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难民
书名:桃花开 作者:纪春晓 本章字数:4737字 发布时间:2022-04-19

“都说是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可是这老话也有不准的时候,就说这个开粮站,堆成山一样的粮食,但凡有点仁心良善,那手缝里边稍微漏一点下来,也够穷人活命喽,可是咱们江城这几年,为了口吃的卖儿卖女,甚至吃不上饭饿死的不在少数吧,想当初老掌柜在的时候可不是这个光景,咱不敢说这是哪一位,我一说您一听也就是了,当年。。。”这几句一下把人的胃口吊起来了,同时也都不由自主的向那位李掌柜瞥了一眼,就连被抢了话的客人也是没了争论的心思,准备好好满足一下自己的窥私之心。

 

原来这江城处地偏南,虽说地方不大,但是水土肥沃,育有良田不下千顷,老辈传说这江城米还曾经是某朝某代的贡米,沾了地利的光,老百姓的日子虽说谈不到富足却也吃喝不愁,有的人家还能节省些余粮换成银钱改善生活,有了贡米的噱头,再加上各家有卖粮需求,江城里大大小小的粮站自然多了起来,他们有的收购本地粮米囤积起来到外地去卖,有的不仅各处倒卖并且在城里边开了自己的铺子,这其中生意做的最有门道的得算是德兴聚,取的是仁德昭彰兴财广聚的意思,掌柜的姓李,黝黑的脸膛颇有神采,身材虽然瘦削但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丝毫不见佝偻,也因为年轻时走南闯北沾染许多江湖气,变得为人豪爽仗义疏财,碰上没钱买米的人家,李掌柜的贴出告示说可以用好米来他的铺子换糙米,从来都是一斤换两斤甚至三斤,让人口多的家里也能吃饱活命,李善人在江城那是有口皆碑。

 

事情就出在这一年,也不知道从哪里逃来一群灾民,一个个破衣烂衫面如死灰,进得城来有些人甚至连伸手讨饭的力气也没有,只是在墙根底下呜呜的呻吟着,起初还有人施舍吃食,慢慢的一些传言出来就没人敢再靠近他们了,原来是他们进城时男性壮年居多,妇孺很少,而且妇孺抱团对同来的男人满是敌意,并不像之前的饥民,怕受人欺负,皆是一簇,又有些人双眼猩红,便有人传说他们虽是同路,但是路上饥饿太甚,这身体健壮的男人便起了吃人的心思,原本男女数量一样多的,如今只剩下这些,活着的那些也是当储备粮食在养着,虽说是痴人臆断犹如天方夜谈,只是普通民众自是不愿掺和其中的,不管信不信流言的江城人民与这些灾民皆是避之不及。

 

往常这种事情自然有地方上的保长乡绅商量着处理,现如今有了这种闲言碎语,地方上也不好做接纳的安排,这一耽搁可就饿死人了,那是一个面色黝黑的农妇,临死时嘴唇还在不住颤抖,眼睛已经流不出泪来,望着自己的女儿全是担忧,满是沟壑的双手终是没能抬起来再捧捧自己女儿的脸,随着眼神逐渐暗淡,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她本来有机会活命的,只是母性使然,每天把讨来微不足道的食物尽数给了自己孩子,想不到她是如何抑制进食的欲望,如何克制生命逐渐流逝带来的恐慌,这些都无从得知,只是那一夜的江城整个被声声凄厉的啼哭笼罩。

 

当幸存下来的孤女从震惊中惊醒过来的时候,前半生所有的悲痛都在这一瞬间集体涌上心头,这样的苦楚让她张大了嘴巴却发不出足以表达难过的声音,嘶嘶的气音从她的嘴巴里,更像是灵魂深处,连续而急促的响起来,这声音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化着,最后只有一个石破天惊的“娘”字被释放了出来,围观的群众这才放下心来,因为这姑娘总算给了一出他们所能预期到的反应“死了娘哪有不喊的”如是说,然后便是呕哑嘲哳的呜呜声,许是她的喉头很久没有被碳水宠幸过,许是她本身就音色不雅,总之她的呜咽在慢慢扩大,声调忽然就变得尖利,就像一只利爪猛地划过玻璃表面,伴着含糊不清的啊啊声,猿猴哀啼也不过如此,一下把江城人镇住了,人们终于认识到这是一件不详的事,如染晦气般四散归家,最后离去的人已经没有了趣味,因为小姑娘只有如泣如诉的低沉哀怨,丝毫没有新意。

 

