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军兵力两倍于燕军,两军交锋之下燕军抵不住江南军的强力冲击,且战且退。
燕王朱武指挥燕军退守芒砀山,准备借助山势险要地形防御对手进攻。不料“混世魔王”樊瑞的三千芒砀山寨兵率先守住入山口,竟把燕军阻挡在外,任由江南军围攻。
朱武大惊,只见樊瑞在山上笑道:“燕王休怪小弟,大宋即将灭亡乃是天数,何苦替他支撑。方腊三十万大军侵宋,芒砀山弹丸之地,不敢相抗,还请燕王另谋出路。”
朱武恨恨道:“果不出我所料,昔日金华山五子谋取天下,你也有份儿!”
樊瑞道:“看在你我兄弟一场的份上,今日不断你后路,燕王保重!”
朱武带着燕军转道东行,要到东边的僖山藏身。林冲、鲁智深、董平等将领殿后保护。
司行方一路追击史进,突得靠前,冷不防半路杀出“行者”武松,纵身飞起,左手“天涯”刀凌空劈向司行方。
司行方举起三尖两刃刀的刀杆一架,岂知武松这一刀的力量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匪夷所思,加上镔铁刀材质过硬,司行方连人带三尖两刃刀,活生生被武松劈成两半。
司行方至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武松劈死司行方,自己都愣在当场,难以置信地看着左臂,那棱角分明的筋肉上,隐隐闪现麒麟纹。
“发达了……”武松喃喃自语道。
燕军背靠僖山,面前是沙泽、余泽两处水系,“玉幡竿”孟康率领船队停泊其中,依靠箭矢将柴进的追兵阻挡在水泽之外,燕军才得到喘息之机。
众好汉对“没羽箭”张清之死暗自神伤,他的好友“双枪将”董平更是抚尸痛哭不已。
朱武令将张清埋在僖山脚下,哪里战死,哪里就是武将的归宿。
当日,燕军便在僖山和沙泽、余泽之间安营扎寨,步军、水军布起层层防御,以防江南军进攻。
燕王朱武的大帐中,朱武屏退左右,一个亲卫脱去战袍,露出道士打扮,赫然便是“神驹子”马灵。
他运用风火轮“神行术”,先一步来见朱武,被朱武留在身边,不露行藏。
马灵道:“燕王试出樊瑞之心,恐难为我所用。”
朱武叹道:“樊瑞与我乃是一体两面,何其相像。只不过他制造了太多幻象,自己也深陷其中,需要有人点化。”
马灵道:“我先行一步,乔道长随后就到,樊瑞是他的师弟,还需他来指点迷津。”
朱武道:“想不到‘金华山五子’最终却是乔道长最先迷途知返。”
正说着,帐外响起爽朗的笑声,朱武急忙出帐迎接,却是“幻魔君”乔道清和他的两个伴当费珍、薛灿到了。
众人回到帐中坐定,朱武命看茶待客。
乔道清说道:“方才听燕王说起贫道迷途知返……”
朱武连忙接口道:“朱武口无遮拦,还望道长莫怪。”
乔道清摆摆手,道:“金华山修行之人身上都有魔性,从小到大师父从未想过要用道法教化。但后来不知怎的贫道身上的魔性日益消退,因此才能在一清师兄的指导下顿悟,皈依罗真人座下。其实贫道也曾思索过为何如此。”
朱武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问道:“为何如此?”
乔道清道:“贫道也是刚刚才想起,好像曾经认识一位医士,是个世外高人,还是我从陕州把他请到河北,用功偶有走火入魔之时,便请他调治。”
朱武猛然想起,脱口问道:“那医士可姓张?”
乔道清道:“对,对,是他!”
朱武回忆起在陕州时曾经得张医士教诲,受益良多,急忙又问:“他现在何处?”
乔道清道:“忽然一日不知所踪,贫道四处查访不到,也就作罢。”
朱武叹道:“忽隐忽现,这才是大隐哪。”
乔道清道:“难道是他将我引入正途?”
朱武道:“还是缘于乔道长的慧根,才能得到正法。”
乔道清微笑道:“燕王莫非也有心求道?”
朱武连连摆手,道:“小王还未尝尽世间繁华,且容再过几年……”
马灵插言道:“樊瑞若是与柴进联手,为祸不小。”
乔道清道:“本门之事,贫道自有分寸。”
当夜四更时分,燕营外忽然人声鼎沸,原来吴王柴进派人马前来劫寨。
燕王朱武惯常劫人营寨,岂能不备。负责轮值的“病尉迟”孙立、“病关索”杨雄率军还击。
江南军前来劫寨的乃是南离大将军石宝率领首将崔彧、苏泾。石宝右手挥舞一把劈风宝刀,左手抡起流星铁锤,匹马当先,杀奔燕营,出营应战的燕军望风皆靡,不能当其锋芒。
昨日南国四大元帅死了厉天闰、司行方两个,恨得柴进、方天定咬牙切齿,因此令石宝夜晚劫寨,一解心头之恨。
孙立、杨雄挺枪双战石宝,堪堪将他敌住。“玉幡竿”孟康的水军赶来助战,终于挡住江南军的攻势。
朱武亲自领兵前来接应,石宝见没有机会得手,一边暗叹朱武果然用兵严谨,一边率军退去。燕军防御工事、守御士兵均有损失。
趁着石宝攻击燕营的时候,吴王柴进在“郑魔君”郑彪的陪伴之下,亲自来到芒砀山秘密拜访“混世魔王”樊瑞,请他为江南军效力。
郑彪劝道:“师叔,普天之下,唯有圣公大军能与辽国争锋,待灭了大宋朝廷之后,师叔便是护国法师,与圣公、吴王共享天下,有何不可?”
樊瑞道:“欺师灭祖之人何敢在我芒砀山上侃侃而谈,我没你这个师侄,若非看在吴王面上,今日定不饶你!”
郑彪羞惭而退。
柴进道:“当年梁山之上,贤弟与朱武堪称年轻俊杰,一智一法的双子星,我等皆以为便是未来加亮先生、一清先生的接班人。贤弟是最被低估之人。如今梁山群雄已经分崩离析,宋江、朱武、吴用和我各自统御兵马相争,梁山兄弟日益凋零。此时若贤弟肯出山相助,异日获取大宋江山,小弟功不可没,位极人臣也未可知。”
樊瑞道:“若在三两年前,吴王的许诺樊瑞或许会有所动心。但眼看着金华山的师兄弟们死的死,降的降,梁山结义兄弟至死都不知是为了什么卖命。我欲效仿李俊、阮小二奔赴异国他乡,却始终眷恋中原土地,犹豫不决。贫道不会再参与乱世纷争,征战之事,再也休提。”
柴进见樊瑞无意归顺,叹息着与郑彪下山去了,由山下“宝光如来”邓元觉率军接应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