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0年的前几个月是等待的话,那么余下的月份则是在对新的岗位的憧憬中度过的。
4月21日,李穆晨再次打起背囊,去往新的岗位,从排长,到副中队长,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再到指导员,用了2年。有人说算是快的了,也有人说像他这个年纪,已经算不了什么了。是啊,转眼之间,李穆晨已经30岁了。
在李穆晨的印象里,除了小时候过得10岁生日,家里是好好操办的,至于后来的20岁,在当兵;到了而今的30岁,还是在当兵,那么自然生日就会过得比较简单。
30岁的李穆晨给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写在30岁前夜》,字数不多,但真实反映了当时的他。程小果每年都会给李穆晨定个元祖蛋糕,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毕业已经3年多了,算上这次,已经是第三家单位了,岗位一个比一个重要,自然身上的担子也会越来越重。从繁华的市区,到偏远的乡镇,环境变了,身份变了,但自己的那份初心没变,这就足够了。
在领导的眼里,李穆晨是一个话比较少的人,少到有时没有主见;可在战士的眼里,李穆晨却是一个十分健谈的好兄长,尤其是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的时候,说一千句一万句,不如扑下身子跟着做一次。
来到新单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的熟悉人员,就好像李穆晨当新兵的时候,班长,队长,指导员都要进行的工作。一个星期过去了,基本上能够对单位人员的情况做到了全熟悉。
这里很静,东边和北边是农家人种的地,西边是居民区,南边往前走个2公里左右可以看到相对的繁华。每天早上,窗外的鸟叫声,听起来特别让人清心,这是在城市里享受不到的,李穆晨十分喜欢这样的环境,尤其是在深夜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看会书,再和程小果视个频,那是难得的幸福。
人们常说,在什么位置就要干什么活。指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好人员的思想,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所以李穆晨一有时间就会找战士聊天,虽然他也知道很多战士不会和他将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但最起码他是用实际行动来让大家看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嘴上说说而已。
做人的工作,可难做多了,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丰富的经验,到最后只能是束手无策。刚开始的时候,李穆晨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总觉得和大家讲感情,大家就能设身处地的反过来想着别人的好,可事实不是这样的。
慢慢的,李穆晨就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这一套,但好歹绝大多数的人已经开始接受他这样的管理方式了,那这就是一种成功。
相对于李穆晨来说,程小果也走上了算是管理层的位置,有很多时候被一些现实困难弄得疲惫不堪,李穆晨就会用他认为的解决方法替她出谋划策,以为不同的体制,管理方式千篇一律,拿来就用就行,往往是添乱,招来程小果的一顿怨言。
与人斗,其乐无穷,李穆晨越来越体验到了,战士们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无非就是想有足够多的自己支配时间,干着自己想干的事,因为他也是从战士走过来的,大家心里想什么,李穆晨通过一个眼神就可以看出来。
作为一个指导员,工作能力的体现,不是让一个爱学习的同志变得更加爱学习;而是如何让一个不愿接受管理,不想干事的后劲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转变思想,逐渐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同志,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李穆晨喜欢看书,喜欢写东西,所以他也想把这种爱好一步一步的渗透到战士的心里去,尽管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只要用心去做了,未来的结果一定会是他想看到的。针对平时话少的,就让他在多个场合给他更多的空间,谈谈对某件事的认识或者说是见解;对于平时活泼调皮的,可以让他负责搞个节目,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充分发挥小能人的作用。凡事种种,都印了老祖宗讲的那样,教育要做到因人施教。
以前当排长和副中队长的时候,程小果还能每天早中晚准时准点的收到李穆晨发来的问候,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给人的感受就是“我被深爱着”,而今真的是忙碌了,有时候到了深夜也没有等到对方的消息,发来视频才知道又在加班,反而是程小果现在是轻松了,每天闲得很,人就是这么奇怪,以前找的次数多了吧,她不当回事,现在呢,又说不重视,女人啊!
整个2020年,李穆晨可以说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熄灯,安排的满满的,绝大多数是勇于工作上,对于自己的私事倒是关心的不够,在他这里最大的私事就是程小果。
指导员就是做思想工作的,有时候程小果情绪不好了,就让李穆晨给她开导开导,美其名曰“检验检验李指导员的工作能力”。任凭李穆晨口舌再好,讲的多么的耐人寻味,程小果总是有法子来拆台,单凭这股无赖劲,李穆晨甘拜下风。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嘛,“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说的就是像程小果这样的“知识分子”,歪理一大堆,到最后她是开心了,李穆晨反而郁闷了。
8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从开始的朦朦胧胧,摸着石头过河,到后来的逐渐进入状态,解决人和事的套路越来越娴熟,用一句话不该讲的话就是“招摇撞骗”,过程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很重要,结果往往是美好的就好。
转眼之间,又到了年尾了,新的一年又要来了,考验李穆晨的时候又到了。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不管在哪,都想回家过个年,尤其是像李穆晨一样的战士们。
李穆晨巴不得大家都能回去,可任务谁来完成,岗位谁来坚守?能回家的只能是寥寥几个,让谁回去,能做到回去的人开开心心,留下的人毫无怨言,是李穆晨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打破固定思维,摒弃陈旧思想,不是兵龄长的就一定非要回去,也不是谁打招呼就必须让他回去,好就好在每年这个时候的安排都让大家满意,以往总是把问题推向自己这里,现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李穆晨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先想如何解决,如果大家通过协商,既加强了战友之间的沟通,又解决了问题,岂不是两全其美嘛!
所以说,随着年纪的增长,经验也在慢慢的成熟,这是李穆晨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