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动荡与平定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1955字 发布时间:2022-04-07

昭武三十一年七月十一日,马运扬去世。

当日,张晶蕊、马致遥、李颖冰及马守山下令举国挂孝,为期一年。

马运扬去世,留下了这样一个局面,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也造成了权力的巨大真空,虽然以张晶蕊、马致遥及李颖冰共同主政,马守山及中书省和辅政大臣处理日常政务,但是没有人能一下子适应过来。

马运扬去后,三人及众臣首先商定的是明年的年号和马运扬的庙号。

年号的意见争执不大,并决定依然沿用昭字开头的年号,改为昭义元年。

在庙号问题上,马守山及中书省许多人主张给马运扬上庙号为文宗,辅政大臣杜义祺等人认为马运扬一生武功卓绝,仅次于高祖、世祖,希望上武宗,也有人认为马运扬给晋国带来了鼎盛,认为应该是高宗。可以说各有道理,但是张晶蕊都不满意。

最后张晶蕊一语定音,定为宪宗。他说:“你们都是从功业角度考虑,我则从人品来考虑。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他的一生从不隐瞒自己的主张,除了家国天下外,他真的没有隐藏任何事情,是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君王。但是真字已经给了先王,他自然不能。我认为他可以为宪宗。博闻多能、行善可记、圣善周达、文武可法、表正万邦、懿行可纪曰、仪范永昭曰宪,这些他都具备了。”

    张晶蕊边说边落泪,也可以看出他心中对马运扬的怀念。

高祖马文慧有刘婷娜为唯一的妻子,却喜欢过周颖圆;太宗马宪永只有张铭静为唯一妻子,但喜欢过李绍菱,也喜欢过苏玄涛。马海晋、马承华、马俊嘉多妻子,马若文喜欢林燕卿。其余之人虽也有一个妻子的,但是如马运扬这样一生只爱一个人的,且没有动过任何歪心思的人,恐怕除了马仲云对徐瑜婕外,再也没有了。

张晶蕊作为与马运扬相知最深的人,他的评价甚为妥当,也没有人愿意也没有必要在此事上与张晶蕊唱反调,最后马运扬的庙号为宪宗敬王。是晋国历史上第七位有庙号的君王,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实封的王爵。

年底,武朝的册封诏书到了,封马致遥为晋王,其余马运扬原有待遇一律都由其继承。这时候的武朝皇帝还未亲政,张叔岳、孙永林仍然掌权,故而此事一切顺利。

昭义元年、二年、三年一切都还平静,各方面都按照马运扬生前所安排的来进行,马守山也还算安稳,晋国内部并没有出现什么太不安的因素,但是潜在的问题已经出现了。

马运扬去后,赵怡燕没有了最大的制约,逐渐有些飞扬跋扈,刚开始张晶蕊还管着,但是张晶蕊到昭义三年底的时候已经九十一岁了,身体也是大不如前了,赵怡燕的胆子也就越来越大了,甚至对黄惠琪也不尊敬。

马守山方面,忍了三年,他原以为只要自己好好表现和忍耐,无论是父母还是祖母,以及牵制自己的那些辅政大臣就可以上奏请他出任晋公,然而许多事情上,马守山也和辅政大臣及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所以此事越来越渺茫,他也越来越反感父母和辅政大臣的制约。原有的对赵怡燕的制约变为了对赵怡燕的纵容和无端的宠爱,而且在昭义元年他与赵怡燕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起名为马敬康,昭义三年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叫马凡芯。在他对赵怡燕很宠爱的同时,那必将意味着就是对从小青梅竹马的妻子也是表姐杜思雨也只是剩下尊重了。

杜思雨在昭义三年也给马守山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为马凡燕。

客观的平心而论,马守山对杜思雨是很不错的,他曾公开表示虽然自己无法保证不好色和另外找女人,但是杜思雨永远是正室,即便哪一天杜思雨走在他前面,也不会再立正室。

昭义四年初,在人事问题上,李颖冰和辅政大臣及马守山方面展开了正面交锋。马守山希望以亲信潘士成出任兴京府府尹,对此,李颖冰等没有意见,潘士成确实稳重,在知县任内做的不错,但是毕竟有些年轻,做一个从三品府尹有些太快,最后折中一下由其出任永晋府知府,马运扬也可以接受就同意了。另外以相对中立的李思约出任兵部副判,李颖冰等也没有意见。

