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寻,其实要不是我了解你,我怀疑你是一个很冷漠的人。“罗隔说
"嗯?!为啥?”我抽了一口凉气,不自觉地动了动肩膀,震惊地问
“就和你讲话总是会有你很不想听的感觉,你的语气好像在说‘怎么还不讲完’。上次我打电话给你问能不能在你家住一晚,你的语气也是这样的……”,罗隔说,又补充道“不过,我了解你,你不是这样的人。”
我心中很复杂,竟然被发现了,上次打电话那次确实是不太想听,边打边在看文章。真的能辨别出嘛?还是老罗太敏感了?不过,以前聊天不是吧,以前听她讲自己不开心的,虽然话少,但是确实有在认真听。“是吗!?我挺认真地听你讲话啊……”
罗隔没有再说话。梁默寻也只得把这个疑问留在心中,或许真的有点吧。
这是她们去母校正渊学校看望复读的朋友的路上发生的一段对话。
正渊是半封闭军事化管理,无关人员只有放假才能浑水进去。我和老罗娴熟地绕到了学校西门假山,那里可以上去,千回百转。到了山顶——学校是挖山而建,在爬跃绿色塑料栅栏,顺利进入学校后山。一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多半是畅想未来要去哪里怎么玩。
末了鬼鬼祟祟地溜进高三教学楼,罗隔信手游闲地带我上了四楼,一边嘴里念叨着,“她们换教室了,在四楼……”原来她们还有联系啊。终于到了,远远看见小娟和一个陌生面孔靠在齐肩围墙上聊天,罗隔快速地迎上去,她们开心地抱在一起,我在旁边,本应尴尬,但我并不觉得尴尬,开心又不开心地笑,毕竟高考考物理前一天晚上和她吵了一架。同样的情形在看见小红时又上演了一遍。终于,在看见小婷时,相拥的人变成了我。我有点受宠若惊,想了想,我和她原来关系可好了,比她和罗隔的好。这时,我瞄见罗隔的表情,有老母亲的欣慰,同时夹杂着一点点尴尬。
大家都聚齐了,大多是她们在聊。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大概是读书给了我淡定的底气吧。其实就像哪个名人说的,我喜欢喧嚣中的孤独,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太久自己一个人闷着会抑郁。我喜欢在人们交谈时倾听,同时又有发呆的状态,但是能知道在发生什么。但是,偶尔会有那么一两个人跳进我的视线,引起我的注意——她们的举止或者表情让我好奇,和我对她们的印象不同。比如现在,我发现罗隔的表情很不自然,但是她无助地看着我,眼神中还有怕被识破的胆怯。我想起了她之前无意和我讲的一句话——我在美女面前会感到紧张。但是我只是盯着她看了几秒,视线在她和小娟来回看了几眼,就没有再寻味地看她了。我可不是那么咄咄逼人的人,我理解她只是暂时有点不自然,果然,一会之后,我发现她重新变成“交际花”了。不过,她那种眼神让我蛮开心的,现场那么多人,她却那样看着我,说明她对我还是有点依赖的,至少应该比较信任我了。
一阵密集热闹的交流后,小婷握着我的手问“你是不是有点累啊,感觉你不太开心……”我下意识有点绝望,又是这个评价……我尴尬地笑了笑,想说点什么,但是她关注点好像已经转移了,错过最佳回应时机了,我最终什么也没说。
晚上回到家,我打开对话框,问诸葛乐,“诶,猪哥,我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好接触啊?”我期待着一个否定的答案,“对方正在输入”,“有点”“为什么,初中就有了!”“有点吧,初中就觉得你好像对人没兴趣”……
同样的问题问了小学同学谭绿珺,“有点”“为什么哇”“你知道吧,当时你和廖陆朝一起玩的时候,就有人说觉得你一点都不开心,我也觉得……”
想到了【像间谍一样观察】这本书里提到的“城市怒脸”,一种本人可能没有恶意,但是别人看到你 的脸会觉得你生气了,从而觉得你不好接近。还有一次,全寝室的人都说第一次看到我觉得我好凶,了解了后发现就是个逗逼……可是我也没觉得我的表情很凶啊……会不会是这个阻挡了别人了解我,让我错失了找到soulmate的机会……
晚上,一个在群里认识的网友约我语音聊天。我对他怀有很大的期望。结果实际聊的时候,他非常的中庸和相对主义,满口都是现在流行的“做自己”之类的公众号喊话。我提示他“我觉得我们新闻学概论的老师的态度我就很喜欢,他心中有两种想法,但是和我们讨论问题时,他只会提出一种作为他的观点,激发我们强烈的反驳。就是,我觉得,即使我们心中有两种或者多种想法,但是在探讨交流时,我们可以选你最偏向的一种出来和别人聊,这样会更有火花,能聊出多一点东西。”“嗯嗯,是的呢。”不知道时没听懂还是什么,他的谈话风格没有改变,我感觉我在和淘宝客服对话……
成熟后寻找soulmate第一次尝试——失败。
其实有时候心中有很多想法,提出一个观点,脑中又会同时冒出另一种相反的观点……难道真的如洛枳所说,心有灵犀真的只是一个神话吗?我们抱着这个奢望生活是注定要败北的吗?
千与千寻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