江城人怎么也想不到,蜷缩在城墙根低下,刚刚得着活命的女娃能有这样的本事,因为第二天几乎所以的江城人都恍惚觉得自己听了一夜的悲啼,可怎么会传的如此广远呢,想来是那样的人间惨像,就算只是听说,阴霾也会在心上盘踞一段时间,一夜晚总该是有的,毕竟江城人民也不过是普通乡众,若没有那些无稽的谣言,绝不会如此冷血,路旁一位耄耋老者如此想着,看着这群双目猩红的异乡人,砸了咂嘴角泛出的丝缕口水,好像回忆起了自己三年前逃荒到江城,路上那些有趣的经历。

 

这样的事情,在高秉仁德大义的江城可是风波不小,于是乎一场由地保牵头,城中乡绅集聚的议事会顺势召开。厅堂高悬“忠义堂”的匾额,正下方有一张方桌,桌子两边坐着两位老者,须发全白但是精神矍铄,除了偶尔喝上两口茶水就是一直闭目养神,看起来应该是族老,两人正前方,左右两边各有四把太师椅,八个人端坐其上,有地方上管事的官人,有学识渊博的鸿儒,再就是城里做生意的头面人物,其中就有这位老掌柜的,地保看着人员到齐,就把怎么起的谣言怎么饿死人的事情一说,再把江城民风淳朴乐善好施的美德一颂扬,最后把在座的各位说成是菩萨心肠的佛爷,就宣布开始讨论该怎么安置这批难民。

 

地保说完开场后,肃立在两位族老旁边看着场中的八位老爷们,起初是窃窃私语,渐渐的有了一些推搡,也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是的,这不嘛站起来一位,此人方正的一张脸上满是胡茬,身上是利落的短打,腰里系着板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原来是此地的民团孙教头,身上有些祖传拳脚,手底下跟着三五十人,平时也做些保镖押货的营生“要我说呀,赶出去算了,他们才几个人,不劳烦各位动手,我手底下这些小子就把事办了”孙教头说完便坐下来,地保看看众人,有的暗挑大拇哥,有的手里端着茶碗只当没听见,地保又暗暗瞧瞧两位族老,也是毫无反应,他就明白了这个法子不行,只得站出来圆场“孙教头大义,愿为大家服劳,实在敬佩,这才刚开始,咱们再商量商量,总不好把这担子都压在孙教头一个人肩膀上”说完就退了回去,几句话又是给了姓孙的脸面,又是跟大家挑明这个行不通,慢慢说呗反正今天的架势很明朗,不聊出个子丑寅卯来谁也走不掉。

 

“咳,这个我说个主意哈”一句话把众人的目光吸引到这个清瘦中年人身上,看到是他说话,众人立刻噤声屏气要听下文,其人长相斯文清秀,尤其一副西洋眼镜更显得书卷气十足,这位王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从小酷爱读书又聪颖异常,有着神童的美誉,前清时早早成了童生,初次院试便得了秀才,随后的乡试又中了举人,原想着江城马上就能出个状元郎,谁承想满清没了终究无缘朝堂,后来据说有个什么有钱的同窗要出国留学,欣赏他的才华给弄了个伴读的位置,一起在国外待了两年,那副总挂在脸上的西洋镜就是凭证,再加上他总能说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国外故事来,一时间学贯中西的赞誉不胫而走,江城人乐的有这么一位大先生,既知道至圣先师孔子的大同天地,又明白外国有个什么乌托邦,好像有王先生在,江城人就是最开化的文明人,而不是革命党嘴里的麻木愚民。就这样,江城人在其回城不久便有乡绅给他捐了一座书馆,又都争先恐后的将子嗣送到这位大先生身边,以听其教诲,积累一些傲视中西的资本。

 

现如今,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已然人到中年,一袭有些发白的蓝色长衫已经很多年未曾换过,脚上的布鞋也是老旧的款式,只有很少的人还提起王先生年轻时,那身时尚的西服领带搭配锃亮的法兰西皮鞋,当然那些指点江山求变救国的新鲜话更是少有人记得,但是每天都能看到他在褪色的书馆门口,摆着叫“鞠躬”的姿势等着自己的学生,学生们鞠躬问先生安,先生鞠躬回礼问同学们好,这是王先生的第一课,同样给寂静的江城注入鲜活,江城人只觉得比作揖有趣,争先模仿成为风尚,当朗朗读书声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王先生的师道尊严就是一杆大旗,给江城人的尊师重教学养深厚加上一个有力佐证,所以城中人无不对这位先生尊敬至极礼遇有加。

 

