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愿自己思维修行,在梳理净土修行法门,逐步加深对念佛的理解和深入。
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稀有,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
更知道修行的神通不是有多么神奇,而是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诸佛菩萨如大海,我就是大海水中一点。时儿在小溪里,时儿流入小河,时儿化作云在天空,终点都归回大海。
我习得宿命通,观照过去的的自己,今世虽为人身,前世是蛇身。皆不得自在,为三界束缚,在爱欲中沉沦。生生死死,分段生死,只有罪业随身。受尽生、老、病、死等苦。
今时多有人不信因果报应,不信业报随身。认为人死如灯灭,万不具存。
我用比喻说明一下:
一个新生的婴儿,被人贩子带走了,离开了亲生父母。换一个新环境,新的养父母,养大成人。
一天遇到了亲生父母,他还认识和记得吗?
肯定是不会记得的。只会知道养父母认为亲生父母。
直到亲生父母告诉他,我们从小就遗失了你,让你被人贩子卖给了你现在的养父母。
让后他的养父母也承认说,我们是买你坐儿子的,你不是我们亲生的。
但是血脉关系是改变不了。
这个婴儿就是比喻我们每个人,
人贩子就是比喻我们的贪嗔痴,
养父母就是比喻我们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意),
亲生父母就是比喻我们的佛性。
血脉就是比喻我们业报。
经文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但是众生不知道,不识,不醒悟。所以一到寿终,就会轮回,在在地狱喝了孟婆汤,又重新投胎转世,在六道中重生,或得人身,或地畜生,或为天人,也有成修罗道,鬼道,更有罪业深重就在地狱。
今世遇到佛法,也只求人天果报,世间财宝,不愿往生极乐净土。
如《妙法莲华经》中云: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金银及颇梨
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
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
木櫁并余材塼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歌讚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度
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定有疑惑问: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和应成佛果位。这样的有何差别。
答曰:经中称佛为简异九十五种外道。佛说法对众生根机,那是外道不是不信佛法。所以只有称佛一口,即在佛道中摄,就是入了佛道,非是成就佛果位。
弘愿感叹道:“可怜众生,此身终于佛法,却是遇到难行道法门,要修四谛:苦、集、灭、道,修成阿罗汉;修十二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必二佛法是小乘。
大乘佛法是菩萨行,要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菩萨修成佛果,要断四十一品无明,经历三大阿僧祇劫。”
今有净土宗,是佛法东流到中国,形成独有的特色,是为了救度众生,历代祖师,对佛法的理解,形成八大宗派。
然今时最合适末代众生的根机就是净土宗,念佛法门,能快速在一生快速成佛,脱离贪嗔痴烦恼,就是往生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是报土,凡夫都可以入的报土,非是圣贤才能入。
《观经疏》中云:
问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
答曰。是报非化。云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经》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
又《无量寿经》云: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
又观经中上辈三人,临命终时皆言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人。然报身兼化共来授手。故名为与,以此文证故知是报。
然报应二身者,眼目之异名。前翻报作应,后翻应作报。凡言报者。因行不虚,定招来果。以果应因故名为报。
又三大僧祇所修万行,必定应得菩提。今既道成,即是应身。斯乃过现诸佛辨立三身,除斯已外更无别体。纵使无穷八相,名号尘沙,克体而论,众归化摄。今彼弥陀现是报也。
又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我弘愿今晚自醒,自思维,佛法净土宗门的易行道,和圣道门的难行道。今后知道如何为众生演说简易佛法。”
布施,施有二种:一者是法施,二者是财施。二种施法中法施为胜。
当受信众布施时,为他们演说。
供养有二种:一者善听大乘正法若广若略,二者四事供养恭敬礼侍等。具此二法供养诸佛,名为善供养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