然而在大舅子和小舅子的问题上,双方发生了极大的争执。马守山希望这几年已经有所改善的赵会明实授一个大一些的知府或者知州,希望赵会硕做一个知县,但是母亲李颖冰及辅政大臣均不同意。马守山则以辞职来要挟,最后不得不各让一步。赵会明出任通远州知州,赵会硕出任宁远县知县,然而马守山很不满意,这都是偏远地方,也不是肥缺。更重要的是赵怡燕也非常不高兴。因为大族出身的杜长文被安排出任了中书省司录,虽然是正八品,不如知县品级高,但是颇有实权。而另一个被人们戏称为书呆子的张鸿晖被安排出任了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但实际颇有油水的海陵县做县丞,虽是二把手,但实际却逍遥快活。

虽说马守山不得志,但是周围也聚集了不少人。曾经和马致遥、杜义祺一起前线厮杀的参知政事兼兵部正判何国成因为是参知政事里唯一没有列为辅政大臣的人逐渐对勋贵大族产生了不满,只不过面子上还过得去,实际上已经对杜义祺等人没有关照他产生了不满。而大理寺少卿许显纯、易物司副使王文风,田家烈、学务司正副使戴锦程、田星然和吏部、刑部等一些中层官吏都团结在了马守山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强的势力集团,他们在许多方面都与辅政大臣集团进行对抗,尤其是不满意谢弘纬身为左相还是首席辅政大臣,处处让着庾惠彦、杜义祺等人而不满。另外虽然这些人没有武装,但是与地方豪强颇有来往,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四大富豪家族之一的裴家的财力支持,赵会明娶了裴良宏的孙女裴婉英。而裴家支持马守山集团,也是因为他想借此升迁,以扭转自身家族有钱无权的尴尬境地。也正因为有了裴家的财力支持,马守山集团在外有了一支实力不小的地方武装,已经高达上万之众,并将精兵安排在了自己的宫殿周围作为侍卫。

昭义五年二月二十日,九十二岁的张晶蕊因病去世。

马守山不和父母商议,也不和辅政大臣与两府商议,以家事为由给祖母上尊号为孝康王后,并直接下了令,造成了既成事实。同时趁着这个机会,直接下令让小舅子赵会硕出任东兴县知县。并逼迫父母让自己他们一起权摄晋公职权,组成新的三人最高决策集团,并要回了江淮闽浙沿海沿江安抚制置使的头衔,马致遥、李颖冰也毫无办法,如果推翻,无异于让父母与儿子的矛盾公开化了,至少目前还不能这样。

昭义五年三月初,身为左相兼首辅大臣的谢弘纬在财赋问题上与马守山及其党羽发生了强烈的争执。谢弘纬主张继续沿用马运扬时代的体制,银币铜币为主,铜钱为辅,渐进式改良,并扩展对外贸易,以增加税收。然而马守山集团主张加大对农业的征收赋税力度,参照武朝用全银两来征收赋税,同时主张增加铸造五两、十两、五十两的银元宝。

这自然遭到了谢弘纬及辅政大臣以及勋贵大族的不满,这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如果按照他们说的做,必将使得他们海外贸易的财富受到损失,而且加大农业征税,也会让他们在原有的多缴纳的商税的同时又多增加农业方面的税赋,这是万万做不到的。

另外在对外问题上,立场也有冲突。

昭义五年六月中旬,在朝贡及对武朝的问题上,马守山及其党羽许显纯、王文凤、戴锦程等主张让晋王马致遥称帝,并立马守山为太子、晋王。实际上是自己想称帝,这更是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同时认为晋国应该逐渐强调自己的自主性,在对武的交往中秉持较为强硬的态度,更对先王马运扬所明确承认内属表现出了不满。

许显纯:“高祖创立基业,我朝三百多年来已经屹立不倒。如今晋国昌盛,完全可以自为一体,自霸一方,晋王应该称帝。况且我朝各方面之实力和文化都优于武朝,沿海士民无不倾心我朝。我朝应该顺天应人,早日登基,以万民之心。”

许显纯的主张得到了易物司部分人和学务司及部分中层官僚的支持。

对此,老臣们十分反感和反对。

庾惠彦:“我们这些人,晋国的所有人都是祖上从高祖来到的海山洲,在此创立了晋国。所以我们是晋国人,无论是出生在海山洲,还是南洋属地,都是晋国人,也是汉人,是华夏之后。卫国人、狄国人、武朝人也都是华夏之后。都是一家,是永远不可也不能分割的。虽然因为乱世,我们许多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根是一样的,是绝对没有任何不同的。”

