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负罪感熬过整个下午,第四节课的英语老师突然更年期发作。
在下课前一分钟指着付山说他是一尊菩萨,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在念经。
英语这门课,无论怎么学都没有兴趣,这仿佛是所有农村孩子的通病。
学的好的,没有任何偏见,学的不好的,经常在一起讨论,学英语有什么用,以后不出国,学了也是白学。
对于这个问题学校统一口径:高考要考,所以要学。
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英语老师也不清楚为什么要开设英语,但不同的是,她给了不一样的解释。
她说,英语和汉语以及其他语言相同,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母语外的世界,多学知识总不会错。
英语老师有个帅气的老公,她自己长得很挫,于是找了一个帅的可以撑门面的老公。
班里所有女生都感叹,原来爱情真的可以这么简单,捧着日漫上的男主画像,幻想自己的未来。
她反复强调,定语从句考试必考,经常拿一句话当例子,“关系代词后面的语句是在修饰前面男人这两个字,在告诉大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定语从句表修饰。”
她一说男人,男生都鸡皮疙瘩,女生都想起她老公。
你要是不小心说漏嘴,在她面前提起男人两字,她一定会大不高兴,总以为别人在说她老公。
“男人怎么了?男人不好么?”
她便激动地不行,一直在强调男人的问题。
她很节俭,不会打扮,工作认真,这是所有人对她的评价。她
也很矮,长得很壮,脸像煎饼,却就能找到一个不错的丈夫,这是所有人都疑惑的地方。
没有家财万贯的爹,没有身世显赫的妈,更没有远在高层做大官的舅,胖成球的英语老师是用什么手段俘获她老公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通过色诱。
任何看起来不可能在一起的事物,最后组合在了一起,这里面一定有决定他们能在一起的原因,这是个大智慧。
但付山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是,美女要配帅哥,不能配丑的,番茄要炒鸡蛋,不能炒鸭蛋,公猪只能睡母猪,不能睡母牛。
任何事物的结合必须建立在对等的条件下,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人是有区别的,在做选择的时候,人会用理性压制生物本能从而做出看似违背常理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总有原因。
付山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只觉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本就非常神奇。
在无尽地冥思之中,不知不觉便晃到了下课。
天上有几朵乌云,但天外好像不会来雨,那种低沉的失落又砸在了付山心头。
他感到一种空洞之感,校园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好像和自己不属于同一场景。
别人都是用肉身行走,而他仿佛是用灵魂,这种感觉非常奇怪。
他没有去吃饭,和往常一样,想在教室里安静到发呆。