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夕阳照在龙山寺黄色的屋顶上,湖光映着龙山寺的倒影。
湖面上仍有渔船在打捞尸体。
敖拉倚拿着那半张图,站在龙湖边的伏龙石上,仔细地端详着这里的湖光山色。
三十二年前的一幕又呈现在眼前——
年轻的敖拉倚把一个布包放在龙山寺前的伏龙石上,包里露出一个婴儿的脸……
她拿着一个空水壶摇了一下,两眼失神地向寺里走去。
当她拿着水壶回来时,那个布包和婴儿已经不见了,敖拉倚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
她惆怅地放眼望去,眼前是号称“人生三关”的阎王道、再生洞和桃石山。
远远的似有民歌传来——
阎王道上惊花容,
再生洞里悟亲情。
三绕桃石圆大梦,
灵岩峰顶见真功。
云蒸霞蔚开心界,
浮尘落处雾蒙蒙。
人生若得三关过,
冬日春光雨夜明。
敖拉倚收起地图,惆怅地向山下走去。
顺着弯曲的龙山山道,她看见龙小晴推着电动车从山道向上走来。
敖拉倚迎上去:“你好,是龙导游啊。”
龙小晴问:“您是……敖拉教授?”
敖拉倚说:“是,龙导,你是旅游专家,请教一下,书上对再生洞的说法有多个版本儿,哪个是准的呢?”
龙小晴支起电动车说:“其实,我们通常说的再生洞主要有两处,一处在南边桃石山的半山腰上,一片丛林之中,有一个天然洞穴叫再生洞,传说是契丹藏宝的一个将军留下的;另一处是在鸭鸡山山脚下,历史就更加悠久了。”
敖拉倚问:“那么,两个‘再生洞’的名字分别是什么时候起的?”
龙小晴说:“‘再生洞’一词只见于野史,在正史中从未见过。”
敖拉倚继续问道:“龙导,你能给我讲讲鸭鸡山的再生洞吗?”
龙小晴说:“都是传说……”
敖拉倚说:“我喜欢听传说。”
龙小晴望着山下的龙湖:“那我就给你讲讲……”
龙湖南岸边,夕阳在湖面上泛起了红光。
龙大章、朱丽雅和鲁运正在湖边查看着,湖里游船穿梭而过,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图画。
朱丽雅望了一眼正在观察现场的龙大章,低声说:“要不是这里出了案子,真有一点儿渔舟唱晚的味道。”
龙大章说:“丽雅,别抒情了,我们要把周围的环境好好观察一下,假如说吴寄山没死,要想不被别人看见从这里溜走,他会选择从哪儿出去?”
鲁运向四面的群山环顾了一下说:“无路可出,周围全是峭壁,就是一只鸟飞过去也难,更别说一个山民吴寄山了。”
龙大章说:“不,找到吴寄山鞋的附近有个地方叫再生洞。”
朱丽雅问:“再生洞在什么地方?”
龙大章用手向南一指:“南边桃石山的半山腰上。”
朱丽雅说:“这个名字挺有意思,请教一下,再生洞是怎么回事?”
坐在山石上,龙大章给二人讲了一个故事——
“传说再生洞是契丹藏宝的一个将军留下的。契丹首领下令让敖拉将军带领武士去藏宝,可是藏完宝后,敖拉将军发现有人封闭了洞口。洞里的人如不能出去,就成了宝藏的守护神,会被困死。他们便分头找出口,均没有找到。敖拉将军吃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蛇肉和人肉,终于钻出再生洞、爬过阎王道逃了出来,用带出的财宝扩建了契丹王府南大院。”
鲁运听完说:“这个传说很凄惨。”
龙大章站起来说:“是啊,凄惨的故事今天又在这里上演了——一个年轻人不知死活。我现在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吴寄山或许走了敖拉将军走过的道。”
朱丽雅问:“那他为什么不回家?”
龙大章分析道:“他也许是有难言之隐,或是怕给家里带来灾难,或是涉案潜逃。”
鲁运失望地说:“什么也没有发现,又要无功而返啊!”
龙大章笑道:“二位,太阳要下山了,我们得走了,今晚的饭师兄管。”
朱丽雅问:“你干什么去?”
龙大章笑道:“我有约会。”
鲁运不悦:“太不讲究,我们可是给你干活的,就是恶霸地主也得管顿稀粥烂饭吧。”
龙大章笑道:“没法讲究了。”
说完,转身就走,剩下朱丽雅和鲁运直愣愣地看着龙大章向山下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