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了进去,玲琅满目的东西,很快就分散了小祈的紧张,让小祈对于这些东西新奇起来。
他正在看的东西,有年头了。
嗯,有年头没玩了。
这一盒子玻璃球,当年也得是孩子王级别的配置啊。
忽然他的袖子被拉住了。
“阿相阿相,这个漂亮的绿色石头是真的吗?”
小祈小小声地凑近他问,指着斜对面的支起来的桌摊。
他点点头。
“阿相阿相,这个这个,漂亮的石头只要3块!”
小祈瞬间激动了,因为听见了刚刚有人问价。
那个支起来的摊位上,摆的清一色全是孔雀石。
古玩虽然很多摆的东西比较杂,也有专卖这一项,看起来就专业。
他笑了笑。
“傻孩子, 人家说的这个是论克卖的。”
“诶?诶?!”
“这叫孔雀石,算是半宝石的一种,算一种比较名贵的石头,你看到的那个小吊坠啊,少说也得30克,约得100块钱吧。”
“诶~~”
小祈有点小哀怨,他还以为三块,就能买个好东西。
“哦哦。”
“小祈很喜欢?”
小祈摇摇头,抓着他袖子往前走。
他有点摸不准小家伙的意思,远远地看了看那个吊坠,跟着小祈继续往前走。
旁边还有个卖木料的,好像是花梨木,不过不是老料,喊的价三百八。
他告诉小祈:“380报的是一斤的价。”
“这种也是?”
他点头。
“这种报价的方式比较特殊,一般内行都比较清楚,虽然不多见,但有的时候这里的一,甚至可能是一W,一万。”
小祈惊讶之后才懂了似的感慨地点点头。
他笑着摸摸小祈的头。
他们这里的是一条长街,摆的全是散摊地摊,一块红布或粗布,就是一个摊。长街后面有个带棚子的小广场,广场周围有古玩店,再往后有几条街也有几家古玩店,再往后就是城郊了,有一些平房。
似乎离着小祈原来的“家”不太远了。
最开头的几个摊看起来还挺有点东西。
他开始边走边跟小祈介绍起来。
“收藏有几大类,瓷器,玉器,金银器,手把件,杂项。”
“现在卖什么的都有,有的专精一项,就卖个钱币,石头,瓷器,像这种玉佩钱币小瓷器都有的就算是小杂项了。”
“阿相有喜欢的收藏项吗?”
“嗯……看工艺吧,我比较喜欢俏货,俊俏的俏,就是工艺精巧的东西。小杂项吧。”
“地摊属于个人流动摊,这些人有点赶集的意思。外面的摊位不收摊位费,里面的有棚子有店铺的摊子收费。真品来讲,铺子里能真的多一点,价也更硬一点。”
“哦哦。”
“相比较来说,外面的摊子更有趣。”
他一眼望去,现在这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了,比以前人多,东西也多,但是出货量就不好说了。
毕竟他小时候,这里的摊子加起来总共也就二十几个。
他还记得哪时候摊主摆的地摊。
通常一个摊子都不太大,也就两条毛巾那么大的一块红布铺在地上,甚至更小。
东西也不多,小红布上一个一个的摆着。
金银首饰,发钗,梳妆盒,胭脂盒,老人帽子上的帽花,烟袋锅子,文房四宝,还有些佛教的,佛牌,转经筒。
还有些他现在也形容不出来是什么的东西。
只记得很神奇很精巧,有一个好像是巴掌大的机械座钟,里面的东西像八音盒一样会动,还有小机关。
那个时候东西无论大小都很精致,这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那时候,是一个月有那么两次这种集,然后周围有那么三五家古玩店。
人也少,哪里像现在。
东西多了,但是情怀也许也就跟着被冲淡了。
现在盘玩类的东西不少。
星月菩提,金刚菩提……
转悠了两家玩菩提籽菩提根的,东西还行就是要价还几千几千的就有点高了。
看了各式各样的手串,现在万物皆可盘吗?
刚刚他就看到一串子山楂籽。
他看了好一会儿,硬是没敢认。
直到老板跟人介绍,确实是山楂籽,他才敢上手摸摸。
他以为热振籽就很特别了,顶多遇到充数的甘孜籽……
行吧,反正都是籽都能盘。
现在人这真是不拘一格,很有个性了,盘这个也许还能健胃消食,也挺好。
他也是有点想买个串,自己盘着玩玩,盘玩是件很舒服的事,看着自己手里的串,慢慢被盘出润泽的包浆。就他目前生活而言,跟退休老大爷也不差啥,区别就差一个手串了。
嗯,安排。
“小祈也可以看看有没有喜欢形状的手串,盘它。”
小祈用略微迷茫的小眼神看着他点头,大概是不理解什么是盘玩,怎么盘玩,乐趣是什么。
他没多说什么只是带着小祈往下走。
桃核,猴头,橄榄核,等一下……这是个什么串?