杜义祺:“我们不管是哪儿出生的,都应该有历史的宏观,还要有向将来看的视野,也要有整体的观念。不要总是纠结于称帝称王和所谓的名号。我们要有信心,坚信事实上在高祖太宗创立下的祖宗体制和生活方式是受肯定的。而先王制定下的内属之名也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力量将是捍卫晋国在海山洲和南洋生存的重要源泉。”

崔知节:“我们晋国的人,上自君主和下到黎民百姓都要有信心和耐心,要坚持百忍,勇于在具体事务上有所变革。但是祖宗和先王定下的大方向不能变,内属之名万不可动,不称帝、不僭越也不可动摇。这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方向,也才是古时先贤所说的中庸之道。任何盲目的要与武朝或者西洋亲近或者对立都是在晋国一千多万汉人的灾难。这是万万使不得的,绝对不能做的。”

庾惠彦、杜义祺、崔知节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认同,不主张轻易变更祖宗体制和先王之大方略,尤其是在对武朝的关系上,是更要慎之又慎的,决不能做出破坏稳定的事情。

虽然在朝上遭到了极大的反对,尤其是在对外方略上更是完败,但是马守山毕竟身份特殊,他默许地方上尤其是让小舅子的东兴县先干着。

东兴县是富豪李家的主要田地产区,李家在这里是大户,如果李家支持,那谁在东兴县就能坐的安稳,否则就会比较艰难。

赵会硕上任东兴县知县后,开始也想结好李家,但是李家从来看不起赵会硕这个人,在李家看来他连纨绔子弟也够不上,就是个小混混。而且赵会硕还想娶李思约的女儿李佳梦,被李佳梦的母亲当场回绝,就连李家的下人都说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在软的不行之后那就来硬的。从昭义五年五月开始,赵会硕就发动无地的农民和社会上的混混、地痞与无赖前往李家的田庄和庄园上闹事,强行向李家摊派五万石的赋税和十万银币,李家自然不会答应。同时还牵扯到了在东兴县也有部分田产的柳家,给他们的数额是三万石和五万银币。很明显,这是要急于立功了。

李、柳两家是不会答应的,但是他们就对中小地主下手了。到年底,赵会硕从普通中小地主和一般商号手里征收了三万石粮食和六万银币。自己留下了一半,其余到年底全部上缴,显示了自己的功劳。而为了杀鸡给猴看,还将几个忠于李柳两家的老实佃农二十余人全部下狱折磨致死,最后还得李柳两家出面安抚赈济。

对于赵会硕的这番“成绩”,马守山也不是不清楚,但是竟然视若无睹,而且还下令表扬,让辅政大臣们是极为难堪,谢弘纬更是当众斥责马守山及其手下是乱弹琴,会出大乱子的。马守山碍于面子,没有当众与之为难。然而此事被忠于马守山的那些豪强和混混们所知道后,与昭义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在谢弘纬下朝回家的路上,将七十一岁的老人给打成了重伤。

谢弘纬懊恼至极,在邻近昭义六年的春节前的昭义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抑郁而终,终年七十一岁。

当马守山知道了此事后,也深知此事闹大了,立即将这些人逮捕并下狱,但是事情已经出了,就断难收拾了。

谢弘纬抑郁而终,事后马守山也只是给了他少师的追封,仅此而已。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昭义六年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李佳梦的妹妹李佳莹和下人在东兴县闹事赏灯时候,竟然被赵会硕的手下绑架,并送往了赵会硕的县衙中,赵会硕垂涎其美色,与手下竟然将其给糟蹋了。

此事彻底激怒了在东兴县掌握李家实权的李佳梦,他忍无可忍。下令出动手下的家丁千余人前往县衙与之理论,并与之发生了争执。赵会硕竟然胆大包天到将李佳梦也打了,还将其扣押在牢房中。

七天后,事情传到了李思约耳中,李思约在朝堂上大骂赵会硕,并且因为激动将赵怡燕也顺口骂了,说赵家这些人是猪狗不如,然而大理寺少卿许显纯竟然还说:“事情已然发生了,不如让令爱就嫁了吧。”

李思约听后,更为恼火说:“士可杀不可辱,我女儿宁肯自尽,也不肯嫁给连畜生都不如的人,不,他们根本就不是人。”

