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119字 发布时间:2022-04-11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六集

 

谭伦默不作声地拾起扔在地上的那份供词,双手递给了海老爷,满怀歉意地嘱咐道,“朝廷的意思你都清楚了,朝局为重,时限紧迫,连夜重审吧”。谭大人一番话说的是云山雾罩、语焉不详,朝廷和赵巡抚的意思大家都清楚,此刻还剩下两天自然是时限紧迫,只是“朝局为重”这四个字却不知该作何解释,是要海老爷坚定信念,宜将剩勇追穷寇,做一个倒严的孤胆英雄呢;还是让他从善如流,主动给朝廷认个错再背个失察的罪名,行礼如仪般地照着剧本再重新审一遍,谭大人你到底想海老爷怎么做,倒是给句痛快话阿,还是说此时此刻你自己心里其实也没谱,又想倒严又怕海老爷连累自己,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由着海老爷自己发挥了。

 

海老爷接过供词,面无表情地盯着谭伦看了半晌,方才冷冷地说道,“内阁和司礼监的急递用意是诱使二犯翻供,当国者何以如此。可赵中丞作为主审官,接到这样的急递,也不和陪审诸员商议,便当着两名罪犯公然宣读,致使两名罪犯当堂翻供,这就殊不可解了”,海老爷讲的这番道理,谭大人自然是懂的,要不然下午看了急递也不会差点就跟赵巡抚翻脸了。翻供的事被海老爷三言两语当面点透,弄的谭伦满脸都是大写的尴尬,当国者何以如此,赵中丞殊不可解,那你谭伦呢,当初嚷嚷着清君侧于一役的是你,现在由着赵贞吉胡搞瞎搞,连个屁也不敢放的也是你,这会儿又舔着脸扯什么时限紧迫、朝局为重的还是你,谭大人你搁这儿玩川剧变脸呐。

 

“赵中丞给了我两天期限,用不着连夜就审,今晚我得回去好好看看,这份供词到底有何不实之处,到底是谁在搅乱朝局”,海老爷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说完冲着谭伦拱了拱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转身就走。既然上一份儿供词还有不实之处,那下一份供词海老爷绝对会整一个瓷实的,至于说到搅乱朝局,此处引用小阁老的那句名言,“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搅得胡宗宪前方打仗没了军需,吃了败仗,搅得东南大乱,把大明朝亡了,老子无非陪着你们一起完命就是”,倒也是颇为应景。谭伦脸上无光、心头烦闷,一肚子无明业火却无处发泄,刚刚目送海瑞离开,那不识趣的王用汲又几步走到眼前,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地要说两句公道话,“谭大人,朝廷怎么想我不知道,但这里的事赵中丞和谭大人你们比谁都清楚。现在把担子全压在海刚峰一个人身上,你们当时就不该举荐他来”。

 

王用汲说完也学那海瑞一般,拱了拱手转身就走,气的谭伦伸手指着王用汲,喊了一声,“王用汲,站住!”,王用汲闻声在原地顿了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然,依旧是头也不回地走了,大堂之上只剩下谭伦一人站在风中兀自凌乱着,两个嫡系部下都离自己而去了,这大概就叫人品散尽,众叛亲离吧。画面一切已经是两天之后的深夜,明天就是赵贞吉定下的最后期限了,这两天海老爷忙里抽闲去了趟淳安,钦案重审当然不能临时抱佛脚,海老爷用这点儿时间把以前埋的那些草蛇灰线,做的各种田野调查全给归拢了一遍,证人、证词、证物都安排妥当了,这才在dead line的最后一晚,风尘仆仆、胸有成竹地赶回杭州,打算给所有人一个惊喜,让他们好好见识一番,什么特么的才叫搅乱朝局。

 

午夜时分王用汲正在臬司衙门的审讯房中焦躁地来回踱步,突听得一阵脚步声,抬头便望见了一手拿着案卷正准备进门的海老爷,急忙紧走几步上前埋怨道,“哎呀,刚峰兄,你总算来了,这两天你去哪儿了?”海老爷脸上挂着淡定的微笑,反问了句,“你在找我”。“赵中丞、谭大人都在找你,不说这些了,就剩今晚的期限了,咱们赶紧重审案”,王用汲拉了急不可耐地老了海老爷一把,便迫不及待地坐回了案边。海老爷望着王用汲的身影在原地站了片刻,收起了嘴角疲惫地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个案子原本是我审的,既不干赵中丞的事,不干谭大人的事,也不干你王知县的事。两榜科甲从来取的是乡愿,这个案子还是由我这个举人来审吧,请王知县回避”。


