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筠辞行,孙平没有再挽留。孙平知道少爷看着温和,性子实是倔强,一旦决定的事,不会轻易更改。不过临别前,大家主忽然相邀,说是生意上的事。祝筠感念大家主救过自己的命,遂备上厚礼,提了两坛珍藏的桂花酒往草庐拜别。
草庐不做会客之用,没有留客堂,祝筠被引至书房。等候许久不见人来,说是大家主有事脱不开身,祝筠随手拿起茶案上的书翻起来。
那书的封面只写了一个字——墨,想来是书的名字。如此雅致的书名,似是本诗集,能被大家主青睐的诗集,祝筠很好奇。但翻开第一页,祝筠发现自己想错了,那行文格式并非诗律。书上字迹刚劲内敛,和沧海山庄藏书阁里《龙女奇谈》出自同一人之手。
“枯木入土,经年化炭,祭火之力,更胜樵木……九州多炭,遍于中州、西凉、越地、蜀岭……”
原来这本书讲的是石炭矿藏和判识矿藏的门道。
祝筠撇了一眼查案上的另一本书——金。若墨讲的是石炭,那金莫非是讲的是金矿银矿?祝筠翻阅几页,发现自己又想错了,另一本书讲的是冶金锻造之术。
广源王府花开如春,将军征战的巴蜀之地大雪封山,祝筠惦记着前线苦寒,若能就近采炭,必可助大军驱除鞑靼。《墨》于祝筠来说,实乃天降宝藏。祝筠看得很投入,以至于门外一闪而过的人影都没有注意。
“他看的哪一本?”大家主手上的笔没有停顿,仿佛他天生可以一心二用。手边晾晒的墨稿已铺满桌子。
“墨。”瞿万简单行过礼,为大家主整理墨稿。
“点一柱香,待香燃尽,他应该就看完了。”大家主吩咐。
瞿万见大家主思如泉涌,笔落成书,不忍打搅,可问题憋在肚子里就会走神,这一走神磨墨失了轻重,墨汁溅到纸上。
“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帮他?”大家主抬头道。
瞿万挠挠头,墨汁不甚沾到脸上,“什么都瞒不过公子的眼睛。”
大家主难得放下笔,酣畅地饮了一壶酒,“扶安王朝图谋中原财富,无论对王姬还是草原三十六部都是威胁。王姬既执天下棋盘,就是要借魏国之手力挫扶安王朝。那两本书,一本是铁器锻造,依书上之法,可以锻造出不输于扶安大军的兵器,另一本所述,则是锻造兵器时需要用到的石炭。”
“可一柱香的时间,只够看完一本书。”瞿万掰着食指道。
“一本足矣,看多了只会助长魏廷野心,天下纷争起,于我们并无益处。”大家主放下酒壶,取来一沓新纸。
“他只看了《墨》,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瞿万怒其不争的叹道。
大家主一晃头,“你怎知,在他眼中,芝麻不如西瓜珍贵。”
“那为什么不直接将消息送给魏廷,非要绕个圈子?”瞿万又问。
“你觉得呢?”大家主摇头反问。
瞿万琢磨着,缓缓道,“幽州在燕国界内,草原各部还要靠与北燕的商贸渡过寒冬。若光明正大的向魏国献策,咱八成也没有安稳日子可过。”
“还不算无可救药,”大家主正要落笔,忽而又想起一件事,“清察司的通缉令撤了么?”
“公子您料事如神。今儿一早就撤了,对外说是在崖下找到要犯尸身。”瞿万竖着大拇指夸道。
“江北势力纷杂,清察司也不想贴着告示将自己北山藏有秘密一事广而告之。看着香炉,时候到了,我们去送他一程。等等,你先去把脸洗了。”
祝筠偶遇奇书,一边爱不释手,一边内心乞求着大家主晚点到来。就在惶恐忐忑里,书翻到了最后一页。
“祝公子久等了。”
门口传来大家主的声音,祝筠心中一惊,书滑落在地上。
“看来是我打搅祝公子的好兴致。”大家主望着地上展开的书页。
祝筠慌忙捡起书,双手呈上,“未经允准,擅自翻阅,请大家主见谅。”
“无妨,既是书,便是与人看的,”大家主接过书,做到了主位。又比了个手势,请祝筠落座。
祝筠献过礼,又将镜水获救之事再三感谢,方矜持地坐回去。
“你来江北不过半月余,便将竹息酒坊经营的更上一层楼,远胜王姬府上诸多苦心孤诣仍无长进的掌柜。”大家主评道。
祝筠没想到大家主一上来就这么和气的夸自己,凭借在白玉京混迹多年的经验,这恐怕是欲抑先扬,祝筠十分谦逊地回道,“大家主谬赞。”
“凭你的经营之道,何以甘心在将军府做个籍籍无名的管家。”
“将军于我有恩。”祝筠谨慎答道。
“原来是为了报答。那我救你一场的情谊你要怎么还?”大家主目光炯炯地盯着。
果然,出来混的都是要还的。祝筠起身抱拳,“但凭大家主吩咐,祝筠能办到的必倾尽全力。”
“若我要你为王姬效力,可愿意?”大家主沉声。
祝筠迟疑一刻,转而干脆回答,“筠身在上京,若能帮的上王姬,是筠的荣幸。”
“哈哈,跟我兜圈子。”大家主听出祝筠的言外之意,他是打定主意留在上京跟着高照。大家主不喜强人所难,见祝筠身子绷得紧,心中隐有内疚,语气也变得和善,“你可还记得凤仪阁观琴舞时,幽州子虚巷订千坛桂花酿。”
“记得。但我问过孙平,他说幽州界未曾听闻子虚巷。”祝筠仍不敢正视大家主。
“巷子的确是子虚乌有。因为酒入幽州,就是到了我眼底下。”大家主鲜少人前炫耀过自己的身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血脉里久违的骄傲都沸腾起来。要被自己的帅气迷倒了,大家主内心在呐喊。
“原来那日垂帘之后是大家主。”祝筠惊讶地抬起头。
大家主好不容易将内心驰骋地野马拉回来,调整语气严肃道,“那一千坛酒,烦劳祝管家春后亲自送往幽州。”
“必尽心竭力。”祝筠颔首。
大家主亦起身,“三月三,我在幽州静候祝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