赵怡燕知道弟弟所作所为后,也恼怒,但终究那是她的弟弟。她让弟弟放人并道歉赔偿,但这都于事无补。

李佳莹被糟蹋,本想自尽,但是在姐姐的严密看护下没有成功。而在这个危难的关头,杜长儒决定娶李佳莹为妻,得到了伯父杜义祺的赞赏,也受到了李家的感激。而七十八岁的柳梦绮则发现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劝自己的侄孙柳仲松娶了李佳梦为妻。从此一向与杜家关系一般的柳家凭借与李家结亲结好了杜家,而且与李家化解了生意上的纷争。

赵会硕弄出这么大的事情,马守山始终没有把他免职,这已经引起了辅政大臣的不满。而在谢弘纬去世后,马守山一直不让庾惠彦出任左相,而由他实际上主宰中书省的事务。

马守山急躁、好色的性子和其手下党羽的胡作非为终于在昭义六年下半年和七年弄出了一系列的大事情,并使得晋国局势越来越乱,并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外患。

昭义六年秋季,赵会硕在东兴县强行征收大量租赋,引起了民变;

昭义六年十月,赵会明在通远州强行摊派赋税,引发通远州土人反叛;

昭义七年二月,大理寺少卿许显纯奉马守山命令擅自释放囚犯;

昭义七年三月,赵会明在通远州大堂当庭打死证人;

昭义七年五月,学务司、易物司奉赵怡燕的暗示,大量从民间征召美女在安心园,供马守山享用。同时还从民间征募了数百面首供他享用;

昭义七年六月,易物司公然和海盗勾结,拦截了武朝与海山洲往来贸易的商船,抢劫了武朝运往晋国的商品价值六万两白银;

昭义七年七月,东町海寇袭扰文林州,杀伤百余人;

昭义七年八月,海寇进攻金龙岛、蝶陵岛,掠走百余人;

昭义七年八月,马守山不顾众人反对将赵会明提拔为海京府通判;

昭义七年九月,马守山将党羽许光昌、赵宁、梁栋康提拔为刑部副判、协管殿前军公事、宁阳军右镇副将军;

昭义七年十月,海寇进攻海陵县,杀十余人;

昭义七年十月,武朝悍匪进攻海清县、长乐县,杀伤晋国军民百余人;

昭义七年十月,赵会硕被提拔为宁阳府通判;

昭义七年十一月,赵会明手下假扮强盗将张家的租赋抢劫;

昭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宗亲府令马运泽因病去世,年八十岁。

追赠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司徒。

一系列的事情让马致遥是气急攻心,原有的旧伤更是发作的越来越厉害,昭义七年十二月五日,马致遥进入了最后时刻,他拒绝见儿子和赵怡燕。

十二月六日,马致遥与李颖冰交谈。

马致遥:“我看来来日无多了,这个小子要了我的命啊。”

李颖冰:“都是我不好,没有好好教育好他。”

马致遥:“哎,都是我啊,如果我好好的,何至于如此啊。我混蛋,没想到会有一个比我更混蛋的人。”

李颖冰:“如今怎么办,就这样乱下去可怎么办啊。”

马致遥:“父王临终留给你的密诏,拿出来看看吧。”

李颖冰:“这合适吗,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啊。”

马致遥:“拿出来看看,再等下去晋国就要变天了,祖宗三百多年的基业不能毁在我们手上啊。”

李颖冰拿出了密诏,上面写道:

如长孙马守山十年内能安守本分,赵怡燕兄妹姐弟无大过,则可以其为晋王、晋公。如期间内肆意妄为,丧尽天良,则可由李颖冰相机决断,有事可与张舒扬、马丹旎、庾惠彦、杜义祺商议。  

昭武三十一年六月十二日

马致遥:“父亲将一切都料到了,你的意见呢。”

李颖冰:“决心难下啊。”

马致遥:“难下也得下,动手吧。”

李颖冰:“如今动手,也得好好谋划啊。”

马致遥:“是,找姐姐她们商议吧。”

李颖冰:“好吧,哎,为什么要这样。”

十二月八日腊八,李颖冰将马丹旎、张舒扬、杜义祺、庾惠彦秘密召来商议如何制止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李颖冰:“现在的局势,你们都知道了,你们有什么打算。”

众人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轻易表态,再怎么说那是李颖冰的儿子啊。

李颖冰:“这是先王的遗诏,你们看看吧。”

众人拿过遗诏看了,放心了,李颖冰不是骗他们。

马丹旎:“既然是父王的遗诏,那照办就是了。”

