个人,桌子上摆着半打瓶装啤酒,几碟烧烤。
黄林书,莫俊,徐腾,凌晨,刘耀,安志伟这几个人都是徐小义玩的很好的朋友,平时都以兄弟相称,黄林书年级最大,大家都喊他大佬。
黄林书拿起倒满啤酒的酒杯开口“嘿!哥几个,走一个,庆祝咱们脱离高中魔爪!”。
几人拿起酒杯碰了一下,一起干了下去。
“大佬,距离去大学还有2个多月有什么打算?”安志伟开口道。
安志伟在这七个人里面长得最高,1米83,家里在商场卖衣服的,算是这群人里面的时尚小王子,最会穿衣服。
没等黄林书回答,一个声音抢先回答。
“嘿!不如我们几兄弟一起上绿城去找个暑假工怎么样?”
莫俊,平时最老实,也最受几兄弟的调侃,有事没事就被其他六人调侃。家里是县城开冰库的,批发冰淇淋的,算一个小富二代。
“你个富二代,还需要打工?直接在你家冰库收钱都够你大学一年开销了!”徐小义拿着肉串咬一口说道。
“不如我们去给你打工呗”刘耀接一句“给你家打工两个月够我去网吧玩2个月的了,不过工资得日结!嘿嘿”
刘耀一个沉迷网吧的少年,爱好玩游戏,什么游戏都玩。
“哈哈哈哈……”众人笑道。
凌晨,这七人中的体育生,学习成绩不好,已经报考了绿城的一所院校的体育专业,等着开学就去读体育专业了。他开口道“我还是多睡几天吧,难得睡懒觉!”
众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喝得也都差不多了,还是没聊出个所以然,也就各自回家睡觉去了。
徐小义回到家,躺在床上,啤酒有点上脑,睡不着。也不知道半个月后出分数填志愿填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想着不知道能考多少分,能不能超过本科线,一阵烦躁,不由叹气。
果然,高考前想着考后能放纵自己好好去玩几个月,现在考完了才没两天就觉得无聊了,之前众人商量说去打工赚钱的事情也不记得了,每天还是和家里拿点零花钱结伴钻进网吧玩大半天。
6月下旬,高考出分了,马上也填志愿了,徐小义考了480分,那年高考题目较难,一本线510多分,二本线470多分,徐小义刚好压线二本。
这些他更难受了,根本报不了什么好的二本专业和院校,三本又很贵,家里基本上负担不起。
在最后翻看了无数次那本填志愿的书后,徐小义选择了绿城的一个机电专科院校,选择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因为徐小义也爱玩游戏,也爱倒腾电脑,想着能够每天玩电脑也挺舒服的吧,根本就没想到以后毕业能从事什么职业。
转眼,8月底到来了,徐小义该去上专科学院了。
黄林书,在绿城另一所专科院校学习厨师;
刘耀,在绿城的一所大学附属学院读三本,也不知道啥专业,他从没说过;
莫俊和刘耀同在一所大学读三本,专业是计算机管理技术;
凌晨去读之前选择好的体育院校读体育专业去了;
徐腾,因为考得比较好,上了一本线,出外省读了;
而安志伟却和徐小义选择了同一所学院,读电子信息技术了。
徐小义拖着一个行李箱就出发了,银行卡里面是父母辛苦攒的1万多块钱,让徐小义交学费住宿费和前两个月的生活费,还有买电脑的钱。
徐父开着家里的摩托车,驮着徐小义往汽车站驶去。
徐小义在后座看着前面父亲的后脑勺,安全帽下露出的鬓角,已经花白的头发,再往下看,徐父已经有些驼背的背部,心中不由一阵心疼。
在徐父的注视下,徐小义拖着行李箱走进了发车口,上了驶往绿城的客运汽车……
徐小义的大学生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