好像有点眼熟。
他把小祈叫到一边,“小祈,这是不是跟咱家樟脑球有点像。”
小祈点头,“嗯,还是是很纯正的樟脑味道~”
“……”
樟脑木球都穿手串了?!
这属实让他是没有想到的路线。
再多往前走一段,他看着那块菜板子一顿愣神,怎么现在盘东西都盘出新高度了吗?
这不盘个菜板子,都不好意说自己是盘文玩的了是吗?
后面他还看到松子穿串他也不觉得又什么不对的了。
开玩笑,菜板子都可以盘,松子算什么。
等等,旁边那个好像还是莲子串。
感觉自己三观正在重新排列组合。
而小祈确实对这些很好奇,在问他里面松子还可以吃吗?
他缓了缓,给小祈解释道,这种松子在打孔的时候,里面的松子基本上就已经被搅碎了,松子里的油会从内部滋润松子壳,上手短时间就能出盘玩的效果,变红变得更油润。
小祈不明所以地点点头。
随后出现让小祈更好奇的是旁边那一排矮矮胖胖的小苞米。
“这个也不是买来吃的吗?”
“这个要吃,也不是不可以。”他笑着说,“就是能吃出一种叫做肉疼的滋味。”
“这种文玩小玉米是手把件,这种玉米,我是没吃过的,这里的都是长老的,也不嫩了,撤水变硬了,晶莹剔透的用来观赏,反正盘出来也应该特别好看。”
“那阿相可以盘的东西,是不是都是可以吃的啊。”
“哈哈哈,不一定。”
就比如刚刚那个菜板子,这牙口得多硬。
“不可以吃的也可以盘,万物皆可盘。”
“嗯?那小祈也可以盘吗?”
“是啊。”
小祈睁大眼睛。
“我要盘小祈了哦!”
“唔!”
小祈怔住了 ,一动不敢动的。
他笑着伸手放在在小祈头上,揉来揉去。
“我不是天天都有在盘小祈吗?”
“诶~?”
“小祈难道不是越盘越可爱了~?”
“嗯嗯嗯~诶嘿~”
小家伙扑在他怀里蹭蹭他。
走过一个摊子,他蹲下来看看。
“这个草里金不错。”
“?”
黑布上摆了一堆各式各样的小葫芦,有个小盒子里还摆了点其他的小零碎。
“就是特别小的葫芦,一寸以内的手捻葫芦。”
“在过去一寸,约3.33cm以内,手捻小葫芦为草里金,8 cm以下的文玩葫芦称为手捻葫芦。再大就不好单手握着了。”
他把手上的这个拿给小祈看。
“这个葫芦是要做装饰品吗?”
小祈还是不太懂,但是小祈对旁边那个特别大的葫芦感兴趣,指着问他道:“这个是济公爷爷用的酒葫芦吗?”
“嗯,这个是摆件,要是装酒的话,改改,改改应该也可以。”
他鼓捣着手里的小葫芦,小东西手感还挺不错的。
“阿相这小葫芦就是用来捻的吗?”
看他手里的动作,小祈好奇。
他把小葫芦递给小祈,小祈也捻捻,也觉得挺好玩的。
“嗯,活动手部,促进血液循环,小祈有没有看过那种老大爷手里拿俩球,来回运转。这个就是跟那个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长时间捻,会有包浆,看着更赏心悦目。过去老北京的少爷们的小时尚。”
见他乐意跟孩子讲讲传统,老板人挺热情,把它怀里揣着的一个小葫芦拿出来,递给他看。
一看就是有年份了,包了一层浆,隐隐都有玉化了。
“谢谢老板,老板,你这盘的挺好啊。”
“十多年了,都快二十年了。”
“这东西真挺好。”
终于有实物了,他把新老的两个小葫芦放一起,给小祈解释起来,盘玩的乐趣所在。
小祈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盘,什么是包浆。
“这真的是从这种葫芦变的吗?”