张舒扬:“而且要快,不能走漏风声。”

杜义祺:“更重要的是不能引起事态的继续恶化。”

庾惠彦:“是,在春节前必须完成。”

李颖冰:“杜相,你是枢密使,你密令从即日起封锁通往海京府的所有道路,直到上元节之前。庾相,地方上你有无把握,别让他们生事。”

庾惠彦:“我可以密令,但是总会有生事的,不过只要我们这成功了,地方上就是小患,问题不会太大。”

李颖冰:“现在关键是内事厅和仪仗司,不知他们如何。”

张舒扬:“内事厅没有问题,仪仗司也问题不大。”

李颖冰:“小心为上,张适茹、霍云翔没问题,但其手下呢,还是和他们通通气,另外就是其他的大族。”

张舒扬:“好的,我们明白了。”

李颖冰:“切记,一定要少杀人,更不要伤及无辜。”

张舒扬等:“臣等明白。”

接下来的几天里,马丹旎说动了宗室,确保了宗室的绝对支持。

张舒扬、杜义祺、庾惠彦派自己的儿女或者亲信联络崔、田、范、李、柳等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保证要钱出钱要人出人。

柳梦绮更是拿出二十万交给了张舒扬,让他万一时候招募人马和犒赏将士,李思约代表李家拿出十万,范正宣代表范家也拿出五万,崔家见状,也知道勋贵富豪要联合行动了,表示绝对支持,拿出七万,田家拿出三万。这些都是供他们犒赏将士用的。另外几家表示在他们的田庄内,会极力阻止刁民闹事,并尽最大全力来稳住地方的局势,避免局势恶化陷入僵持混乱状态。

庾惠彦更是密令田文泽,让他近日就将赵会硕监视起来,如有不轨立刻行动将其捉拿。

张舒扬更是与侄女张适茹交谈,得到了黄惠琪、霍云翔的绝对支持。

军中方面,绝大多数都是马致遥、杜义祺当年征剿海寇的过命之交。杜义祺让枢密副使沈存忠与之联络,侍卫亲军和宁阳军左镇绝无问题,只有殿前军和宁阳军右镇会有些麻烦,但是问题不大。

到十二月二十日左右,一切准备就绪。

二十一日入夜,由内事厅同知张适茹代表张舒扬等人与马致遥、李颖冰传话,表示已经准备就绪。

李颖冰:“那就好,你立即带入到安心园,将安心园包围,将那里的所有进献来的女子和面首全部控制起来,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张适茹:“是。”

李颖冰:“另外让黄惠琪给霍云翔下令,即日起封锁宫城和内外城的联络,并将他们的主要党羽全部抓获,首要的是赵会明。”

张适茹:“明白。”

李颖冰的一系列准备是在悄然进行,马守山、赵怡燕方面也多少有些风声,也做了准备,赵会明建议姐姐提前下手,但是他们没有料到会在年前就动手。

十二月二十一日子时,霍云翔下令仪仗司出动,将参知政事兼兵部正判何国成拘押在家,并将海京府通判赵会明、刑部副判许光昌、大理寺少卿许显纯、易物司副使王文风和田家烈、学务司使戴锦程、副使田星然、户部主事赵明德等一干马守山、赵怡燕的主要党羽共二十余人全部捉拿关押到仪仗司大牢当中。

同时,黄惠琪、张适茹派内事厅的兵将马守山、赵怡燕居住的宁昌宫包围,事先,杜思雨将儿子马敬功送回了杜家。

到此,马守山意识到母亲已经行动了,他们判断失误了。

同时,杜义祺、沈存忠以枢密院的名义下令让殿前军、宁阳军右镇的正副统帅来海京府商议军机。

二十二日,当他们来到海京府的地面时候,仪仗司将他们全部关押。看起来是将高承文、高昌翰也关了,实际上则是关押赵宁、梁栋康,途中就将高承文、高昌翰放回去了,让他们稳定局势。

二十四日,田文泽在得知了海京府已经行动成功的消息后,立即将赵会硕关押在当地驻军大营。

而从二十四日到昭义八年正月结束以前,各地的马守山、赵怡燕死党也发生了一些闹事,但是都被很快平定了下去,最严重的是东兴县和通远州,这是赵氏兄弟的老巢。但是当地百姓已经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了,纷纷起来反抗。