朝廷的急递里说的明白,这次重审如果再整幺蛾子,问官可是要与犯官同罪的,海老爷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连累朋友跟自己一起倒霉,实在是良心难安。王用汲端的是个好同志,知书达理、办事老成,而且为人正直、一身正气,经常为朋友仗义执言,甚至不惜两肋插刀,堪称大明官场难得一见的一股清流,海老爷也是真心将王润莲引为知己的。本来朝廷是给海老爷和王用汲留了一条退路的,郑、何尚且还有一线生机,更何况参与重审的官员呢,朝廷想的是让底下人把事做成了,不是要把事做绝了,只要下面人乖乖听话配合演出,网开一面、法外开恩也不是不行,郑泌昌、何茂才未必就非死不可,海瑞、王用汲说不定还能加官进爵。

 

海老爷一开始也没想着把事做绝,所以初审的时候只有一份供词,没有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想的还是点到为止,给道长多少留些体面,让圣明天子自己下旨彻查,严惩毁堤淹田幕后的一干黑手,为大明正一正风气。听赵贞吉读了内阁跟司礼监的急递,海老爷再也无法淡定了,身居要职的这些达官贵人们,对毁堤淹田视而不见、装聋作哑不说,还要颠倒是非、倒打一耙,再逼着所有人配合他们演一出指鹿为马的丑剧,是可忍孰不可忍,海老爷开始认真了,后果很严重。经过两天的准备,海老爷早已整装待发,只差一脚油门就可以在作死的道路上继续狂飙了,退路什么的自己是用不上了,还是留给好友王用汲吧。

 

王润莲此人急公好义且正义感爆棚,对朋友讲的是一个义字,对朝廷讲的是一个忠字,堪称高配、善良、未阉割版的杨金水,想劝他下车,话只能迂回着说。所以才有了那句,“两榜科甲从来取的是乡愿”的酸话,所谓“乡愿”实乃德之贼也,海老爷骂清流顺便把王用汲也给捎带上了,两榜进士皆乡愿,审案还得靠海老爷一个举人来。王用汲闻言一怔,却也并未动怒,郑泌昌、何茂才、赵贞吉、谭伦,哪一个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珠玉在前、殷鉴不远,说他们乡愿那都是轻的,海老爷张嘴骂人可以,但让他王用汲回避此案确不行,于是开口反驳道,“海知县,你也把我大明进士出身的官员都看得太低了吧。说到原案,不光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我王用汲的姓名也在上面签着呢。”

 

说起王用汲签名这事儿,海老爷也觉得对不起朋友,上一次审案要不是那个书办中途被吓跑了,也不至于把王润莲给扯进来,趁现在把王知县给摘出去还来得及,于是斩钉截铁地说,“原案你只是个记录,记录本是书办的事,今晚审案仍由书办记录,回避吧”。堂堂两榜进士却连个书办的差事都捞不到,王用汲索性也不再争辩,拿过一方砚台,开始气定神闲地研起了磨,海老爷见状只得无奈地说道,“你要不走,我就不审”。王用汲不为所动地顶了一句,“请便,你不审我审”,这当然是一句气话,王知县如果自己能审早就审了,也不用在这里苦哈哈地等着海老爷回来了。此时海老爷也不再装了,几步走到案边一把攥住了王用汲的手,满怀真挚地劝道,“润莲兄,我家里有老母幼女,你答应我的事竟忘了?”

 

海老爷自己无所谓,可也想为家人留一条退路,自己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总不能让“天下人之母”与“天下人之女”也衣食无着吧,像谭大人这种清流肯定是指望不上了,托妻献子这种事儿,还是要靠王用汲。王用汲也抬起头与海老爷四目相对,语重心长地感叹了一句,“可有多少母老子少泣于饥寒,刚峰兄,竟忘了?”虽然只是个配角,但人如果没了梦想那和一条咸鱼还有什么区别,除了照顾海老爷的妻儿老小之外,王用汲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救斯民于水火,所以他当初义无反顾地去了建德,所以他在巡抚衙门冲着郑泌昌、何茂才讲出那番“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大道理,所以他才陪着海老爷掀开了毁堤淹田的盖子,哪怕只是坐在一旁当个记录的书办,他也要固执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配角也有配角的尊严,辅助也有存在的意义,重审郑、何同样也是属于王用汲的高光时刻,王用汲虽然输出有限,但蹭几个助攻,关键时刻奶一口总还是能做到的,谁也无权剥夺王润莲参团的权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