只见王先生推了推自己鼻头上的留洋凭证,先是面对二位族老鞠躬问好,然后是面对其余人一样的礼貌问好,端坐其上的两位老人也是睁开眼睛微微点点头,其他人也是学着两位族老欠身点头“咱们江城向来是宽厚待人的,以往逃过来的在咱们处落户的不在少数,只是此次吃人一说实在惊恐,不怪民众心有芥蒂,能做出此等禽兽行为已是非人畜类,不管真假都不能放任其在江城游荡,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孔孟之道也说人性本善,礼乐教之可以为圣,再说江城本不是故土,仰人鼻息毕竟不是上等活法,若是依我之言,须有一万全之策,既能让他们不再饿死,更好有些粮米银钱傍身,然后自己退走,方不失我江城海乃百川的胸襟,也不会辱没各位老爷乐善好施的善名”

 

这些话在其余人听来只觉舒服,可细细品味,思路是有了,具体步骤终究不知道不是,二位族老相视一眼,示意王先生继续说,王先生环视四周深吸一口气缓缓说到“这样的善举功德甚大,有大机缘者方可得”仔细听着解决办法,好好坐在左手边第一位的李掌柜,忽然有一种被猛兽盯上的感觉,直觉汗毛倒竖,细细扫视发现是一位族老,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心里当下便有了几分警觉,怪不得平时都是坐第四把椅子的,今天偏偏被引到这第一的位置,不动声色接着往下听,果然就来了“但是粮米一项,我等就要细细谋划如何去找”听到这里孙教头忽然插话“米还是问题,老李家的米堆得小山似的,我说李掌。。。”柜字还没出就知道自己失言了,又看到李掌柜满脸的官司,立刻闭了嘴,只是姓孙的不说却管不住姓王的嘴巴“孙教头说的极是”丝毫没有别打断发言的愠怒,仿佛还有些如释重负的畅快“粮米之事恰恰是要李掌柜帮忙,至于怎么送他们离开江城,所谓一事不烦二主,还要李掌柜的多劳心”说完就立刻坐下来,目不斜视只盯着眼前的茶碗,任凭李掌柜如何递来眼色也是纹丝不动。

 

地保也听了个稀里糊涂,刚刚孙教头那里不还是说什么不好偏劳,怎么到了李掌柜这里就变成一事不烦二主了,自己还没想好怎么说,底下那些位就聒噪开了,一个个拱手祝贺“恭喜老李贺喜老李,大机缘大功德都是你的嘞”可怎么听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李掌柜满脸苦涩只得把目光投向二位族老,只见刚刚盯着的李掌柜的那位,轻轻敲了两下茶碗发出叮铃叮铃的声音,屋里可就安静下来“都别跟这哈吵吵,法子已经有了,就让李家这小子去办,俗话说单丝不成线孤木难为林,他但凡有个为难的地方求到你们,都不许推辞,包括我们两把老骨头也是随调差遣,可有一说要是他办不好再死了人,坏了咱们的名声,这族规也不是吃素的”说着话一指上面供着的那根碗口粗的藤条。

 

话说到这份上,没人再敢言语,就看着地保陪着二族老慢慢走去,才一一退场,只有李掌柜呆呆发愣还在位置上坐着,管家李忠推了推他才回过神,两眼失神的往外走,出了忠义堂深一脚浅一脚的下台阶,管家紧紧扶着,赶等着走到大路上一看前面正是出主意的王先生,正迈着方正的八字步优哉游哉游览街景,李掌柜眼中冒火,甩开李忠大步流星追赶上去,几步来在王先生一侧,一把抓住他的腕子,嘴上什么话也没说,可这手上暗暗使劲,只疼的这位大先生龇牙咧嘴,恐怕这会怕是连眼泪花也滴下来呢,连连告饶“李老兄这是做什么,不说我刚刚在堂上我帮你揽下这天大的好差事,就是素日里咱们的酒水交情,也不该下如此狠手,你若是再用力些我这腕子怕是以后再难拿笔了”听到这样的混账话,老李头都要气笑了,但是也把手松开了“好你个笔杆子,还好意思跟我提交情,就单说你今天这出独角戏,我还当咱们有什么宿世仇恨呢,平日里不见你如此舌利,怎么今天直把我往火坑里推,还说是好差事,我是没办法结果这桩乱子,事是你惹的,要是没有万全的对策,我跟你没完”说完气呼呼的梗着脖子,王先生只觉好玩,一边活动手腕一边招呼李掌柜的在旁边茶摊坐下“老兄这些年的急脾气要改改的呀”见对方不说话便继续说“听说老兄想给老太太修一座养老宅子尚缺银两,还有许多大户拖欠老兄粮米,若是听我的这些嘛。。”“怎么样”“迎刃而解”王先生斩钉截铁的说,看出老李满脸不信,王先生一拍桌子“附耳过来”李掌柜近前细听,直听的眉开眼笑,拍着大腿说什么也要请文曲星喝酒,嘴里嚷嚷着这回老李可要威风一把了,引人侧目。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桃花开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