二十八日,李颖冰下令以崔景休出任东兴知县,以刘和静出任通远州知州,将原任的知县赵伦、知州裴振宇抓获,并押送到海京府。

何国成虽然也对马守山的行动有所不满,但是毕竟和赵会明兄弟有所不同,故而他只是被拘押在家,没有关押。他自知站错了队,于十二月二十九日上表请辞,被拒绝,仍然在家反省。

而对赵会明等人的罪行则从十二月二十二日就开始审讯,由御史中丞周济文、刑部正判周宗宁、大理寺卿崔知礼、仪仗司都指挥使霍云翔等主审。

审讯从十二月二十二日开始,到次年正月初三就有些审不下去了,不能也不敢再往下审了。

初三日夜晚,三人与庾惠彦等一同觐见李颖冰。

崔知礼:“臣等不敢再问了。”

李颖冰:“为什么?”

崔知礼:“他们的案子太大,而且牵扯到马守山和赵怡燕。而且从现有的情况已经确定,赵会明兄弟打算让其姐姐赵怡燕先利用马守山毒杀晋王和您,然后由马守山即位,再之后......”

李颖冰:“接着说。”

霍云翔:“再之后是利用女色架空搞垮马守山,然后拥立年幼的马敬成。甚至不排除赵氏兄弟有借此架空马敬成,然后逼迫禅位的打算。”

李颖冰:“什么,他们这是要篡位啊,马守山在其中什么态度。”

崔知礼:“马守山不知道毒杀,但是主张囚禁你们二人,并计划将杜相、庾相等人免职,然后由其手下罗织罪名将其余人流放。”

李颖冰:“逆子啊。”

周宗宁:“王后,臣建议不能留他们,这些人必须杀掉,而且要立即杀掉,留着是对朝廷的玷污,以及对王室的侮辱。”

周济文:“臣也同意,如果再审,就是您审儿子,审儿媳,也许还有更惊人的事情,所以必须快刀斩乱麻。”

李颖冰:“庾相,你的意思呢。”

庾惠彦:“臣同意,必须全部杀掉。”

李颖冰:“那好,将赵会明兄弟及其全家全部即刻处死,刑部副判许光昌、大理寺少卿许显纯、原东兴知县赵伦也全部处决,通远州知州裴振宇、易物司副使王文风和田家烈、学务司使戴锦程、副使田星然、户部主事赵明德流放兰翁岛。其余地方涉案头目全部诛杀,一般人等流放。那些面首也全部流放。”

昭义八年的正月,尤其是上半月,杀人流放成了晋国的主题。

不能也没办法给马守山、赵怡燕定谋反的罪名,最后是赵会明、赵会硕、许显纯等谋逆,全部在正月初三夜就被在牢里杀了。

而驻守安心园的将士们,则在霍云翔的默许下,将那些进献给马守山的美女们享用了一番,共有上百人,然后全部杀掉。

而从赵会明兄弟及许显纯等家族中超没出的钱财共有黄金十五万两、白银一百六十万两,银币二百七十五万枚,铜币三百六十三万枚,铜钱三百八十七万贯,还有田地二十六万亩及布匹、绸缎等大量物资。

这些财物,金银铜钱全部充入户部府库和宫苑府,田地归还原有百姓和人家,布匹绸缎也都全部收归府库。

正月初五日,李颖冰、张舒扬来到了宁昌宫,见面就给了儿子和赵怡燕一人一巴掌,马守山不敢还口。

李颖冰一通臭骂,赵怡燕倒是胆气挺足,说:“我做的事情我认,但是八年多来,我们这么多人的财富也不过只有不到五百万两,而一个大族的财富也不止这些,真正的蛀虫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勋贵大族。”

李颖冰:“还敢瞎说。”

赵怡燕:“不是吗,你亲家就在这里,张家算是勋贵里较穷的了,他家有多少,杜家有多少,少说还没有三百多万,而柳家、李家、范家哪一家不是几千万的身家。”

张舒扬:“是,勋贵富豪是有钱,但是取之有道,而且也为朝廷缴纳了赋税,是有功的,你们是什么东西。”

赵怡燕:“盗亦有道吧,如果没有了权力,你们还能有什么。”

张舒扬此时将李颖冰拉出宫门口说:“这个人不能留,必须杀。”

李颖冰:“这不好吧,毕竟还有孩子呢。”

张舒扬:“好吧。”