小祈盯着他一手握着一个的小葫芦,眼睛里写满了惊讶。
“对,就是从你左手这种新葫芦,日积月累,盘玩,手上的油脂汗液润养出来的变成你右手的这种样子。”
“它们真的是同一种东西哦,不是两种。”
“哇哦~~~”
小祈都有点不知道说什么了,反复地把玩着手里那个已经玉化的小葫芦。
“老板这个葫芦盘的确实好,色泽很亮,一点也不乌。”
老板笑的爽朗,“我就喜欢玩葫芦,这些葫芦画都是我自己画的,天天画,没事时候就把玩,把玩,时间久了就玩出来了。”
摊子上除了素葫芦,还有的就是老板自己的烙画葫芦,都很精致,题材多样,小到花鸟鱼虫,大到八仙过海。
旁边扁圆葫芦烙画做成个小酒罐,感觉不错,挺讨喜的。
那边小祈还在震惊中。
“原来这就是盘玩啊,感觉,感觉像是换了个种类,这个这个像是玉雕的,好难想象它曾经也是葫芦,是植物长出来的葫芦。”
“嗯,小祈应该知道盘玩的乐趣了吧,是不是很有意思?”
“嗯。”
小祈还在努力理解着,这种物体变化。
“老板,这俩。”他指着草里金和那个酒罐葫芦,“给个实价。”
老板要了个两位数。
一番讨价。
他稍稍砍下点价,他拿下这两个小葫芦。
走出好远,小祈还有点晕晕乎乎的。
也不知道,刚刚他谈价的时候,小家伙有没有听进去他是怎么说的。
“阿相,葫芦会有假的吗?”
他知道小祈这是想要更了解这些,开始更耐心的介绍。
“古玩像这种,比如说葫芦,卖的是工艺,或者说葫芦本身的造型,葫芦不是那么难生产的,每年都会有,大自然是最大的供货商,这个没有什么假。像葫芦还有竹子,桃核,这种植物类的,原皮的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能会有的是长的像的,便宜的拿来忽悠说是另一种贵的。然后葫芦的话,注意下龙头,就是葫芦藤,有的这个地方容易掉,可能是粘上去的。”
“如果一定说有假的,包浆有药水处理,会发红,但是那颜色显得僵硬呆板,一看就像是面上的颜色,不透,没有那种油脂浸的油润感。”
正好前面不远还真有个摊子摆着现成的教具。
他让小祈仔细看。
看完了离远了,他才问小祈:“感觉如何?”
“感觉,那个,后来看的没有之前葫芦老板手里的那个好。”
“怎么个不好法?”
“嗯,就颜色好像是外面一层固上去的。”
小祈认真思索终于总结出一个词,“没有灵魂。”
“哈哈哈哈哈,对,看来小祈已经懂了,后面的染的,也叫动过手了,这算是开门和不开门的区别,前面的明显开门,后面的就,小祈你懂的。”
“嗯嗯。包浆的,好看!”
“嗯,小葫芦给你盘。”
“嗯~!”
小祈捻着小葫芦,跟他继续往前探索。
不知道小家伙看到什么了,有点紧张?
拉着他的袖子把他往道边上拽。
“怎么了?”
“阿相,玉猪龙诶!还有那个是C龙,红山文化!”
“哦,小祈知道红山文化?”
“嗯,那个C龙,真的造型好好看,简洁大方美观。”
“喜欢?”
“喜欢!”
“好。”
他蹲到那个摊位,拿起几个,顾左右而言其他,问了几个之后,稍稍还了下价。
那老板张口八万,闭口八千,什么年份到代,包老,说啥也在几千徘徊,听得小祈既心动又焦急。
“那谢谢老板,我在看看。”
说完他拉住小祈的手就走了。
小祈微微有些遗憾。
他盘盘他家小祈祈,低声对小祈耳语:“多走几步没准有惊喜。”
不出他所料,在他们悠哉悠哉地走走停停十分钟后,又看见一家,这一家再往前几个摊子上也有。
都长的一摸一样,大小材质颜色都差不多,如出一辙。
小祈眨着会说话的大眼睛,仿佛在问,为什么这些看起来都很相像啊,红山玉器出土那多的吗,一家比一家便宜呢?
“这些玉器很像是吧。”
小祈点头。
“像到,就像一个厂子生产是吧。”
小祈点头,点着点着,发现了问题。
“哦?阿相是说。”
“机雕的小玉件,批量生产。”
小祈小心翼翼地问,“那是不是不是不是真东西,不值钱。”
“不那么值钱,至于真不真的。下次让小祈自己去讲一家就是真的了。”
“?”
他笑笑不说话。
收藏这种东西,需要看人是不是喜欢。
古玩,古玩,鼓捣这些古老的东西能玩出快乐,那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