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弘愿久久未眠,正在打坐结跏趺坐相。左足安右髀上与外齐。右足安左髀上与外齐。思索今日,师父的教导。
我修习的净土法门是:你只要专称弥陀佛名,自自然然就是在“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我等学佛之人,不能忘掉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要报这四重恩,就只有称念弥陀名号。
称念弥陀名号,你不知不求,自然就能够超度祖先,就能够庇荫儿孙。是本愿的力量,自自然然就会达到报答的功能。
常念于诸佛及诸佛大法
必定希有行是故多欢喜
我弘愿多修福德。有福之人衣服饮食,所需之物自然即至。故无所忧!但念众生,不知生死,不信因果。
人间匆匆营众务
不觉年命日夜去
如灯风中灭难期
茫茫六道无定趣
未得解脱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惊惧
各闻强健有力时
自策自励求常住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故自思维修行人的心,如何能安焉?如何修行,可自度度他?
何为无常呢?
有时今夜入睡,明天就不一定,还能醒来?今天出来门,说不定就回不到这个门?
世间可愍伤常背于自利
一心求富乐堕于邪见网
常怀于死畏流转六道中
大悲诸菩萨能极为希有
众生死至时无能救护者
没在深黑闇烦恼网所缠
若有能发行大悲之心者
荷负众生故为之作重任
若人决定心独受诸勤苦
所获安隐果而与一切共
若人自度畏能度归依者
自未度疑悔何能度所归
若人自不善不能令人善
若不自寂灭安能令人寂
是故先自善寂而后化人。又如法句偈说
若能自安身在于善处者
然后安余人自同于所利
凡物皆先自利后能利人。何以故。如说
若自成己利乃能利于彼
自舍欲利他失利后忧悔
是故说自度已当度众生。
所以引经论为证,《往生礼赞偈》中云:
问曰:今欲劝人往生者,未知若为安心起行作业。定得往生彼国土也。
答曰: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
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具此三心必得生也。
读经论,知修行。自度已当度众生,我今的度,方度至亲,一切世间以父母为家,是二似父母故名之为家。
家无过咎者。家清净故。清净者。是诸法清净无有过故名家清净。是菩萨以此诸法为家故无有过咎。转于过咎,转于世间道,入出世上道者。世间道名即是凡夫所行,道转名休息。凡夫道者,不能究竟至涅槃,常往来生死。是名凡夫道。出世间者。因是道得出三界故名世间道。
今日父母未出三界,我思救也。
智度无极母善权方便父
生故名为父养育故名母
我将入三途,救脱父母。想法修行净土念佛之法。
若有愿生极乐净土者。劝修五念门。五门若具定得往生。
何者为五。一者身业礼拜门。所谓一心专至恭敬合掌。香华供养。礼拜阿弥陀佛。礼即专礼彼佛。毕命为期。不杂余礼。故名礼拜门。
二者口业赞叹门。所谓专意赞叹彼佛身相光明。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及彼国中一切宝庄严光明等。故名赞叹门。
三者意业忆念观察门。所谓专意念观彼佛。及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国土庄严等。如观经说。唯除睡时。恒忆恒念恒想恒观此事等。故名观察门。
四者作愿门。所谓专心。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三业四威仪所作功德。不问初中后。皆须真实心中发愿愿生彼国。故名作愿门。
五者回向门。所谓专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圣凡等所作善根。深生随喜。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是随喜。以此随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与众生共之回向彼国。故名回向门。又到彼国已。得六神通。回入生死。教化众生。彻穷后际。心无厌足。乃至成佛。亦名回向门。五门既具定得往生。一一门与上三心合。随起业行。不问多少。皆名真实业也。
又劝行四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
何者为四。一者恭敬修。所谓恭敬礼拜彼佛及彼一切圣众等。故名恭敬修。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二者无余修。所谓专称彼佛名。专念专想专礼专赞彼佛及一切圣众等。不杂余业。故名无余修。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三者无间修。所谓相续恭敬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回向发愿。心心相续不以余业来间。故名无间修。
又不以贪嗔烦恼来间。随犯随忏。不令隔念隔时隔日。常使清净。亦名无间修。
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又菩萨已免生死。所作善法回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众生尽未来际。即是利他。
然今时众生悉为烦恼系缚。未免恶道生死等苦。随缘起行。一切善根具速回。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到彼国已。更无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运。自利利他无不具足。应知!
弘愿唯劝大众,独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一佛。不观相貌。专称名字。即于念中。得见彼阿弥陀佛及一切佛等。
问曰: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
答曰: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所以修行易行道也,称名易得得果位殊胜。
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何以故?杂念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续念报佛恩故。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比见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椎,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毕命为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长时永劫,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