虽然张舒扬同意了不杀,但是回到家中后,其亲信不断建议还是杀了保险,而且主张是一次性全部杀光,至少要将赵怡燕和马敬成及马凡芯都杀了。为了杜家、张家等大族的利益,在正月十五日上元节的时候,张舒扬趁李颖冰与马致遥在一起的时候,直接派人进去将赵怡燕及其儿子马敬成、女儿马凡芯带了出来,然后秘密处死。

此时马敬成只有十二岁,马凡芯则只有五岁。

赵怡燕看着自己的子女被杀,痛骂大叫,但是都无济于事。

张舒扬:“他们是孩子,我知道他们无辜,但你就不该进入宫廷,进入宫廷你就得听话,而你竟然不听话,还惹怒了所有人,那就谁也保不了你了。这么年轻漂亮,确实可惜。用你的身体慰劳一下将士,算是你的贡献。”

张舒扬说完后一声冷笑。让自己身边的部下将赵怡燕给强奸了,然后杀了,时年仅二十八岁。

次日,马致遥、李颖冰知道了此事,痛骂了张舒扬。

这是他们第一次对表姐也是亲家发火,但是却没有办法。

张舒扬也很痛快的承认,但是她说我这一切都是为了守山好,不至于让他被迷惑。

马致遥:“你杀他,也不和我们说一声。你杀了赵怡燕,还好说,但是有孩子啊,孩子是无辜的。”

张舒扬:“是,但是他们必须死,不然留着就是祸害。”

马致遥:“你是为了你的外孙,为了张家和杜家,为了勋贵大族。”

张舒扬:“是,但是也是为了你,我们是一体的。”

马致遥:“你给我走,给我走,走。”

张舒扬愤怒的走了,马致遥则吐了血。

杜义祺知道此事后,也大为恼怒,没想到这个平日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妻子会有比他还厉害的手段,连九十三岁的杜子颖知道后都为之震惊。

马致遥虽然恼怒,但是他没有办法,眼下的局面离不开这个姐姐也是亲家,真的是离不开。

而马守山知道了赵怡燕和儿子女儿被杀,恼怒之余更加害怕。父母再怎么不会杀他,可是这个姑母也是岳母,是着实的让他畏惧。小时候,张舒扬是多么疼爱他,如今就有多么痛恨他,他感到了无边的恐惧。

杜思雨知道此事后,也有些感到了后怕。

杜思雨讨厌的是赵怡燕,而且在母亲张舒扬杀赵怡燕的事情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对马守山还是有感情的。

昭义八年正月初七,她就带着马敬功和女儿马凡燕回到了宫中,她在身边,马守山就不会有事。

马守山看到妻子和儿子回来后,终于平静了一些,杜思雨在,他就不会有安全问题。

虽然已经杀了赵怡燕兄妹及其全家,但是张舒扬还是不放心,坚持要杀了赵怡君,虽然赵怡君对姐姐和哥哥的事情完全没有参与,但是张舒扬执意要让田家杀掉赵怡君,至少要将她赶出晋国才罢休。

可是她逼迫的太急,让马致遥和李颖冰也感到了不安,李颖冰更是再度对张舒扬发火了,说:“如果姐姐真的要做绝,那把我们也一起杀了,我们两口子现在的位置也让给你做如何啊。”

李颖冰的话让张舒扬第一次感到了畏惧,而且也遭到了杜子颖、杜义祺及崔家和其父亲、叔父的不满,最后张舒扬答应对赵怡燕一家的追杀到此为止,对所有参与谋反的人员也到此为止,不再进行无休止的扩大化。并对逼迫田家的过火举动表示道歉。

李颖冰之所以反对杀赵怡君,一方面赵怡君确实无辜,不应该对她杀戮。另外她牢记马运扬临终的关于“保护田家、结好张杜、稳住崔家”的遗言。关键时刻坚决保护田家。

除了保护了田家外,张舒扬、崔家和柳家甚至包括范家也想借此将支持赵怡燕的裴家也彻底瓜分了,并已经在十二月的时候开始动手了。

在最后的时刻,李颖冰出面也保护了裴家。公开表示除了裴振宇流放外,其余裴家人只要幡然悔悟一律不予追究。

而裴家知道后,当家的裴振宇二弟裴振雄专门上表谢恩。并捐出自家田地五万亩献给公族作为公田,并主动缴纳白银十五万两、铜钱一百二十万作为自家的罚款。同时将自家控制的各种生产铜铁的作坊也全部交出。

李颖冰对于这些是选择性收下,作坊全部收下,将其改造后纳入工部专门的作坊以生产银币铜钱,田地也收下了,但仍归裴家耕种,但缴纳粮米给宫苑府。铜钱则全部归还了裴家,银币也收下,算作是对裴家的薄惩了。这些钱对裴家也不算什么。

裴振雄得知后,再度上表谢恩,此次大难能够保全家族,全赖李颖冰的   保护,否则不死也难免被瓜分。

昭义八年正月二十日,原中书右相杜子颖因病去世,终年九十三岁。

马致遥、李颖冰下令追赠为太师、太尉,谥号文忠,国葬,下令百官挂孝,并亲临杜家致哀。

杜子颖去世后,杜义祺请求守孝,李颖冰与之虚与委蛇了几次后,同意枢密使杜义祺丁忧守孝,但仍然可参与政务。但是杜义祺的弟弟杜义宁、杜义泽则被夺情留任。很明显李颖冰对杜家没有不满,对杜义祺也没有太多的怨恨,而杜义祺则因为张舒扬而受了影响。杜义祺也明白这个道理,不得不丁忧守孝。张舒扬此时也有些后悔了。

二月五日,在田文泽的首先倡议下,右相庾惠彦和辅政大臣刘茂弘、崔知节及卸任的原枢密使杜义祺等上奏请晋王王后李颖冰训政,并将马守山圈禁宫中软禁。

二月六日,马守山在杜思雨的建议下,辞去晋阳公爵位外的一切职务,并以自己生病为由请母亲李颖冰训政。

李颖冰礼让了一番,但是百官都执意要求李颖冰训政,庾惠彦等也自请辞去辅政大臣的职务。

二月底,李颖冰同意,但重大事务下令仍由马致遥和她的名义来发布。

三月十日,李颖冰以马致遥和自己的名义下令重组中书格局:

中书左相:庾惠彦,中书右相:刘茂弘

监修公国史:庾惠彦

弘德院令:杜义祺

枢密使:沈存忠

枢密副使:崔知昌、何国成

参知政事:崔知节、杜元祐、刘茂弘、周宗宁

六部官:吏部正判崔知节(兼)、户部正判杜元祐(兼)

兵部正判李思约(兼)、刑部正判周宗宁(兼)

工部正判刘世安、礼部正判张永康

御史中丞:周济文、侍御史:范柏淳、田文悦

大理寺卿:崔知礼、少卿:张永嘉、柳世元

户部副判兼易物司使:杜义泽、副使:柳世礼、赵飞凌

学务司使:田文泽、副使:凌功兴、潘伯棠

仪仗司都指挥使:霍云翔,副都指挥使:张光瑞、傅友文

主管殿前军公事:高承文

主管侍卫亲军公事:黄兴云

宁阳军左镇都指挥使:高昌翰

宁阳军右镇都指挥使:傅柏文

海京府府尹:杜义宁

宁安府知府:潘士成

宁阳府知府:李行之

兴京府府尹:陆文松

通远州知州:庾光星

保宁行省平章政事:李槐堂

东宁行省平章政事:孙静远

永晋行省平章政事:曹嘉勤

东昌府知府:陶子云

这次的变动看起来不大,但实际上则很有说法。张崔杜田四家虽都有代表,但是很明显实力都相对有所削弱。李颖冰对儿子马守山不满,但是马守山的几个年轻幕僚潘士成、李行之在这几年来表现沉稳,没有参与到斗争当中去,保全了自己,也事实上保全了马守山,这让李颖冰很满意。而李颖冰此次重用的人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年轻人。也因为任用了这些年轻人,加上谢弘纬的去世、杜义祺的守孝,辅政大臣也被取消了。而马致遥重病在身,马守山被幽静宫中,晋国的政务实际上由李颖冰一个人决断,晋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女子来实际掌握政权。

李颖冰训政后,亲自前往宗庙告祭晋国列祖列宗和先王马运扬,表示只是代夫君和儿子权摄晋公职权,待孙子马敬功长成后,必将权力交还给马敬功,然后安然养老。这一年,李颖冰六十岁。

勋贵大族对于李颖冰实际掌握最高权力,是认可的,不认可也得认可,在当下没有别的办法。马致遥常年抱病且本身对政务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而马守山的胡作非为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张舒扬在关键最后的时刻杀戮过多无疑又使得李颖冰和张舒扬势力相对均衡的局面得到了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护李颖冰训政,是最好的结果也是唯一的结果,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可以替代和选择的办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